发新话题
打印【有181个人次参与评价】

说古道今,图说老上海的风情与经典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只有感叹了,你们3人 .

TOP

老上海 民国邮政储金汇业局储金罐
1920-30年上海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促进邮政储金业务的开展,推出一种邮政储蓄方式——邮政储金罐。人们储满钱后到邮局开锁,同时储蓄。
储金罐为铁质,铜门,邮绿色,形式完全仿照信筒,高约 16厘米,底圆直径为 7厘米 。罐身凸铸有若干文字:储口下方为“邮政储金稳固便利”8字,两行横排;右侧竖列“邮政汇兑简捷省费”8字;左侧竖列“简易寿险防老安家”8字;底托弧边横排“筒内储款可持向附近邮局开放存储”15字,打开门能看见里面有“上海馥亚公司制造邮箱一三二七”字样(筒内凸铸制造商和邮箱编号的更少见)和邮政博物馆的藏品一样。
.

TOP

老上海  最早使用的公用电话铜币 话代价币
这是上海最早使用的公用电话币在《老电话》一书,书中正有相关资料。1932年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在上海租界创办了投币式公用电话亭。使用者必须持现钞到指定地点兑换。这种角币为铜币,面值为一角,体积略小于现在通行的二分硬币。它的正面外圈为“上海电话公司”的英文字样,中心为一架电话机的图形;反面为“可打一次”的中、英文字样。
直径:1.80cm

.

TOP

老上海弄堂里外的弹格路
弹格路”(cobblestone road)是老上海的一大特色。所谓的“弹格路”,就是由卵石、块石铺筑的在弄堂外供行人、车辆走路的马路,或在弄堂里供里弄里的人走路的小路。对于“弹格路”,老上海人又称之为“弹街路”、“弹硌路”。
    对于老上海来说,“弹格路”是最熟悉的了。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清末民初,上海就大量修建了“弹格路”。那时候,立勒上海老城厢里(即就是现在格人民路环线之内)的马路路面,基本上才是“弹格路”。因为“弹格路”,有之施工简单、翻修容易、透气性好、渗水性强、坏脱了修起来也十分方便等好处,所以,就立勒上海以及其他格江南城镇里,统统之铺上勒“弹格路”。据资料上讲,立勒上世纪50年代,马路上铺上“弹格路”,就已经达到勒鼎盛的时期。立勒上海市就有400条,总里程长达800公里。不过,“弹格路”好是好,但是,不大好格地方,就是容易硌脚,还容易松动。只要一到落雨天,路面上就坑坑洼洼、泥泞路滑,还高低不平。稍微一不当心,就会溅了一身喔促水。
“弹格路”成为老上海马路的主角
一百多年来,老上海的“弹格路“,一直伴陪着居住在平房和陋屋的普通平民百姓,走过了无法计数的艰难岁月,历尽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沧桑!它确实是一条値得我们怀旧与感恩的路。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在租界和中心城区里,有着平坦而漂亮的柏油马路,或者是洋灰水泥马路。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车来人往,灯红酒绿。那时的夜上海,都是洋人、官僚买办、有钱的富贵人家和地痞流氓,任意寻欢作乐的地方;更是达官贵人、社会渣滓和冒险家的乐园。然而,就在离柏油马路或洋灰水泥路不远的后面,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你看,那里的平房和陋屋,鳞次栉比,墙挨着墙。屋顶上什么样的东西盖的都有,有铺茅草的,有钉木板的,有盖水泥瓦楞的,有铺油毛毡加钉木板的,还有破砖碎瓦盖的。然而,就在这长街小巷的地面上,铺上的差不多全是清一色的“弹格路”。 而这“弹格路”,除了一些平房和陋屋的长街小巷外,上海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也几乎遍布“弹格路”。所以,“弹格路”,也就成了老上海马路的主角。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老上海黄浦区的一些主要道路,比如福州路、九江路、河南中路等等,原来都是“弹格路”。
市区还有两条“弹格路”
根据新闻晨报记者报道,在上海市市政道路管理处的资料中,上海现有50多条弹格路(包括新建的),其中嘉定区有17条,市区内环线里有7条。但是又据记者实地查看后发现,会馆街已翻修;乌鲁木齐北路部分路面、吴江路已铺上了砖块。因此,现存的“弹格路”只有3条,即青龙桥后街、普育西支路及新街。
普育西支路和新街,都在黄浦区,路况比青龙桥后街要好些。普育西支路的弹格路约有60多米,有的路面已塌了下去,有的路面也打了不少水泥“补丁”;新街长50米左右,基本保存完好。目前,市区这两条“弹格路”暂时不会被翻新。而嘉定老城区中心的北大街、南大街等,都是是片石状的“弹格路”,石块比较干净,路两旁的不少店铺、民舍正在进行修复。
.

TOP

今日的上海市少年宫即为嘉道理住宅 

延安西路64号,上海人都晓得是上海市少年宫所在,但它曾为嘉道理住宅的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它的原主人艾里•嘉道理,英籍犹太人,想想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儿。以500港币起家,日后成为沪港两地都鼎鼎有名的实业大老板。 
嘉道理住宅,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来的住宅失火,他的妻子急着让保姆逃走,自己却不幸丧生。悲痛不已的嘉道理带着孩子回伦敦散心,委托他的好友布朗在上海另起新居。而布朗酗酒成性,浪荡颓废,干脆又把此事扔给了洋行承包。承包商当然刻意豪华,足足花了四年时间才造好。当嘉道理接到100万两银子的造价时,他大吃一惊,不过,新居的确美仑美奂,成为嘉道理的最爱。 
嘉道理住宅气势恢宏,占地14000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显示出它的卓然不群。宽广的草地让人顿觉视野的开阔;中间就是对称、端庄的住宅,光建筑面积就有3300平方米,1929年甚至还加盖了一层。你一见到它,会感受到宛如皇家宫殿的华贵惊艳,你很难看到如美钻一样的建筑,但它的确就是。匀称整齐的柱石,撑起了宫殿的巍巍骨架;端正狭长的阳台,尤其是二楼的阳台,正好充当了天然走廊,上面应该弥散着仕女裙裾翩翩的幽幽气息。 .

附件

20070807_b517fd47dd1e08e06312tLFzZKkyTZ25.jpg (125.75 KB)

2010-3-31 22:56

20070807_b517fd47dd1e08e06312tLFzZKkyTZ25.jpg

TOP

历史的味道 寻访旧上海那些名媛的故居

陆小曼,1903年农历9月19日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比张幼仪小3岁,比林徽因大1岁。是一个肌肤白皙、眉清目秀、机灵聪明的女孩。小曼的母亲曾生育9个孩子,不幸先后都在幼年和青年时死去,只剩下排行第五的小曼。小曼是陆家惟一的孩子,体弱多病,从小娇生惯养。比起一般女孩更骄慢、任性。小曼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大城市的姑娘。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初住在上海环龙路(今南昌路)花园别墅11号,这是一幢三层洋房。后又迁福熙路(今延安中路)四明村923号,那是一幢上海滩老式石库门洋房。陆小曼租了一幢,每月租金银洋100元左右。

出事的前一天,志摩遇前夫人张幼仪,出于关心,她劝他不要搭这班邮机,她感到太不安全,谁料一语谶成,亦奇是也。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年仅36岁的诗人竟不永寿,真悄悄地走了,陆小曼在四明村的家里,睹物伤情,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1965年5月,她在临终之际一再表示,愿立一碑于志摩墓侧。此情绵绵至死不绝。

[ 本帖最后由 龙宝娘 于 2010-3-31 23:07 编辑 ].

