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2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一张牛校流出来的小一期中复习卷

引用:
原帖由 rachelmom 于 2010-4-26 17:51 发表



那我们直接做失学儿童吧,我们承认智商低,低到一年级都读不了,求ZF让我们做文盲吧~

或者以后小学不管民办还是公办,入学都设个面试关,不合适的直接告知不用读书了,进来你也读不了。

那我们也就不去费 ...
阿拉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老早说过了:

"我们是公立学校,生源差,学生来自地段生和条子生,人家民办考试进的,不能比的,班级里就那么几个同学好的,和老师互动.

我们公立学校,老师就这点钱,和私立学校老师能比吗?你们要怎样的教育.我们能做到的就这样,蛮好了.

要得到好的教育,捺去民办啊?去国际学校啊?你们嫌我的教育不公平,走啊?"

"叫捺爷娘请补习,听清爽了伐?""去买练习书做啊?"...............

实际上人家教育工作者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是"热面孔贴人家冷屁股",硬劲乞讨人家来教.人家拿国家工资,是冲在第一线"义务"为"笨蛋"服务,多么高尚啊!我们交的那点税,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结铃子的,还是把孩子自己先教教好,送到补习机构那里路子搞搞好,送到人家"义务教育"学校里考试就可以了.平时在学校么,就手放背后不要乱说乱动,表出事情,让人家老师快乐拿工资,愉快过日子,把刻苦勤奋留给小拧自己,家长自己和补习老师吧~~~

[ 本帖最后由 SHINE-ON 于 2010-4-26 19:5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SHINE-ON 于 2010-4-26 19:45 发表


阿拉孩子的班主任老早说过了:

"我们是公立学校,生源差,学生来自地段生和条子生,人家民办考试进的,不能比的,班级里就那么几个同学好的,和老师互动.

我们公立学校,老师就这点钱,和私立学校老师能比吗?你们要 ...
这种算是极品了,极少之极。咱们没碰上这样的老师。工作中生活中还真是碰上过这样的人,总之是原来孜孜以求得到的职业,最后却发现不合自己心意,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失意人吧。跟自己的工作置气,跟自己的同事置气,跟自己的客户置气,最后气坏的还是自己的身体,何苦来呢?不过这种人极少,绝大多数还是身体健康,思想健康,生活健康的。.

TOP

牛去吧 我把女儿带山里去教她怎么求生怎么自给自足去 隐居去了.

TOP

小二上学期吧,我们也学的.

TOP

我下载了,回家让孩子试试。我还是实验的妈妈,尽然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复习卷。
请问是什么学校,难道真是我家孩子的学校?.

TOP

引用:
原帖由 Allon妈妈 于 2010-4-26 09:43 发表
好像有些出格了,负数的概念我们好像到初一的时候才接触的,现在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就接触了,
我们现在5年级,负数的概念已经学了。教材上有的。.

TOP

回复 56#雨秀竹清 的帖子

实验一年级上,期中考试后就教复数和X求解了..

TOP

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和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题目做得再多,也只是应付考试。小的时候广泛接受一些概念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关键是孩子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能够灵活应用,能够自己发挥和创造。不管孩子学习什么,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心。.

TOP

小儿今年准备上小学,这个题目基本可以完成.

TOP

回复 59#幸福小土豆 的帖子

你家小儿太厉害,直接上二年级吧!.

TOP

给大家一道“我不知道”数学社自拟的“牛”题玩玩

引用:
原帖由 童爸0928 于 2010-4-27 12:41 发表
做题的目的是巩固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和培养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否则题目做得再多,也只是应付考试。小的时候广泛接受一些概念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关键是孩子要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能够灵活应用,能够自己发挥和创造。 ...
同意,最后引导同学们数学学习的是兴趣。特别同意前面水老师的说法,“为什么计算”远比“怎么计算”要重要的多。

给大家一道“我不知道”数学社自拟的“牛”题玩玩: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喜欢用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数字),而淘汰了罗马数字、英文数字、中国算筹(算盘)?

有兴趣参加的报名,我另开新帖专门玩这道“牛”题,小学一二三四五年级的都可以参加。
http://ww123.net/baby/thread-4721351-1-1.html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7 13:17 编辑 ].

