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博物馆、公园介绍--非博物馆、公园的介绍内容勿跟贴!

      收藏有中外科学交流丰富史料和实物的上海天文博物馆,于11月16日正式开馆。

    上海天文博物馆座落在上海西南郊的历史名山——佘山之巅,它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现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872年,天主教的巴黎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从事气象、天文和地磁等观测、预报。1900年,又在佘山新建一座天文台,安装了从法国购置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它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上一世纪伴随中国和西方的几代天文学家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天体照片。直到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了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这架“世纪望远镜”才逐渐退出从科研第一线。

    中外天文学交流是上海天文博物馆的重要展示内容。展馆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徐光启、利玛窦、蔡尚质(法国传教士、佘山天文台首任台长)、高平子(唯一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月面环形山的现代中国天文学家)、李珩(上海天文台第一任中国人台长)等科学家的事迹,并且展示了天文望远镜的发明、传入中国、在上海落户的轨迹。博物馆除了“镇馆之宝”-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还展示有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天文望远镜和大量从未面世的老照片,以及100多年前的天文钟以及航海钟、计算筒等科学文物。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文物-帕兰子午仪-1925年购于法国巴黎,参加了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佘山天文台是第一次国际经度联测的基本点之一,该子午仪成为上海天文当时在国际上地位的历史见证。为模拟当时的观测情景,博物馆制作了仿真屋顶天窗,天窗打开后露出繁星点点,十分逼真生动,让参观者亲自体验天文观测的艰辛和乐趣。

    积累了百年历史沉淀的佘山天文图书室是一个近代中外天文学图书资料的宝库,面积近200平方米,里面收藏有2万多册、600余种、26个国家出版的天文期刊和科学专著,还有大量的手稿照片、原始记录、信件、绘画等文物。藏书中的一些欧洲18世纪出版的珍本,用带水印的优质纸和印刷,在经历了200多年岁月沧桑后,仍保持洁白如新。图书室的书架上下分为10格,从地板一直排列到高约4.8米的天花板,至今仍完全保持原状,连取书的竹梯、木凳都是原先的旧物。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虽然离不开准确的时间和钟表,但许多人对时间的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北京和纽约的时间不一样?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还是阴历?“时间”和“时刻”有何不同?什么钟走得最准?世界上有哪些时间系统?……参观者可以在时间展馆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间展馆里还有不少互动展品,如:行星秤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在月球和其它行星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电子表测量仪则可以测量你佩戴的电子表在一天内会有多少秒的误差。时间馆还特设了“导弹追踪”和“卫星着陆”多媒体互动节目,让参与者充分体会高精度时间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意义。

    原佘山天文台的主楼是始建于1898年的法式优秀建筑,2002年被上海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该楼长期失修,在本次大修之前已是破旧不堪。所幸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承担起了保护这个历史文物并促进其焕发新生的责任。经过多年论证,上海市科委于2003年底正式投资兴建“上海天文博物馆”,并将其列入上海市府2004年十大科普实事项目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提升改造项目之一。与此同时,上海市文管委也拨款协助上海天文台开展对这个百年主楼的历史性整修。经过近一年的博物馆建设和4个月的主楼大修。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已经是一座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的优秀建筑物,而在其中,呈现给大家的则是既体现天文台深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新型博物馆。.

TOP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


  地址:上海闵行区沪闵路7900号
  电话:64806691
  特色: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是专门从事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的事业单位,占地28亩。中心展品分室外、室内两类。室外展出各种类型飞机8架,还有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鱼雷快艇等,另外还有普及模拟天体知识的星球宫;室内展厅分四个展区:空气动静实验装置区、轻型飞机区、按航空发展年代制作的飞机模型区和航空航天成果区,另有现代和未来航空航天录象带资料近100盘。
  中心还面对广大青少年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如:国际少儿航空绘画比赛、青少年航空夏令营等。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