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女人,你为谁而活? ——从《芈月传》看女性价值

女人,你为谁而活? ——从《芈月传》看女性价值

女人,你为谁而活? ——从《芈月传》看女性价值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女人,你为谁而活? ——从《芈月传》看女性价值
原创 2016-01-15 李相宜 ijingjie

点击上方「ijingjie」可快速关注我们


(点击收看由《境界》独立出品的微电影《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窄?》,时长8:22,请在WIFI环境下播放)

《境界》独立出品【看剧思人生】

以两性情感为中心的女人们容易被情感所捆绑,以自我成就为中心的女人则容易被成就所捆绑。在这个世界上,女人的价值被配偶、被美貌、被财富、被权势所界定,可是就算你得到男人的宠爱,得到丰厚的薪水,得到巾帼不让须眉的社会地位,这就是你的真正价值吗?

文|李相宜

“完美女性”芈月?

近日,《芈月传》的热播,继《甄嬛传》、《武媚娘》、《美人心计》之后,再度掀起了又一阵对宫斗剧的波澜。

有人说,宫斗剧完全是以恶制恶的坏样本,如此“毁三观”的电视剧只会让国人风化日益下降,引发民族性的文化道德危机。因此,导演郑晓龙屡次强调《芈月传》不是宫斗剧,而是一部历史剧,虽然的确是历史,不过是因剧情需要篡改了的伪历史,加入了大量的宫闱秘事,家国情怀,政治主张,朝堂论道,因此芈月又不单纯是宫斗的戏码,更多了励志的情怀,可贵的政治抱负。

所以,导演加了诸多的“理想光环”给芈月——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女人。让她拥有的是智慧,而不是诡诈,导演显然懂得这二者的差别,并将刚强、勇敢、仁慈、善良等灰姑娘才有的品格都加到了芈月头上,直到最后的七十几集,当芈月当上了太后,这个人物才起了非常关键的变化。在朝堂外的演讲简直让我想到了撒切尔夫人。太后果真不同凡响。见识,见解,是芈月不同于寻常宫廷女人最关键的所在。

芈月虽出生没落贵族,幼时受尽凌辱,但依旧坚强,依旧懂得仁爱宽容,她大度,不斤斤计较,也不贪图什么荣华富贵。比起那些鼠目寸光的后宫妃嫔,她的远见卓识,天生的高智商、高情商将她一步步引向成功。最后,大权在握的芈月终于实现了她一统天下的秦国梦。

而即使这种“理想光环”下的女性,一旦涉足政治,依然面临很多的无解。芈月与黄歇青梅竹马的爱情,到最后也只能屈服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命运的转变。当她一统江山时,少女纯真时代两小无猜的情谊全都牺牲得片甲不留。此刻的芈月,注定失去了黄歇的情谊。

“你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月儿。”黄歇说。当她选择了一统天下的理想,就只能与心爱的人永别。人们激动于芈月在殿外的演讲,那璀璨的口才说服了群臣,坐稳了江山。然而,芈月明明脸上挂着惆怅,心里写着哀伤。


抢夺一个男人的爱

然而,怎么可能有既善良仁慈博爱又能在纷纭诡谲的政治中如鱼得水的女性?事实上,在丛林法则里,没有对错善恶,只有倾轧争夺,良知必须让位于权谋,而芈月,只是导演刻意杜撰的一个理想主义的影子罢了。真正的历史后宫中,也许更真实的是芈姝这样的女性——从纯真走向复杂,从善良走向恶毒。

芈姝本来是芈月的好姐妹,可惜大王娶的是她,爱的却是芈月,这让她的尊严和情感都无法忍受。嫉妒、苦毒,从而因爱变妒,因妒成恨,报复泄愤。其实,后宫的女人们大多如此,一面姐姐妹妹叫着,一面暗地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皆因她们在丛林法则中渐渐看透了所谓的情谊。然而,那些女人有什么错,她们恐怕一直要为自己辩白,她们只是想得到夫君的宠爱,争取皇子的名分,保住后宫的地位而已。

宫里的女人,非斗不可吗?答案几乎是肯定的。王只有一位,嫔妃却很多,导致王的女人们畸形的爱与恨。在后宫之中,得大王的宠爱与怀大王的龙嗣是人生第一要义。所以妃嫔们对一个男子宠爱的争夺既出于女人的天性,也出于对爱情特有的排他性的渴望。在这种男权文化的扭曲下,女人天性中的善妒与计较,在后宫剧中被最深程度的放大。

女人的天性导致她们更需要爱,渴望爱。而爱情自然是排他的,怎么可能与众人分享一个丈夫呢?女性的价值若在于获得同一个男人永久性的爱慕,这又怎么可能不失望呢?所以,她们只能用儿女作为自己一生的依靠。因此,有了厮杀和抢夺,有了下毒和陷害……这一切的桥段在于后宫女人自我价值的集体迷失。人在笼中久了,自然成了一只视野狭窄的鸟;人在丛林中活下去,就必然遵从丛林法则。



女人如何不再情感焦灼?