TOP

回复 47#水之形 的帖子

不明白的是还要把考题出得难,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数一般8开头,到三年级就7开头了。为什么不给小孩子一点自信,培养爱数学的兴趣呢?.

TOP

回复 61#ccpaging 的帖子

有兴趣。顶!是不是数学社的入门考题呀?好想了解下数学社活动内容呀,参加有门槛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7 13:39 发表
有兴趣。顶!是不是数学社的入门考题呀?好想了解下数学社活动内容呀,参加有门槛吧?
这可不是入门考题,题如其名,绝对是牛题,因为我们几个小三小四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已经研究了一年了。
数学社的活动的内容,我一般都以二年级放飞、三年级放飞为关键字发在这个论坛上。没有门槛的,回帖就是参加了。.

TOP

回复 64#ccpaging 的帖子

谢谢。会仔细看看的。回家问问小朋友。.

TOP

回复 64#ccpaging 的帖子

能否给个链接?谢谢。搜下二年级放飞,好像很多无关的帖子哦。.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小小MM妈妈 于 2010-4-27 14:36 发表
能否给个链接?谢谢。搜下二年级放飞,好像很多无关的帖子哦。
搜索关键字 放飞 试试。.

TOP

回复 67#ccpaging 的帖子

找到了。谢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4#西瓜太郎妈妈 的帖子

呵呵.

TOP

儿子今年大班升小一,昨晚看到这张卷子,让他自己念题然后告诉我解题思路,呵呵,除了那道元、角、分因平时未涉及而提示了之外,其余都会做,不错,小调皮题感很好,蛮开心的.

TOP

负数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还好,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下,老师讲课(一课时)完毕,孩子也就弄明白了,这个应该是借助数轴的图像,小朋友很容易明白。应用题方面,甚至一元一次方程,我觉得老师讲得都非常清楚明白,课堂上有大量的图片和互动,即使像我儿子这种学前没有任何数学方面基础的孩子,也是很容易理解并领悟的。实验的数学,还是教得比较灵活的,应该不是填鸭式。

[ 本帖最后由 justinmama 于 2010-4-28 22: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justinmama 于 2010-4-27 18:49 发表
负数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还好,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下,老师讲课(一课时)完毕,孩子也就弄明白了,这个应该是借助数轴的图像,小朋友很容易明白。应用题方面,甚至一元一次方程,我觉得老师讲得都非常清楚明白 ...
所以,问题不在于某个东西能不能教。只要是以赶教学进度为目标,必然会以透支生命、透支思想为代价。“早学”会愈演愈烈的,如此下去,出来一批学前牛蛙,自称懂相对论,我是不会觉得奇怪的。.

TOP

所谓的教学进度是真理、是铁律?对合适的孩子因材施教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7 21:52 发表
所谓的教学进度是真理、是铁律?对合适的孩子因材施教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想听听跟班的高见,何为材?何为教?因何材施何教?您代表哪些“大家”期望的因“何”材施“何”教?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00:08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00:00 发表


想听听跟班的高见,何为材?何为教?因何材施何教?您代表哪些“大家”期望的因“何”材施“何”教?
不要玩代表或者被代表的文字游戏,我不代表谁,但是因材施教是大家或者多数人的期望这点你觉得有必要否认吗?
娱乐下的话,不妨就在旺旺上搞个投票贴,看看这个期望因材施教的支持率有多高。

期望因“何”材施“何”教?
每个人观点可能都不一样,不排除有些人读了大学觉得学习乘除法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有计算机代劳。也不排除个别小学生都觉得微积分简单。同一标准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我从来不看好,所以我不排斥任何可能,更不会以自己孩子的能力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尺度。

  
至于何谓材?何为施?何为教?因何材施何教? 之类的问题,本人没有所谓的高见。建议你GOOGLE或者百度下。只要愿意抬杠,可以找出任何一句话来抬不是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09:36 发表
每个人观点可能都不一样,不排除有些人读了大学觉得学习乘除法都是浪费时间,因为有计算机代劳。也不排除个别小学生都觉得微积分简单。同一标准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我从来不看好,所以我不排斥任何可能,更不会以自己孩子的能力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尺度。 ...
拜托跟班同志好好google一下,您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货。如此偷换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烈要求您把我排除在你所谓的“大家”之外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09:5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09:49 发表


