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国永,我们期盼与你再相聚

国永,我们期盼与你再相聚

国永,我们期盼与你再相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国永,我们期盼与你再相聚
原创 2016-01-31 游冠辉 橡树文字工作室
编者按
橡树文字工作室同工,许国永弟兄(橡树哥)2016年1月29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大激流城遭遇严重车祸,北京时间1月30日4点26分脑死亡,1月31日4点11分心脏停止跳动,安息主怀。这两天来,无数的弟兄姊妹,包括橡树的读者,都在关心国永弟兄,为国永弟兄和他的家人祷告。在此,我们特别表示感谢!冠辉弟兄在以下的短文中,分享了自己这两天从震惊、哀哭到得安慰的心路历程。愿我们因着将来的盼望,在主里同得安慰。


2016年1月28日,在微信圈里再次看到“不仅是这个世界的硅谷:大激流城及其他”这篇文章。文章第一段引用了英国诗人赫伯特的一句话:“风暴让橡树扎根更深。”(Storms make oaks take deeper root.)我心里在想,橡树经历过什么风暴呢?橡树成立八年多来,虽经历过不少艰难,但还说不上经历过什么风暴。

没想到,第二天,橡树经历了一场折枝的风暴!

29日上午11点多,橡树另一位同工发来信息:“国永在美国被车撞,昏迷,正在医院抢救。求祷告!”我心里一惊:主啊!

消息传开,众人惊愕,一同流泪呼求主的怜悯和拯救。在随后近一天的时间里,我们陪伴在国永妻子身边。那十几个小时,似乎是在等候主叫死人复活的神迹,又似乎是在等候死亡通知。

30日凌晨4点26分,我们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国永已经脑死亡。孙毅兄发来了两条信息:“国永面部表情非常非常安详,如熟睡的孩子。”“几天来都是阴雪天气,今天一早就是蓝天白云,非常少见灿烂的阳光,让我想起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午炎。义人的越走越光明,如正午的太阳。”这边的弟兄姊妹仍然在流泪祷告,呼求主行神迹唤醒国永,但孙毅兄的信息,无不在传递着,国永已经安息主怀。

30日早上6点半回到家。妻子告诉我,昨天内心异常惊恐难受。5岁的女儿安慰说:“妈妈,你不要害怕,主的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主的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我听后,眼睛湿润了。是主!他借着小孩的话来安慰我们!

忙了一整天。下午2点多,我终于安静下来,上床想睡一觉。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国永,他的憨笑,他的嗔怒……想到没有国永的娟子,想到还在等候爸爸的乐义,想到失去橡树哥的橡树……想着想着,我呜咽成泣,然后嚎啕痛哭,痛彻心扉。我的心哀鸣如箫。那时后,我心里清楚地接受了,国永已经离开我们。这粒麦子已经成熟,神悦纳他,已经把他收入仓中。

2016年1月31日凌晨4点多,我接到孙毅兄的电话,说国永心脏已停止跳动。我心里平静。主早知道我们的忧伤,早已预备了安慰我们的话语: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帖前4:13-18)

国永,你说要在橡树继续服侍三年,再确定神是否呼召你去做传道人。如今,你歇了一切的劳苦,安息在主慈爱的怀抱中。我知道,自从你的爱女乐义被主接走之后,你对天上有了更真实和热切的盼望。没有你同工的时候,会思念你。但让我们思念你的时候,更思念与你团聚的日子。

那时,我们会一起围绕在主荣耀的宝座前,喜乐地颂赞那坐在宝座上慈爱的上帝,直到永远!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你在那里等待我们——纪念许国永弟兄
2016-02-03 王培洁 基督徒阅读找到啦环球文化

许国永弟兄于2016年1月28日晚出车祸,1月31日凌晨去世。
 
国永是个简单的文字工作者,他的去世太突然,让人无法接受。同时也让我感到很惊讶,他并不是殉道,何以能够激起千层浪?涟漪一圈圈散播开来,有很多人公开怀念他。再细细一想,大家这样爱他其实也并不稀奇,几年前,当他的女儿去世,他以合宜的态度应对危机,处理自己和家人的情绪,同时翘首期盼永生,他的情感和爱已经超越了现时,将目光着眼于永生。一个敬虔在神面前度日的人,怎能不赢得大家的敬重?而他的车祸突然去世,又怎能不让我们这些还存留在世的人思索自己的人生走向?


