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我们的事业

我们的事业

我们的事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我们的事业(强烈推荐)
2016-04-09 徐震宇 麦琪的礼物

松江新城浸信会
徐震宇

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联合退修会,也谢谢X传道让我来分享信息。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这不是主日讲道,所以,我可以把九标志的头一块牌子释经讲道暂时放在一边(我们早就想这么干了是吧)。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我们的事业”。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是吗?我刚信主的时候,父母对我说,有信仰也蛮好的,不过还是要以事业为重。后来,随着我在教会的服侍越来越多,他们也间或地劝我,要以事业为重,到现在的话,我想他们大概是越来越失望的。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面临类似的问题,无论是面对别人,还是面对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都想有自己的事业,如果没有的话叫做“不求上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思考一下,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

所以,按照刚才说的,我不从圣经开始。我要首先提到的是——《琅琊榜》,没错,《琅琊榜》。


一、什么是事业?——现代的问题

《琅琊榜》第一百五十五章,标题是“选择”。讲到解火寒之毒,有两种解法,一种彻底的,一种不彻底的。不彻底的解毒法,可以使人恢复基本生活,寿命与常人相同,但是容貌不能完全恢复,口齿不清,不能说话;而彻底的解法,使人恢复容貌和说话的能力,但只能活到四十岁。小说的主角梅长苏,当时为了平反冤案,选择彻底的解毒法,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只活到四十岁,但要完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没有选择活得更长久,却失去完成这项事业的条件。

这个情节令人动容,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做的类似的选择。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希腊人的头号英雄阿喀琉斯说,他的母亲忒提斯(一位天神)告诉他,有两种命运可以选择,一种是去特洛伊作战,他会丧失回家的机会,但名声将会不朽;他也可以回家,不参加战斗,就会失去美好的名声,但生命得以长久。最终,阿喀琉斯选择去特洛伊战斗,在那里成就了伟大的功业,但最后也死在那里。

我再为大家读一段话,这样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有人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比较少有人知道,当年这部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非常流行的。

为什么我要提这些呢?

我想提示的是,在每个时代,人们都在设想,有一些“事业”是非常伟大的,是值得人付出极大代价的,甚至是付出人的生命。这些“事业”是如此伟大崇高,以至于仅仅为了度过一个生物意义上的生命而放弃它们,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值得过的生命。因此,请记得,所谓的“事业”,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指这样一些伟大、崇高的事情:为了正义,为了战场上的胜利,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事业有多少可能性、其动机或手段是否正当这类问题。

我们继续。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一点?

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事业”的理解很不一样。今天有没有人会把给一个冤案平反当作毕生的事业?有没有人会把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当作事业?有没有人会说“解放全人类”是自己的事业?——不会了,是吗?朋友们,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切伟大崇高的事物都在消亡。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事业”是指什么呢?现在你会常常听到“创业”这个词,它是在描述什么事情呢?——商业。在这个时代,英雄是那些“站着就把钱给赚了”的人,是乔布斯和马云。于是人生最大的理想,最大的事业,就是和他们一样。

我不是要贬低商业,而只是提醒,在人类历史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商业都没有被纳入“值得人付出生命去追求的事业”的范畴。今天我想做的,只是把原本重要的东西,当作重要的东西来对待。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时代是这样的?


二、现代性与后现代

我要继续不讲经文。我们来谈一下这个时代是如何形成的。

在1500年的时候,这个世界和今天的样子很不同。当时,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生活在许多不同的国家,不仅生活的地方不同,他们所在的社会状态也很不一样。很多人的生活节奏相当慢,他们的欲望也没有那么多,许多今日我们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他们都没有。

差不多在这个时期,欧洲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尤其是西北部。而这些变化,最终决定了现代世界的特征,事实上,也决定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在这些变化中,有两个方面最值得注意,一个是所谓“现代国家”这种国家形态,另一个是资本主义。

1、现代国家

在十五、十六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的交往开始变得频繁,这种频繁的交往体现在外交活动和战争活动中。在这个背景下,现代国家的形态开始慢慢出现。这种国家形态是在国与国不断从事战争与战争准备活动中形成的。不断的战争,也不断推动了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战争准备,则推动了国家效率的提高。所谓国家效率,是指一个国家向国内的人民榨取资源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国家对人口的控制、对经济的控制、以及对意识形态的建设。这是一个相当合理的过程:如果要从事战争活动,就必须要有人,要有钱,要有愿意维持战争状态的精神。

