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荣耀日默想: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荣耀日默想: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荣耀日默想: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荣耀日默想: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原创 2016-03-20 孙牧 磐石学房

请关注 磐石学房,我们一起在真道上长进!
荣耀日
默想经文: 路19:28-44
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关于耶稣基督荣进圣城的事,四本福音书都有记载。或详论,或概述,都提到了耶稣的坐骑——驴驹。
对犹太人来说,骑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亚伯拉罕献以撒的的时候,父子二人就是骑着驴去的。巴兰、押撒、拿八的妻子等等出行的时候都是骑着驴。也就是说,驴是当时老百姓基本的交通工具之一。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们,也有骑驴的习惯,所以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乎骑驴的故事。
驴既然已入寻常百姓家,耶稣在这如此荣耀的时刻,为何要选择骑驴进城?难道没有其他高大上的交通工具可选?
当然不是!
耶稣骑驴进城,显然是有意为之。罗马的将军或君王们,每当得胜归来,都会选择良辰吉日,骑着战马,威风凛凛的入城。而耶稣却是骑着驴驹,谦谦和和的行走在欢呼的人群之中。马和驴外表虽然有点像,但是实际差距却很大。假如宝马将翻译成宝驴,估计就没人买了。正是这巨大的反差,让人知道眼前的这位君王与众不同,他是和平之君。
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9:9)
君王驾临,众人用衣服铺路,摇着树枝,呐喊欢呼,恭迎耶稣入城。
奉主名来的王是应当称颂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路19:38)
众人的欢呼声触动了法利赛人那本就敏感的神经,要求耶稣责备门徒,不许他们开口赞美。法利赛人的敏感既有政治的考量,更有私人的恩怨,他们对这位来自拿撒勒的木匠早已恨之入骨。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10:34-36)
耶稣基督是和平之君,可是他的到来却并未使世界和平,相反,世人却因着对他态度的不同而有了信仰上的分歧,甚至信他的子民会如他一样,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其实,这个世界本就不太平。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明争暗斗。即或是看上去一团和气,也是短暂的表象。更严重的是,这些活在“太平”中的人们,终将因着同心合意的与神为敌而走向毁灭。耶稣的到来,就是将这虚假的太平给显露出来,并且给人指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和平。
对于法利赛人的发难,耶稣并没有恶语相向,只是宣告他配受一切的赞美。眼前的敌人,对和平之君来说,实在不觉得是个事儿。他真正关心的是圣城耶路撒冷的安危,对这座古老的平安之城来说,平安似乎总是插曲,祸患才是主旋律。正因此,当满目疮痍的耶路撒冷出现在自己眼前时,耶稣为之哀哭。
众人的欢呼没有减少耶稣基督的泪水,法利赛人的训斥也没有让耶稣止住悲悯的心肠,“耶稣快到耶路撒冷,看见城,就为他哀哭。”(路19:41)
耶稣知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平安。这座平安之城,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毁灭。耶稣是在为这座城哀哭吗?不!他是在为这座城市中的百姓哀哭,他是在为神所拣选的子民哀哭。尽管他们浑然不觉,还在做着“平安了,平安了”的美梦,耶稣依然为他们哀哭。
耶稣既然是和平的君王,为何不骑上战马,将罗马人打个落花流水。他能在伯大尼使死人复活,当然能在耶路撒冷使活人死亡。耶稣当然能,但是他绝不这样做。因为,他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地上国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因为,世界无太平的根源是人跟神的关系破裂了。
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路19:38)
无论呐喊的人是否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他们都说出了一个真理:和平在天国。要建立地上的国度,成为地上的君王,在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耶稣就可以揭竿而起了。要带领以色列人凭着血气争战,耶稣吩咐门徒去找的就不是一头小驴驹了。耶稣没有忘记他的身份,他是和平的君王,他是天国的君王。他来到世界,就是要宣讲天国的福音,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神人之间的和平。
可是,呐喊的门徒并不明白,他们总是希望跟着耶稣能复兴以色列国。不仅是他们,后世基督的门徒们,也依然在做着在地上建立基督王国的梦。随着历史的发展,当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时候,这个梦似乎实现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信仰的僵化,灵性的低迷,轰轰烈烈地宗教改革才将人从梦中惊醒。豁然明白,基督的教会不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中,而在生动活泼的属灵关系里。不在复杂有序的仪式里,乃在心灵平安的崇拜中。
荣耀日,骑驴进圣城的耶稣却为此城哀哭。他的哀哭化为行动,他的泪水化为鲜血,他要拆毁这城,用自己的身体建造,让人在他里面享受那永恒的和平。
时至今日,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耶路撒冷,向往和平却远离和平,走在通往被拆毁的路上。耶稣依然为这城哀哭,希望他早日得着那平安的日子。
耶路撒冷在哪里?每个被痛苦撕裂的个体,每对貌合神离的夫妻,还有互不沟通的父子,相互攻击的教派,随时会发动战争的国家和民族,他们都是今日的耶路撒冷。
荣耀日,耶稣为他们哀哭,因他是和平的君王。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只有一个祷告,主啊,使我成为和平之子!