因为他在神面前的谨守,他在每一次的选择面前,都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情:他毅然放弃国有出版社的职位,加入橡树;他在面对家庭、教会和职业面对三重危机的时候,仍旧守在原地,没有摇动,直至发现自己的新的方向。人行在神的旨意中,就没有恐惧,里面就有着极大的自由。不论外在的风雨飘摇,世事变更,心中那坚定的灵魂之锚会带领我们的方向,因为“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约壹4:17)一个与神和好并顺服神旨意的基督徒是有着永生盼望的人。那与主同在的“许国永”和许许多多其他仍旧坚守自己岗位、默默做好每件小事的“许国永”都是这样的人。

这些“许国永”们没有轻看拿撒勒人耶稣复活的道,反而甘心领受这道,天天查考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他们因着敬畏主的心,并没有把这道只是存留在心,乃是照着行出来,在些微小事上尽自己的本分。

吉姆·艾略特的名言“以必朽,换不朽,智者也!”曾经唤起许多美国年轻人轻看今世的浮华,去过有意义的人生,为了永恒献上所有。这岂不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呼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12:1)在这个呼召下,吉姆·艾略特献上年轻的生命,在这个呼召下,威廉·波顿放弃万贯家财,在父亲送的《圣经》上写下“不保留、不退缩、不遗憾”,死在宣教途中,年仅25岁。青壮年早逝,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伤感和无奈,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也激励我们重新修订自己的人生轨道。

我在听到国永的事情之后,思及自己,第一想法就是“我是不是要写遗嘱”。遗嘱直接让人想到的是地上的财产分配。但是我想要说的遗嘱更关注的是关系层面的建立,我在想,倘若我骤然离世,家人和朋友们知道我爱他们吗?我们每天都被困在琐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家人和亲爱的人就如自己的仇敌一般,我若骤然离世,我会有遗憾吗?我要如何对他们说,我爱你,因着我爱你,我愿意在生前和死后都好好安排我的生活,也帮助你们好好安排生活,度过没有我的日子。我愿意给他们最大的自由和爱,看到他们欣然在世过敬畏主的生活。虽然我的死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但我如何让我的死带给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对未来的盼望?我想,除却永恒之外,答案无他。永恒中的相见……而这涉及的就是为家人生命的切切祷告和对救主生命的恒久追求。

再思之下,就是我该如何自守、敬虔度余下的日子。年轻的生命陨落,不由让人在唏嘘之余查看自己,我该如何预备自己,假如今天主就接我走,我有没有认的罪吗?有没有和好的关系吗?有没有秉持原则轻忽而行的事情吗?我故意不去行正确的事情吗?我选择一条容易轻松的路而放弃对主的承诺吗? 

人与人相遇,彼此摩擦,留下生命的印记。这印记会保留在与他接触的许多人的生命中,或是祝福的印记,或是卑劣不齿的印记。还好,在天堂,耶稣的血已经抹去我们所行的一切恶心事儿,把我们洗得比雪白净。然而,在地上,我们也同样因着耶稣基督带来的生命的改变,蒙受了许多的恩惠,也可以将同样的恩典加诸于身边的人。虽然我的救恩是有保证的,但是每个与我相遇的人从我这里获得的是祝福的印记还是卑劣的印记?我有美好的基督徒见证吗?上帝看我的心的时候,看到的是芬芳四溢的阳光温馨花园,还是杂草丛生的阴霾荆棘野地? 