于是,慢慢地,我们开始看到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出现。这种国家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国家形态,不同于古代的帝国、中世纪的王国、部落联盟,这种新型国家的效率远远超过所有这些国家。于是,与此相关的各种“理论”和“制度”也发展了起来——主权理论、民族的观念、税收的理论与实践、政治制度(无论是君主制还是民主制)、法律制度。所有我们现在称为“现代化”的东西,都随着西欧这一类国家的出现而不断涌现。

2、资本主义

这是现代一个最重要的特征。而另一个特征,是资本主义。

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当然是商业。但不同于普通的商业。几乎所有的时代、所有地方都有商业存在,但资本主义与此不同。我们仍然可以信赖马克思在这一方面的分析。资本的本性,就是要不断地增殖,所谓“扩大再生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之下的商业,不允许停顿,它必须不断连续翻滚,越滚越大、越滚越多。

现代以前当然也有商人,商人的工作就是从一个集市赶到另一个集市,把一个地方价格较低的东西贩卖到另一个价格较高的地方,从中赚取利润。而当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家所做的就不仅仅是贩卖东西,而是组织大规模的生产,降低产品的成本。当赚到钱后,就投入到扩大生产的规模中去。

因此,资本主义在本性里就必须把靠天吃饭的农民改造成受管制的工人,也就是说,天然地具有将人当作物的需要。按马克思所说,这就是人的异化,人不再是目的,而成了手段。马克思进一步分析的是,资本家占有了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工人就必定沦为资本剥削的对象。

3、现代性:现代国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现代国家形态与资本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当现代国家不断提高效率从事战争活动的时候,就必定需要高效的金钱供给,这个效率是由资本主义提供的。而在国家效率提高之后,也同样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比如原料、市场、工人,等等。

现代的这个塑造过程,也被描绘为一个理性化的过程。这个历程同样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按韦伯的说法,世界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完全地世俗化了,宗教被界定为一种私人事务。也就是说,宗教信仰不再具有公共意义,而成为个人的某种嗜好。人在这个世界的公共活动,都被纳入到现代国家和资本主义的范畴内。

我们可以说,这是“现代性”的特征。现代国家形态和资本主义从西欧一直扩展到了整个世界。那些传统的、所谓“前现代”的国家形式和经济组织方式无法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抗。这种无力就直接表现在战争方面。西班牙人入侵到美洲,那里原先存在的国家很快被消灭了。古老中华帝国在战争中显得不堪一击,不是因为皇帝、官员或将领无能,也不完全是技术上的落后,而是帝国和农业经济所支持的战争能力无法与之匹敌。那么,除了被消灭之外,剩下的选择就是学习西方,比如日本所做的。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世界已经极大的同质化。我们的饮食、衣着、审美的趣味,甚至语言,都被西方现代国家所同化。而这个同质化的巨大背景,就是以现代国家形态与资本主义为最主要特征的现代性。

4、后现代

那么,所谓的“后现代”是什么呢?

“后现代”通常与“现代”相对,表现为与现代的理性化相逆反,显现出许多的“非理性”特征。或许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领域,从莫奈的画到达利的画,最近上海都展览过了,还有,摇滚乐、迷幻剂、性开放,等等。后现代思想家们观察到了现代性的问题,不过他们并没有正确的解决方法。

我们必须注意,后现代仍然是与现代性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现代性的两个主要特征,现代国家形态与资本主义,去观察后现代主义。
前面已经提到了,现代国家形态来自于国家不断的进行战争和战争准备活动,以理性化的方式不断提高国家的效率。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形成了一个具有极强规制能力的实体,不但在国与国之间形成同质化,也逐步在国家内部形成同质化。也就是说,不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变小,而且同一个国家内部的差异也在变小。这意味着,在国家之下的其他共同体的独立性不断遭到侵蚀。在前现代的环境中,在一个国家内部,仍然有许多国家权力所不能触及、不便深入的团体,比如西欧原先的大学、行会这样的团体,以及中国传统的乡村、家族,等等。

这种现象意味着,权力不断的延伸,最终对每个人造成影响,权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人实施统治。在一些后现代思想家看来,权力不一定以暴力的样式出现,而是通过各种各样、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像毛细管那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规训的作用。

举个例子,我太太在大学工作,她发现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是,常常被迫要填写许多的报告、写小结、填表格,等等。据说这些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看起来常常没有用。但恰恰在这样一种理性化的“小工具”的运用中,个人被规制了。你必须服从。这样的日常小事,在不断地塑造权力所希望塑造的人。这样的做法不仅仅限于大学,我以前在国企私企都工作过,都需要做大量类似的工作。甚至,当上级这样命令下级的时候,并不表示上级自己比下级所受的规训更少。

