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4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应试加应赛,学生更受伤

应试加应赛,学生更受伤

使大学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让人没闲话可说”,竞赛得奖证书成了“通行证”。于是竞赛、应赛之风四起,从高中蔓延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应试加应赛,学生更受伤
高校自主招生的改革之路走来艰辛而曲折。“曲折”的一个代表性现象,是一些初衷很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异。比如,自主招生的本意之一,是让各所大学依照自己的办学特色,选拔与之相符的特色学生,因此选拔标准理应有所不同。但这很难,因为标准一“活”,就容易被怀疑“黑箱操作”、被质疑“是否科学”,而事实上出这些事故的概率也会上升。于是,意在让人没闲话可说的“硬条件”、“客观标准”被引进,比如竞赛得奖。
    其实,即使在教育部规定的保送生八大类“资格”中,也有五类“资格”和竞赛得奖有关。结果,为了踏足高考“独木桥”之外这条另辟的蹊径,竞赛、应赛之风四起,而且从高中蔓延到了初中、小学。原先的应试,变成了应试+应赛。
   
拿什么来证明优秀?
    许多大学将竞赛得奖情况,作为自主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标准。对学生来说,获奖证书也就成了进名校的“通行证”。
    每年高考刚结束,新生录取还在进行中,一些高二学生就忙着参加全国信息大赛了。此时,名牌高校都会派人驻守赛场,名次一出,立即争取得奖学生签下“意向书”。按照历年形成的“惯例”,这项竞赛的金奖得主大多签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银奖得主则签约其他“985”高校。
    接着举办的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都会重复同样过程。现在,这五大竞赛在民间有了“小高考”之称。
    名牌大学要录取竞赛中的拔尖者,高中为了声誉希望进名校的学生多多益善,于是积极组织应赛,而且从一开始就要选“好苗子”。“好苗子”来自初中,想把更多学生“推”进名牌高中的初中就搞应赛训练,不少民办初中甚至成立理科班,“专业培养”竞赛生。至于小学生,想搏进一所好初中,就不能不奋力去拿一张又一张证书——不竞赛、不拿名次,怎么证明你优秀?现在连针对学前儿童的小小奥数班也办起来了——“想让你的孩子今后进名校吗?从现在开始奥数吧!”广告振振有词。
   
有多少学生“陪绑”?
    上高中,是把时间花在某个竞赛科目的强化训练上,搏一个奖项;还是保持均衡发展,不刻意应赛?据说如今稍有潜质的学生都选择前一项。据统计,去年通过竞赛被保送进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共4000名,但全国为各类竞赛而接受“强化”的学生是多少?仅仅根据湖北和广东的统计,这两个省各有至少2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以此推算,每年有多少人“陪绑”!这些“陪绑者”在应赛不成功后又将付出多大代价?
    记者发现,即使是全国五大竞赛的获奖者,在高校眼中也分三六九等。一位名牌大学的招办负责人称:“数学和物理这两个竞赛,是我们最看重的。我们已多年招收竞赛生,根据经验,学好数学和物理确实需要天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完全靠训练拿大奖的概率比较小,尤其是一等奖。”
    化学、生物和信息竞赛,他直言:“化学和生物相对来说记忆的内容多一点,而信息类竞赛,面太窄,不像数学、物理竞赛的得奖学生可以适应更多专业。”
    另一所名牌大学的有关负责人则说,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往往要到高中甚至大学阶段才显露出来,所以从初中开始就参加应赛训练,学生和家长会背负非常大的风险,“有些学校让学生放弃其他兴趣和特长,一心专攻某项竞赛,这是极大的不负责任”。
   