而我唯有把我的心交给那灵魂的牧者,让他随意拆毁建造。“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他是我们人生的终点,也创造我们如此,以后也会照样修复我们,直至最后那日。就如在《纳尼亚传奇》的《最后一战》里面,当号角吹响,纳尼亚被毁灭了。阿斯兰带领所有信靠他的生物穿过一道门,进入真正的纳尼亚。他们亲眼看到了新旧世界的更换,也看到那些已逝之人的复活,几代人聚在一起,一起向更高更深之路进发,谈着搁置了五六百年又重新提起的老笑话(你想想这有多么好笑)。

而这只是我们盼望的管窥和一瞥而已。天堂味道纯美,是会上瘾的。

找到啦编辑:王培洁
附国永亲笔诗歌一篇:

《思念不是一种病》
文/许国永
思念 
是用记忆去触摸
时间漂白过的伤痛
固执地
向世界证明
自己
和某个曾经却依然在的存在
的一种方式
(2014年12月15日凌晨5:30国永写给他天堂的女儿)

TOP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每一次想念都是朝向永恒的一瞥——致女儿乐义
2016-02-02 许国永 ijingjie

点击图片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境界》推荐阅读【逝者】

国永弟兄离世的悲痛之际,让我们记住他说的话:“乐义,你的离去,只是暂时从这个世界的故事中离开,而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像你那样,从这个故事中告一段落。但到末了的时候,我们还会重新回到这个故事里。到那时,我们的麻衣要被脱去,哀哭也要变为跳舞。”

文| 许国永

编者按:

2016年1月29日,橡树出版主要同工之一许国永弟兄在美国出差期间遭遇严重车祸,31日4点11分在医院心脏停止跳动,安息主怀。时年37岁。

2011年4月21日,许国永弟兄两岁的女儿雨天意外坠楼死亡,极度的悲伤之中,他用笔回忆爱女生前的点滴,将浓浓的思念和自己对生命、死亡、信仰的感悟倾注成书——《我在哪里等你呢》(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在上帝又赐给他们一个孩子之际发布了此书。

今天,《境界》特转载国永在此书的自序《每一次想念都是朝向永恒的一瞥》,来纪念这位为神国的文字事工奉献自己近十年青春的弟兄!

悲痛之际,让我们记住国永自己说的话:“乐义,你的离去,只是暂时从这个世界的故事中离开了,而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像你那样,从这个故事中告一段落。但是,到末了的时候,我们还会重新回到这个故事里。到那时,我们的麻衣要被脱去,哀哭也要变为跳舞。”


我们常说基督徒只有经历自己的死,才能体会到生命和信仰的真谛。而女儿乐义的死,也让我经历到了自己的死。我九年前受洗的日子4月19日竟然与乐义离开的日子仅差两天,不禁备感唏嘘。

乐义,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时间了。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到了这座城市,似乎在一夜之间,一树树的白玉兰花就如丛丛的灯束一样点亮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而爸爸的心在经过了一年的阴霾之后,也好像被它们映照得稍稍亮堂了一些。

前不久,爸爸在乘公交时碰巧看到移动电视上正在播放一个读书排行榜节目,上面快速闪过的一本书《夏洛特的网》一下子就让爸爸陷入了回忆。那一刻,爸爸想起了在前年的某一个周日的上午,陪着你守在咱家的电视旁一起观看那个同名电影的场景。

那天上午,妈妈到教会做礼拜去了,爸爸就在家里陪着你玩(因为没有人帮忙照顾你,爸爸妈妈周日时只能一人陪你半天,轮流去教会做礼拜)。爸爸几天前曾看过那个电影的预告片段,猜想你肯定会喜欢里面的一些场景,于是就在预告的播放时间打开了电视。

那个电影讲的是一头小猪和一只叫做“夏洛特”的蜘蛛间的故事。小猪的角色是由一头真实的小猪扮演,而蜘蛛形象则是通过电脑高科技合成的。


乐义,你特别喜欢那头小猪。当我们一起观看那个电影的时候,电视屏幕上一出现小猪的画面,你就会高兴得又蹦又跳。而如果画面上好长时间都没出现那只小猪,你又会呜呜地哭闹起来;但是,当那只小猪再次出现的时候,你就又很快破涕为笑了。而一看到那只长得有点吓人的蜘蛛,你则会迅速地挤到爸爸的身边,小声地对爸爸说着“怕怕、怕怕”。