于是,当现代国家不断发展,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权力系统,不是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力结构,而是无处不在的、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随着这种权力不间断的运行,事实上使人处于奴役之下。

权力的这种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必须不断流动,不能停止。资本变成商品,商品变成金钱,金钱再投入生产变成资本。因此,资本主义一边必须不断生产商品,一边必须不断出售商品。早期资本主义的特征,容易被观察到的,是资本对作为生产者的工人的奴役,让他们不停的干活,不再过有尊严的人的生活,人好像变成物一样。而后期资本主义的特征,同样容易被观察到,但却常常被我们无视的,是资本对作为消费者的商品用户的奴役,让他们不停的消费,同样不再过有尊严的人的生活,人变成了物。区别在于,后一种奴役更狡诈,使人在受奴役的时候,还觉得自己是主人。

因此,晚期资本主义结合了权力的微观规制作用,对人施加控制。请不要以为,技术是一种中性的东西、是没有价值观的,现代或者后现代技术,正是带着许多隐藏的价值观,在对人产生作用。电视机的发明,尤其是移动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显现出对人所施加的影响。互联网是可以盈利的,因为它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流,将人圈在其中,然后,你就必须消费。比方有了微信,接着会有微信支付功能和微店。当然,快递和物流业的发达也是随之而来的,那是商品流动的基础,“物流”这个名字就起得很好,资本主义需要物流,必须物流,物流停止就没有资本主义了。

5、我们的时代

我好像已经扯了很多东西,与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回到刚开始的主题:我们的事业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在我们的周围,似乎一切伟大崇高的东西都在消解,正义、胜利、人类的解放都不再成为事业,随之而去的是人类原本常常体现出来、常常操练的品格:勇气、牺牲、坚忍、友谊、智慧、远见,这些美德也都在不断的消逝中。因为,资本主义后现代国家不需要这些,它只需要像狗一样的工人,还有像猪一样的消费者。

美国的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有一本名著,叫做《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表面上看来,他似乎在鼓吹民主制,认为民主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制度,之后不会再有结构性的改变和进步了。但事实上,他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一些相当悲观的东西。民主制之所以终结历史,是因为在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整个世界都同质化了,并且没有一种世界观或体系可以挑战现有的体系,按他的意思,将来也不会有。人不再是原来的人,而成为尼采所说的“末人”,也就是像猪一样生活着的人。

不过,这个世界还是要为人创造出一个幻象,使人觉得自己活得还像是个人。于是,它就使商业成为了这个时代唯一的事业,你想成为英雄吗?去成为商人吧。你想实现人生价值吗?去成为商人吧。哦,你都不想,只想安安静静和老婆孩子过日子,那你也需要从事一份商业的工作,赚钱养家,不是吗?

我们生活在一个幻象中,一个看起来像是现实,却又奴役和捆绑人的现实。按照政治哲学家沃格林的说法,他用了一个词叫做secondary reality,次级的现实,被人为创造和构建出来的现实。好像《黑客帝国》所描写的那样,机器统治了世界,为人创造出幻象,使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奴役。
朋友们,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看起来繁花似锦,实际上却是一片荒芜的世界,人的灵魂,沉沦在一片黑暗之中。


三、以神的国为事业

我已经向各位尽力描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比以往的时代更险恶,当然也绝不比以往的时代更安全,但至少,这个时代更让人迷惑。因此,我要说,一个人真正的事业,就是参与到能够克服这一切的事业中去。我还要说,这正是道成肉身的耶稣所宣讲的福音——福音临到这个世界,要处理这个世界根本性的问题,要更新这个世界,要把人从受奴役的状态中解救出来。

好了,我终于要拿一些经文出来了。

1、福音与蒙召

约8:12:“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在约翰福音中,光明与黑暗的主题是反复出现的,从一开始就有。耶稣,这位神子,三一神的第二位格,成为人的样式,到这世上来,传使人得救的福音,不仅仅是让人活得开心、有温暖的感觉那么简单的。他来是要使人从黑暗进到光明之中。

保罗在第三次描述他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与复活后的基督相遇时,最后这样说:

徒26:18:“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 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保罗说,他作为使徒,从基督那里接受的工作,是去传好消息,使人从撒旦的权下归向神。也就是说,脱离魔鬼的捆绑。在以弗所书,他谈到基督徒的属灵争战,也是这样说:

弗6:12:“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我们这些处于宗教改革传统下的基督徒,很有可能同样接受了世俗化的假定,接受了所谓“世界的祛魅”,认为没有什么魔鬼。我不是说,我们认同凡事赶鬼的做法,而是,依照圣经所说,这整个世界是在魔鬼影响下的。仔细去看看当代资本主义对人造成的影响,我很有把握说,那是魔鬼的作为。

好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是我从此万事如意,不是我在痛苦的时候可以有一个接纳我一切的基督来安慰我。好消息意味着:你必须重生,因着重生,从撒旦权下进入到圣子光明的国度里,灵魂苏醒。保罗在提摩太后书论到圣经的功效,怎样说?

