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婆媳相处,“男人”其实不用这么累

婆媳相处,“男人”其实不用这么累

婆媳相处,“男人”其实不用这么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婆媳相处,“男人”其实不用这么累

2015-12-16 张晓峰 守望家庭

【编者按】夫妻团契在11月的时候请晓峰牧师就当前家庭中很常见的婆媳关系问题进行了讲座,本文的内容是专门针对在“夹缝中”的弟兄所讲的,弟兄也是解决婆媳关系问题的核心。还有一部分是针对姊妹讲的,我们会在后续登出。

《创世记》2:24“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出埃及记》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其实今天分享的这些原则都是在进入婚姻之前弟兄就应该知道的,不过婚前辅导不讲那么细,没有专门讲弟兄怎么处理婆媳关系。刚才读的两节经文,尤其第一节经文几乎是我们每一次婚礼证道的时候都会读到的经文,“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可见在婚姻关系当中怎么处理跟父母的关系,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尤其对中国人来讲。
很多时候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就产生了跟老人住一起的机会,或者是岳父岳母,或者是公公婆婆。一旦住在一起,在一个屋檐下,就可能会产生很多矛盾。对于一些姊妹来讲,如果说跟老人住在一起,一年两年三年,孩子一上幼儿园,可以让老人回家了,她心里多少有点盼望,还能忍耐。也就是说虽然有很多不适应,虽然有些矛盾她也愿意忍耐下来了。但如果老人表示说我们住这儿不走了,姊妹一想这后面还有几十年呢,她可能就绝望了。很多冲突就在所难免,就会爆发,如情绪的发泄,甚至情绪的失控、争执、吵架可能时有发生。
其实亲子间的关系(这里亲子不但指夫妻和自己的孩子,也夫妻与自己的父母),依然是婚姻关系的一个延续。所以我们今天会从婚姻的角度来分享,尤其是今天我们这种社会现实当中,除了养老设施匮乏之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弟兄姊妹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意味着什么呢?有时候你可能不得不跟老人长期住在一起,比如他们生病或者出现意外需要照顾。
我们对婆媳关系的处理,可能会受传统文化比较大的影响。我们的文化尤其是对弟兄而言,往往受到的传统影响是千万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虽然在信仰的层面上有时候我们知道一些真理,但是实际处理问题的时候,弟兄很多时候依然是站在传统观念上处理问题,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他就天然地站在传统或者习惯当中处理问题。所以今天我们首先不会讲太多细节的地方,会讲一些原则,这些原则需要我们仔细思想,来把一些观念更新了。