乐义,你和爸爸一起看那个电影时还很小,你关心的更多的是电视上的画面,而看不大懂电影中的故事。

其实那个电影非常好看,也很感人,涉及的是关于友情和生死的主题。电影上的那只蜘蛛“夏洛特”和小猪是农场里的一对好朋友,夏洛特为了帮助小猪摆脱“春天的小猪看不到冬天的雪”的厄运(小猪长大之后就会被人杀掉),一直在猪圈上方的屋檐那里织出一些带有人类语言的蜘蛛网,比如织出“这是一只独一无二的小猪”、“这是一只聪明的小猪”等字样的网,以引起人们对这只小猪的关注。

在夏洛特的帮助下,小猪经历了重重艰难,终于在年底的时候迎来了生命中第一场美丽洁白的冬雪。而夏洛特却为了完成她生育下一代的使命,在影片的结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夏洛特和小猪的友谊却没有因她的死亡而终结,因为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夏洛特的儿女们――一群小蜘蛛又成了小猪的新朋友,而小猪则对那些从来没见过妈妈的小蜘蛛讲起了夏洛特和它之间的故事。

乐义,爸爸现在一想起那个电影,总会泛出一种既甜蜜又伤感的复杂情绪。

那个电影是爸爸陪着你所看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那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光,不仅属于小猪和蜘蛛“夏洛特”,也属于我们父女俩,回想起那一天的场景,爸爸总是觉得很幸福,很甜蜜。而爸爸之所以又会感到难过,是因为电影中你所喜欢的那头春天的小猪虽然在最后终于看到了冬天的雪,可爸爸所心爱的你,却没有陪着爸爸妈妈一起等到那年冬天的雪,而在刚进入春天时就意外地离我们而去了。


现在想想看,夏洛特和小猪之间的故事不就是咱们父女俩之间的写照吗?

友谊和亲情虽然如此美好又让人留恋,可欢乐却总不能长久,因为人生终有离别的时刻。但是,我们的亲情和友谊则不会随着你的离去而中断。因为你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爸爸妈妈对你的思念却还在,对你的记忆每一天都在继续陪伴着我们。在你离开之后,爸爸每过上一段时间就会给你写一封信贴在博客上,以抒发对你的思念,也借此整理有关你的一切记忆。而这些信,也成为了很多不认识你、或者虽曾认识却不相熟的一些朋友们了解你的一个途径。

乐义,你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一年时间了,但是在你走后的日日夜夜里,爸爸妈妈总觉得你好像还在我们身边,那感觉就像你从未离开过一样。

每天早上,爸爸站在镜子前刷牙的时候,似乎还能看到镜子里映照出,你站在爸爸的不远处,好奇地看着爸爸满嘴泡沫时的样子。每天晚上,在卧室里看到挂在墙上那三个分别雕刻着“信/望/爱”字样的装饰品时,爸爸似乎还能听到坐在床上的你指着它们说着“信”“外”“外”的好笑读音。而每一次听到楼上的小宝宝一边笑一边跑动的声音,爸爸就会想起,以前在周末的早晨,躺在床上迟迟不愿起床的自己,揉着惺忪的睡眼,看到你在妈妈的指示下,一边叫着“XGY,快起来”,一边噔噔噔地跑过来的可爱样子。

妈妈第一次听到楼上的那种动静时,还非常恼火,但是,当爸爸告诉她那是一个小宝宝在楼上跑动后,她的气就消了。

“还真是个小宝宝呢!” 她竖起耳朵,仔细地听了一会儿后说道,“既然是个小宝宝,我就不生他/她的气了。”

后来,只要楼上一传来噔噔噔的跑动声,爸爸妈妈总会放下手中的事情,来聆听一会儿上面的动静。而那些时刻,都成了爸爸妈妈想念你的时光。

乐义,思念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无关乎时间、地点、场合,总是说来就来。自从你离开之后,对你的思念总会在不经意间袭向爸爸的内心,而当那种侵袭过于猛烈时,爸爸又会招架不住地以泪洗面。

有时候,爸爸一个人走在上班的人流当中,走着走着,会突然想起过去和你在一起的某个场景,而眼泪总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淌。为了不让别人看见自己脸上的泪水,爸爸会低着头继续往前走,直到泪花溅满了爸爸的眼镜片。有时候,爸爸看到妈妈穿了一件漂亮衣服,也会陷入对你的思念,因为爸爸会想起你在出事之前的那段时间总是比较挑剔妈妈的着装。有时候,爸爸学着网上的某一个食谱弄了一种好吃的东西,和妈妈一起品尝食物的同时,也会不经意地哀叹,“可惜乐义从来没吃过这个,要是我早早地学会这种做法就好了。”

乐义,在你离开的这一年里,你是不是也很想念爸爸妈妈呢?

