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爱人] “90后”喜欢“素养男”“新三件”不可少

“90后”喜欢“素养男”“新三件”不可少

“90后”喜欢“素养男”“新三件”不可少
  “富二代”不如“潜力富一代”
  ■珠珠,在校大二学生  
  珠珠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庭环境并不优越 ,父母都是极普通的工薪阶层。从小母亲对她读书抓得很紧,受家里条件限制,在她的记忆中,只有在临近中考的时候,才在个别科目上开始请家教,而且时间不长,只是在考前的几个月。中考她的分数还算不差,离市三女中的录取分数只差两分,交点钱还是可以被录取的,但最终因为妈妈反对,只能放弃,进了区重点。妈妈的一贯教育方式让珠珠知道,一切的收获都必须要靠自己努力。进入大学后,珠珠开始了自食其力的日子。首先,她利用做家教为自己赚取了必要的生活费;其次,假期的打工,也成为她收入的另一途径。两年的大学生活,让珠珠从一个靠父母养育的孩子,变成了相对独立的青年。虽然这样的转变让珠珠觉得有点过早,但眼看着日渐成熟而独立的自己,珠珠还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信。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加上学业也不是很繁重,不缺空闲时间,住校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这些同龄男女接触的机会更多。日久生情、一见钟情的故事,在身边时有发生。但是,对于生长在一个传统而保守的家庭中的孩子来说,珠珠在选男友上有相当的要求。珠珠称,大一的时候,就有男孩子追求她,对方家境不错,据说在当地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富户。虽然男孩子无论从长相和衣着都不差,对珠珠也尽其所能地做到体贴呵护,但从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带着一份优越感,哪怕是对自己所喜欢女孩的关心和爱护,也掩饰不住会流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给予,这让珠珠时时刻刻感受到一份无形的压迫感。为此,他们讨论过,争吵过,但都不了了之。珠珠说,她从来都没有想刻意去找个所谓的“富二代”来炫耀,或者通过对方来改善将来的生活,父母对她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从小到大,她都坚持人与人相处,在人格和精神上都是平等的。珠珠承认,她想过好日子,也跟父母说过,她不会像他们那样一直过拮据的生活,但这一切要靠她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而不是靠别人的施舍或赠予。何况,她坚信,感情是纯粹的,不能带任何备份或附件。用她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找个高高在上的“富二代”,还不如找个踏踏实实有真才实干的“潜力富一代”。毕竟,父母不能依靠一辈子,以后的生活还需要两个人的用心经营,彼此珍惜。  
 坚决不要“花瓶男”  
  ■佳惠,大一在读学生  
  
  佳惠一看就是个能说会道的女孩。来自安徽的她,现在已经是班上的骨干精英。佳惠长得很出挑,活泼的个性加上聪敏机灵,让她成为众多男孩追求的对象。佳惠告诉记者,她目前已经有个相对稳定的男友。只是出乎众人所料,这个男友虽然颇有才气,长相也秀气斯文,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家境来说,实属普通。男孩比她大两届,成绩优秀。由于个人原因,他从大一开始,就做家教。一般像他这样的学生家教,每节课的收费在25-30元不等,但或许是他的用心和认真,目前他的家教收费已经升到40元一小时。尽管这样,想请他的家长还是有增无减。佳惠称,与男友认识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能够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佳惠介绍说,男友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待人也热情随和,对她更是呵护备至。最难得的是,他做人真实,不虚伪,这年头,年少轻狂的人太多了。在他的带领下,今年寒假,佳惠也开始尝试做起了家教。  
  佳惠很自豪地告诉记者,她的男友不仅会读书,有才气,更是个网络游戏的高手。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他沉着勇敢,智勇双全,凭借自己的聪敏才智,很快成为众玩家的首领。佳惠曾亲眼目睹他在网络世界里的风光以及他的凝聚力和应变能力。无论是玩网络游戏时的他,还是平时学习的他,都深深地吸引着佳惠。  
  佳惠还告诉记者,在当初几个追求者中,现在的男友不算最出色的,如果不是因为学生会的工作,让彼此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机会,至今他们恐怕也只是擦肩而过的陌路人。佳惠承认,她曾经也想找个家境富裕的男友,身边类似的人选也不少,还和其中一个有过短暂的交往。对方出手阔绰,但相处时间长了,却觉得空虚乏味。佳惠自认还是个有理想抱负的女孩,她一直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正是现在的男友让佳惠看到了那种强烈的斗志和竞争能力,这些特质是她熟悉的,也是她渴望获得的。佳惠调侃地说:人们常常把漂亮的女人比喻为“花瓶”,当今社会,“花瓶”已经不再是女人的专利,做了“花瓶”的男人更可笑。  