附件

陆小曼.jpg (57.94 KB)

2010-3-31 22:59

陆小曼和她的故居

陆小曼.jpg

TOP

席与时故居

上海东平路1号的席家花园,原是一处占地三亩多的老式花园洋房,内部装潢非常讲究。这个地方现在是席家花园酒家旗舰店,闻名海内外。

席家有8个孩子,一男七女。席与时是席家六小姐,圆圆的脸,皮肤白皙,一对大眼睛总是流露着温柔和同情心。她在读小学的时候,看到那些小叫花子生活得很痛苦,深为同情,由此萌发了一个志向——长大了一定要当老师,而且要当盲童的老师!

“抗战”中席家接连遭受厄运,“抗战”胜利以后家境大不如从前。1948年她去美国读书,从此离开了席家花园。

但是席与时总也忘不了那些流浪上海街头的可怜盲童,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她选择了主修社会学、辅修心理学,大学毕业后又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读了两年师范,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同时又设法学习了盲文。然后,她来到纽约郊区,进入纽约州政府办的一所当地最大的盲童学校当教师,终于实现了她童年时的愿望。.

附件

席与时和席家花园.jpg (143.39 KB)

2010-3-31 23:03

席与时和席家花园.jpg

TOP

宋氏故居

在走进故居的一刹那间,有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分不清是历史还是现实。绿树掩映中的楼房,草坪、石阶、拱门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气息,岁月的河无声流过,却更像是凝伫在这里,在风拂过树叶的低语声里,在阳光透过树梢投射在墙面上、过道里、草坪上斑驳的阴影里……仿佛时光倒流,伸手就可以触及历史,走进那房子就可以见到人。这时,我想到宋氏三姐妹的传奇、一时辉煌的宋氏家族……

“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内史第”坐落于上海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清代江南名宅,此处原为清咸丰九年名人沈树镛所建,因其官至内阁中书,故得名“内史第”。一个“内史第”,曾先后走出了宋氏三姐妹等宋氏家族成员。

著名的宋氏三姐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也承享了父亲的财富。那时她们相互之间友爱甚笃,亲密无间。稍长后,又都在美国受了西方民主主义的教育。然而,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政治大风暴中,她们却分道扬镳,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附件

宋氏故居.jpg (74.51 KB)

2010-3-31 23:05

宋氏故居.jpg

TOP

周璇故居

周璇的旧居位于海格路(今华山路)枕流公寓六楼。枕流公寓是一幢七层的八字型英式建筑。公寓大门朝北,与南门贯通,中间为门厅,内有电梯、信箱、服务台等。在20世纪30年代,枕流公寓是上海滩超一流的公寓。有“海上名楼”之称。

周璇住的是六楼的一套150平方米的居室,装修考究而华丽,钢窗、檀木地板均为西班牙式样。据一位在公寓里住了50多年的老人说,枕流公寓的英文名为Brookside Apartments。brook,即水流动的小河、小溪,Brookslde Apartments可直译作“河边公寓”或”溪边公寓”,这座公寓曾住过许多知名人士,而周璇则是最早迁入的,且一住就住了25年。

沐浴在夕阳余辉中的枕流公寓。就像是一首被记忆突然渲染的岁月之歌,灰色的墙面、嫩绿色的植物,如同一道道生命的痕迹。即便没有感受,没有追忆,但只要有电影,那么属于上海滩老明星们的那份记忆往事,就永远不会老.

附件

周旋故居.jpg (72.1 KB)

2010-3-31 23:06

周旋故居.jpg

TOP

张爱玲故居

常德路195号,一座过去叫做”爱丁顿”现在叫”常德公寓”的意大利式的建筑,已经斑驳,但依旧显得鹤立鸡群。不远就是闻名上海滩的避风塘风情街和爱玲笔下的电车场(现也正在被拆除)。

轻轻走近,鼻子就触到老房子特有的霉味儿,这一团混沌不清的气息,仿佛还在如泣如诉地回忆着那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爱丁顿公寓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公寓,1939年在51室,1942年以后在65室。张爱玲在此完成了小说《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封锁》《心经》《花凋》。此期间还发生了另一段重要的故事,就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相爱到秘密结婚。

北墙上还留着昔日爱丁顿公寓考究的木质旧信箱,最下面一格的51号信件箱是张爱玲的信箱,上面放着一份晚报。走上六楼,左手便是张爱玲家的大门。墙上的涂料和门上的油漆虽已剥落,但不掩昔日的豪华。大她15岁的胡兰成第一次拜见张爱玲,按响了这个门铃后,吃了闭门羹。张爱玲通常不见生人,他只好从门缝下塞进了一张纸条。当时的出版社、杂志社、电影制片人也常揿响这门铃,以求得爱玲那炙手可热的文字.

附件

张爱玲故居.jpg (62.24 KB)

2010-3-31 23:08

张爱玲故居.jpg

TOP

阮玲玉故居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绝笔,含恨服毒身亡。阮玲玉的名字载入中国电影百年史册,这个悲剧人物居住、自杀所在地,位于新闸路1124弄9号——沁园。

一路行过来,风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白兰花的香味,让人触景生情,一下子回到那蜡黄蜡黄的岁月,遥远而沧桑。老洋房门前光影迷离,暗红色的墙面、油漆斑驳的门窗,让人想到阮玲玉之死——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男人,同时也成全了自己完善的人生不受玷污。为此,鲁迅先生特意献上了一篇悼文——《论人言可畏》。

这幢西班牙式洋房曾是上海滩最高档的住宅之一,解放后,成为民宅,但也只有3家住户。.

附件

阮玲玉故居.jpg (75.16 KB)

2010-3-31 23:10

阮玲玉故居.jpg

TOP

回复 254#小美女妈 的帖子

帮你贴两张弹格路.

附件

175_200811171310104LGIG.jpg (143.01 KB)

2010-3-31 23:12

175_200811171310104LGIG.jpg

175_2008111713104011d2F.jpg (117.91 KB)

2010-3-31 23:12

175_2008111713104011d2F.jpg

TOP

旧上海的黄包车

黄包车的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为日本人所创制。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

1873年,法商米拉看到上海租界市面日趋繁荣,交通工具的不敷应用,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首批300辆黄包车从日本引进。1月20日,上海首家外国小车洋行登报启事:“外国小车出赁”。启事云:“今有本行新到洋车,比中华车大不相同,不论天暗下雨,一样可推。车上另有篷帐,下雨不湿衣服,格外奇巧,贵客商欲坐者,请至本行贾可也”。启事还订明路程远近的价格。

先期引进的几批东洋车车身很高,木制的双轮同马车后轮差不多大小,轮外包镶铁皮,行路时隆隆作响,车座颠得厉害,乘坐很不舒服,一般人都不愿问津。后来加以改进,放低车身,用钢丝铁圈代替木轮,外箍橡胶车胎,由此行车时声音很小,车身也平稳,乘客再无震颤之苦,乘坐者也渐渐多起来,到辛亥革命后开始流行起来。这种经改进的东洋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非常醒目,所以被称之为“黄包车”。.