爸爸相信你一定也非常想念我们。要不你怎么总会在不经意间走入爸爸的梦中呢?有时候,你会在爸爸的梦中又蹦又跳;有时候,你又会在爸爸的梦中咿咿呀呀地唱着儿歌;而有时候,你又会来到爸爸的梦中,一边使劲地挤着爸爸,一边淘气地说着“挤呀挤呀”。

乐义,你总是那么体贴爸爸,甚至在离开后也不忘在爸爸的梦中来安慰爸爸。那一次,爸爸听到那个保安在电话里逗自己的孩子叫他“爸爸”,又是难过又是羡慕,你就在当晚来到了爸爸的梦中,那么清晰地叫了我一声“爸爸”。前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内心特别希望再要一个孩子,但又担心爸爸为了生孩子而换药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充满了恐惧,爸爸妈妈因此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当中。在其中的某一天晚上,你再一次来到了爸爸的梦中,亲昵地依偎在爸爸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那晚,爸爸醒了好多次,而每次再度入睡后,你总是会继续出现在爸爸的梦中。


乐义,爸爸在去年的四五个月里,每到周末就会给你写一封信来纪念你。其实,在写前三封信的时候,爸爸并没有什么写作计划。你刚出意外没几天,因为要在你的追思礼拜上念一篇悼文,爸爸才写了第一封书信体的文字。爸爸在那封信中回忆了你的一些点滴,并表达了对你的思念。过了一个多月,爸爸写了第二封信,之后,又写了第三封信。而前三封信,都是顺手拈来,随意而写的(细心的人可能会看出,后面的很多封信的内容与第一封信有个别重合的地方)。

后来,爸爸的一个朋友送来一本名叫《爱儿挽歌》的图书,那是一个爸爸在意外失去自己二十多岁的儿子之后所写的一本书。在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里,他用或短或长,或散文或诗歌的文字,写下了儿子去世后,自己的各种情绪和感受。

细细读过那本书后,爸爸觉得那个作者用写作来抒发自己的哀痛的方式比较适合爸爸自己的个性。于是,爸爸也决定继续用给你写信的方式来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爸爸就开始整理有关你过去生活的一切点滴,并将之分类,制定了一个写作计划。然后,每个周末就按着那个计划给你写一封信。在抒发自己对你的思念的同时,也将你生活的各个方面记录下来,借此为你写一个小小的传记。以避免将来自己记忆渐渐模糊,忘记了关于你的一切。除了这两个目的,爸爸也想用这种方式记录下自己被上帝医治的过程,并同时去安慰那些因为你出意外一事而身心灵备受冲击的很多叔叔阿姨们。

其实,爸爸之所以要做这件事,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爸爸在你离开之后,还想亲自再为你做一件事情。就像在你活着的时候,爸爸曾为你冲过奶粉、换过纸尿裤、洗过澡那样,再身体力行地为你做一件事。

是的,在你离开之后,爸爸除了用自己那点小小的才情写点东西记念一下你,还能再为你做点什么呢?

孩子,也只有这些了。

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他们认为爸爸是在那里不停地翻伤口。但是,大部分人都比较支持爸爸,并成了那些文字的忠实读者。

而令人感恩的是,爸爸的写作初衷都慢慢地得以实现。

信中那些或哭或笑的文字,虽然很青涩,堆积在一起也显得有些笨拙,没有什么文采可言。但是,那一封封信对爸妈来说,却是如此之宝贵,因为写作它们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次难忘的经历。那一笔一划的背后,蕴藏了爸爸提笔作书时流过的多少泪水!而那些平铺直叙的文字,也浸透了爸爸妈妈对你的多少思念啊!