法兰西斯的祷文:
主啊!
求你使我成为和平的使者:
哪里有仇恨,使我播撒仁爱的种子;
哪里有伤害,使我播撒饶恕的种子;
哪里有怀疑,使我播撒信心的种子;
哪里有失望,使我播撒希望的种子;
哪里有黑暗,使我播撒光明的种子;
神圣的主啊,求你帮助我:
不求被人安慰,但求我能安慰他人;
不求被人理解,但求我能理解他人;
不求被人厚爱,但求我能厚爱他人。
恳求你使我明白:
因为给予他人,我就会得到;
因为原谅他人,我就会被原谅;
因为甘愿舍己,我才能进入永生。阿们。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权柄日默想:圣殿在我心中(抱歉,发晚了!)
2016-03-22 孙牧 磐石学房

请关注 磐石学房,我们在真道上一起长进!
权柄日
默想经文:可11:15-19
圣殿在我心中
昨天,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
偌大京城,他去了哪里?
“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可11:11)
他没有去找一家餐馆,点几个小菜,加添心力;也没有去寻一处景点,约几个人,游览散心。而是来到圣殿,凝视其中的每一样物件。不舍、眷恋……,对圣殿的爱,尽在不言中。从幼年至现在,圣殿一直都在耶稣的心里,从未改变。当年一句“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让约瑟和马利亚止住了责备他的话语,如今依然心系这敬拜的中心,万国祷告的圣殿。
天色已晚,暂且出城。第二天,重回圣城,再来圣殿。这一天,被称为权柄日。
回城的路上,遇见一棵无花果树。远看枝繁叶茂,近观却是没有果实。素来都是悲天悯人的耶稣,却咒诅这棵树,使它再也没有机会结果子。这显然不是跟这棵树过不去,乃是对那些有着敬虔的外貌,却无敬虔的实际者的警告。
昨日他是谦谦和和的和平之君,今日他是威严公义的审判之主。
当耶稣再次站在圣殿中的时候,眼前的情形熟悉又陌生。跟二十年前比,如今的圣殿更加壮观恢弘,各地前来过节犹太人也有增无减,经济上的收人更是大幅提高。人多、钱多,堂大,用今天的话说,是更加复兴了。然而,耶稣并不这么认为。他看见了“复兴”背后的真相:祷告的声音被叫卖的声音淹没,没有了心灵诚实的敬拜,有的只是唯利是图的贪婪。圣殿已经变成超市,成了某些人的提款机。
圣殿之所为圣,是因为里面的人向神祷告,虔诚敬拜。一旦人心被私欲充满,将敬拜神跟商业活动混为一谈,圣殿就变为贼窝。这翻天覆地的改变,都要归功于那些徒有其表的宗教领袖们。他们以后的结局如何?想到路边那棵无花果树的遭遇,就让人不寒而栗。
的确,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跟那棵树相比,耶稣对人显然是手下留情了。温顺的羔羊再次化为犹大的狮子,掀翻桌子,推到凳子,赶出“商人”……。焦急之心,溢于言表。
然而,这样做,有用吗?
人声鼎沸,耶稣的呐喊无人回应。人来人往,耶稣的行动势单力孤。即或是起到一些作用,也只是暂时的,等明天太阳升起时,一切恢复如常。
这些,耶稣自然都知道。但他在乎的不是眼前的果效,乃是自己有没有尽上本分。他在乎的不是多少人听见,乃是自己有没有尽力呐喊。为了维护圣殿,他敢于对抗那个庞大的利益群体。为了持守真理,他可以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即或是最终因着人的罪恶,这有形的圣殿被拆毁,耶稣也不灰心失望。他献出自己的身体,历时三天,重新建造。
圣殿,一直在主的心里。你呢,圣殿有否在你心中?
在教堂的院子里漫步,你有否留意到树枝上新搭建的鸟窝,并为之欣喜?你是否为那棵被儿童折断的树枝而惋惜?
拾阶而上,消防栓外的玻璃碎了,二楼的马桶漏水了,天花板上的油漆脱落了,这些有否引起你的注意?
平时聚会,身边的弟兄姊妹,你有否向他们主动的打招呼?上个月的奉献,你知道有多少吗?
教会的事工,你有否参与?听闻有软弱的肢体,你有否哀哭?
……
当我们回答有或是的时候,圣殿就在你的心中。

TOP

训诲日:我的权柄从何来?