附件

黄包车910874.jpg (79.2 KB)

2010-3-31 23:21

黄包车910874.jpg

黄包车1974132.jpg (115.98 KB)

2010-3-31 23:21

黄包车1974132.jpg

黄包车1934610.jpg (88.83 KB)

2010-3-31 23:21

黄包车1934610.jpg

TOP

旧上海的黄包车绝大部分是车行出租给车夫的。外国人米拉所开车行的黄包车有300辆之多,由于使用率高,多数车辆肮脏破旧;也有精美的黄包车,那是有钱人购置、雇用车夫的自备车;还有一种是拉车人自购的车,多为半新旧的车子,经修饰后,也上街拉生意,并逃捐照会,故称“野鸡车”。
黄包车初时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1879年,因认为男、女同坐有伤风化,车夫拉双人车也颇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1890年车价约为1英里内5分,2英里内1角。随着城市经济发展,黄包车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至抗战前夕,由租界发放照会的黄包车已经有八万多辆。当时上海人出门乘坐黄包车去办事、购物、串亲访友已成为一种时尚,也是主要的代步工具。40年代原后因三轮车的出现,黄包车逐渐淘汰。解放初,黄包车几乎绝迹。1956年,上海最后两辆黄包车被送进博物馆,作为展品供人参观。.

附件

黄包车391084761.jpg (119.05 KB)

2010-3-31 23:23

黄包车391084761.jpg

黄包车193478.jpg (123.43 KB)

2010-3-31 23:23

黄包车193478.jpg

黄包车19074.jpg (101.51 KB)

2010-3-31 23:23

黄包车19074.jpg

TOP

闻香识女人 旧上海十大红颜沉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美女明星云集,让这个城市如此香芬。而交际场上风头最足的交际花,非唐瑛莫属了。  那年,唐瑛与陆小曼被称为交际场上的明星,素有南唐北陆之说。早期小曼在北平,后来也到上海,还与唐瑛同台演出过。  唐瑛与陆小曼是两道不同的风景。后来,陆小曼被人熟知,与诗人徐志摩有关。但在当年,唐瑛的风采确实无人能及。  这里所说的交际花,当然不是陈白露与赛金花,而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她们尊贵、高雅,经过系统的培训才得以长成。  唐瑛长相漂亮,五官有着一种西洋的风情,举首投足惹人睹目。她出身名门,父亲是早年留德的名医。兄长是宋子文的亲信,曾因代宋子文一死,而受到宋子文的照顾。  唐瑛毕业于旧上海的中西女塾,也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她精通英文,善唱昆曲还会演戏。最让人讶异的是,她在卡尔等大剧院用英语演出了整部《王宝钏》。她曼妙的舞姿,高雅的谈吐,成为旧上海的一道沉香。  在唐瑛演《少奶奶的扇子》时,当她穿着曳地的长裙在百乐门跳舞时,那每个华丽的转身,张扬又奢华。  唐瑛之所以能成为旧上海的头牌交际花,与她自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除过学习舞蹈、英文、戏曲之外,穿衣考究而前卫。选用CHANNEL NO 5香水、HAN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D口红、CELINE衣服和LV手袋。吃的东西亦非常讲究,每一顿都会按照合理的营养要求进行搭配,甚至会精细到几点吃早餐,何时用下午茶,晚饭几点开始;吃饭过程中,不能玩弄碗筷餐具,不能边吃边说;汤要是太烫,也不能用嘴去吹。  而当唐瑛穿着旗袍高跟鞋,奔往百乐门跳舞时,在那妖娆的转身中,又有谁会知晓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美人儿,婚姻却不算幸福。与上海富商李云书的公子李祖法结婚没几年就离婚了,说是性格不合。离婚时才27岁。后来她又嫁给北洋军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家的七公子做少奶奶,40年代先去香港,后移居到美国。  继唐瑛之后,旧上海又涌现出几个有名的交际花。如周叔苹、陈皓明等。她们不仅拥有非凡的容貌,还有着出众的仪表与智慧。正因为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有着她们,那个香艳的城市才成为张爱玲笔下永恒的沉香。.

TOP

王人美

美人骨头轻不过三两,如花的面孔也终会凋零,化身成泥,但泥土中的芳香在耐住严寒后,总会在每年春归大地时,袅娜成无处不在的风景。上海美人就是这样一处风景,几十年过去了,风景虽已被历史风干,但倚风景而立的依旧是那些鲜活的面孔,还有各自精彩的传奇。    在上海女人所有的传奇里面,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历史中最华丽的一幕光影,最浓郁的一段沉香,几十年过去了,曾经风靡上海滩的红颜们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却留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是一种风情,一个别致。闻香识女人,有关上海的诸多往事中,总少不了那些红颜的影子。她们躲在岁月红尘的深处,眼波流转,巧笑倩兮,与许多年前旧上海鲜活的景象毫无二致。    在旧上海繁华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个模糊的形象渐渐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个在当时以“野猫”之名而享誉影坛的明星。她主演的电影《渔光曲》堪称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她演唱的歌曲《铁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传唱不息;她和旧上海红极一时的影帝金焰的婚恋至今扑逆迷离。而在晚年她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却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王人美,一个知性红颜的传奇人生。    在电影《渔光曲》中,“小猫”王人美在波光万顷的海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已成为百年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那片明亮的香云,伴随着她在影片中演唱的主题歌,持续飘香了七十余年而不衰。《渔光曲》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渔光曲》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红颜王人美,她由此遗留下来的沉香离民间最近,离我们心情最近。    属于上个世纪的那段美丽肯定是不能延续到现在,多年之后,世界没有轮回,只是远远地还能看见那么一点熟悉的影子,嗅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罢了。而属于老上海的王人美,就是一那一朵花,虽有盛开的灿烂,也有凋落的凄凉。但无论如何,每走一步,都带起风,随风起舞。(照片出处编辑有误,照片人物为周旋)

[ 本帖最后由 龙宝娘 于 2010-4-7 14:08 编辑 ].

附件

王人美.jpg (60.9 KB)

2010-3-31 23:46

王人美.jpg

TOP

龚秋霞

在上海红颜沉香里,龚秋霞独以“梅花”惊艳上海滩。她十四岁加入“梅花歌舞团”,与张仙琳等因歌喉动人舞姿优美而被喻为“梅花五虎将”。旧上海的舆论界曾这样赞扬过她:龚秋霞的歌则最宜于清晨听,因为她的歌充满着青春朝气,抑扬顿挫,甜润婉转……。此绝妙之喻让现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龚秋霞于一九三七年主演的电影《古塔奇案》中的插曲《秋水伊人》是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老歌。在影片中,由龚秋霞扮演的凤珍,每晚临睡前望着女儿小珍,百感交集,以她那高亢哀伤的优柔嗓音唱着那曲凄婉哀怨的《秋水伊人》,让人动情。“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此曲教人回味不已!.