今天我会从五个方面跟大家来分享。第一个方面和最后一个方面都很是很简单的。
先说第一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再次重申婚姻当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因为婆媳关系的基础其实是婚姻关系,不是亲子关系。我们今天处理婆媳关系的核心是放在婚姻当中来处理的,不是放在子女和长辈的关系角度来处理的。待会儿分享大家可能会看到,我们没有把对长辈如何如何放在主要考虑的范围。
在婚前辅导当中,我们首先会提到婚姻有三层意义。哪三层意义?婚姻的第一层意义就是在婚姻当中两个人能够彼此成全、彼此造就,透过另一个人使你能够完全,同时你也让另一个人越发地完全。哪怕那个人带给你很多苦楚,你觉得对方整天“折磨”你,但上帝的心意是透过那个人的“折磨”让你更加的完全。这就是婚姻的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是养育敬虔的后裔。生育不是一个建议,而是上帝的命令,这是你进入婚姻必须承担的责任。
第三层的意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意义。我们的自我完善在婚姻当中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么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意义是在哪呢?是在婚姻当中反映上帝的形象。也就是说婚姻有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在婚姻当中你去效法基督,并且见证基督。你得让别人看出来你身上有上帝的恩典和祂所赐给你的重生的生命。很多人对婚姻的理解就是两口之家、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和外人没有关系。不,你的婚姻是一个社会性质的,最直接的关系就是你过去的家人、亲属、朋友、周围的邻舍,你在他们面前要有见证。
我们住在城市中楼房里,彼此跟邻舍之间不是特别地熟悉,但是如果你们天天在家拍桌子、砸板凳、摔东西,楼下一定知道上边这家天天吵架。这就不是上帝形象的见证了。所以我们为什么先说婚姻的意义呢?就是你如何对待老人见证了你跟上帝的关系,别人看在眼中也借此认识和理解你所信的这位神。所以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家庭内部事务,这是跟信仰见证相关的一个事务。
婚姻的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婚姻有四个要求,任何准备进入婚姻的弟兄姊妹婚姻当中这四个要求是必须要认同的。第一就是完全的彼此接纳,第二个就是离开父母,我们刚刚读的经文。今天我们主要是从离开父母的角度去入手。第三个是彼此联合,第四个是成为一体。这四个方面当中,彼此接纳是最基本的,这是你能跟另一个人结婚,你敢站在众人面前发誓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不能进入婚姻。当然,很多弟兄姊妹说有一点我是不能接纳的,但是我还是想跟这个人结婚,你可以这么想,但是我就不能作征婚人了。因为将来你可以因为这个说,我起初就不接纳这个,所以要么他/她改,要么离婚。进入婚姻的前提基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彼此完全的接纳。你知道他身上很多缺点,你必须接纳他,你还不知道的他身上的缺点,你也得去接纳。所以我们说婚姻很多时候是冒险,你的婚姻之旅就是一场冒险之旅,因为不时地你就会发现对方身上蹦出一个让你惊讶的特点来,他说的某一句话可能让你非常地吃惊。
你接纳“他的所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必须接纳他的父母,接纳对方的父母也成为了你的父母,也就意味着你也已经接纳了将来他对父母的责任,你要一同承担。你跟那个人结婚不能带着前提条件,你说“我跟你结婚就行了,你得跟我有协议,将来你爸妈生病了我们不管”。再比如,如果你知道这个弟兄或姊妹曾经有过婚史带着孩子,你不能签个协议说,将来这个孩子我们不管,你把他送回老家。社会上可能真有这样的协议,但这样的婚姻带着很大的问题。
你们今天要在这两个基本的婚姻真理的基础上来考量婆媳关系。

