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读神学院就一定是为了全职服侍吗?

读神学院就一定是为了全职服侍吗?

读神学院就一定是为了全职服侍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读神学院就一定是为了全职服侍吗?

2015-11-30 橡树文字工作室

冠辉访谈
平信徒神学教育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在教会中,很多弟兄姊妹都会觉得读神学或上神学院只是传道人、牧师的事情;而在职场中,一些弟兄姊妹有时又会轻看自己手上的工作,觉得只有全职服侍才是神圣的。这两种想法是否正确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报佳音思飞姊妹对冠辉长老的侯士庭主题访谈最后一期。其中,冠辉特别谈到了侯士庭的平信徒神学教育异象,以及侯老这一异象对于当下中国教会做门徒培训时的借鉴意义。


                          
                                                                                                                  18:09                 
                     
冠辉谈侯士庭05
                     来自橡树文字工作室                 
                              
         

思飞:冠辉弟兄,你好!

冠辉:思飞姊妹,你好!

侯士庭的平信徒神学教育异象

思飞:我们这个侯士庭系列一直谈下去,就谈到了这一期。这一期我们谈什么呢?我们在介绍侯士庭时,会说他在平信徒神学教育方面有卓越的贡献。那么,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平信徒神学教育呢?

冠辉:平信徒是跟神职人员相对应的。很多的神学院是培养传道人的,但是侯士庭所创办的维真神学院(就叫维真学院),它最初的目的是培养非传道人,也就是普通的信徒。尤其是那些在思想上、专业上有一定恩赐,但神学上却缺乏装备的信徒。它是培养这批人的。

思飞:就是在各行各业里有自己工作的这些信徒。他们去维真上学,受装备之后也并不是为了辞去工作,去做传道人。是吧?

冠辉:对。它最初时,并不培养传道人,培养的都是平信徒。只是维真到了后来,由于加拿大有很多好的苗子都被送到了美国去接受神学,加拿大的教会认为他们本土也应该有好的神学院去栽培这些人。而不要把这些好的种子都送到美国去了。所以,他们才请求维真也接收传道人。所以维真后来就有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栽培平信徒,另外一个是栽培传道人。

思飞:侯士庭为什么会看重平信徒神学教育这一点呢?很特别,我觉得。

冠辉:侯士庭在牛津大学任教时,跟C. S. 路易斯是好朋友。有几年,他们每周都会见面,还有沙龙。他看到C. S. 路易斯在文学领域是个专家,非常出色,而且对信仰的认识也很深刻,还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神学思想。这一点给侯士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侯士庭在接触很多信徒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专业技能很出色,但是对信仰的理解和表达却非常不专业,像幼儿园孩子或小学生。这些人在专业上可能是博士、教授级的,信仰上却是幼儿园级的。这种反差非常大。所以他深深地感受到,需要去装备这些信徒,使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做见证。我们的信仰和专业需要平衡。

他也谈到了基督徒的呼召,并引用了威廉·帕金斯的观点:我们有两个呼召,第一个呼召就是成为门徒。对于所有信主的人来说,第一呼召就是认识神,然后去服侍神。第二呼召是特别的呼召,就是说,上帝要带领我们在哪一个领域来服侍他。侯士庭认为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的生命所需要的。

他在《灵修神学发展史》里讲到,每一个信徒有四个方面的责任。第一个方面,我们要了解、熟悉神的话语,也即圣经。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对神和信仰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些神学框架,要读一些神学。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对教会的历史以及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有充足的了解。然后可以从历史中吸取丰富的经验并总结教训。第四个方面,他谈到,我们的专业要基督化。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是各行各业,但基督要在其中掌权。你要用神给你的恩赐、专业知识、技能来服侍上帝,来尊荣基督。

思飞:神的话语、神学框架、对教会历史的认识,还有专业的基督化。

冠辉:这些都是他的看见。C. S. 路易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深深地感受到要去装备在职场上的基督徒。让他们既在信仰上能够成熟起来,更加地专业,同时又能使用上帝给他们的恩赐,在世界里,在各行各业里为主做见证。1947-1971年,侯士庭是在牛津大学任教,是一名地理学和观念史的专家。那个时候,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也很出色。我以为侯士庭所写的第一本书是《我信创造主》,但是,后来才发现他当时还有三本书是地理学方面的,我们都不知道。那时,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已经有一些名气了。正是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呼召。所以他离开了牛津大学这一令人艳羡的教职,移居加拿大去创办维真神学院。他所做的这件事,对于他当时的同事来说,也是惊人之举。大家都很难理解他在牛津大学这么稳定、有名的一个学校里任教,事业已经相当成功,将来前景不可限量,却在那时选择离开去创办维真神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维真学院后来成为福音派神学的一个重镇。他开辟了平信徒神学教育的一个新天地。

侯老的这个关注不仅仅是在学院里头,他还在美国华盛顿跟一个弟兄合作,创办了C. S. 路易斯研究院。这是1976年的事情。为什么要在华盛顿呢?他是想要影响华府,影响美国的政治中心。所以,他的灵修思想里,是有在公共领域见证主这一面向的。他办这个研究院,是想把基督教的反思带到个人生命和公共生活领域里。所以华府里也有一些人成了他的朋友和属灵伙伴,他对他们有很多的影响和帮助。侯士庭不仅通过神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把专业和信仰结合起来的主的门徒,他在日常生活中,也牧养了不少职场上的基督徒。

如何牧养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平信徒

思飞:他是怎么牧养的呢?