附件

龚秋霞.jpg (62.18 KB)

2010-3-31 23:48

龚秋霞.jpg

TOP

潘玉良

潘玉良,可以说是旧上海最为传奇的红颜女子,她扑朔迷离的身世以及迷样的际遇,都让她的名字在她亲手绘制的旧上海画面上定格为一抹亮丽的色彩。    如果说黄莺莺的女人香是从歌声中流淌出来的,那么潘玉良的女人香就是从油彩中飘散出来的。从妓女到小妾到画家,她非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就像一幅充满了谜语的油画,仿佛带着蒙娜丽莎般的蛊惑魅力让人魂牵梦绕,回味无穷。而从油彩中散发出来的凝香,竟然让一座城市、一个年代沉湎其中,久久不肯梦醒。    第一剧场播出的电视剧《画魂》浓墨重彩地截取了潘玉良一生中最绚丽、最动人的十几年,传说中的才情女人潘玉良就这样在几十年后通过光影与我们再次亲近,这或许就是我们观赏上海滩风情时最渴望的一抹异香吧。    电视剧《画魂》讲述了潘玉良的那段传奇人生:青楼出身的潘玉良十八岁后在两位男人的帮助下走上了艺术之路,并在艺术之都巴黎登峰造极,成为享誉中西的大画家,这绝对是一个异数,更准确地说是一段传奇。与此同时,她终其一生也都挣扎在这两位男人和另一位女人的情感漩涡中,无意依靠却又难以割舍,最后一个人孤独地离世。    这就是上世纪名噪一时的旅法女画家潘玉良,从十里洋场发轫,到艺术之都巴黎,她带给我们的是一段搀杂了旧上海和异国风情的不老沉香。(此照片出处有误,照片人物应为王人美)

[ 本帖最后由 龙宝娘 于 2010-4-7 14:07 编辑 ].

附件

潘玉良.jpg (59.84 KB)

2010-3-31 23:49

潘玉良.jpg

TOP

周璇

说到旧上海的红颜沉香,周璇是一块弥久真的香玉,就象她的名字子里有个寓意为玉石的“璇”一样,她的一生,华丽而又沉重。    周璇儿时不幸,被几经送养,七八岁时,被送进一个歌舞班,处次涉及文艺。1934年,上海《大晚报》举办“播音歌星竞选”,周璇结果名列第二,电台称誉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获得了“金嗓子”的称号,从此唱红上海滩。1937,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来》,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1941年,周璇还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经典名曲。    “金嗓子”周璇不仅唱歌出众,还在光影中呈现了她的风采,其中《马路天使》是周璇的代表作品。据说抗战胜利后,赵丹与周璇在上海相遇,问周璇这些年拍了些什么片子?周璇不无伤感地说:“不要提了,没有一部是我喜欢的戏,我这一生中只有一部《马路天使》……”    周璇的情感生活坎坷,三次婚恋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像她在歌曲里所唱的:天地苍苍,人海茫茫,知音的人儿在何方?叫人费思量……不疯魔,不成活,在演艺圈无限风光的周璇却被诊断有精神疾病,1957年,她突发性脑炎被送进医院,一代红颜,就此离开了人世。但她的声音,仍在今天生长不息。.

附件

周旋.jpg (59.74 KB)

2010-3-31 23:50

周旋.jpg

TOP

胡蝶

在一个小资如此盛行的年代,旧上海无疑是很多人的梦想家园。十里洋场上的那些灯红酒绿、风花雪月,被压缩进一张张发黄的胶片,把往昔的浮华和荣耀一直闪烁到今天,胡蝶就是那些胶片里最华丽的影象。    虽然在如今的上海辅庆里,这个长大后改名为“胡蝶”的女孩,已渐渐陌生,但循着那股深刻入骨的味道,我们可以在70多年前风雨飘摇的旧上海找到那抹沉香。那时候她的名字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座城市的味道。旧上海传奇女星蝴蝶先后主演了百余部影片,成功地饰演了中国不同阶层的各类女性形象,成为中国电影拓荒期和成长期的同步人和见证人。    胡蝶加冕影后,不仅受到影迷们的追捧,也为广告商所青睐,做的广告自然最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商品也是不少,就连喜欢启用国际巨星做宣传的力士香皂,也请了胡蝶来做广告。在当时看来,胡蝶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她除了脸若银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之外,双颊上的一对酒窝更是她的招牌。这个以“梨涡美人”扬名影坛的明星是那个时代中国男性的“梦中情人”。    1975年,胡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为潘宝娟。1989年4月23日,翩舞人间近百年的胡蝶在温哥华因病与世长辞。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胡蝶最终蝶化而去,她那美丽的身影却长留人间,一同留下的还有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前尘往事,胡蝶就这样飞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翩翩起舞,最终化成了花儿的灵魂,只留下那缕余香,仍执拗地钻入我们的灵魂深处。.

附件

胡蝶.jpg (59.52 KB)

2010-3-31 23:51

胡蝶.jpg

TOP

张爱玲

在旧上海的班驳沉香中,张爱玲永远是那第一炉香,当我们在揭开旧上海那本如花相册时,第一眼总是留给了张爱玲。泛黄的纸张,模糊的黑白印刷,一代奇女子却身着一袭华丽的旗袍,倨傲的仰着头……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在那一刻迷恋上这个女子的传奇、高贵以及骄傲。    初读张爱玲,大多都在那个似懂非懂的年龄,是看不出什么的。只是那种朦朦胧胧的旧上海的小资,象那杯咖啡,蔓延开来,充满整个心情;再读张爱玲,感慨于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原来在她的洞察世故的冷目之后,也有此感慨!三读张爱玲,心情来自她的情感世界,在看似坚强、高傲的张爱玲背后,一个的情路坎坷,再多的高傲也只能化为无奈。于是,张爱玲精心点燃的那炉香,总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熏湿了若干年后你我的眼睛,那刻的红颜沉香,竟是如此的深重。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长袍,爬满了虱子”,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见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迷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竟是那抹化不开的香。.

附件

张爱玲.jpg (58.82 KB)

2010-3-31 23:53

张爱玲.jpg

TOP

阮玲玉

隔岸凝望,属于岸那边的旧上海的浮华虽说已迷人眼,但浮华背后却是种莫明的痛。那种忧伤的心情味道,我们隔了时光的海寄给了阮玲玉,一个旧上海悲剧女王的戏梦人生。    影片《阮玲玉》为我们呈现了陆离的旧上海风貌,以及阮玲玉的传奇一生。张曼玉的袅娜和颓废的华丽真实地把那颗70年前的香魂交到了我们的手上,穿越岁月的沉淀,张曼玉打开了属于阮玲玉的那炉沉香。    阮玲玉是真正为无声电影而生的人,虽然她没有在银幕上说过一句话,这个“默片时代”的女王,只用肢体和眼神就为我们传递了窒息的风情。1926年,迫于生计的阮玲玉出任影片《挂名夫妻》女主角,一举成名。1929年,阮玲玉主演影片《故都春梦》,扮演妓女燕燕获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阮玲玉表演艺术的黄金时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她先后主演了《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神女》、《新女性》等很有影响的影片……阮玲玉演技具有丰富的激情又不失纯真、强烈而又细腻熟练、朴素而自然,丝毫没有雕凿的痕迹,于是,中国“葛丽泰·嘉宝”的美誉不胫而走。    然而纤弱、敏感的红颜终归薄命,这位站在中国女演员演技巅峰的女星,却在情感道路上一路坎坷,于是,她在留下“人言可畏”的感慨后,自己结束了她精彩而又无奈的一生,一代红颜香消玉陨。.

