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3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奥数究竟该不该学?目前的形势是否有变?

小学的孩子如果吸收力强,记忆好、听话,可以去试试

奥数是非常有效的驯服工具。
1、要求服从。超出了孩子能理解的水平,只能被老师摆布。死记硬背是有效率的应付方式。
2、反独立。任何如试图自己挑战难题从而获得智慧的举动,都要受到时间和应试结果的惩罚。
3、反质疑。不要对权威如老师和家长的话质疑,任何的质疑都将受到惩罚。
4、将孩子按照机械地标准进行分类。极少量孩子能获得优越感,其他的孩子则得到自卑。
5、奖励那些能被灌输,循规蹈矩,服从于权威的孩子。

小学的孩子,如果吸收力强,记忆好、听话,可以去试试奥数。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12-10 17:22 编辑 ].

TOP

哪个孩子聪明的管不住了,就押着他去学奥数。2-3年下来,多半老实了。要是还是不老实,就只能送出国去学数学了。.

TOP

回复 25楼shirley_tang 的帖子

总体而言的效果是这样。在具体的老师和具体的学生来说,也不尽然。

奥数题总是可以研究的。

几个对数学有兴趣的孩子凑在一起加上个把理科毕业的爸爸妈妈,可以探究数学。
一个人独自学就辛苦一点了。可以从浅显的课外书学起,不急不徐,完全根据孩子的情况走。
数学方面的课外书,如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系列,可以认真看看。如果孩子有兴趣。

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进好初中,固然是如虎添翼。进一般的初中,也不怕。.

TOP

回复 28楼我是乐乐妈 的帖子

这是我的真实想法。这是我的真实表达。

如果孩子对奥数有兴趣,当然要另论。如果奥数老师讲的很好,能引起孩子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当然也要另论。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12-11 10:0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Daxiaolin2004 于 2012-12-11 07:04 发表
我听过一节有名机构的奥数课,切大饼。老师讲,切一刀,最多两块;两刀,最多四块;三刀,最多七块;所以,黑板上写出切n刀公式…。以后大家碰到切大饼的题就套公式。
一点都不严谨,能这么得到公式吗?有证明吗?小 ...
不光奥数课如此,初中的数学课,在讲难题时,也常常如此。因为是难题,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探究它的来龙去脉。考试又可能有,那么,就只好这样讲了。

我要儿子一定要把课堂上的东西想明白,最好是在老师讲之前就先想想,想不出来也没有关系。没有思想,只是记得若干知识、若干题目的解法,那怎么行?毕竟工作以后,碰到问题,没人会教你应该怎么做。

小学的数学应该没有想不出的,那就多想想。奥数就要另说了,但我还是要建议,多思想。.

TOP

回复 28楼我是乐乐妈 的帖子

陶哲轩就是一个例子。
==================
陶哲轩在上小学时,已经在家完成小学数学的知识的学习。
陶哲轩的父母一直没有公开他们在家里是如何教陶哲轩的。
陶哲轩的一个兄弟是自闭症患者。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陶哲轩本人先接受了数学的基础训练和知识,然后才参加奥数竞赛的。他在高中奥数竞赛夺冠时,已经在大学学完了本科的数学课程。
陶哲轩的文史哲学习是按正常的路子走的,没有缺失。.

TOP

要近看和长远地看,自学的能力绝对有用。不管是进民办初中还是公办初中。.

TOP

就提一个问题

引用:
原帖由 erranta 于 2012-12-28 13:17 发表
这个奥数这个东西吧,如果普通地读一下,感觉就是一年级提前教二年级,二年级提前教三年级的东西,所谓超常,估计就是再提前多教几个年级?
提前教的话,教的好不好?因为不符合自然发展的节奏,教起来很难,教的不好可能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
即使教的好,孩子还存在一个缺乏自学能力的问题。
即使教的好,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也跟上了,必然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学校的数学课白上了),要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

那么,文史哲的课外阅读还有时间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LVBB 于 2012-12-28 15:42 发表
如果目的是学皮毛,希望只加强一点,体制外的,自学可以吗?有家教辅导. 那些书好一点?
小学的孩子都有自学的能力,也有自学的兴趣。随便拎出来一孩子,给他一部能上网电脑,他自己就会找到游戏网站,一个个游戏玩起来。这就是证明。自学肯定是可以的,不用怀疑。
我不提倡家长们去教。越是低年级的孩子,兴趣差别、能力差别越是大,即使对专业的数学老师也是很大的挑战。那么,下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选书了。

先破除一个错误认识。计算类的书,不用选,除非是老师指定要完成的课外作业。
为什么呢?因为计算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玩耍中,在家长和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中学习。在生活中,计算本来就无处不在。这些计算,具体、好玩、有趣,有时还能带来成就感。小学前三年,我经常去接儿子放学,走在路上的十多分钟里,我们玩了很多很多计算。

那么选什么书呢?简单,循序渐进,有趣到能吸引孩子独自去看。鉴于孩子的阅读能力,一般要在三年级左右了。国内的数学书多是针对初中以上孩子的,还不那么有趣。这方面国外做的比较好。家长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去选一些翻译的比较好的国外的数学书。

我那时选的是《可怕的科学》中的《经典数学》系列。儿子蛮喜欢的。如果是女孩子,我就吃不准了。

个人的一点经验,供参考。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12-28 23:03 编辑 ].

TOP

回复 67楼fcfld 的帖子

是的。面对选拔、应试,做父母的一定要守住健康的底线。.

