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毁灭还是永恒?——电影《末日迷踪》观后感

毁灭还是永恒?——电影《末日迷踪》观后感

毁灭还是永恒?——电影《末日迷踪》观后感
原创 2016-02-27 郭为 ijingjie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点击图片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独立出品 【热点影评】
文|郭为

《末日迷踪》反映我们这个麻烦不断的时代人们彷徨的心态。克洛依惊愕中到教堂,发现牧师巴尼斯独自一人忧愁,因作为牧师他却没“被提”,克洛依不解地问:“我不懂,你每天都在这里讲道。”牧师忏悔说:“我熟读神说过的话,这些还不够,但你必须真的信神。“

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末日灾难片《末日迷踪》于2月26日,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并成为开年后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该片改编自同名系列小说《末日迷踪》,此系列被评为出版史上最成功的小说之一,由提姆·莱希和杰瑞·詹金斯两位作者超过十年时间精心完成,前后出版16本,被翻译为35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6500万册,成为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的畅销小说。《时代》杂志称,《末日迷踪》之所以被推崇,反映了我们这个麻烦不断的时代里人们彷徨的心态。

《末日迷踪》是根据基督教中“被提”的教义所编写的小说,这是第四次被搬上荧屏。该片的制作人拉隆德说:“如果‘被提’是玛雅预言,那么将会有20部以上的相关好莱坞片子,而且每个都票房上亿,但因为它是圣经的预言,所以没有人想去接触这个主题或去拍它,而我,一直都很想看到这个故事在大屏幕上被演出来。”

该片讲述由凯奇饰演的机长雷福德在他生日当天,为了逃避有着虔诚信仰的妻子艾琳,他选择了与一名空姐从纽约肯尼迪机场飞去伦敦幽会,并对妻子谎称自己是临时加班,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当他驾驶飞机在万米高空时,却突遇状况,舱内有部分乘客莫名消失,同时地球上也有百万人瞬间消失,只留下一堆衣物以及随身物品,世界陷入一片混乱。


“神造了一个完美世界,人的原罪毁了它”

影片的开始便是一场关于信仰的辩论。神为何要让邪恶灾难嚣张地存在这个世界上?神为何在他眨眼就能办好的事,反而慢吞吞地来施行?《末日迷踪》的一开始便是以这个问题展开。

身为著名新闻记者的巴克,常出现在灾难现场,巴克经历过海啸报道,亲眼目睹过灾难所导致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对于那些受难的人,他无能为力,只能报以深深地同情,他不知为何会有如此残忍的事发生。巴克一下纽约肯尼迪机场,在为粉丝签名时,一位基督徒走到巴克面前对他说:“《马太福音》24章7节里说的多处都有饥荒、瘟疫与地震,这些疾病与战役都是征兆。”

这句话碰巧被经过的雷福德的女儿克洛依听到,克洛依走过来不屑一顾地反驳道:“所以神早就知道这些都会发生吗?”

基督徒:“亲爱的,神无所不知。”

克洛依:“那他为何不想办法来阻止这些邪恶的事呢?他是神,那他为何不阻止洪水爆发?下个小雨不就好了吗?”

基督徒:“这是个堕落的世界,神创造了一个完美世界,我们的原罪却毁了它。”

克洛依:“谁毁了这世界?我?你?还是他?那怎么相信神爱世人?这才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基督徒无奈应对,克洛依为自己能够辩倒基督徒而显得有些得意,还声称这些基督徒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是“狂热的宗教分子”。其实,克洛依以上的提问,是很多无神论者反驳基督信仰的“杀手锏”,信徒常常遭遇类似的难题。正如影片中克洛依所问的一样,神如果是无所不能的,是无所不知的,那么,邪恶怎么会到处滋生呢,神应该制止。这个问题也常被无神论者当作弱点来攻击。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密尔的两难式推论:“如果神愿意世界上有邪恶,那么他就不是善良的。如果他不愿意世上有邪恶,然而世上却有了邪恶,那么他就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此,如果邪恶存在,不是神没有爱心,就是他并非全能。”

针对这个难题,无论谁回答得多么睿智,但这些解释都有缺点。我们当知道基督教的真理不是建立在聪明的诡辩上的,尽管我们不能解释邪恶的来龙去脉,但也不能妄加猜测神的不存在。用我们的理性去否定我们所不知道的,并非明智之举。