“抑长拔短”很痛苦!
    几所高校在调查中都发现,历年被保送进校的竞赛获奖学生,既有后来发展得最好的,也有很差的。其中,数学和物理竞赛获奖学生入学后如果学业不佳,往往差在英语;而化学和生物竞赛的得奖生,则参差不齐严重。甚至有的保送生进了与他得奖项目对应的专业,却根本学不下去,因为他的兴趣和特长并不在这门学科上,仅仅是在中学时通过大强度突击训练拿了奖——“最怕收到这样的学生!”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这样说,但又如何能弄清某同学是真的有兴趣、有特长,还是为了竞赛而竞赛?校方很无奈:“人生的终点远远不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进大学是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基础。可惜现在许多人的目标,就只是被名校录取。”
    东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陆忠平教授告诉记者,他在跟中学生交流时,发现同学们经常说“要多花时间补课,攻下自己不擅长的那门功课”;即使在准备参加竞赛的学生,也很少听他们说自己对哪门功课特别有兴趣、想多花点时间钻研。对此他很感慨:“快乐的学习应该是扬长避短的,而我们的学生却总要抑长拔短——不能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上,而耗费大量时间做自己并不喜欢和擅长的事情,甚至硬生生去‘培养’一个特长,这必定是痛苦的。”陆教授说得不错,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们又能怎样!  本报记者  姜澎.

TOP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了,书包轻过1斤吗?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了,教育中介为何如房产中介样雨后春笋?
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了,孩子们的近视率减少了吗?
减负减了这么多年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为何水涨船高?
自主招生,打着偏才全才的旗号,让中国的孩子家长越来越不堪重负!.

TOP

回复 1#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中考,是最大的抑长拔短。
孩子6年级时老师(名师哦)就说,靠数学拉不开距离的,普通学生也能考145。你们一定要重视语文!
于是有潜力的孩子都“要多花时间补课,攻下自己不擅长的那门功课”;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2009年新知杯一等奖,已录取华二,他语文和英语就不大下功夫的,正是楼主说的,突出特长啊。他就不需要跟所有考生拼总分,补最不擅长的功课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冬瓜爸爸 于 2010-7-12 13:22 发表
中考,是最大的抑长拔短。
孩子6年级时老师(名师哦)就说,靠数学拉不开距离的,普通学生也能考145。你们一定要重视语文!
语文,听见这2个字,就让人心痛啊.

TOP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叫了很久啦..

TOP

好像上次清华/交大的自主招生都不考语文了,语文很重要?.

TOP

重理轻文的国家,最后就算造就的那些科学技术前沿的顶尖人才,往往不会思考人性和人生,不会有真正的理想,一个个只想着飞英赴美,以拿高薪开豪车住豪宅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君不见那个高考状元榜单,过半的人不是在硅谷就在华尔街,做人家的打工机器呢,自己国家的国计民生,他们是一点也不会去关心的。我鄙视这样的“人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Sally妈妈 于 2010-7-12 18:52 发表
重理轻文的国家,最后就算造就的那些科学技术前沿的顶尖人才,往往不会思考人性和人生,不会有真正的理想,一个个只想着飞英赴美,以拿高薪开豪车住豪宅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君不见那个高考状元榜单,过半的人不是在硅 ...
支持,说得好!.

TOP

回复 7#Sally妈妈 的帖子

说得好,送花了。

虽然我不鄙视出国的状元们,但是我更欣赏那位今年放弃港大全额奖学金,而报读北大的上海文科状元;

不过,旺旺网上好像是鄙视这位读北大的状元的马甲更多.

TOP

不过,文理并重中的文,可不是现在这样的语文教学呀!.

TOP

清政府重文轻理了把,结果呢,搞出一堆只会写文章的人才,有什么用,所以以后后来讲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没有人讲语文救国,甚至与管理救国.

TOP

回复 10#天天向上 的帖子

现在的语文教学只是为了应试,符合出卷老师的思想就能得高分,而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TOP

语文用选择题考试,永远考不出文学家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满江红 于 2010-7-13 08:49 发表
说得好,送花了。

虽然我不鄙视出国的状元们,但是我更欣赏那位今年放弃港大全额奖学金,而报读北大的上海文科状元;

不过,旺旺网上好像是鄙视这位读北大的状元的马甲更多
如果将来从政,甚至与在国内大多数企业混,北大的名头肯定比港大强多了.

TOP

我最担心的是,从小那么辛苦的学“语文”,孩子们对文字、对句子、对文章的理解却......被禁锢了,既然思想的载体都被模式化了,那思想呢?.

