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爱人] 爱情不是多巴胺

爱情不是多巴胺

爱情不是多巴胺

--------------------------------------------------------------------------------

  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多巴胺———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

  如果这只是一个医学或者生物学词汇也就罢了,要命的是,科学家用多巴胺来解释爱情。这种奇怪的东西,不仅能左右人的行为,还参与情爱过程,激发情感的产生。科学一下子就击垮了爱情,原来,我们爱一个人,是因为体内分泌了旺盛的多巴胺,我们不再爱一个人,是因为这种奇怪的东西枯竭了。书上说,当我们爱上一个人之后,多巴胺存在的时间只有18个月,电视上又说,不是18个月,是30个月。可别管是多长时间,反正不是“一生一世”,不是“爱你一万年”,不是“一辈子”。歌颂了上千年的美好感情,是如此经不起推敲。

  梁山伯也许总有一天在生活的琐碎里,不再爱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会在家族的纷争里消失殆尽;杰克与露丝若从泰坦尼克上死里逃生,将来可能是无休止的矛盾和纷争。

  多巴胺带来的瞬间激情和狂热的巅峰总是短暂。人的身体势必会因为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而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说,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情消失的,又或者说,是我们自愿让爱情消失的。

  不知道,科学家们有没有继续研究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吃什么或者喝什么是能够增加多巴胺的,这样,每天进补多巴胺,果然就可以爱一个人一辈子,相看两不厌。

  “请问,需要一杯多巴胺吗?可以补充爱情。”

  好在人是一种复杂的高等动物,有思想,有感情,有责任,隐忍并且包容,不同于一般动物。大多数的人,多巴胺没有了,也一样因为其他因素的存在,经得起了平淡的流年。

  最近听说了一个故事,中年男人,事业小成,妻子贤惠,孩子读大学,成绩优秀,他为了爱情也就是多巴胺,放弃了房子、财产、妻子、孩子、个人声誉,跟他的爱情一起,租住在外面,承担着周围舆论的不解。而谴责的声音越大,他们也就越认为自己爱得崇高。

  站在爱情的角度,听到这样的故事,都显得相当非常以及不一般的感人肺腑,哪个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都会觉得伟大,毕竟在他的背后,放弃了那么多。可,爱是多巴胺,却不仅仅是多巴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懂得取舍、知道进退的态度,是对于生活以及他人的一种责任。

  很多年前,第一次看《廊桥遗梦》,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卡在爱情面前做出的选择,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不理解,逐渐在身边人分分合合的故事里,沉淀成了一种震撼,那才是真正的爱。.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