 感情无需标准和规则  
  
  虽说“90后”女孩更喜欢“素养男”,但她们在择偶方面的要求之高,让人们禁不住咋舌。曾有网友贴出这样一个帖子,题为“‘90后’择偶的十三条标准”,其内容引起众男性网友关注和热议:1、给妻子以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自由,不要阻止其正常的交往;2、掌握烹饪技艺,时常变换菜肴,使妻子用餐时常感到意外的满足;3、培养对妻子从事的事业的兴趣,并参与或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4、经济膨胀时,不花心,不许拿别的女人来贬低妻子;5、尊敬岳父岳母,和妻子的亲戚朋友和睦相处;6、衣着的款式和颜色,要顾及丈妻子的好恶;7、同妻子意见分歧时,非原则性的问题能够忍让,或心平气和地商讨解决;8、妻子失意时,要宽慰妻子,促使树立信心,转向成功;9、妻子身体不适时,要主动关心照顾,必要时督促、陪同妻子到医院检查治疗;10、持家有方,日常开支量力而行,不超出能力追求时髦;11、克服好争辩、爱抽烟酗酒的习惯,以及使人讨厌的嗜好;12、对子女不矫惯、不溺爱、不干涉妻子对子女的管教;13、心胸宽阔,性格开朗,言谈举止礼貌谦卑,体现男性美。  
  网友“一米阳光”看帖后称:“90后”女孩真的很强,这哪里是在找男友,简直是在造男友。还好我是“70后”,已经结婚,否则这辈子就很难结婚了。网友“曾哥”调侃地说:很好奇,能想出这十三条找男友标准的女孩究竟长什么样?不知她平时是否有机会接触男性,她了解男人吗?男人也是人,有思想有脾气,以为是小时候捏橡皮泥啊,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看来“90后”女孩确实还不成熟,小妹妹,耐心点,长大懂事了再找男友吧。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理解。网友 “弄堂二哥”称:“70后”、“80后”女孩都有过幻想,为什么“90后”女孩不能有?再者,虽然该帖的内容要求有点高,但平心而论,还在情理之中。男人找女友难道就没有要求?当然我个人认为,感情还是讲究一个缘分,不是细则规定可以解决的。  
  
  多元化群体,不可一概而论  
  
  针对“90后”女生有别于“80后”青睐“素养男”这一现象,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瑞鸿是这么认为的:首先,在我看来,“80后”和 “90后”更多是一个被炒作的虚拟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确切对应的真实群体;其次,不管 “80后”还是“90后”,都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包括不同的亚群体,不可能一概而论,简单而言他们的特征,都是草率的;再次,根据我个人十多年在高校的经验, “80后” “90后”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没有根本的不同。  
  当然,从年龄上来看,“80后”年届而立,“90后”则刚刚开始新生活。所以,“90后”相对而言更加自我、更加平等、更加反叛,这种差别,同样也会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婚恋观上。 “90后”女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自我实现的能力更强,所以,对感情自身的纯粹性更加注重,而不是将爱情作为交换的筹码。  
  毋庸置疑,当代不少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优势和劣势认识是客观、积极的。她们能较为准确地评价自我,能够客观、清楚地认识自我,也有较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发展。但正如王教授所言,对于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不可一概而论。在这一群体中,同时存在着部分女大学生受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在观念和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滑坡之现象。她们理想追求淡化,过于急功近利,追求安逸享乐,这些问题同样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重视。  
  
本文栏目:[url=/c/364_1_1.htm]生活[/url] 作者:记者 石茗 .

TOP

大学中或许还有纯真的感情.

TOP

不爱他,百万富翁也不嫁,爱他,千万富翁也嫁。.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