附件

阮玲玉.jpg (57.85 KB)

2010-3-31 23:54

阮玲玉.jpg

TOP

黎明晖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名气的美女大都在上海,这也使上海成了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国最风情、最芬香的城市。这这团沉香交融的空气中,黎明晖算是上海乃至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手了。黎明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摇篮明月歌舞团主持人黎锦晖的女儿,12岁就登台唱歌,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一时。    黎氏家族是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即是由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黎锦辉创作的歌曲总是先让女儿来唱,这样便成就了黎明晖,使她成为中国歌坛的第一位流行歌星。    1925年黎明晖初涉影坛,首演电影《不堪回首》,以后相继主演了《战功》、《小厂主》、《花好月圆》、《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凤求凰》后退出影坛。    黎明晖于2003年去世,她以自己的歌声为中国的现代流行音乐拉开了帷幕,她与她的歌声一起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经典记忆,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最早的滋味。.

附件

黎明晖.jpg (58.2 KB)

2010-3-31 23:57

黎明晖.jpg

TOP

秦怡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秦怡,正如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所说:“因为她的性格和品质的美,她才能塑造那么多美丽的人物,包括伟大的母亲。”正是基于这种内心深处的美,秦怡成为上海红颜沉香里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如果说旧上海给了大多活跃于此的女星无限风情以外,还有些许风月的遗憾,那么秦怡则是个另类,出身上海大封建家庭的秦怡,延续了旧上海诸多红颜的知性、风情和灵性,但对风尘和风月则全把地抛弃,这或许就是秦怡进步所在。进步的秦怡早在抗战时期,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一起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影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建国后,秦怡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等。1983年由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屋檐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响的表演技巧。    醇香的秦怡有着美丽质朴的内心支撑,但这亦无法阻挡其命运的多舛:在经历了初次的婚姻失败后,1947年,秦怡在25岁时与20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结为夫妇,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银坛双翼”。但好景不长,夫妻间渐渐发生了情感错位。金焰去世后,秦怡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子,尝尽生活艰辛。但在经过命运的历练后,秦怡,这位“东方的维纳斯”却日益凝聚成一段让人景仰的沉香,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附件

秦怡.jpg (53.96 KB)

2010-3-31 23:58

秦怡.jpg

TOP

上官云珠

出生于江苏的上官云珠到了19岁才开始了她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这一年,她几经辗转来到上海,在蒲石路(今长乐路)庆福里236弄18号拥挤的弄堂房子里,上官云珠开始了她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美丽人生。    四十年代初,上官云珠拍摄了她的电影处女作《玫瑰飘零》,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在“左翼”文化运动领导的昆仑影业公司里所拍摄的许多进步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早春二月》、《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后来都成为中国著名经典名片,上官云珠,这个旧上海十里洋场洇染下走出来的女子,终于脱胎换骨,凝成一段冰清玉洁的沉香。    上官云珠的女人香别有情趣,她眉眼俏丽,还有合乎江南人审美的精巧的小嘴,一幅典型的上海美女精明世故模样,在那里面带着一点风尘气的冶艳和江南小家碧玉的本分,所以她常被导演选中演上海的交际花,商人家庭的少奶奶,暴发户张狂的妻子,在细细的画眉下,她的眼睛,会表现出锋利的刮胡刀一样的刻薄。    但上官云珠的洁身自爱并没有让她逃脱历史的捉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官云珠受到残酷迫害,于1968年11月22日去世。.

附件

上官云珠.jpg (57.18 KB)

2010-3-31 23:59

上官云珠.jpg

TOP

8伊段陈年往事——胡蝶和阮玲玉选美内幕

说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众参与的选美活动,不得不提到陈蝶衣。陈蝶衣是流行歌曲之王,比较有名的歌曲《南屏晚钟》、《凤凰于飞》、《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均出自他手。      可就是这样一个写流行歌曲的男子,早期却是个办报人。民国时期的小报也竞争激烈,陈蝶衣15岁就在《新闻报》做实习生,20岁在编辑部作校对,后来在办报上摸索出一点经验。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陈蝶衣就想能不能办一份与娱乐有关的报纸。《明星日报》诞生后,并没有预期的销售量,虽卖大洋一分也还是卖不动。为这事,陈蝶衣还很郁闷。      有一次,陈蝶衣下班回家,路途候车,听得几个人议论胡蝶与阮玲玉谁更美,争执不下,竟吵了起来。      这给了陈蝶衣一个启发。既然是明星日报,为何不搞个选美活动,这样不是能与大众共鸣互动吗?有了这个想法,陈蝶衣马上行动,这个选美活动定为“电影皇后的选举大会”。这个选举活动一直持续两个月,为了刺激读者参与进来,陈蝶衣还想到一个妙招,就是把投票读者的名字与明星的票选同时刊在每天的报纸上,这样,读者在看报时,会更关心选举的进程。      在这期间,明星公司的胡蝶、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及天一公司的陈玉梅选票遥遥领先其他演员。最后,胡蝶以21334票评为第一名,而阮玲玉只得第三名。      此后,在1934年的十大影星选举中,胡蝶当选的是最美丽的女明星,而阮玲玉则被选为演技最佳的女明星。      看看老照片,不难发现,胡蝶的姿色并不在阮玲玉之上,阮玲玉本人比照片还要美丽,在过去的一些电影片花中,阮玲玉秀气中有一种妩媚,内里的妖娆与悲哀的性情并存,是很让男人迷惑的。胡蝶脸盘大,虽是端庄,却不耐看,甚至稍嫌粗笨。胡蝶并未以天下第一的姿色,却独得第一美女的称号,原因何在?      说起来,胡蝶还是比阮玲玉更会做人吧。她们也是共事过的。在影片《白云塔》中,导演张石川要胡蝶演一个正派的小姐,要阮玲玉演一个品质比较坏的小姐。原因是导演喜欢胡蝶,因为胡蝶听话,是有名的乖少女,让她咋演就咋演。阮玲玉却总喜欢按自己的体会演绎角色,这难免会与导演发生争执。导演一烦,就不愿给她好角色演,甚至后来都不愿重用她。阮玲玉失意之中,只好换到联华公司。联华公司虽也重用阮,但这个公司的新派人物比较多,更加关注的是演员的表演,而不是选美这类带有娱乐性质的事情。所以,也不会去为阮玲去买选票。而胡蝶所在的明星公司,则极力吹捧胡蝶。他们捧胡蝶,还因为胡蝶性格好。在各种派别纷争中,胡蝶总是保持沉默,不参与意见。与人相处总是周到友好。阮玲玉更情绪化一些。      不管怎样的渠道,胡蝶在当选为最美丽的女明星之后,得到的实惠是数不尽的。当时的一些杂志报纸关注胡蝶的一举一动,把胡蝶的打扮从头到脚分析给读者看,以她作为最美丽的范本。而胡蝶的酒涡成为美的标志,她的影像纷纷出现在广告画中,甚至这种美一直延续到她去香港之后,还以胡蝶牌暖水瓶为丈夫做生意用之。      究竟什么样的女人才算第一美女?是姿色、名气还是好的人际关系?就如胡蝶,民国的第一美女在隔了70年的岁月之后,很多人连她是谁都不再知晓。可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处处可见胡蝶的芳姿靓影,如此招摇,而阮玲玉只是她身边那朵最沉默的花。.

TOP

旧上海老大杜月笙语录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 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穿是威风!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6.英雄不怕出身低,关健要有一个好脑子

  7.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 场面 情面

  8.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 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9.杜先生还曾经对一个有文化的朋友说过: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 ;然后在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拉 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10.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1. 杯中酒常满

      桌上无虚席
  

  .