TOP

回复 70楼shirley_tang 的帖子

这套书一直陪伴我儿子上初中。到了初中,才会发现,数学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兴趣。
很多方法需要掌握,很多书需要看,很多问题需要思想。没有兴趣,一切都只能退而求其次。.

TOP

引用:
原帖由 fcfld 于 2013-1-4 09:21 发表
文科生不重逻辑的?没有逻辑的文科生写出来的东西能煽情吗?说话也要前言搭后语啊
认同。中学同学里边有一个上了北大中文系。老师开篇第一句话说:你们完蛋了,你们中间不可能有文学家,因为你们只会写议论文,不会写小说了。
引用:
原帖由 fcfld 于 2013-1-4 09:21 发表
文科学的好的孩子自学能力强啊,我们都是过来人除了那种偏科生,大部分文科好的理科也不差,各科均衡啊
认同。小学时打下好的底子,对文史哲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一是有利于理科的自学,二来有利于建立强烈的责任感,三来可以多一些乐趣、平衡理科的枯燥乏味。
无独有偶。我上了数学系,老师开篇第一句话说:你们完蛋了,你们中间不可能有数学家,因为你们只会考试,不会思想。.

TOP

回复 82楼弈格爸 的帖子

厥倒。体制的力量无比强大啊。.

TOP

回复 82楼弈格爸 的帖子

千万不要放弃前面的引导自学。如果平时做不了,那就假期做。如果小升初考试前做不了,那就等小升初完了做。
记住你说的,奥数就是考点证书蒙蒙人。

切切.

TOP

引用:
原帖由 弈格爸 于 2013-1-4 22:40 发表
那是当然的,暑假里我买了一本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的小学毕业总复习,说是自学,就是让他自己把每一章节的例题看懂,然后做这一章节的复习题,实在做不来的,才讨论讨论。现在差不多都学完了,就剩下书后面的小学毕业模 ...
奥数当然是有甜头的。一是选拔学生用奥数,这是奖励机制,原因也不细说了。二是奥数培训可以使孩子表现出超过其真实水平的应试分数。
相伴相随的坏处也是有的。一是使孩子对数学学习的认识过于功利化。二是妨碍孩子养成真正的数学思维。

基于这些缺点,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在一段时间里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
矫枉要过正,唯一的办法就是系统地开展自学了。
孩子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上初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就小了。

等到了五年级寒假,各种杯赛都结束了,可以试试看《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代数》第一册。取其系统性,相对来说不难。
平时可以看看《可怕的科学》中的《经典数学》系列。这套书有趣味性,数学史和数学问题的背景介绍的也比较多。

另外,你对文史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不多说。但至少要背背唐诗,看看《三国演义》,瞧瞧原版电影。
孩子还小,整天学数学,随时受不了。用这些内容调剂下,填充余暇也不错的。.

TOP

回复 92楼弈格爸 的帖子

你说的,我基本认同。

知道一个问题的结果或者判断一个问题的真伪,这只是数学学习的第一层次。因为它可能是别人告知的,可能是从书上偶然看到的,也可能是猜的。孩子一开始上学几乎都在这个层次上,大部分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保持在这个层次上。

下一步的探索,可以引导孩子:
1、用数学的符号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从具体的数值计算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并论证这些规律的普遍适用性。.

TOP

回复 97楼fcfld 的帖子

等孩子逻辑上来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
我见过一些初中的孩子,他们的逻辑根本就上不来了。我尝试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再把这扇门打开,结果是不行。
因为简单的问题,他们会套公式得到答案。不知道公式的,就等着有人来讲公式。没有公式的,像几何,他们根本就没兴趣。
这种情况延续下去,要通过考试,唯一办法就是巨量的练习。

当然,现在学校的数学总的来说过难了,要求过高。不能通过考试,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就废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3-1-5 09:57 编辑 ].

TOP

回复 105楼DOZEN的妈妈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DOZEN的妈妈 于 2013-1-5 10:49 发表
现在初一了,痛苦啊!为什么呢?因为基础不扎实加粗枝大叶,代数计算老是出错,整式,分式,有理数,无理数,根式,个个都是计算,他犯错而且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老师已经开玩笑让他回小学重修加减乘除了。 ...
重修“检查”这个步骤就可以了。然后,再进一步重修“反思”这个步骤。.

TOP

回复 109楼DOZEN的妈妈 的帖子

但是进初中后就不行了,因为根本没时间让孩子回头做两遍的,也没时间检查。每次做完,最多检查时间只有5~10分钟,遇到题目卡壳可能连检查的时间也没有。
================================
然后,再进一步重修“反思”这个步骤。
在平时的作业中,要坚持检查。找出错误,还要寻找错误的原因。没找出错误,就要在检查的方法上下功夫,寻找有效且高效的检查方法。能主动做阶段性总结,就更好啦。
这是我说的“反思”的意思。

现在孩子要修炼的就是一次正确率,减少无谓错误。
================================
不能用对神仙的标准去要求一个人啊。.

TOP

笛卡尔总结的数学方法有四步

怀疑一切、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检查反思。

没有最后一步,前面三步都只能将眼光局限于具体问题。.

TOP

回复 121楼shirley_tang 的帖子

这是孩子心理上成长的自然阶段。越来越自我。要注意学校这种扭曲的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想做个优秀的人,这没错。但什么是优秀呢?考试分数高就是优秀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