提后3:16-17:“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保罗说“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是指什么呢?做好事吗?做慈善事业吗?在这样一个时代,蒙召成为基督徒,究竟意味着什么?

先知以西结看到骸骨复活的异象:

结37:10:“于是我遵命说预言,气息就进入骸骨,骸骨便活了,并且站起来,成为极大的军队。”

朋友们,成为基督徒,意味着有一位神从上面来呼召你,要与这个世界黑暗的势力去战斗。你从灵魂死亡的状态中复活过来,现在,你要准备好去战斗。这意味着,《魔戒》这样的史诗故事不是一个幻象,这样一个故事正发生在我们中间,我们现在知道了关于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我们也被赋予使命和能力去完成战斗的任务。

各位,这是我们的事业。

2、教会生活

好了,现在各位一定要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大家,我信主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发生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情况是,起初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去教会,也不知道教会里做的那些事情有什么意义;当我回到公司上班的时候,信仰跟我完全没关系。接下来,有人给我一些很好的教导,告诉我说,我们是基督徒,我们应当在自己的工作中为主作见证,我们要养成每天读经祷告的好习惯,然后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忍受时常可能发生各种残酷的待遇,还要向家人同事朋友传福音。然后呢,我的属灵生命确实有些改变,读经祷告、参加教会更多,甚至开始承担一些服侍。然而,我自己也知道,这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用,当我在工作中遭遇一些风波的时候,那些读经祷告啥的,很容易就失去功效。

这是为什么?基督徒在这个世界,很想要为主作见证,但就是做不出来,这究竟是为什么?

后来,我慢慢的发现,原因在于,这个世界是一个坚固的结构,有各种各样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的权力结构,相当坚固,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现代世界的状况。如果,我们只是以一种个人性的敬虔行为去进入这个世界的结构,不能说完全没有用,有人也做得不错,神一定也得荣耀,也会喜悦。但是,即便如此,这个世界的权力结构,也很可能把这个结果解释成为:你看,有信仰很不错,信仰帮助这个职场人士工作有效率、能够抵御压力,最终,帮助他在商场上取得了成功,或者,信仰使他有了“平衡的智慧”。——你看到吗?即便我们的个人努力可以有一些效果,但这个世界的结构也比较容易把这种努力消解掉。

保罗说,这是个事实,是真的:

罗8:22-23:“我们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叹息、劳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们这有圣灵初结果子的,也是自己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这个世界一直就处在这样一种境况中。那么,要如何回应呢?

约翰福音三章,耶稣与尼哥底母谈论重生,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 神的国。”(3节)最后在19-21节,又提到光明与黑暗的主题。耶稣在说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过,救恩论与教会论有密切联系。不仅是称义、成圣这样的主题与教会有很大关系,甚至,就连重生这个我们觉得非常个人性的主题都与教会有关。因为耶稣说重生是与进入神的国有关的。“国度”这个观念就意味着,这不只是一个私人的巨大改变,而是与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有关,这个结构性的变化,意味着从黑暗进入到光明,也意味着进入到一个与地上国、这世界的国截然不同的共同体结构中。

使徒行传2章,彼得在五旬节讲道之后,大家回应说:“我们该怎么办?”彼得说,你们要悔改,受洗,然后“还用许多话作见证,劝勉他们说:‘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0节)接下来,这些人做了什么来“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呢?各位上过成员课都知道: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42节)

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 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44-47节)

在这一段中,我想请大家注意不要回避“凡物公用”这点。当然,我同意,从解经的角度看,这里并非在教导我们今日必须在教会实行共产主义。但这里的经文明确地表示,天国的特征之一,是各人放下对私人财产近乎神圣的追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这里的经文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初代教会是如何回应这个世界,并且“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的。他们不是个别地、以一种私人性的信仰、以一种分裂的生活去回应这个世界。而是以一种集体生活,以一种共同体的结构,去回应这个世界的结构。

还记得刚才讨论的吗?事实上,只有一种共同体的结构、一种生活,能够去回应另一种共同体的结构,去回应另一种生活,尤其是当我们实际上原本生活在这后一种结构之中、并且还要继续生活在其中的时候。初代教会所做的,我们今日要做的,是一样的,也就是在一个坚固、狡诈、充满诱惑的结构内部,活出一个新的、完全不同的结构来。当我们这样做、这样生活的时候,也就是在不断拯救人的灵魂,吸引他们进入光明的国度。这是我们要打的仗,也是我们的事业。

我们还要说得更实际一点。那么,我们要怎样在这世界工作呢?