冠辉:侯老先生坚持了二三十年时间去办一个男人早餐祷告会。参加这个祷告会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我去拜访他那回,也参加了一次。他们在一起,其实就是日常的团契,一起吃早餐,但是早餐之前,会有敬拜、查经、分享和代祷。就跟我们日常的小组一样。他自己带领的这群人不属于一个教会,而是来自于各行各业,有不同的背景,但都是弟兄。有点像弟兄会。

思飞:真的是只有男人?

冠辉:只有男人。这些人里,有不少是商人。我从中就看到他对这些人的影响。我接触到他认识的一个在中国从事银行工作的维真毕业生。他为什么会介绍我们认识呢?这个人又不是一个神学家,而是一个银行高管。他是希望我能看到这些人在不同领域里怎样见证主。我想,这一点对于中国当前的教会来说,也有很大的启发。我就举一个例子吧!有一次,我跟一个牧师交流,他也在牧养和陪伴很多商人。他接触到的一些商人很成功,在他们的行业里算是佼佼者。他们在专业上颇有成就,而且赚了很多钱。但是,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的一些特殊的需要,他们在教会里却得不到牧者的牧养。所以,这些人就去参加这个牧者办的一些退修会,甚至被推荐去读神学,有点类似于维真。从与这位牧者的交流里,我就感受到,有很多商人、平信徒,正是侯老所说的,他们在专业和事业上很成功,但在信仰上却还是幼儿园的孩子或小学生,还需要大的成长。但是,怎么来牧养这些人呢?他们需要我们与之建立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而接近商人,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你是看上他的钱了。如果一位牧师特别关注一个商人的话,那个商人可能会以为,这个牧师是不是想让他多奉献一些。

思飞:是不是为筹款而来。

冠辉:是的。所以牧者去牧养他们也有点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反倒是跟他们没有直接相关性的人,比如神学院师生或者其他一些成熟的基督徒,更容易跟他们建立属灵的友谊,帮助他们、牧养他们,甚至有一些针对他们的培训。甚至有这样的学院,让他们能够去进修、学习。让他们在信仰上更加专业非常重要,否则,他们的成功和他们的信仰不相称,生命就很难成长,而且也很难有见证。比如说,他们赚了这么多的钱,该怎么去用。我有时候为一些人感到担心。他有那么多的钱,他会怎么用呢?当然,那不是我应该去操心的事情。但是,我会去想,如果神给我那么多钱,我会怎么去用呢?如果我没有成熟的生命,看不见神在他国度里所做的工作,看不到哪里有需要应该去投入,那么,我拿着这些钱会很痛苦的。因为,对于有钱人,肯定会有很多人向他们伸出手,说他需要钱。但是,你怎么去判断,他是不是真的需要。你怎么判断神希望你把钱放在哪里。所以,越有钱,越需要相应的生命去支配这些钱。有了属灵的看见,你才能成为神的好管家。

思飞:对于很有钱的人来说,可能很多人看到的是,我有需要,你可以满足我,你来给我钱。但实际上,对于这些有钱人来说,他们生命里的需要却很难被满足,比如,他们这种被牧养的需要。

冠辉:对。我们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富贵,却看不到,他们其实在灵里很贫穷。他们非常需要被牧养、被造就、被提升。所以,对于平信徒来说,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去神学院里读书,但是,我们教会里的门徒造就也要有这种意识,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人,要造就他们成为门徒,让他们在各行各业里发出光来,为基督做见证。这个是平信徒教育的目的与核心,只有这样,神才能在各处被尊崇、被称颂。

平信徒的职场服侍也很神圣

思飞: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种观念,以为,我要全职才更敬虔。那我现在的工作,我暂时先干着,等到合适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辞掉它,去全职侍奉。其实很多弟兄姊妹,心里可能都暗含着这样的想法。

冠辉:针对这种想法,可以思考一下刚才提到的神对我们的两个呼召。每个人都要做门徒,这是第一呼召。第二个呼召,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特殊呼召。在特殊呼召里,有一些人被呼召出来去作传道人,但是,我相信上帝不会认为做传道人就比其他人有更大的价值,就高人一等。他们的确是直接传神的道,牧养信徒,关注灵魂。但是,如果没有其他人,他们也无法存活,这世界将无法运转。如果都是传道人,那谁去给各行各业里那些不信主的人传福音?牧师容易进到一个公司里给人传福音吗?所以上帝有他奇妙的智慧,他让我们彼此配搭,有些人被呼召出来全时间侍奉,就像旧约里的利未人;同时,上帝又把其他人放在他创造的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去见证他,服侍他。所以,这不是一个高低的分别,而是呼召的分别。至于这一点,马丁·路德、加尔文他们在谈呼召时,是谈得比较清楚的。

思飞:所以,这一点对于我们当今的中国教会来说,也有很切时的意义。就是在各行各业当中的信徒,他们也有自己特别的需要,教会应当看到这种需要,并去牧养他们。

冠辉:是的。

(文字整理:国永)

延伸阅读
侯士庭著《幸福真谛》,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7月,橡树策划出版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