面对众多女性的命运沉浮,不由感慨唏嘘。女性若将自己的价值捆绑于爱情婚姻,又或者定位于成就、权势、财富,无论哪一种活法,都到头来都可能是“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建立在虚无的女性价值之上,女人应当为谁而活?

纵观历史,女性的命运一直与男人攸息相关。情感是女人的第一需求。“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哭一晚。”舒婷的诗歌,表现出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因此,女人很容易受感情的辖制。当日,夏娃和亚当因吃了上帝命令不可吃的分别善恶果子而被逐出伊甸园,女人所受的咒诅之一就是,“你必恋慕你的丈夫,你的丈夫必管辖你。”

后宫里的女人们活着的价值是为得到王的恩宠。今日的女人们整形美容也为讨男子喜欢。女为悦己者容,虽然舆论媒体将悦己(只为讨好自己)做为高调的女性主义蓝本,但本质上却是一个幌子,而使人难过的还是女性的自身处境的忧患意识。依然将目光投射于男人之上。后宫的争斗虽然只是刀光剑影,现实中的女性却依然在婚恋里承受患得患失的命运。由于善妒的天性,所以,怀疑,没有安全感等,想要掌控的罪性使然。

虽不似后宫女人那般凄惨,当代女性的命运依然并非那么顺遂。自从西方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权运动影响下,女性的角色更多样化,也更复杂,担子也更重。很多女性承担家庭的角色,教育儿女,照顾家人;同时也坚守职场的角色,驰骋风云,奋力拼搏,还要时时担心容颜老去,丈夫外遇,小三插足。

我遇见的几个女性都过着十分焦灼的生活,情感焦虑成了当代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未婚的女性因为碰不到合适单身男人而痛苦;已婚的女性因为丈夫不合自己心意而抱怨;做高管的女性则为种种复杂人际关系而斗智斗勇;有儿女的女性更是忙着成为铺就孩子成功大道的虎妈;简直没有自我思考和成长的空间。

因此,以两性情感为中心的女人们往往容易被情感所捆绑,以个人成就为中心的女人则往往容易被成就所捆绑。在这个世界上,女人的价值被配偶、被美貌、被财富、被权势界定,很少有人关心女性的内在自我价值。


谁能改变怨妇?

然而,女人作为上帝的受造,必然有不一样的性别特征和个体命运。回到圣经,世俗意义上的女性价值与上帝眼里的女性价值迥然不同。就算你得到一个男人的宠爱,得到一份丰厚的薪水,得到巾帼不让须眉的精英社会地位,这就是你的价值吗?

在上帝眼里,所有女性都有她受造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当你明白这一点,不因自己是否美貌,是否健康,是否受宠,是否富有等等外在条件而自卑或自傲,你就可以感到一种超然的平静和自由。

可如果女性将自己的价值系在某一个男人的价值认可上面,那个救你的也就可以毁掉你。我周围有不少女性的例子,结婚生子,含辛茹苦,到头来依然因男人的外遇而不得不离婚,维持自己那可怜的尊严。我得说,如果女人能在感情付出的同时,将满足自我的愉悦,不放在第一位,如果女性自身没有把获得某一个男人的终身喜爱当做终极价值,那么,即使离婚与背叛,也不可能击垮一个女人。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她知道丈夫有外遇已经三年多。她以为丈夫的背叛,是因为自己年老色衰,于是整日泡美容院,买高档衣服装扮自己,去讨丈夫的喜欢,却于事无补。她说她看《甄嬛传》,看《芈月传》很有共鸣,看那些后宫的女人彼此倾轧,其实源于女人对男人的爱的抢夺和自身的不安全感,自己也是如此,她看不到出路,因为,她把那个男人看得太重,以为这个男人离开了她,她就成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她为情所伤,又无力自拔,常常夜半时分回忆他们起初的恩爱,为何爱的誓言与承诺都随风而散,她想不通为什么这样?从此用怨恨和苦毒消磨漫漫长夜。