TOP

旧上海老大杜月笙语录

 13.“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尽一切办 法、千方百计对杜月笙进行拉拢,杜月笙如是说。

  


  14. 沦陷时上海无正义,胜利后上海无公道。---------杜抨击当时的国民ZF

  


  15.“只要事体对双方有利,随时随地彼此密切合作,应该没有啥问题个”。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时刻。在美国国防部任职的罗斯福来华,策划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专门去拜访了杜月笙,请求他对美国的情报工作给予帮助。杜月笙作了上述明确的表示。

  


  16.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7.挨骂是假的,银子是真的
  
  18.杜月笙有句挂在嘴上的话: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荆州

  19.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

  20.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

   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21.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
  

  22.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23.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杜先生晚年在香港,先生为中国抗战.赈灾慈善做出巨大贡献,晚年依旧气度过人,毁掉所有欠条。

  24.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25.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26.君子我不惹,毛贼我不怕!
  
  27.原来天底下最狠的不是我姓杜的,而是他姓蒋的(蒋介石)。

  28.你个事体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的,好!再会!

  29.不好好交我不回浦东去

   (杜月笙十五岁时出外谋生,外祖母送他到半途之中的八字桥,如是说!)
 
 30.我进攻的矛头直指五彩缤纷的十里洋场!

  31.如果日本人利用租借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小时内把租借全部毁灭
  
  32.我就是靠两只手,一身胆闯出来的

  33.你有希望,大家有希望,中国有希望。

  34.江湖上有人找杜摆平事体时,杜淡定的说道:“闲话一句。”.

TOP

老上海名门闺秀
上海滩海派大宅门里曾经有一批不同凡响的新女性,他们大多出生在民国初年,生活在海派文化气息甚浓的洋务派官宦家族,大都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与海外亲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海城市风景中,可以说是一道特别的秀色,有着特殊的风韵与光彩。 然而,她们又是一群旧家族里的新女性。她们大多就读于教会学校(不少毕业于中西女中或圣玛丽亚女中),要求个性解放、经济独立、自由恋爱、相夫教子、贡献社会,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这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她们各有各的酸甜苦辣,有的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TOP

盛爱颐和中国第一件女权案

    盛宣怀是李鸿章最得力的洋务干将,他有7个儿子8个女儿,女儿中数七小姐盛爱颐最出名。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她初恋的恋人是宋子文,老上海中传得沸沸扬扬;二是因为她勇敢有为,在20世纪20年代打了一场著名的官司,被称为中国第一件女权案。
    这场官司是由她的三个哥哥和两个侄子引起的。他们在盛宣怀和庄太夫人都去世之后的1927年,提出把愚斋义庄(用盛宣怀遗产的一半创办的家族慈善基金)中的六成(350万元),由他们五家分享,而几个女儿都没有份。这在中国传统的家族生活中,原本也不足为奇。但是盛爱颐是接受过欧风美雨的新女性,有女权意识,敢为天下所不敢为。她依照民国“未出嫁之女子,有与同胞兄弟同等承继财产之权”的法律条文,把她的哥哥和侄子告上了法庭。
      此案在报端一经刊出,即刻引起了极大反响,因为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女权案,它的社会意义已经超出了盛氏家族的内部矛盾,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传统制度改革问题,因而颇有轰动效应。开庭之日,可能碍于兄妹情面,原告、被告都没有到场,只听得双方的律师们唇枪舌剑地相互辩驳,各不相让,让旁听者看了非常精彩的一场“好戏”。
    一个月后,法院的判决书下来了,宣告盛爱颐胜诉,应可分得遗产50万元。这一消息也鼓舞了盛八小姐,她当时也“躲在深闺人未识”,理应也有遗产继承权,于是也大着胆子向临时法院递上状子。八小姐自然也是胜利者。从此,上海的女性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榜样,一代风气大开。
.

TOP

回复 255#fendihuang76 的帖子

阿拉老早在里厢唱歌额。休息额辰光喜欢跟小朋友手拉手,一个蹲了地郎,一个拉,像滑冰,老有劲额.

TOP

聂其璧--宋美龄当了她的傧相父亲聂缉槼,上海道台;

母亲曾纪芬,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民国书法家,世称崇德老人;
兄长聂云台,大实业家、上海总商会会长;
丈夫周仁,中国著名的冶金专家和陶瓷专家,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的发起人之一,早年考取清华庚款,与胡适、竺可桢、赵元任、张彭春等著名学者同一批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和冶金专业,回国后先是担任上海交大教授兼教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兼工程研究所所长,抗战时期在昆明办过炼钢厂,解放后出任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冶金研究所所长。

聂其璧年轻时每周都要陪母亲上教堂(虹口的景灵堂),这期间有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宋美龄。宋美龄也就成了聂家的常客。
1923年,聂四小姐要出阁办喜事了,新郎倌是从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回来在交通大学任教务长的周仁教授(周仁的祖母是盛宣怀的姐姐,所以说也是豪门之后),经两家的老太太商量,邀请尚在闺阁的宋美龄小姐充当傧相。宋美龄爽快地答应了。
那一天她穿了一身漂亮的衣裙来到聂家,还带了一串珍珠项链。也许那时的宋美龄还不习惯珠光宝气的打扮,也许是那串珍珠已久不使用了,总之在聂家对镜的时候,竟一下子把珠线给扯断了,珍珠滚散了一地,惹得满屋子的人都蹲下身去帮她捡珍珠。等她把珍珠悬挂停当,才陪新郎新娘到花园里去拍照……

周仁、聂其璧的结婚照。后排右六为宋美龄,
伴郎为曹铭先(右三)、任鸿隽(右二)

[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0-4-1 09:28 编辑 ].

TOP

几位mm辛苦啦,太卖力了

不急,悠着点,也让阿拉笃悠悠的看.

TOP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李国秦
祖父李瀚章,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
叔祖父李鸿章,大学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父亲李经沣,李瀚章第七子;
母亲吴静宜,杭州城里有名的美人,富商 吴家的小姐;
丈夫张福运,庚款赴美留学的才子之一,曾在哈佛大学读法律,与宋子文同学,回国后当过北洋政府交通部航政司司长、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后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关务署署长。
李国秦读书在中西附小和中西女中,中年皈依佛门,是佛学界密宗大师屈映光的衣钵传人,号意空法师,被尊为金刚上师。