原创 2016-03-22 纪伟伟 磐石学房


训诲日
默想经文:可11:27-12:12

 我的权柄从何来?
耶稣又来到圣殿,宗教领袖们前来见他。他们对耶稣洁净圣殿的行动耿耿于怀,“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可11:28)
是啊,耶稣既没有官方的身份,又没有宗教的职务,他凭什么不允许人在店里做买卖呢?
耶稣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这些来质疑他的人,约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还是从人间来?
宗教领袖们很纠结!
平日里,存着不信的恶心,跟罗马掌权者狼狈为奸,又要假装属灵,让百姓觉得他们跟约翰同一阵营。他们是成功的伪装者,左右逢源,耶稣的问题却让他们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为了继续蒙混下去,他们的答案只有一个:我们不知道!
有些人的提问,是虚心求教,有些人的求问,是故意找茬。宗教领袖们显然属于后者,但耶稣还是要尽上自己的本分,教导他们,更教导众人。
耶稣没有明说,而是继续用他最拿手的比喻,来回答权柄从何来的提问。他讲述凶恶佃户的比喻,借此指出以色列仿佛是一个美好的葡萄园,仁慈慷慨的园中将它租给园户们种植。园户们不仅不按时缴纳租金,还打伤前来收租的仆人们。当主人的儿子来收租时,他们愈发变本加厉,将这位承受产业者杀害。最终,园中勃然大怒,将租户们毁灭净尽。
对于这个比喻,聪明的法利赛人和文士们很容易就听懂了。
“他们看出这比喻是指着他们说的,就想要捉拿他,只是惧怕百姓,于是离开他走了。”(可12:12)
神就是园主,耶稣就是神的儿子,他们就是那租种的园户。耶稣既回答了他们关乎权柄从何来的问题,也指出了他们是一群内心刚硬,死不悔改的恶仆。
辩论仍在继续。是否该纳税给凯撒,死人复活怎能复活,那条诫命最大,这些问题或牵涉到敏感的政治问题,或牵扯到争论不休的宗教问题,耶稣都一一解答。直至他们无话可说,耶稣开始尽情的教导。
训诲日,耶稣不断教导,争分夺秒。他要人明白当时宗教领袖们的丑恶嘴脸,更要人认识他有着从神而来的权柄。听众中的敏锐者,自耶稣传道开始,就发现这位加利利的木匠与中文士有所不同,同样是讲道,一个带着权柄,一个仅靠嘴巴。
答案已经十分明显,站在众人面前苦心教导的这位耶稣,他就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他的讲论深入浅出,春风化雨。他的讲论情真意切,句句扎心。可是在那些内心刚硬的人听来,却是极其刺耳,不可接受。他们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置耶稣于死地。明知他有从神而来的权柄,依然铤而走险,殊死一搏。
谁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训诲日,聆听耶稣的教训,需要你我有一颗谦卑的心。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静待决战到来时(磐石学房:静修日默想)
原创 2016-03-23 纪伟伟 磐石学房

请关注 磐石学房,我们在基督里一起长进!
静待决战到来时
连日来,耶稣往返于伯大尼和耶路撒冷之间。他洁净圣殿、教训众人,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今天,耶稣却停下了脚步,止息了言语。
或许门徒们依然在等待出发的命令,“商人们”正站在殿门口胆战心惊的张望,文士们则准备好了一箩筐的难题准备提问,但是,耶稣却在伯大尼,安息静默,无言无语。
耶稣留在了伯大尼,“商人们”肯定是满心欢喜,文士们应该是喜忧参半,比较纠结。对门徒们来说,则是普通平常。因为过去的日子里,耶稣虽忙碌传道,甚至有时候饭也顾不得吃,但他总会抽时间安静下来,或默想,或祷告。清晨的时候,他会独自一人进到到旷野。傍晚的时候,他会辞别门徒,到山上祷告到深夜。有一次,门徒传道归来,耶稣带着他们寻找安静的地方歇一歇。
诗人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46:10)
确实,安静是生活的艺术。就如乐曲中的休止符可以让韵律更活泼一样,适当的安静也让人身心放松,生活惬意。安静也是孕育生命的必须。就如一粒被埋在土里的种子,数天之后新苗竟然破土而出一样,适当的安静也让人属灵的生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因此,安静就成了基督徒生命成长的必修课。只是许多的基督徒只知道劳苦做工,却不懂得安息静默,以至于身心俱疲,灵命枯萎。
工作之余,泡一壶清茶,听听音乐,练一练书法,都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反思过往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但基督徒的安静,绝不止于此。基督徒的安静是祷告,是默想,是凝视,是与神相交。
既能忙碌服侍,又能安静灵修的基督徒,才能在属灵的争战中无往不胜。伯大尼的耶稣,就是在向我们教导这样一个真理。他之所以选择在此时静默,是因为决战的时候到了,他需要养精蓄锐,奋勇杀敌。
神的儿子,谁会是他的对手?
究竟是什么样的敌人,能让耶稣基督如此小心谨慎,严阵以待?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千军万马,不是周遭的环境,也不是魔鬼撒旦。最大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
耶稣更是如此。他可以叫死人复活,使果树枯干;他可以在海上行走,让风浪平静;他可以斥责撒旦,调遣天使。但是,明天晚些时候的决战,却需要他束手就擒,任人宰割。世人都是尽力争取权益,而耶稣却是甘愿放弃,他的敌人,真的只有他自己。他需要安静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是否愿意忍受羞辱,受人戏弄;是否愿意背起十架,钢钉穿手;是否愿意身负罪债,被父离弃。清楚了内心的声音,他才能勇敢地踏上最后的征程。
我们最大的敌人,同样也是自己。自私、贪婪、骄傲、嫉妒,每天都在充斥我们的内心,当撒旦借着世界送给我们试探时,失败不经意间就会发生。我们需要时常安静在神面前,用他的话语来为我们的生命对焦,看自己是在顺服神的旨意,还是在偏行己路。我们需要借着祷告,支取从神而来的力量,才能战胜自己那总想逃避十字架的人性。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安静?
首先要找到你我的伯大尼,就是一处安静的地点,其次是要列出自己最安静的时间,最后就是带上带上圣经,诗歌本,最好还有一个记录本,一支笔,享受与神同在的时刻吧!
耶稣在伯大尼,静待决战时刻的到来。如今,属灵的战斗无处不在,你我不可掉以轻心,需要找到自己的伯大尼!