影片中克洛依面对这个苦难的世界,充满了对上帝的忿怒。但正如那位基督徒所言,是我们的原罪摧毁了这个世界。人在堕落之前是没有苦难的,在新天新地中也没有罪和苦难。在圣经《路加福音》里,有一些人来问耶稣:为何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为何加利利人献祭时被杀呢?(参路13:1-5)耶稣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对他们说:“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因为整个受造界都受到了罪的牵连,必要受到死亡的咒诅,人已经从原始被造时的尊贵状态沦落成本性已经败坏的人了。从而,人性趋向罪恶,自然容易犯罪。人身上所沾染的罪,不像灰尘附着在皮肤表面一样,而是罪彻底地坏到骨子里。无论古代和现今,我们举目观看周围以及世界的行为,再省察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都能感受到这令人羞愧的“罪的因子”的存在。

对于骄傲的人性来说,原罪是一个令人感到十分羞辱的事,人的心会带着厌恶的情绪来抵抗这些话,说我们喋喋不休地讲论着罪,试图让听的人产生罪恶感,正如克洛依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听说自己是罪人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和愤怒。

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个多难的世界充满同情,对神却指手画脚,其实是因为我们对神的怜悯和忍耐,太习以为常了。殊不知,苦难的背景就是罪。我们本应早早地受到罪带来的必死的工价,但神却一再容忍我们。神学家斯普罗说过,为何我们每个人没有按着我们所犯的罪,受更多的苦?我们应该稀奇,为何神没有在我们今天早上下床时,就让我们灭亡了。为何在我们继续犯罪时,他仍然容忍我们。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惊呼吗?神的恩典,何等奇异。

同时,神也藉着苦难,成全他美善的旨意。我们不难发现,神使用苦难使我们成圣,正如马丁路德所强调的,基督教信仰是十字架的神学,是苦难的神学。圣经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可能会受苦,而是“必要受苦”(罗8:17)。基督已藉着苦难胜过了这个世界,使我们在苦难中也能欢然喜乐。





他们都去哪儿了?


当克洛依陪弟弟出来玩的时候,正当她拥抱弟弟的一刹那,弟弟却突然从自己怀里消失,同时,飞机上的人也消失了一部分,全世界顿时陷入混乱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答案。

正当飞机处在失控的边缘,雷福德试图从一位消失的空姐所留下的衣物中,寻找一点蛛丝马迹。最后,他惊讶地发现,消失空姐的手表表盘正中央写着“John3:16”的字样。这正是来自圣经里那段著名的经文:“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句经文是雷福德妻子经常和他提起的,雷福德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事实上,影片中人突然消失不见的画面,就是根据圣经“被提”的教义所呈现出来的。所谓“被提”,乃是指已死的信徒首先复活,变成不朽坏的人,地上仍活着的信徒则立时改变成不朽坏的人,这些人超越时间与空间,被主提到空中,与主永远在一起(参帖前4:13-17)。关于被提有三个主流的观点,即灾前被提,灾中被提,得胜者先被提,目前支持灾前被提的还是占多数,《末日迷踪》也是支持灾前被提论的教义。

然而,不管我们选择哪一个主张,最重要的是,不在于那些主张的内容,重要的是“被提”的信息告诉我们要好好预备,等候主来的日子。我们必须要时刻儆醒,谨守自己的心。圣经说,在挪亚时代,在人不知不觉的时候,洪水来了,把未信的人全都冲走,耶稣基督再次降临也要这样不知不觉。

影片中,一位乘客愚昧地认为自己不会死,至少那个时候,他还没准备好死,因为他从来没有思考过死亡的事情,在死亡来临的时刻,他心里极度恐慌,不知所措。如何面对死亡,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视的。曾有位神仆人用信与不信者的坟墓来指出这种差别。他说:“‘亚壁古道’(Appian Way)上无所不在的坟冢,把信与不信者得差异表露无遗。这一边,在王公贵族华丽墓园的外表下,却流露着沮丧的嚎啕失望。那一边,在那黑漆漆的墓穴(指罗马地下墓穴)中,那些刻得歪七扭八,甚至连字也拼错的碑文里,却闪耀着喜乐、鼓舞的诗文。”

是的,因为神已经复活,基督徒的死就不再是生命的终结。马丁路德金在一次安息礼拜中,精辟地讲述了基督徒当有的盼望,死者是1963年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一次种族主义爆炸案中死亡的4个小女孩,“基督教确信死亡不是终结,我希望你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安慰。死亡并非结束人生这长长的句子的句号,而是一个给这句子加上更崇高的意义的逗号。死亡并不是引领人们走向虚无世界的一条死胡同,而是领人走向永生的一扇敞开的门,让这无畏的信心,不屈不挠的信念,在这段试炼的日子里,成为支持你们的力量。”