我们分享第二个层面,婆媳关系的症结是什么,就是为什么会有婆媳矛盾?婆媳关系有好的婆媳关系,有不好的婆媳关系。我们要思想一下,为什么会有不好的婆媳关系--婆媳矛盾呢?似乎在国外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似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婆婆和儿媳妇是天敌,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天然的不可调和的。所以有俗语说“同一个屋檐下不能容纳两个女人”就是指这两个女人。那我们要考量的就是到底婆婆在儿媳妇之间,他们的关系的症结在哪?
    我们要说的是,症结在弟兄身上,既不在婆婆的身上,也不在妻子的身上,在弟兄的身上。可能有的弟兄觉得很冤,自己躺枪了,我什么也没做,我对妻子也很好,我对妈妈也很好。为什么她们俩一有问题都怪我来了?为什么问题都是我的?对,问题都是你的,为什么呢?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联主要是因为你而产生的,对吧?通常情况下,这两个人是这世界上你最深爱的两个人,如果这个女人没有嫁给你的话,她不可能跟你妈妈之间有这样共处一室的机会,所以弟兄没有认识到,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他们产生矛盾了,而是因为你的身份她们之间就有关联了,因为你,她们有时候就有矛盾。
另一方面来说,弟兄是婆媳矛盾的症结,不单单是因为弟兄引发了这个关系,同时弟兄也是解决婆媳矛盾的中心。不是让妻子去解决,也不是让母亲去解决,你是负责人你也是执行人。当然在很多家庭当中,婆媳矛盾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原因引发的。
有一些是因为父母比较强势,弟兄从小被妈妈管的非常严,在家里边基本上言听计从。夫妻一起生活的时候,过去老人不在身边看不出来,如今老人一在身边就发现了,你们家任何事情婆婆都要过问,比如你们的卧室就成了不设防的,婆婆还是把弟兄看成是10岁以下那个时候的状态,什么时候想进你们房间推开门就进去了,你们家衣柜她可以随便打开,有的家庭可能就是这样的。遇见比较强势的父母的时候,可能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这边,因为父母太过于看重自己的儿子了。也就是说她为什么会对儿媳妇不满意呢?因为婆婆一旦发现她比儿媳妇想得更周到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儿子跟着她受了很多苦,她会觉得她的儿子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所以她很同情她的儿子,因此就会对儿媳妇心生不满。也有时候婆媳之间的矛盾没有任何原因,只是因为婆婆发现她儿子和她媳妇太好了,当然这种极端的情况非常少见,大家知道孔雀东南飞里边,焦仲卿的妈妈一定要把她儿媳妇给休了,那样的母亲极少见,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婆婆不喜欢这个女的。所以其实她不爱她儿子。但大部分的家庭矛盾就是婆婆太关注他儿子,凡事都站在自己儿子这边,生怕儿子吃亏了,甚至出很多不好的主意,这是非常不智慧的父母。
    有一些是因为妻子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妻子有很多强势的地方,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观念,那么我们会发现如果丈夫能做好的话,妻子这一方一般情况都能够安抚,最可怕的情况是什么呢?最可怕的是当妻子对婆婆不接纳、出现矛盾的时候,丈夫毫不犹豫地站在自己父母这方来对付妻子。这时候婆媳矛盾直接引发了妻子对丈夫的不满,所以家庭矛盾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父母引发的夫妻不合,这样的家庭矛盾是比较难解决的。其它生活当中的小节都相对容易处理,但是一旦涉及到另一方的父母关系的时候,这种矛盾解决起来就非常麻烦。因为这种矛盾所引发的伤害比较大,需要更大的恩典和更新才能解决。所以更加需要弟兄有智慧的处理这方面的矛盾。
    所以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弟兄必须意识到,在婆媳矛盾当中你处在中心位置。很多问题是因为你引发的,甚至可以说因为爱你而引发,你的妻子因为爱你所以对你妈妈不满,你的妈妈因为爱你所以对你妻子不满。
这需要弟兄更多的去了解母亲和妻子各自内心当中的一些想法,比如母亲可能有一种天然的想法,她怎么定位或者她怎么看待你的妻子呢?我想问问弟兄,你知道你的妈妈怎么看你的妻子吗?可能她把你妻子看作是接替她来照顾她儿子的人,所以她发现姊妹照顾不好她儿子的时候,那就有诸多的不高兴了。如果弟兄发现这点儿呢,你可能在平时需要跟父母有一些沟通,把正确的观念表达出来,至少要让父母知道你的看法跟他们是不同的。妻子是你的帮助者,不是生活上的保姆。很多家庭的父母看儿媳妇其实就这么看的,所以很多矛盾就是因为背后的错误观念所引发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因为错的观念引发矛盾,比如说“人要离开父母”,所以一旦妻子不喜对方父母的时候,她立马把《圣经》拿出来质问你离开父母了吗?显然“人要离开父母”的经文不是这么来用的。