拜托跟班同志好好google一下,您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货。如此偷换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烈要求您把我排除在你所谓的“大家”之外的原因。
拜托了,你给人带帽子的本事还真是强。
我“愿”什么了,又“施教”什么了?
难不成你的不是“私货”是“公货”?
看到你下的一个又一个的论断——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货、偷换概念,就是没有看到论证的证据和过程,我才发现中国过去的教育真的有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强烈要求您把我排除在你所谓的“大家”之外的原因。  
不知道你在写这句话之前啥时候要求我把你排除在所谓的“大家”之外?我好像没有收到你这个要求的委托。.

TOP

看了张政和张方,奇怪了,神童现在不就是一数学老师吗?家长为什么还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超前学习?浪费了这么多的快乐时光以后可能是另一个数学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开开心心的过完童年,当数学老师好象不需要这么超前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0:04 发表


拜托了,你给人带帽子的本事还真是强。
我“愿”什么了,又“施教”什么了?
难不成你的不是“私货”是“公货”?
看到你下的一个又一个的论断——这是因“愿”施教、这“愿”还挟带了一些不知道是谁之愿的私 ...
您看您也想看到“论证的证据和过程”,否则便认为我是给您带帽子了。我希望您在代表“大家”之前,解释您所谓的因“材”施“教”,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我在被带上因材施教的帽子之前,想知道这是一顶什么帽子,您也是同意的,对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我家有女未长成 于 2010-4-28 10:09 发表
看了张政和张方,奇怪了,神童现在不就是一数学老师吗?家长为什么还要送自己的孩子去超前学习?浪费了这么多的快乐时光以后可能是另一个数学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开开心心的过完童年,当数学老师好象不需要这么超前吧?
后面这一段很是令我深思:
  张政仍在为了把他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而努力,“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有儿子”。他希望张方能接过自己的衣钵。张方表示,自己没有父亲那样的文科基础,在理科教学方面渗透进父亲的思想还有可能,全盘接过来恐怕不大现实。
  张方的儿子今年上四年级,张政和张方都没有打算让他复制张方的成才之路。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学校教育,课业负担太重,不比张方那时可以专门在家系统地接受张政的教育。
  张方有时候心疼儿子,帮儿子做一点数学作业。他头大的是,当年的神童现在面对小学的一些难题,也会束手无策——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法用小学四则运算的方法解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0:15 发表


您看您也想看到“论证的证据和过程”,否则便认为我是给您带帽子了。我希望您在代表“大家”之前,解释您所谓的因“材”施“教”,是不是也是合理的呢?我在被带上因材施教的帽子之前,想知道这是一顶什么帽子, ...
因材施教是啥意思,更有解释权的是孔老夫子吧? 至于合理与否,我前面不是说了,大家可以对因材施教是否有道理投票娱乐下。
至于你被戴上什么帽子,好像和我没有啥关系吧,起码我没有送过什么帽子给你。.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0:37 发表


因材施教是啥意思,更有解释权的是孔老夫子吧? 至于合理与否,我前面不是说了,大家可以对因材施教是否有道理投票娱乐下。
至于你被戴上什么帽子,好像和我没有啥关系吧,起码我没有送过什么帽子给你。[s:039. ...
您看您都没搞清楚因材施教的出处,居然把解释权扔给孔老师。请您解释所谓的因“材”施“教”,实在是非常之有必要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0:51 发表


您看您都没搞清楚因材施教的出处,居然把解释权扔给孔老师。请您解释所谓的因“材”施“教”,实在是非常之有必要了。
如此说来,我倒是更没有必要解释所谓的因“材”施“教”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0:56 发表


如此说来,我倒是更没有必要解释所谓的因“材”施“教”了。
但是您把您不知所谓的因材施教,扣在了大家的头上,这好像有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0:58 发表