1924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已经35岁了的张福运,娶了晚清旧僚李瀚章(李鸿章的大哥)的孙女李国秦为妻,两人相差13岁。
927年国民党北伐成功,定都南京,宋子文当上了财政部长,组织班底时注重留美学生(宋子文与张福运是哈佛同学),张福运喜得高升。那时财政部下属三大署:税务署(管税收)、关务署(管海关)、盐务署(管盐务),张福运当上了关务署署长,顿时成了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当上关务署署长太太的李国秦,并没有像一般的阔太太那样整天打麻将,摆弄首饰,而是利用上海的有利条件,读书、练字、学画。她深以没能获得中学学历为憾,时时抓紧补课,每周都有好几次老师来家授课。
在来来往往的诸多朋友中,有一家住在离张家不远的范园中的人家,主人是一家外国银行的买办,这家的女儿正在大学读书,长得聪明伶俐,很能讨李国秦的欢心。小姑娘有时在张家玩得晚了,李国秦就留她住在家里。时间长了,李国秦就认她做干女儿,反正李国秦自己没有孩子,认为有个干女儿比没有女儿要强。
想不到危险的事情渐渐发生了。张福运虽说是留学生,但传统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还很重,总觉得自己没有孩子,在人前脸上无光。日子久了,竟和妻子的干女儿粘乎上了。当干女儿怀上孩子后,他就安排她到自己的老家山东福山去生养,他大概想,等孩子生下来既成事实,妻子也会承认这个事实的。
其实他想错了,他的妻子不是小家碧玉,不是他可以随意摆弄的。李国秦非但不承认这个事实,而且反目成仇,宣布离婚!
那些日子不知有多少亲戚朋友前来劝说,劝李国秦要思前想后,主要理由无非一个:“你若离开了张福运,吃饭靠谁去?你又从来没有工作过。”而李国秦认为,人活着不是光为着吃饭的,还有精神生活。夫妻生活也是如此,精神死了,这桩婚姻也就走到头了,于是坚持离婚,谁说也不回头。
按照协议,他们在天津的房子归张福运,在上海的房子归李国秦。可是事后张福运还是放心不下她,把天津的房子也划在她的名下了,时间在1947年。但是李国秦连上海复兴西路的房子也无兴趣再住,宁肯搬到愚园路久安村,跟妹妹一家住在一起。
其实,张福运并不想离婚,他不过是想孩子想得发疯而已。他没有想到事情会到了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对国秦说:“我离了婚生活没有问题,而你怎么办?你今后靠什么生活?”他知道按国秦的性格脾气,不会再嫁人。而国秦说:“我离开了你,照样能活下去。”
有趣的是,事实正如她所说。张福运后来活到95岁,无疾而终;而她李国秦,如今已经104岁了,还健在!


[ 本帖最后由 小美女妈 于 2010-4-1 09:30 编辑 ].

TOP

恍若隔世,又似昨天,身处今朝,我好想穿越。.

TOP

“军调处”的女翻译——袁迪新
袁迪新袁迪新是段祺瑞的三小姐段式巽的女儿,其父是袁世凯的侄孙袁家鼐。她出生在河南彰德袁府,但长期生活在上海。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迪新来到北京,在设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的“军调处北平执行处”下属的新闻处当翻译。“军调处”由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三方面人组成,主要任务是调解国共两党的关系,共产党方面的代表是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张治中,美国方面是马歇尔将军,史称“三人军事小组”。而在北平执行处的三位首脑人物,共产党方面是叶剑英,国民党方面是蔡文治,美国方面是马丁。
北平执行处新闻处的翻译只有3个,二女一男。袁迪新是很受瞩目的一个。她从小在家时就跟家庭教师学英语,中学和大学读的都是教会学校,英语基础非常好,所以文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能处理完毕。她的任务主要是把中文新闻稿件(大多都是各地的战报)以最快的速度翻译成英文,供外国新闻记者取用。因为她工作积极认真,待人热情,长得又漂亮,在那个政治气氛很紧张的地方,显得非常出众。
新闻处为了联络各方人士,每个周末都在北京饭店举行招待舞会,袁迪新成了很受欢迎的舞伴。叶剑英同志多次邀其一起跳舞。蔡文治先生也曾邀其一起跳舞,还对她说,他想在北京成个家,请她帮助介绍女朋友。
当时蔡文治是国民党军队中号称最年轻的将领(人称贝贝将军),只有三十来岁,长得风度翩翩,一表人材。其实他在老家已经有了家室,也许他只是一时高兴,心血来潮,故意在袁小姐面前叹苦经。袁迪新天真烂漫,不明就里,真的为其介绍女朋友了。结果把她的好朋友、当年贝满女中的同学吴佩琪介绍给他。没想到这下反而弄假成真了。蔡文治非常喜欢吴佩琪,后来他们真的在北京结婚了,结婚时袁迪新的女儿还去当小傧相。
若干年后蔡文治夫妇从美国回国探亲,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他们托人带话给袁迪新,想跟她见见面,可是袁迪新当时正在医院里为丈夫的病而发愁,无心他顾,错过了一次共话当年的机会。
袁迪新性格活泼,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解放后当了几十年中学英语教师。1979年退休后也不得休息,又先后被请到上海大学、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市第一职工业余学校、侨联业余学校等学校教授英语。现在她已经84岁了,仍旧保持了一颗年轻的心,不仅关心时事,还关心世界杯足球。常有学生打电话向她请教问题,拎起电话,她的声音仍旧那么年轻、爽朗,笑起来,还是一串银铃声……
.

TOP

回复 255#fendihuang76 的帖子

这个房子不是说是宋庆龄的么?
解放后她捐出来办了少年宫..

TOP

日寇炸碎徐文绮的教授梦
文博泰斗徐森玉之女徐文绮,徐家三代才有了一个闺女 瞒着父母偷偷考进天津南开 一顿饭两只对虾的南开生活 日寇炮火炸碎了她的教授之梦 。
1935年,徐文绮南开大学毕业了,学校有意要她留校当助教,可是她不愿意,执意要出国留学,要留学回来后当教授。
这年9月,她和哥哥徐伯郊(名文炯,后来成为著名收藏家、文博专家和银行家)来到日本,她进入日本帝国大学历史研究院读研究生,徐伯郊读日本应庆大学银行专业。徐文绮是这个学校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该校第一位女研究生。最初她只是粗通日文,只能一边听课,一边在一家日语学校里补习日语,同时住在一个日本教师里,与老师的女儿成了好朋友,就更有助于日语的学习。日本著名汉学家羽田亨得知好朋友徐森玉的女儿来此读书,非常关心,常给她开开小灶,把她的课堂笔记拿来看,并为之补充内容。渐渐地,徐文绮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即郑成功研究,因为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在日本有非常丰富的关于郑成功的资料,她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多读书,多研究。
在她赴日本留学期间,王辛笛正在英国留学。
1937年夏天,徐文绮暑假里回国到了上海。因为那时华北局势严重,日本人的势力逐年扩大,为安全计,徐家全家已经搬到了上海升平街。可是很快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了,北京沦陷了,日本人把南开大学图书馆夷为平地,把徐文绮魂牵梦绕的芝琴楼也给炸了,徐文绮大哭一场,决定再也不去日本读书了。当然,也不能去南开了,因为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内迁,南开大学跟北大、清华一样,也内迁了。原先一心要当南开教授的徐文绮,美梦只剩下了碎片,只好先在上海找份工作,看看局势发展再说。这是她人生碰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她由此真切地体会到了,个人的命运原本与国家连在一起的呀!
徐文绮中文、英文、日文都在行,人又聪明漂亮,在上海轻而易举地考取了一个金饭碗——海关,在常德路海关总署上班。那年头,老百姓俗称银行是银饭碗,邮局是铜饭碗,而海关是金饭碗。金饭碗是有了,但是他们父女却没能团聚,因为父亲徐森玉为转移故宫里的文物,率领文物车队辗转到大西南去了。那就是近年来文史界一再描述过的,为避战火,中国故宫文物的一次旷世远征
.

TOP

回复 287#麻辣大龙虾 的帖子

房子是犹太人的。那个少年宫是宋庆龄发起创办的,她四处奔走把当时这座房子用作少年宫。后来那位犹太人的后裔还回来看过这座房子,当看到已成少年宫时,很开心,就把它捐出了。.

TOP

回复 289#fendihuang76 的帖子

哦, 原来如此. .