    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弟兄在处理婆媳矛盾的时候,应处的位置和应采用的策略。在家庭当中一旦出现婆媳矛盾,弟兄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就是不要先去评判谁有理,弟兄不是仲裁者。有的弟兄觉得自己特别公正、特别客观,先去问这事到底怎么发生的,怨谁啊,你说了什么话,她说了什么话,这不是智慧的做法。弟兄不是这个事件的调查者,不是仲裁者,所以弟兄在处理婆媳矛盾的时候,他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弟兄首先不是要处理问题,弟兄首先要先“站队”,就是你先把你的位置摆正了。要站在哪一边?妻子这边!不管对错,不管怨谁,弟兄首先要站在自己的妻子这边,你必须跟妻子站在一边。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的时候,我们天然的观念是首先跟自己的妈妈站一边,几十年天然的血缘关系所形成的感情的依赖、感情的纽带使你下意识的就做了反应。甚至当婆媳一旦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弟兄不问青红皂白二话不说,先把自己的妻子批评一顿,以显得尊重老人,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为什么我们说先要处理一个站队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就需要回到婚姻的要求这个基本真理的基础之上来,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你跟这个人进入婚姻的时候,你进入到一个盟约的关系当中。而盟约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经宣誓说这个人已经成为你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了,这是婚姻的核心本质,你不是靠血缘跟一个人建立的关系,你是靠誓言建立了一个超越父母的新关系?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曾为此起誓过。这盟约就是你是在永生上帝面前宣读那个誓言,也就是说你做了一个决定,你下定决心,从今天起你要将他(她)看为你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他(她)是你第一要负有责任的对象。你首先需要尊重的人,你具有最大责任的人是那个人。这就是弟兄要处理婆媳矛盾当中首先要意识到的。
你必须意识到你处理的不是你妈妈和你妻子之间的关系,你处理的不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你处理的不是你的妈妈和你的妻子之间闹矛盾,我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我们必须要知道,你处理的是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你一定要意识到你跟妻子是一家人,你不能天然地说你怎么对我的家人这么地不好。有些弟兄跟妻子在吵架的时候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家人好点,那妻子如果反问你,谁是你的家人,谁跟你是一家呢?你怎么回答?我相信弟兄都不是这个意思,都从来不会说你跟我不是一家人。但是你这个表述的内在隐含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其实还是天然地认为你跟你父母更是一家人,你跟你的妻子只是刚成为一家人,她是个外人。不,你应该意识到,必须在婚姻当中解决婆媳问题,妻子跟你是一家人,在这个角度而言父母跟你已经不是一家人了,我不是说亲情隔断了,而是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这是两个家庭,父母可以跟我们在一起生活二十年三十年,但是这是两个家庭生活在一起。
我想问大家,你觉得《圣经》里边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是什么涵义呢?什么叫“离开父母”?你会发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百善孝为先”。从某个角度而言,结了婚我们依然在父母的权下,父母说什么,我们依然要遵从。但是当我们提到“离开父母”的时候,我们说它本质的含义,并不是说你要从这里搬走,必须跟父母分家,不是空间上的分离,而是关系的调整,因为你已经进入婚姻当中了,你已经在上帝面前宣誓,你在盟约关系当中说我与这个女人,从今天起进入婚姻,她将成为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她的重要性超过父母。
这个本质的含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上你不再仰赖于父母,过去你父母供养你,从某一个角度说你花父母的钱可以花的“理所当然”,你上学的所有费用你都可以用,没问题。但你一旦结婚了,你说我要接着读博士,反过来你跟父母说,我要读书你要给我钱,这就不合适。你是个新的家庭,独立的家庭,所以经济上的关联必须要断开。第二个就是权柄上的关联须断开。你家装修父母去了说,你们家不可以铺地砖,父母没有这个权力,他可以发表建议,但你有决定权,你说这是我的家庭,我可以决定门是白色的不是黑色的。你不用一定遵从父母的意见,你可以尊重但不一定遵从。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顺”和圣经里所说的“孝敬”这两个词虽然那么地相近,但依然有区分。


然后,我们来看具体的策略。如果站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的话,后面的策略其实都是根据这个原则来进行的。所以作为弟兄你在解决婆媳之间这种冲突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你跟妻子是一边的。我这么说好像显得那么的不近情理,但因为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所以你要联合的对象是妻子,你不能跟父母联合,不能跟父母站在一起联合对付妻子。有的家庭是与父母联合这样的处理模式,这不符合圣经,我也可以这么讲,这种处理模式解决不了问题,而圣经的模式可以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些问题,这就是智慧。所以我想弟兄一定要提醒自己,站对你的位置,你的位置如果站错了,再公允,你说的再有道理,不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妻子一旦感觉你站在她的对立面了,而且你在批评她,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有时候她可以屈从,她可以说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你可能赢了这个辩论,但你们的关系包括婆媳关系其实并没有恢复。