那些如流水账一样的刻画,虽然记载的只是你的一颦一笑和爸爸妈妈的一些家长里短。但是,那些文字却从方方面面记录下来了你短短两年精彩又宝贵的人生。而让爸爸欣慰的是,一些原本不认识你的人因为这一篇篇的文字认识了你,也认识到了生命的尊贵。很多人也因为这些文字而大受安慰,并开始来思考苦难的意义以及天堂的真实性。

自从爸爸按着那个写作计划写完了最后的一封信之后,爸爸就暂时搁笔了。但是,隔三差五,爸爸还会打开那些信件来看上几篇。每次重读那些文字,其实也都是重温和你在一起的时光,而那些文字也让爸爸妈妈对有朝一日的重逢充满了期盼。

以前,爸爸妈妈过上十天半月就会吵一次架。但每次吵架之后,你都会成为爸爸妈妈之间的润滑剂,因为每次看到你,爸爸的脾气就会收敛一些。自从你离开之后,爸爸妈妈还是免不了争吵。但是,吵架的次数却明显少了许多。而好几次吵架过后,爸爸一开始还怒气满怀,但是,每当爸爸翻开自己写给你的一封封信之后,不断往下奔涌的泪水就慢慢地把心中的暴戾冲得一干二净。因为爸爸看到那些信,就像看到了你。而每一次看过那些信之后,爸爸都会主动向妈妈示好,两人马上就又和好如初了。

爸爸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很少压抑自己心中的情绪,悲喜也都常常挂在脸上。太想念你时,一般都会大哭一场。而妈妈却很开朗,也比爸爸理性一些,她将对你的思念都压在了心底,很少向人表露。但是,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一有空的时候,她就会访问爸爸的博客,看看爸爸写给你的信还有贴在上面的你的一些照片。她还跟爸爸说,每次想起你的时候,她很少觉得难过,而总是会回忆起过去跟你在一起的那些甜蜜时光。

但是,乐义,你不只是活在爸爸妈妈对你的思念里,也不只是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爸爸相信,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你,可你依然还在那里。而在末了的时候,你还会复活,与爸妈重新团聚。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现在依然是活着的。


爸爸相信,你就活在上帝的应许里,你活在爸爸妈妈向上帝的每一个祷告里,你活在我们每一次阅读圣经的那些时刻里,你活在我们对上帝的每一次敬拜里,你活在我们与其他信徒的每一次相聚里,你活在我们向其他人传福音时的每一次见证里。因为爸爸相信,在与上帝还有众圣徒团契相交的那些时刻里,爸爸不仅是在与上帝还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信徒沟通,其实也是在与包括你在内的所有已经在主里睡去的圣徒沟通。而每一次我们向不信主的人宣告主耶稣的复活,其实也是在宣告包括你在内的其他逝去圣徒在将来的复活。

乐义,马上就到了你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爸爸在时隔半年之后,再次用写信的方式来记念你时,不想让自己变得过分悲伤。

最近爸爸听到一个牧师在讲道时所引用的一段话,感触颇深。他讲论道,有一位传道者曾这样说过:“忧虑是罪。因为忧虑否定神的智慧;忧虑是认为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忧虑否定神的爱;认为神不理会。忧虑也否定神的能力;认为神没有足够能力将我从所忧虑的事情中解救出来。”

是的,当爸爸因为你的逝去,而过分纠结于悲伤和忧愁之中时,其实就是在否定神的智慧,否定他的爱,否定他的作为和能力,否定主耶稣和他的复活。

爸爸不能悲伤,因为悲伤就是小信的表达。

而爸爸又想起了一个阿姨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呢!”虽然她的意思是在表达,神让爸爸经历了苦难,将来一定还会像赐福约伯那样赐福给爸爸。但是爸爸现在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乐义,你的离去,只是暂时从这个世界的故事中离开了,而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像你那样,从这个故事中告一段落。但是,到末了的时候,我们还会重新回到这个故事里。到那时,我们的麻衣要被脱去,哀哭也要变为跳舞。

爸爸期待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也盼望着到时候我们一起来重温小猪和蜘蛛之间的那个美好故事。

爱你的爸爸

2011年4月15日晚,初稿
4月18日晚,改定
 
 (本文首发自中信出版社电子书《我在哪里等你呢》作者许国永自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