但是您把您不知所谓的因材施教,扣在了大家的头上,这好像有点、、、
我好像从没有说过因材施教我不知所谓吧?你貌似又随便下了个判断,该不会让我提醒你不知和不向你解释是2回事吧?
因材施教这4个字,我也没有扣在你头上吧?那些被我“扣”的大家为何还没有跳出来反对、叱咤,唯独没有“被扣”的你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1:03 发表

我好像从没有说过因材施教我不知所谓吧?你貌似又随便下了个判断,该不会让我提醒你不知和不向你解释是2回事吧?
因材施教这4个字,我也没有扣在你头上吧?那些被我“扣”的大家为何还没有跳出来反对、叱咤,唯独 ...
是的,不知出处跟不知确实不同。不向大家解释就代表大家,大家是否接受呢?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接受的,因为实在不知道您心里是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1:17 发表


是的,不知出处跟不知确实不同。不向大家解释就代表大家,大家是否接受呢?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接受的,因为实在不知道您心里是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四个字的。
我一向以为出处来源于孔老夫子,现在也还是这么以为。不是我不知道出处,而你判读我不知道出处。
至于我心里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不是最重要,因为我说话也是对机的。如果交流是抬杠,我能做的就不解释。
因为我连1+1为什么等于2都解释不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1:25 发表


我一向以为出处来源于孔老夫子,现在也还是这么以为。不是我不知道出处,而你判读我不知道出处。
至于我心里如何解释“因材施教”这不是最重要,因为我说话也是对机的。如果交流是抬杠,我能做的就不解释。
因 ...
这个判读很简单啊,你指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出在孔老师的哪一部著作就行了嘛。我搜索过孔老师存世的著作,没找到这四个字。.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1:30 发表

这个判读很简单啊,你指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出在孔老师的哪一部著作就行了嘛。我搜索过孔老师存世的著作,没找到这四个字。
看来以后吃鸡蛋要先找到下蛋的那只鸡。有条件的话,再搜索下这只鸡下的所有的蛋。.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1:48 发表

看来以后吃鸡蛋要先找到下蛋的那只鸡。有条件的话,再搜索下这只鸡下的所有的蛋。
哈哈,你敢调侃孔老师,佩服佩服。.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1:52 发表

哈哈,你敢调侃孔老师,佩服佩服。
哈哈,不知道又从何得来我调侃的对象是孔老师这样的判断?这样佩服受之有愧。
看来,我的语文也要到小学课堂回炉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2:02 发表

哈哈,不知道又从何得来我调侃的对象是孔老师这样的判断?这样佩服受之有愧。
看来,我的语文也要到小学课堂回炉了。
是啊,万一牛校的小学入学测试问您:“请问因材施教出自谁的典籍?”您就答不上来,于是你还不能通过牛校的测试,无法受到牛校的教化,呜呼!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1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06 发表


是啊,恐怕你还不一定通过牛校的测试,堂而皇之地成为牛人。
不知道牛校的测试向我打开吗?
牛不牛人不知道,只要那些测试有人通过就证明其实也没有什么“牛”。
一把年纪了,整天网上吹水已经蛮牛了,好像无需牛校来证明啥。.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06 发表


是啊,万一牛校的小学入学测试问您:“请问因材施教出自谁的典籍?”您就答不上来,于是你还不能通过牛校的测试,无法受到牛校的教化,呜呼!
虽说语文需要回炉,不过还是要指出你的错误——出自于谁的典籍与出处来源谁 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2:16 发表

虽说语文需要回炉,不过还是要指出你的错误——出自于谁的典籍与出处来源谁 应该不是一回事吧?
不过,这“出处来源”不适合测试用啊。“出自于谁的典籍”这就比较好办了,说过就是说过,没说过就是没说过,白纸黑字,赖不掉的。
要说也怪孔老师太时尚,几千年前搞什么“低碳经济”啊?为了省点木材、竹子,舍不得多写几个字,害得后人争论不休。.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2:41 发表


不过,这“出处来源”不适合测试用啊。“出自于谁的典籍”这就比较好办了,说过就是说过,没说过就是没说过,白纸黑字,赖不掉的。
要说也怪孔老师太时尚,几千年前搞什么“低碳经济”啊?为了省点木材、竹子, ...
貌似你就是牛校的考官嘛,连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测试都明白的很。 这种专业的东西,无需和我一起讨论。
还是如今好,尤其是网络论坛好,白纸黑字都存档为据。当然了,与眼睛不好、逻辑混乱的人对话,再高科技也是白扯。
这下应该是孔老二被你开刷得拱手称佩服了。.