  弟兄处理婆媳关系当中位置的问题我们解决了,下面我们谈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是什么呢?我用的是《马太福音》5:9节的经文“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用这节经文呢?在处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我们说症结,或者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的中心是在弟兄的身上。弟兄在婆媳之间有矛盾的时候要作那个使人和睦的人。你每次面对这个矛盾的时候,你的目标就是你要使她们两个人和睦,你要使她们两个人和睦,大家要留意,不是她们两个人和睦,她们可能一辈子和睦不了了,但你要使她们之间和睦。你要一直“背负”两边的矛盾在自己身上,一直作这个努力。而且使人和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付出代价。主耶稣是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和睦,我们与上帝之间本来是仇敌,有冤仇的,神的儿子让我们与上帝成为和睦。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变仇恨为和睦呢?他用十字架的方式,他以流血舍身的方式,所以圣经上说,他把所有的冤仇背在自己的身上,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就废掉了所有的冤仇。这就是弟兄的角色,这角色的核心就是你是一个使人和睦的人。

那么具体的弟兄应该怎么做呢?策略一,你要做到这两个人之间的屏障和桥梁。也就是说,当这两个女人之间有任何矛盾的时候,你不要让她们之间直接面对面。所以首先就是屏障,你要挡住,如果妻子有很多不满的时候,这个不满必须落在你身上;当你的妈妈对妻子有很多不满的时候,你妈妈的不满也落在你身上。当她在背后开始念叨说,儿媳妇这么不好那么不好,这话不能让你妻子听见,你听就行了。这叫屏障,你得挡住她们彼此之间很多的攻击、怒气、怨气甚至恨恶。这一切必须落在你身上,说白了就是说,弟兄处理这个问题的原则第一个要求就是有什么事就冲着我来,如果又站对了位置,然后又采取了这样的姿态,这个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然后就是,弟兄要做婆媳沟通的桥梁。如果真的是双方沟通完了之后,你觉得需要跟某一方谈,你不能让她们直接去面对对方,吵架就是直接面对,沟通从某个角度最好不要直接。比如说生活当中很多不习惯的地方,比如妻子觉得每次上完厕所之后马桶不但要冲还要冲的更干净,老人可能不那么注意,最好的方式不要直接冲过去跟婆婆说,你怎么每次马桶冲不干净呢?如果姊妹真觉得这是个问题,那你跟丈夫讲。弟兄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姊妹有任何的建议和不满,真的是需要婆婆改进的,这样的话由弟兄去讲。同样的,如果婆婆觉得需要儿媳妇改变的地方,弟兄也要避免自己的妈妈直接去讲,你去跟妻子去讲这事你确实做的不对。这叫桥梁。
    当然桥梁还有第三个含义,刚才我们说了屏障,屏障是第一点,桥梁是第二点。这都是负面的,他们之间可能有冲突有不满的时候,弟兄要做这个桥梁。还有一个更主动的,当妻子有任何要向婆婆表达善意或者感谢的话,弟兄不要冲在前面,让妻子上。这也是沟通当中另一个技巧。
    所以我们刚才说到这些策略,弟兄们一定要记住的是,你是这两个人之间的屏障和桥梁,从某个角度而言,可以说你就如同这两个人之间的中保,你要对着自己的母亲把自己的妻子承担下来,你要对着自己的妻子把自己的母亲承担下来。所以刚才为什么用这节经文呢?“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我们主耶稣就是做的这样的事,所以弟兄们一定要主动地去促成二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常常在自己的妻子面前提到自己的妈妈对妻子的诸多欣赏,在自己的妈妈面前夸自己的妻子。
这是第一个具体的策略,就是刚才所说的两个原则的应用,你要站对你的位置,要让他们彼此和睦,你要做她们之间的屏障和桥梁,挡很多东西,传递很多东西,挡负面的东西,传递正面的东西。其余的都是在个策略基础之上的延伸应用而已。