这样的怨妇,其实非常多,接纳并改变怨妇的只有上帝。上帝改变女人的思维模式,首先是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根本不在于那个男人是否爱你,到底有多爱,爱多久。也不在于有多少男人仰慕你,因为人的外貌终必如花衰残,如草割下。

通过圣经,我认识了众多优秀的女性——妓女喇合的信心,外邦女路得的敬虔,女先知底波拉的智慧,玛利亚尊主为大的谦卑,以斯帖皇后视死如归的勇敢,还有箴言书中那位贤妻良母象征的包容、仁慈、温柔、和平。

有信仰的女性,在上帝那里会得到真正被爱的安全感和接纳感,以至于可以从内心源源不断涌流出爱来。她们在家庭服侍中、在教会服侍中、在职场服侍中,不求自己能索取多少,但求尽心奉献,成为神的好管家,用生命品格为周围的他者带去光与爱。


女性是贵重的器皿

那么,身为女性,该怎样摆脱宿命的牵缠,摆脱主流错误价值观的侵袭,让自己不受偶像的摆布,不做偶像的奴隶呢?

首先,当破除两性情感的偶像。对男性的过度渴望往往不是真正健全的的爱,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有残缺的爱,也因此,很容易叫女人为情所困,为情所苦,并导致严重的情感依赖症。可惜,市井坊间依然把“如何留住男人的心?”“如何征服男人?”作为女性秘笈。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样的价值观依然影响着当下的女人们。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爱?圣经上说的好:“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其次,当破除权力和金钱的偶像。打开电视,看相亲节目最有趣,就算女权主义当道的今天,女人依然希望靠男人的经济地位来满足自己的生活的种种需求。拿去虚荣,就少了很多的争竞。朋友圈里的女性常晒包包化妆品,“这是他刚从香港给我带来的LV”。“宁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这句话曾风靡很久,也道出现代女性在自我价值上拜金主义的倾向。

职场女性犹如《杜拉拉升职记》里的人物,在《芈月传》和《甄嬛传》里学习各种工于心机的生存智慧和职场文化,不知不觉在丛林法则中迷失自我,又在物质主义的洪流下随波逐流。传统,抑或非传统,很难说得清。表面上前卫独立,内心却患得患失,活得很累。

再次,每个女性当积极陶造自己的生命,明确自己的使命。我们需要尽早明白,为谁而活,怎么去活。无论男女,若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份属天价值的使命感和担当感,终将沦为世俗价值的牺牲品。

真正可喜悦的是女人对上帝的信心。我所在教会的一个女性,本来有很好的工作,但因结婚生子,孩子没人带,所以一人在家教养孩童已有八年之久,似乎她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她家庭和睦,同学聚会她也参加,看到那些整日汲汲营营的同学们,她仿佛做了一个局外人,然而真理在她心中,她觉得心理踏实,安稳。

没有永恒的家园,遑论幸福?没有属天的盼望,遑论喜乐?当我看到《戴德生传》中戴德生的妻子自愿舍弃优渥的环境,跟随身无分文的丈夫远渡重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异国他乡的人民,不到33岁就因为过度劳累而去世了,真是非常受感动,按世人的价值观看,她这一生太亏了。可在神眼中,她一生的价值岂不是极有意义,并能存到永远吗?

生为女性的我,从前也是绝望的。无论看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还是看今日的甄嬛。在彻底解放的女性中,我看到的仍是更多的愁烦,在世俗价值里的女性我看到的是庸俗,只有在信仰里的女人,我看到了职分不分大小,也不分贵贱,但价值在神那里,如珍珠,如贵重的器皿。虽然有破碎,有眼泪,但有从神而来的光彩。

我在信仰里找到了真正的安慰和力量,可以从容看待时下流行的,“既要嫁得好,又要干得好”的女性价值。我坚定地相信,无论我有无爱人在旁呵护当做手心里的宝,无论我有无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无论我社会地位是高是低,无论我经济财富是多是寡,就算我独自生长顽强如野草,都是一样的美,一样的有价值。

前提是,拿去那些自怜、自怨、自义、自卑,我们才能看清上帝眼中的自己,哪怕貌若无盐,依旧美丽如得撒。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