罗12:1-2:“所以弟兄们,我以 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 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我常常拿这段经文出来说话。让我觉得万分有趣的是“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是:“别和今世同形状了”。原文是在表示,这个世界好像是一个模子一样,要把人压成它所需要的形状,正如在今天,充斥在我们身边的权力结构和资本主义所做的,要把我们压成一个非人的形状。而保罗说,不要,你就是不要被这个世界的权力规训,不要被资本主义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把全人都奉献给神,在一个险恶的世代不断改变自己的心,顺服神的旨意。

听起来还是挺虚的是吗?好,我要继续说,我们在此之前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所做的一切,教会论、成员课、成员面谈、成员盟约,鼓励门训文化、送书、成员大会,等等,这一切,绝对不是无聊的东西,也绝对不是为了建立一套便于管理的教会制度。我们是在按照圣经所说的,重新塑造一个真正关心人灵魂、使人能够有美好生活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将来在新天新地才得以完全,然而,今日就必须显现在这世界,使人看见从神而来的救恩,可以如此美好。

如果要用一句话,可以怎样说呢?——我们是要在真理的基础上彼此切实相爱,这样生活在一起。只有当我们日常的生活进入这样一个共同体的结构之后,才能带着叹息进入到这个败坏的世界中去为主作见证。

我们要怎样工作?我想说的是,或许首先需要把问题的方向换过来——我们要怎样过教会生活?我们曾经在职场中异常纠结,是因为我们把工作(也就是这世界的“事业”)当作生活的中心,然后,试图要把信仰塞进去,把它安放在一个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多麻烦的位置上。而现在,我要建议的是,让教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接着,不是把我们的工作塞进去,而是把它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放在一个可以服侍教会的位置上,一个神国里的位置上。

3、几点澄清

这样的话,我要最后做几点澄清。

第一,教会生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传道人,或者做长老执事。我们既然有圣经作为生活的指南,就依照圣经去行,依照不同的恩赐服侍教会。甚至,你的软弱,与此相伴的挣扎,都可以成为别人的祝福。教会最缺乏的,是忠心的成员。

第二,教会生活,并不意味着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是避世,也不是放弃在这个世界中努力。请记得,我们是要用一种新的结构去替代旧的结构,而不只是一种数量上的累积。启示录21:5这样说:“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

第三,教会生活,并不意味着一种神权政治。我们不是今日在这地上就要实现一个天国,显然并非如此。这一点常常成为诱惑我们的陷阱,这个问题今天就不多讲了,我只提一下。

第四,我要说,我们今日依照圣经为教会立下根基,并不指望在我们这一代人就要完成怎样的工作。我们当然愿意如此,盼望如此。但也非常可能,我们就是一大批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然而,我们深信这样做并不是徒然的,而是在天国里有极大的价值。


最后,我要做一个总结。

这次退修会的主题是“不要浪费你的生命”,所以,我要劝勉各位,今日你们可以从事一项真正伟大的事业,就是建造神的教会。这个事业并不是只有少数英雄才能做的,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并且也必须是每个人来参与的。

请不要浪费你的生命,不要浪费你的时间,不要浪费你的恩赐,甚至,请不要浪费你所遭遇到的困苦,不要浪费突然临到你的苦难,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来建造神的教会,用来坚固信徒,用来吸引还没有信的朋友。我们一定不会顺利,事实上,对于我们在这世界的生活,耶稣基督只有一个应许,就是你们必须受苦,然而,正是在这受苦的形状上,我们与基督联合,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这项事业,是真正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生命,也同时是我们从中得到生命的事业。按耶稣的话说,就是“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按保罗的神学词汇,就是“与基督联合”。

今天,在这里,我看到两个地方教会。我们中的许多人或许正在经历各种挣扎、挑战、试炼,包括长老和执事。然而,今日,也让我们再一次有这个决心,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将生命建造在这磐石上,把生命用在神的国度里。我也热切地盼望,有一天,在羔羊的婚宴上,再与各位相聚,那时,我们就永远在一起,欢喜快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