    第二个具体应用的策略,就是作为弟兄一定不能和父母联合在一起对付妻子,决不要做这样的事,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你站对位置。你不可以,至少不要让妻子感觉到你站在父母这边,你们是一家人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她。如果哪天妻子说我在这个家庭中间我觉得我是个外人,至少做丈夫的在这方面是失败的。

    第三个具体应用的策略,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妻子,也不要当着老人的面和妻子争执,更不能吵架。其实,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当中有弟兄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不跟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跟妻子挺好的,跟父母住在一起对妻子突然之间就变得强硬了,开始命令,甚至呵斥、批评,以此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在家里很有权威,我妻子很听话,我过得挺好的。这是一种虚荣,他害怕父母会有一种所谓的误解,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家里便受委屈了之类的,没有必要这样子。我自己曾和妻子在我妈面前有一些争执,等妻子上班走了,我妈就指出我不应当在她面前和妻子争执。我觉得我妈在这事上真的挺有智慧。我女儿在另外一个屋睡觉,我妈都没有当着孩子面跟我说,她到另外一个小屋跟我说的。那一刻一直被我记着。作为一个弟兄要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表达对妻子的尊重、维护,甚至说你可以在你父母面前秀你们的恩爱,要让他们知道你们关系的融洽,你对妻子的尊重。只有你尊重你妻子的时候,你父母才会尊重你的妻子。

第四个,不但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妻子,而且也不要在背后说妻子的坏话。有些弟兄为了两边都哄好,他也不敢让妻子知道,等妻子不在场时,就跟妈妈说,她就是那样的人,她有很多缺点,我也知道,我们都忍耐,你也忍忍。这种劝导方式是非常不好的。你要知道,当你这么表达的时候,其实你无形当中在父母的心中就形成了一个观念,你对你的妻子其实也非常不满意,你每天都在忍耐,你生活的很不好。我们刚才说,父母对儿媳妇的不满,尤其妈妈对儿媳妇的不满有时候是出于对你的爱,他们一旦发现你过得不好的时候,她就可能迁怒于你的妻子。你都有很多的不满,你能指望你父母会对你妻子很满意吗?你无形当中不单是加深了,可能父母本来没有这个想法,但你挑动了他们内心当中很多的不满。所以不要在背后说妻子的不好。
    同样的,如果父母说了妻子的很多不好的话的时候,也不要在妻子面前说父母的不好,所以不智慧的弟兄跟自己妈妈谈完之后,听了很多话,也心里怒火中烧,跟妻子说我妈也觉得你这方面有问题。你没有说谎,你说的都是真的,但妻子听了心里什么感受:原来你跟你妈都不满意我。虽然你不是为了挑拨,但从某种程度上你挑起了两个人之间的很多不和。所以我们刚才说屏障,你听见很多父母对妻子的负面看法,心里充满怨气的时候,不要去跟妻子说,要祷告。你先把这些东西承担下来,你看他们说你的妻子的时候如同说你一样。
    我们刚才说的这前四个方面,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个问题,就是妻子和自己的妈妈之间如果出现任何问题,不可以让妻子直接去面对老人,你必须站在中间。