TOP

磐石学房:因着爱,世界亮了 (团契日默想)
原创 2016-03-24 徐牧 磐石学房

                          
                                                                                                                  4:41                 
                     
牺牲的爱
                     来自磐石学房                 
                              
         
因着爱,世界亮了!
              文/徐建民 牧师
加利利湖畔有座“五饼二鱼”教堂,始建于四世纪。现在看到的教堂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据传教堂地面上的马赛克图片来自于原初的教堂。
教堂不大,不算繁华,人们说圣坛底下的大石头就是当年耶稣施行五饼二鱼神迹的地方。因着这个缘故,每年都吸引着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堂内除了圣坛之外,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些马赛克图片了。其中有不少动物,可能是当地的动物吧,也可能具有某种神学的内涵(有一副是蛇绕着植物,应该和伊甸园的故事有关)。图片中最著名的一副是圣坛前的五饼二鱼,每位来此参观的游客都会驻足观看。让人不解的是,这幅图画中只有四个饼,鱼还是两条,游客就会问一个问题:“那一个饼哪里去了?”导游会解释:“在耶稣的手上”。
 受难周的今天被称为“团契日”。这一天,耶稣做了一件重要的事,设立圣餐。耶稣已经准备好了,要把他的身体献上来搭建通往上帝的路。教会的传统,对于圣餐中的饼和杯一直并行着不同的观点,但所有人都清楚,耶稣才是那“生命的粮”(参约6:35)。在人们关注“五饼二鱼”神迹的时候,要知道五千个人吃饱算不了什么,那十二个篮子的零碎也算不了什么(参约6:10-13)。真正重要的是那施行神迹的主,他才是人最真实的需要,最丰富的供应,是我们的天粮。
耶稣怜恤的爱、舍己的爱,让世界亮了……
上周日,陪女儿在麦当劳吃饭,一个穿着不是很利落的人在挨桌清理顾客们留下的垃圾。你会说他是这家餐厅的服务员,但我觉得不是。几分钟后我的想法得到了证实,他来到了一对刚刚离开的情侣的位置上,可能太累了,他坐了下来,之后的举动让我难忘。先是喝完两个杯子里的饮料,然后就开始吃那些剩下的食物。他应该常来这家餐厅的,有个服务员路过他的时候,随手把一份顾客留下来还比较完好的鸡块给了他。他吃得很香,临近一天的结束,能有如此的“美味”对他来说已经知足了。餐厅里弥散着温馨、幸福的恬静,他的存在显得格格不入,也许正是如此,他才夺去了我更多的关注吧。他邻桌的客人吃完后给了他100元钱!这一天,他收获不少,但不知他能否在睡梦中想起他的亲人。
想想我们的周遭,这样的人少吗?如果有一天,人人都愿意与他们分享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亮了,基督徒应该是先点亮这个世界的人,对吗?
在团契日,有另外一件难忘的事——耶稣为门徒洗脚。“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耶稣知道父已把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13:1-5)
记得刚结婚的时候,我和妻子都会为对方洗脚,现在想起都美滋滋的,带着爱的服侍永远都是美的。主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约13:14)神的儿女们啊,你们在家中、在职场、在教会、在每一个和你有关联的地方,鼓起勇气“为他人洗脚”,世界就真的亮了。跟随基督,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