当我们认识到死亡只是通往永生的一扇门时,死亡就不再威胁我们,乃是成为一种祝福。耶稣基督应许说“生命直到永永远远”。基督徒所要去的地方,是基督为每一个真心信靠他之人的赏赐。


“你必须真的信神”

克洛依在惊愕之中,来到教堂,却发现牧师巴尼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忧愁,因为作为牧师,他并没有“被提”,克洛依不解地问:“我不懂,你每天都在教堂,在这里工作,在这里讲道。”牧师忏悔说:“这些还不够,我熟读神说过的话,对圣经章节巨细靡遗,但那还是不够的,你必须真的信神。”

如此看来,将来的“被提”不是看你是牧师,还是平信徒,而是看我们的信心是否连接于神,因为基督徒信心、盼望的根基是耶稣基督。否则,审判真的来临时,我们只有哀哭切齿的份了。

尽管父亲雷福德驾驶的飞机安全着陆,但面对眼前地上出现的灾难,女儿克洛依说,“这只是灾难的开始。”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提及世界末日的征兆,包括战争、饥荒、地震、人类彼此陷害、假先知的兴起、爱心渐渐冷淡、不法之事却有增无减等。然而主耶稣却说:“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邪恶猖狂、真理被拒,面对如此光景,我们是否愿意谦卑认罪,使痛悔之心生出无伪之信。我们应该祈求神,怜悯我们,将悔改的灵赐给我们。基督徒不能空有许多真理却不悔改。面对永恒的国度,我们是否有如约伯在苦难中的盼望:“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并且亲眼看见他。”神必兑现他要与我们永远同住的应许。耶稣基督的再来,必将成为宇宙性的大事件,基督将把他所有子民,不管那时是生是死,都召聚在一起。

神已将他的儿子赐给我们,在这个无望的世界中有了盼望,正如诗歌唱的一样:“因他活着,我能面对明天,因他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道他掌管明天,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他活着。”

影片最后字幕出现的是《马可福音》13:32节的经文:“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主再来的日子没有人知道,只有父神知道,主用了洪水和毁灭所多玛为例,人如往常一样,吃喝嫁娶、世界往来,甚至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难忽然临到,所以基督徒当时刻警醒自己,预备自己能坦然面对主的再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如何预备自己呢?奥古斯丁有一句至理名言,他说:喜爱主耶稣再来的人,并不是认定那日子还远,也不是认定那日子还近,而是无论他再来的日子,是远是近,都带着信心、盼望,还有热切的爱,等候他再来,我们要这样预备好自己。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解读】千年神学修成一部小说(深度好文!)
原创 2016-02-26 金宗墨 基督徒阅读找到啦环球文化

北美大片《末日迷踪》已于今天凌晨0:00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小编有机会提前观影,并了解到这部影片的原著小说《末世迷踪》更是了得,发行量达到6500万册,被评为出版史上最成功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究竟遵循什么样的圣经线索,小说背后创作的故事又是如何,希望以下的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末世迷踪》系列小说能够在国外刷出非凡的销量,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平心而论,它的恢宏不及《魔戒》,寓意不及《纳尼亚传奇》,趣味性不及与它同时出道的《哈利波特》,但《末世迷踪》终究还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且走得很成功。这个中奥妙,就在于它对基督教末世论的精致运用。

是的,基督教的末世论就是这部小说的一切。它的灵感、人物、故事、冲突,统统取材于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一种最懒的创作,因为它太讨巧、太简单了。只是话说回来,走了别人都没发现的捷径,也不失为一种聪明。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将基督教的末世论内内外外、边边角角都运用到淋漓尽致。

这套小说究竟怎样什么地方使用了《圣经》的末世论?只要罗列一下小说与经文之间的关联,答案会自动浮现。由于内容太多,下面只以系列小说第一本《末世迷踪》为例:

整部小说最重要的叙事引线,就是上百万人消失之谜。它取材于圣经中“被提”的概念,因为圣经说“活着还存留的人……必然被提……”(帖撒罗尼迦前书)

整部小说里贯穿始终的大背景,即全球性的大灾难,它取材于圣经的末日灾难的预言,因为圣经说“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马太福音);在小说中,这场末日灾难将会持续七年,因为圣经说“一七之内……有忿怒倾在那行毁坏的身上”(但以理书)

小说中最重量级的角色,即大反派敌基督,小说里叫尼古拉•卡帕斯亚,他会在末日之前突然崛起,因为“那日子以前……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沦之子,显露出来”(帖撒罗尼迦后书);之所以给他起名叫尼古拉,因为“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启示录,尼古拉尼哥拉,仅中译不同);小说里尼古拉是33岁,因为据推算耶稣是33岁离世(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小说里尼古拉原籍意大利,血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人,因为最终的邪恶政权是古罗马帝国的某种延续(但以理书)。