    第五个方面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要善于给妻子提供向老人表现爱心的机会,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比如说,给老人买件衣服。你不要说,妈这是我给你买的,这话让你妻子说,效果完全不一样。我结婚之后,发现有人开始给我妈买衣服了,我妈的衣服都是我妻子买的,都不是我买的,挑样式、多少钱都是她定,她每次自己出去逛街,她看见了觉得这件衣服可以给婆婆买,春节的时候可以带回去,就买了。所以每次回家我妈都叮嘱,每次打电话都说回来不要买衣服了,之前买的还没穿呢。再比如打电话问候老人,都是我妻子提醒我。如果老人觉得自己的儿媳妇比自己的儿子对自己还要好,怎么会有矛盾呢?不但婆媳和睦,夫妻关系也会更融洽。
    很多的时候就在这种小的细节、小的事情层面上,你发现很多关系被建立起来了。所以作为弟兄,千万不要背着妻子做很多事。比如你给你父母两千块钱,你怕妻子知道会跟你吵架,然后不跟妻子说,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事,一定要对方知情,这样让父母知道你们夫妻同心,不是说你要给妻子反对,而是让父母感觉到两个人都对他们很好。
    第六个方面的策略,这个策略与其说是策略不如说是品格,在很多婆媳关系当中,弟兄的策略就是忍耐。你除了忍耐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我说的忍耐不是忍无可忍,不是不得不忍,不是那种忍气吞声,不是越忍心里越气,对双方都不满意,不是。圣经里边的忍耐是带着恩慈的,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所以忍耐的基础其实是信心和盼望,就是说你深信你的忍耐是有果效,是有意义,是有价值的。并不是说我先忍着,将来怎么样再说吧,不,你的忍耐本身对于这件事就是有意义和价值的。神会透过你的忍耐来工作,你在整个忍耐的过程当中,都不是被动的,不是这件事发生了那我就承受着,很多时候忍耐是主动的,你主动的影响这个局面和困境。
    第七个方面,当你发现婆媳之间的关系,妻子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能调和的时候,你做了各种努力,你发现调和不了,解决不了怎么办?当这个矛盾不可调和、解决不了的时候,也就是说二者你只能得其一的时候,你要优先选择妻子。妻子在你的责任负担当中排第一位。所以当两个人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宁可“得罪”父母,不能“得罪”妻子,我说的“得罪”是带引号的;宁可“牺牲”父母,不要“牺牲”妻子。你不能跟妻子说你搬出去住,我爸我妈留下。在我们的婚姻伦理当中不是这样的处理原则,而是父母离开,或者说“离开父母”。
    所以很多家庭出现矛盾的时候,比如说很多看孩子的过程当中,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父母老的观念跟我们今天的很多价值观不一样,照顾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我妈当年过来帮我们照顾孩子的时候背了一大包各种小垫子。我不好直接说,我们现在都不用这个了,后来我说要不咱们试一次吧,试了一次效果不好,我就跟我妈说了,我们用纸尿裤吧,后来我妈也发现纸尿裤很好,吸水性很强,一个晚上不用管。这是可调和的,但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我一般就建议,要不让父母回去休息一段时间。对,可以让父母回去休息一段时间。所以我想对于妻子来讲,一方面要求父母帮着看孩子,另一方面又要求父母照着自己的想法看孩子,这种想法有点自私。如果你要求父母过来帮你们看孩子,当然我们不能要求父母,父母乐意是可以的,你就不能提那么多要求,你就忍耐。哪怕父母观点不对了,你也得忍。如果你觉得父母这么做我实在不能忍了,那你就跟父母提他们不用帮你看孩子了,你可以自己看或者找保姆。不可以要求父母说,你又帮我看孩子,又要照我的方式来,还得听我的话,父母帮你看孩子的过程成了你改造父母的过程。教育孩子从某个角度来说要容易因为他还小,父母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不是一下就能改过来的。
我想这可能是很多弟兄的难处。但这个方式有一个好处,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上帝所赋予的天然血缘的关系,父母当时觉得可能不好受,以后他们会理解和原谅你的。但是你因为父母而让妻子做很多牺牲的时候,这个关系恢复起来难度更大。首先考虑妻子,次序上必须这么来考虑。我们可以这么说,当你的次序摆正的时候、对的时候,神会帮助我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