TOP

回复 11#s1100 的帖子

同意科技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如果国人仅仅会舞文弄墨,那么国家会是怎样的?我想我们国家不缺只会高谈阔论的人,而是缺少实实在在做事的。引用钱学森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TOP

引用:
原帖由 天天向上 于 2010-7-13 09:06 发表
不过,文理并重中的文,可不是现在这样的语文教学呀!
同意!我们的文,是教条,象八股似的,抹杀个性,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最终成为机器人。
死不承认自家孩子太笨,因为他的阅读理解,做出来总和标准答案远开8只脚。所以只能批评现在的教育了.

TOP

批评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语文教学有不足之处;但是,不管怎样,我看中考语文135分的学生的语文水平,从总体上来看,肯定是要高于考125分的学生的

至于思想,其实是哲学的范畴,和狭义的语文,还是有区别的.

TOP

不管重文还是重理,都不能偏激,过了就不妥
保送生的几大条件里就没有关于语文的
可能是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好是应该的
不要一提到语文就想到“八股文”
现在的理科竞赛,也是在走向应试竞赛.

TOP

文字语言和思想的深层次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看起来只是一门语言课程,它负载的东西并不简单,不然它就更加不值得看重了。.

TOP

所谓语文好的,最大的用处是替领导写发言稿和总结之类的,这样的人紧跟领导,升迁的快,至于文学救国在今日之中国是没有可能了..

TOP

回复 20#天天向上 的帖子

赞成!语文承载的是一切!
因为我们没有很正式的竞选机制,所以大家对语文的意义仅限于舞文弄墨。其实口才就是语文的延伸。文采和口才最终能赢得选民就是语文的作用。任何大道理都需要母语来阐释,最终说动科学家科技兴国,说动银行家投资兴国,说动优秀学子为国服务,说动国际组织挺你为老大。
学习任何知识都少不了语文,语文是最基本的知识。普及任何知识少不了语文,语文是最基本的工具。鼓动宣传少不了语文,语文是最锐利的宣传机器。保家卫国、巩固政权更少不了语文,语文是最锐利的武器。

得语文者的天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redsun 于 2010-7-13 15:09 发表
赞成!语文承载的是一切!
因为我们没有很正式的竞选机制,所以大家对语文的意义仅限于舞文弄墨。其实口才就是语文的延伸。文采和口才最终能赢得选民就是语文的作用。任何大道理都需要母语来阐释,最终说动科学家科 ...
ls的是不是在宣传部工作啊,一下子想出这么多的语文的优点啊,你讲的好多事情做传销的都可以做到,他们是真正语文学的好的人.

TOP

回复 23#s1100 的帖子

语文承载一切,当然包括传销,骗子。 反正把你的心说动,再把你的手脚也说得动起来都和语文有关。有的人天生口才好,没识几个字,没读几本书,说起话来照样头头是道也是语言的天赋。张悟本也是属于有这块本事的。
宣传部更是没得说。刀笔吏古今都有,笔头子杀人不见血!
什么叫好律师?就是熟谙文字运用。.

TOP

就我们单位来说,真正业务好的混得不如能写会说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jeccy 于 2010-7-13 21:46 发表
就我们单位来说,真正业务好的混得不如能写会说的。
换句话说就是小人读书时候以数学取胜,到社会上工作了以语文取胜.

TOP

回复 25#jeccy 的帖子

我们那4年,就没有语文课,不知道现在的工科学生还上不上语文课。
见过许多大学生毕业生,甚至有些个工作多年的高工,写个会议纪要,或者工程小结什么的,都什么呀,狗屁不通的,不知道这些年是怎么混出来的。.

TOP

我看不懂,是不是现在只要有某门功课奥赛得奖的同学,即使他语文英语垫低,也能进四校或名大学吗?.

TOP

奥赛得奖的英文一般都不会很差.

TOP

高中全国竞赛联赛一等奖不是那么容易得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TL妈妈 于 2010-7-16 19:17 发表
我看不懂,是不是现在只要有某门功课奥赛得奖的同学,即使他语文英语垫低,也能进四校或名大学吗?
假使高中阶段理科可以得全国一等奖,直升进复旦交大都没有问题的,一直如此,不是现在。
小学阶段,偏科不多,奥数得大奖,语文英文垫底的情况好像没有实例发生过。有大奖一定可以进好初中
初中阶段,如果得大奖,可以走推优或者自荐,人家进4校要600分,他只要550分,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