TOP

还真以为因材施教出自孔老师的著作啊?所以说考证很重要呢,就是因为有人自以为是地归纳总结孔老师的思想,同时挟带私货(当然,能挟带私货的自然也非一般人),而又有人道听途说,不去考证,越传越走样。
说到“无需和我一起讨论”,我还真不是想跟你讨论,查查网络的事,也是白纸黑字一样的简单分明,讨论个什么劲儿?

关于因材施教的出处,网络上比较多的说法是:
出处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老实说,初看这句话我还真以为“因材施教”是出于论语,先看了“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没找到这四个字。看《论语·为政》,还是没找到这四个字。再看《论语》和其它的著作,也没有找到这四个字。
仔细阅读上面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朱熹集注”前面都是定语,于是我继续看“朱熹集注”,果不其然,是朱老先生挟带了他的私货。原文如下: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食,音嗣。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食,饭也。先生,父兄也。馔,饮食之也。曾,犹尝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晕哦,要不怎么说语文阅读很重要呢?ccpaging这人太实诚。这后面“引宋程颐”,就不知道该如何理解了,难道朱老师假托了宋程颐之名?算了,ccpaging这小脑袋彻底晕菜了,哪位老师知道?万望解惑。

以个人愚见,这朱老师实在是不简单,“各因其材之高下”,多了“高下”二字,再读《论语》,怎么这意思好像就全变味了呢?材有高下吗?如果有的话,谁来判断呢?咱不说别的吧,牛顿那时谁判断他的高下,爱因斯坦那时谁判断他的高下?既有“高下”,那是不是应该有“选材”呢?既有“高下”,既有“选材”,那么孔老师为什么又要说“有教无类”呢?
这“有教无类”可不是瞎说的,白纸黑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仔细想想,确实就没听说过孔老师搞过入学测试,那就是说,孔老师是不选材的。甭管什么人,王亲贵族,有钱没钱,都可以听孔老师的课。既无选材,何以知“高下”呢?有人问,是不是孔老师凭自己感觉、心情定学生之“高下”?切,这个话可不能胡说,那是孔老师、孔圣人啊,他老人家没说过的事,竖子岂可妄自猜想。
说到这,鄙人以为,问题的关键出来了,就是那个“材”字。如果说成“才”,那人才当然有高下,尽管各人意见可能不尽相同,不过最多只是对人才标准理解上的差异,当然“选才”也就好理解了。说老实话,我是喜欢选才的,那是多大权利啊,说你是才你就是才,说你不是才你就是柴。只是我这辈子实现不了这个愿望了,只有被选得份,只能对握生杀大权的选才之人羡慕与叹息,然后心里说道:“牛啥啊?你不就是有那个权利嘛,没那权,就是个屁,我直接把你放逐了。”
既然俺对朱老师腹诽了,得说出自己赞成什么啊?否则,破而不立,非君子之道。坏话都一个人说完了,不说自己赞成什么,让人无可批评,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啊!
不过,ccpaging柴力有限,还是让我们听听ccpaging所认同的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3#pid6939306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6:4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4-28 14:18 发表


还真以为因材施教出自孔老师的著作啊?所以说考证很重要呢,就是因为有人自以为是地归纳总结孔老师的思想,同时挟带私货(当然,能挟带私货的自然也非一般人),而又有人道听途说,不去考证,越传越走样。
又来了,出自孔老师和出自孔老师的著作是一码事?为啥这么纠结?
说到道听途说,不去考证云云,起码要明白需要考证点什么再说考证的事吧。

再说了,上面不是用蛋和鸡的故事说明过问题了嘛。不知道下蛋的鸡,也没有见这只鸡下过所有蛋,不代表不能品尝蛋的滋味。考证出下蛋的鸡和这鸡所有下过的蛋,也不代表就吃过这蛋的滋味。

[ 本帖最后由 假居士的跟班 于 2010-4-28 14:31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