TOP

周氏邮票大王女儿周稚芙
周稚芙出身名门,是晚清两江总督周馥的曾孙女,父亲是旧上海着名的实业家周今觉。
号称邮票大王的周今觉有8个女儿,个个气度不凡,周叔苹和周稚芙都是从这个家庭走出的名媛。其中老三周叔苹最出名,她长得漂亮,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见诸报端,在中西女中有“中西皇后”之美誉。
不过要论豁达知命、随遇而安,还属7小姐周稚芙,经历了国家的战争和动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

TOP

嘉道理住宅简介(现中福会少年宫)

延安西路64号,上海人都晓得是上海市少年宫所在,但它曾为嘉道理住宅的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它的原主人艾里·嘉道理,英籍犹太人,以500港币起家,日后成为沪港两地都鼎鼎有名的实业大老板。
   嘉道理住宅的兴建,源于一次意外。1919年,嘉道理原来的住宅失火,他的妻子为了救女家庭教师自己不幸丧生。悲痛不已的嘉道理带着孩子回伦敦散心,委托他的好友布朗在上海另起新居。谁知布朗酗酒成性,浪荡颓废,干脆交给了洋行承包。四年后当嘉道理回到上海接到100万两银子的帐单时大吃一惊,不过,新居的确美仑美奂,成为嘉道理的最爱。
   嘉道理住宅是法国路易十六时代的宫廷式建筑,气势恢宏,占地14000平方米。住宅南面是宽广的大草坪。住宅建筑面积有3300平方米,1929年甚至还加盖了一层。你见到它,会感受到宛如皇家宫殿的华贵。 这幢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楼大厅是舞厅与餐厅,整个一楼都是招待客人共同享受娱乐的场所。楼上有多间卧室,各个房间的装修、色调都别具特色。光浴室、卫生间就有六处。内外墙面、地坪几乎全部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入门处有爱奥尼克式的大理石柱廊;大厅顶部特意以大理石砌出穹窿,地面四周也铺设了大理石,中间则以柚木拼成花纹,是跳舞最理想的地板。连楼梯的石级、扶手与栏杆都是大理石的,所以人们称它为“大理石房子”。嘉道理慷慨大方,交游广阔,所以这个偌大的宫殿经常宾客满座。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嘉道理一家被赶出这座豪华别墅,押往香港,被关在集中营;后来又被押回上海闸北集中营,饥饿、寒冷、病痛,还受到百般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而那座豪华的“大理石宫”此时则成了日军一个军事机构,成了一处见不得人的魔窟。
  抗战胜利后,美军登陆上海滩,这里成了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军人的活动中心。解放后,嘉道理家族结束了上海的业务,转至香港经营。经宋庆龄先生提议,1953年5月31日,上海市有关领导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联欢晚会上宣布: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正式开幕了!地址就选在正在举行晚会的“大理石大厦”。随后又在院内先后修建了科技楼、游艺楼、小剧场和天象馆。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老嘉道理的儿子劳伦斯·嘉道理夫妇于1979年再次来到上海时,心情非常激动。他说:“我父亲特别喜爱的大理石大厦,已成为几千名儿童获得知识的地方。”1989年嘉道理别墅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TOP

赵四小姐的嫂子吴靖
吴靖是天津“四大买办”之一吴调卿的孙女,赵四小姐的嫂子,外公是上海的传奇人物严筱舫。
吴靖,自幼生活在外婆家,与小她三岁的外甥女严仁美成为玩伴.后来受表姐严彩韵\严莲韵\严幼韵的影响,她非常喜欢学校,喜欢读书,只要捧起书本,就忘记了不愉快的一切,后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届女生.清华的体育活动是最棒的.有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还有田径队,吴靖受到学校环境熏陶,逐渐变得活跃坚强起来.很起劲,很投入.五个队都参加了.因此获得了学校颁发的那件印有清华校徽(T。H。)字样的毛衣。她喜欢冬天溜冰,夏天游泳,所以每年暑假三个月基本都是在北戴河渡过的。[北戴河,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地名,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
吴靖逃婚后,在天津市与同学赵燕生结婚,没有拿到娘家的一件嫁妆。、
赵燕生:津浦铁路局局长赵庆华的六儿子,四女儿就是赵一荻(有名的赵四小姐)
吴靖的长寿秘诀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忘记。

亲友们在虹桥俱乐部,左三起:吴靖、李祖敏、赵燕生、严仁美.

TOP

我先暂停一下.

TOP

送10朵花.

TOP

黄兴公馆
黄兴公馆
建于1912年  英国乡村式别墅
坐落在武康路393号的黄兴公馆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它建于1912年—1915年,是坐北朝南混合结构的四层三开间西式楼房,半露木结构,陡坡顶。底层建有对称的大理石露天台阶,清水水泥墙立面,红瓦屋面,有各式类型木门窗。建筑面积1749平方米。楼南是占地4亩的花园,绿草花木纷繁。西南角建茅亭,环境幽雅。到了1933年这里是中国国际图书馆所在地,即在原有老建筑北面加建了藏书楼,因上海地处江南,潮湿多雨,所以在新建筑的北墙开设了狭长形通气窗,这是黄公馆的一大特色。
黄兴(1874—1916)1902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指挥钦州、广州等起义。武昌起义后,任革命军总司令、陆军总长、参谋长、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等职。黄兴病故后,故居为世界社使用,曾设立上海国际图书馆,1936年改为世界学校。1956年后机构变迁撤并,更名为淮海中路第二小学。1965年淮海中路第二小学迁至新校区。1981年沪光中学迁入,并在园南建成一幢混合结构5层教学大楼,原茅亭拆除,花园消失。故居内现住有居民,是市级优秀保护建筑。
.

TOP

周作民旧居
周作民旧居建于1937年  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位于武康路117弄1号是幢中西合壁的混合式结构的欧式别墅,建于1937年,由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别墅楼高三层,座北朝南。外形带有较多西班牙建筑特色,如平缓的四坡屋顶,盖以西班牙式筒瓦,底层为水泥砂浆仿石墙面。二、三层为黄色釉石砖墙面,底层设有连续的弧形券式门洞,门框两侧设置西班牙式拉丝斜纹立柱。室内装饰为中国传统风格。别墅原主人是金城银行创始人周作民。
周作民(1884-1955),生于江苏淮安。家境清贫,1906年赴日留学。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任职。1915年起在交通银行总行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银行生涯。1934年银行总处业务科迁到上海,次年将上海分行改为总行,周作民任金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

TOP

董竹君旧居

建于1931年  欧式花园洋房
位于复兴西路147号,是一幢幽雅的三层楼小型公寓,楼房有里外两套楼梯,是该建筑的一大特点。北面底层有一座拱形门廊,里面是铸铁栏杆楼梯,外面还有一座由红色地砖铺面的露天楼梯,在楼梯入口处设有微型小水池和喷泉。二、三楼窗框都配有拉丝斜纹的西班牙式立柱。在奶黄色粉墙的映衬下,整幢建筑呈现出一派幽雅浪漫的情调,蔓延着难以诉说的妩媚。
而洋房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锦江饭店的女老板董竹君(1900—1997)。1935年董竹君开办了锦江川菜馆,生意红火,次年又开办了锦江茶室,这里很快成了文艺界沙龙,成为中共地下党员接头和开会的地点。解放后,她将自己辛苦经营16年的两家“锦江”店面全部捐献给国家。
.

TOP

回复 298#小美女妈 的帖子

小美女辛苦了 .

TOP

谢谢LZ

十里洋场,一代风情,越老越有味道.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