小说里尼古拉在社会上超级受欢迎,因为“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约翰福音);小说里尼古拉有超能力,能够移山,因为“假基督……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马太福音);小说里尼古拉把联合国变成了一个实权组织,统治了全世界,因为“全地的人都希奇跟从那兽”(启示录);小说里尼古拉要把联合国总部从纽约搬到伊拉克,因为“巴比伦大城……成了鬼魔的住处”(启示录)。

小说里尼古拉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五个变成了十个,建立起了自己的十人领导班子,因为“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启示录);小说里尼古拉的追随者身上都有野兽的纹身,因为“那兽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启示录);小说里尼古拉统一了天下宗教,做到了万教归一,因为“万国被他的邪术迷惑了”(启示录)。

还有其他一些支线情节,如耶路撒冷的哭墙出现了两个身份尊贵、有超能力的布道者,因为“这是两个受膏者,站在普天下主的旁边”(撒迦利亚书);在末世论神学里,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人一个是以利亚,一个是摩西,因为圣经说“这二人有权柄,能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启示录),不下雨是以利亚的标志性作为,水变血则是摩西的招牌。现在你猜,在小说里这两个人叫什么?一个叫Eli,一个叫Moishe(以利亚和摩西的古希伯来语或亚兰语发音,译者译为以利、默舍,译得不好)。


这么一看就明白作者是怎么构思整部小说的。说白了,就是站在末世论经文的基础上,倒推出整个故事来。当然了,作者还需要填补很多的内容进去,圣经毕竟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剧本,还需要很多的角色和剧情,才能让所有的末世论元素有机地运作起来。

总之,作者创作故事的时候,时间线、剧情进展、人物塑造、叙事节奏,统统需要在圣经已经搭好的框架下进行。这中间考较的不只是讲故事、造角色的能力,更多是理解、诠释和组织圣经预言的能力。

现在你知道这套小说为什么需要两个作者了。蒂姆•莱希和杰里•詹金斯,前者负责小说的神学基础,后者负责小说的叙事创作。先说后者詹金斯吧。他是《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常客,曾经16次上榜,其中7次登上第一都是因为这套小说;他还当过著名的基督教出版机构慕迪出版社的副社长,写过一堆当代基督教名人的传记,包括葛培理的《照我本相》。

更值得一提的是蒂姆•莱希。9岁丧父,18岁加入美国空军,在二战欧洲区的一架轰炸机上服役,战后退役。30岁前取得基督教教牧学博士学位(D. Min),在加州圣迭戈的一间浸信会牧会25年;期间创立了一所大学,是现在的圣迭戈基督教大学的前身。这所大学一创立,莱希就在其中特设了一个“科学创造论研究中心”(Creation-Science Research Center),那时是1971年。当时美国的公立教育系统里,进化论和创造论的斗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就在196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旗帜鲜明的站在进化论这一边,判处反进化论的学校违宪(就是轰动一时的“埃珀森案”)。莱希故意在这个时段逆风而上,突出地显示出了他的信仰立场和神学倾向,而这种鲜明的个人风格其实也融入了《末世迷踪》系列小说之中。到了2005年,当这套小说的创作进行到了倒数第二本的时候,莱希和詹金斯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在亚马逊评出的畅销作家名人堂里,他们位居第9,仅次于大师托尔金(第8),比C.S.路易斯还要高出好几位(第13)。


对末世论神学的成功的运用,造就了《末世迷踪》系列小说的辉煌,但也引来了基督教神学界的一些批评之声。一些人不认同小说中对相关经文的解读,另一些人反感作者非要把圣经没说清的东西说清楚,还有一些人认为,过多地宣讲末世论会把人心引离信仰的核心,即基督的生命之道。就在各种声音之中,小说的销量仍在节节攀升。

对于象牙塔之外的普通读者而言,如果想要比较完整地了解末世论的教导,又害怕被研究类的文字绕晕,这套小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不论你想了解的是哪一个环节——被提、大灾难、见证人、敌基督、无底坑、圣殿重建、千禧年、兽的政权、666、哈米吉多顿决战、基督再临、新天新地……凡是末世论包含的元素,这套小说照单全收,而且总结的有模有样,演绎的活灵活现,俨然是故事版的末世论神学课程。

此外,对于足够熟悉圣经的人,这套小说还有一个妙用,就是验证你对圣经的认知程度。对圣经的末世思想了然于胸的人,照理是不会对小说的任何剧情发展感到意外的。

所以你可以试一试,看看这套被《出版人周刊》称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幻想小说”会不会在你手上失去所有的悬念。在这个意义上,它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考验圣经熟识度的一套小说。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从电影《末日迷踪》思考教会被提
原创 2016-02-29 李浦旻 回归圣经

本文作者:上海佘山教会李浦旻牧师

引子:电影《末日迷踪》最近被各地同工们屡屡提及,都说值得一看。因为公开放映的关于圣经题材的电影非常少,尤其是有振奋人心的教会被提的内容,所以与几位欣然前往观看。既然去电影院看了,为了对得起时间,还是写篇影评的好。

经文:“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彼得前书 4:7

这部电影可以被归为宗教类灾难片,其中有两位演员可能是美国的电影明星。虽然同名小说系列出版了1800万册, 一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但单纯从电影艺术角度来说,成就恐怕不算高。

1、好些线索的展开缺乏足够的铺垫(也有可能是我对北美文化背景不熟),比如主人公夫妻关系、母女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糟糕。

2、情节也比较拖沓,比如飞机上表现侏儒的自卑心就属多余。尽管可能是为了有更多的象征,但分支过多也显得凌乱。

3、电脑特技一般,还不如十多年的大片。

4、神学上也有可商榷之处,比如婴孩是否能全部得救;教会被提前重要的死人复活也没交代分毫;至于全世界只有几百万人被提更是过于保守。

其中有些基督徒的表现也不足以为榜样,比如公开场合大声宣告灾难将会增多,而不是着重于人里面的罪与基督耶稣的十字架等。

5、结局过于凑巧,比如飞机迫停在油罐车前咫尺之遥等,被商业片用滥了,未脱北美个人英雄主义的滥觞。

难怪豆瓣评分只有3.8分。电影院里观众寥寥无几。

虽然如此,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为什么呢?自然因为电影情节是围绕教会被提展开的。这是我们都读过听过,但未必真领受的圣经话题。因为若真相信,就必愿意做好准备,盼望等候。而是圣经所告诉我们的,是一定要发生的。

经文: “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撒罗尼迦前书 4:16-18



电影中的属灵亮光如下:

1、电影告诉了我们当前北美教会面对的艰难环境。就是人心刚硬,主流文化忽略福音,鄙视基督徒,甚至人们会公开称他们为“脑残”。说实话,看了心里相当不舒服,但这却是冷酷的事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基督教美国,有的只是形成氛围的敌视与冷漠。只不过囿于传统,一时之间尚不会引起大规模的逼迫。若能因此让基督徒认识到天国不在北美、不在地上,提升我们的属灵抗挫折能力,真是大功一件,远胜过电脑特效高超带来的视觉享受。

2、人们对灵魂的真实存在抱着随大流的态度,把决定权交给好莱坞与教授们,等于选择坚信苏联的真理报。这本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因为对教会莫名的仇恨而选择盲从。对圣经记载的末了审判则当做神话故事来对待,至于教会被提更是“大逆不道,政治错误”,“难道只有基督徒才能进天堂?”

对此,辩论的作用微乎其微,倒是圣徒的柔和谦卑与坚忍,能让其中一些人在鲜明的对比开始反省自己。

今日太多人喜欢在网上辩论,生活中却没有美好的见证,这足以令我们警醒。主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马太福音 26:41

3、片中着重描写,也是最震撼人心的是教会的被提。就是刹那之间,全世界的基督徒都被接到空中与主耶稣基督相遇。这是极大的安慰,也是必要的提醒。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盼望着教会的被提。因为圣经有明文记载,所以“被提”对基督徒本不属于新鲜事儿。不过,在看电影时,还是感到兴奋与震撼!兴奋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若无须经过死亡的冷河就能亲身经历到被提空中;震撼则表明我们平时对此默想得太少。不是电脑特效打动了我们,是这一应许的真实性显明了出来。

表面上是我们平时缺乏必要的神圣的想象力,以致读经时可能会味同嚼蜡。实质是我们信心不足,所以未能辨明事物背后的本质与眺望得见万事万物的终点。

正如好的视力需要呵护,深入思考的能力需要训练一样,属灵的洞见也需要精心呵护与必要的操练。目的是为了荣耀神,方法是深入思想神的恩言与遵行主的旨意。

《末日迷踪》这部电影提醒了我们教会一定会被提,而且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单单这一点功劳就很大,所以被同工们普遍推荐。制作方应该是我们的主内肢体,电影中有许多关乎圣经的内容,在美国的大环境下能这样拍摄,实属不易。也是神怜悯,这样推崇圣经的电影能在我国公映。虽然不是可以藉此传福音的电影,但确实可以提醒、激励我们基督徒。求主使用、祝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