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从来就没有什么“平信徒” | 纪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从来就没有什么“平信徒” | 纪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从来就没有什么“平信徒” | 纪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0#wechat_redirect


从来就没有什么“平信徒” | 纪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原创 2015-10-31 麦琪 麦琪的礼物
点击▲“麦琪的礼物”,即可免费订阅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从来就没有什么“平信徒”

公元1517年10月31日正午时分,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钉在威登堡教堂的门上,以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个性鲜明,他身上有种元气淋漓的生命力,粗野而旺盛,不似来自人间,我总是下意识地觉得马丁路德和旧约里的参孙应该气质相似,当然,我指的不是他们的人生经历,而是他们身上都有从神而来的奇妙恩赐。

神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呢?498年前,马丁路德重新发现了福音的真相,“义人必因信得生”(罗1:17),由此动摇天主教的整个根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最后,因为神的怜悯,我昼夜默想,注意到这些话的上下文,也就是:“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我开始了解,神的义乃是义人借着神的恩赐,也就是信心,所活出来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神的义借着福音显明出来,也就是说,它是消极的义,仁慈怜悯的神借着它使我们“因信称义”正如圣经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到此,我觉得,我完全重生了,并且从敞开的大门,欢天喜地地进入乐园里面。整本圣经,向我展现了另一个全新的面貌。

靠恩典因信称义的救恩教义,直接引发了马丁路德对“信徒皆祭祀”的思考,由此,中世纪天主教神职人员垄断祭祀、充当中保的局面,被路德彻底瓦解,神职人员没有特殊的属灵地位,罪人与神之间唯一的中保就是耶稣基督。每一个真信徒都是祭祀,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的面前。路德说:

我们不仅是最自由的君王,我们也永远为祭司,这是远比作君王更优越的身份,因为祭司有资格到神的面前为别人祷告,并且互相教导有关神的事……如果我们相信,基督会使我们不只成为他的兄弟、同为后裔、同作君王,并且也作为他的祭司同侪。因此,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坦然无惧地来至!神的面前……呼喊:“阿爸,父!”互相代祷,并且执行我们见过的,祭司们借着外表可见之工作已经完成与预示的事情。

路德竟然把信徒称为自由的君王,永远的祭祀,听上去真有些吓人,我们真有这么高贵的地位吗?路德引用圣经来肯定这一教义。“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你使他们成为国民和祭司”(启1:6)当然,还有其他经文可以佐证,总之,“信徒皆祭祀”是宗教改革的重要遗产,从此以后,信徒的良心直接对上帝负责,与神职人员属灵地位平起平坐,谁也无法用救赎教义来糊弄谁,谁也无法用地狱来吓唬谁。

但是,“信徒皆祭司”的教义,并不意味着教会不需要牧师,相反,路德对牧师的教导职分非常肯定,他认为牧师必须受过良好的训练,足以诠释和教导神的话语,另外,牧师的产生应该由神的百姓呼召和拣选出来,而不能由教会阶级组织的主管官员来任命,并且强行加给神的百姓。对比当下,我们看见有些教会的治理是家长制,有些教会的牧师是被某部门操纵任命,这都显得有点诡异。

对这教义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误解,很多人以为“信徒皆祭祀”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祭司,谁也没有资格来教导自己,自己完全可以读懂《圣经》,在信仰和教义上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判断权力,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可以脱离团契生活,直接跟上帝“交通”。这种想法是对次教义的极大误解,乃是体贴了自己的私欲而已。

我们说耶稣替我们上了十字架,替我们流血赎罪,耶稣是圣羔羊,耶稣是大祭祀,那么,耶稣作为“大祭祀”与祭祀有何不同呢?不同之处就在于,耶稣是“他者”和“自我”的双重介入,本来我们应该准备献祭的羔羊,然后,由祭祀献祭给上帝,结果耶稣基督成为了圣羔羊,也成为了帮我们献祭的祭祀。而且,唯有耶稣可以做祭品,又做祭祀,我们人不能做自己的祭祀,类似于自己不能为自己赎罪,我们只能作为祭品全然摆上,献在神的祭坛。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分析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认为“他者”的显现对确立“自我意识”必不可少,正由于“他者”的存在,主体的意识才得以确立,因而才有权威。自己做自己的祭祀,就意味着撇开了耶稣基督,撇开了权威,自己要做“主”,这是魔鬼的伎俩,邪恶而危险。

我们既然不能做自己的祭祀,那么,“信徒皆祭祀”是什么意思呢?简而言之,这句话意味着,每个基督徒都是他人的祭司,所有信徒都是彼此的祭司。由此,我们自己就有了双重身份,我们所有人都是献给主的活祭,我们所有人又是服侍他人的祭祀。

所以,当有人打着信徒皆祭祀的名义,在属灵的战场上单打独斗,不参加教会生活,就是大大的误解了“信徒皆祭祀”的教义,甚至可以说他已经离弃大祭祀耶稣基督,将自己献给了魔鬼掌权的世界。信徒皆祭祀,并不意味着信徒各行其是,自己读经,自己灵修,反而意味着每一个信徒与其他信徒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万万不可离开肢体,停止聚会,否则,我们就无法确立自己的祭祀职分,从而也很难说自己是基督徒了。

“信徒皆祭祀”的教义除了被大大误解外,更普遍的情况是对于很多信徒和教会来说,这个教义被视而不见,或者冻结隐藏。

我们来查验一下当今教会的一些现象,从职分上来说,神职人员与平信徒有明确的分别,又因为中国人素来缺乏人格独立,具有严重的道德主义的倾向,所以神职人员不知不觉又被赋予了特别的偶像地位和道德内涵,其实有一些信徒也会给神职人员平添本不该有的属灵地位,凡事祷告凡事谢恩,变成了凡事请教凡事辅导。而另一方面,平信徒则选择扮演一种消费者、旁观者的身份,将自己轻拿轻放,最后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我们潜意识里似乎有一个模型,三位一体的上帝在最高层,接下来是教会神职人员,接下来是平信徒。

这种想法的头等危机,就是教会被扭曲成了两个无形的阶层,不单是外在的职分,而是说内在的属灵生命。信徒们似乎特别习惯被教导、被牧养、被领导,在属灵生命上懈怠而被动,完全把自己交托给了教会。这造成一大批星期天信徒,消费者基督徒,真理模糊的基督徒。本当为自由的君王,君尊的祭司,然而因为认识不到自己的身份,依然是“小家子气”,扭扭捏捏,来教会就是听道,内心得平安,家庭得祝福,面对广阔的神国事工,福音的大使命,不温不火,缺乏燃烧自己的心志和行动。

作为基督徒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教会同工,更诡异的是,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通常情况下,正是这种不温不火的信徒,最喜欢生发怨言,对教会、对同工极尽苛责,他们的做派很像餐厅里趾高气扬的老板,来教会“吃喝主的话语”,最后果然成了消费者。

第二个危机则是容易造成教会在治理和灵性方面的僵化、疲乏、甚至停滞。对教会来讲,信徒缺乏火热服侍的心,则教会治理就容易按部就班,不敢求更大的异象,不敢放开脚步为主做工。属灵的战场惨烈无比,教会不为主做工,不去征战拯救灵魂,外面的魔鬼就会冲进来拆毁教会,教会不生养众多,就会被世界蚕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测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教会的教导,教会在建章建制后,会不自觉地趋向于稳定治理,在对信徒的教导上普遍更强调顺服,强调教会的权柄。这本身并没有错谬,但是这种教导如果成为一种教条主义,就会压制信徒的灵命成长。信徒顺服了,但是教会却失去了属灵的生养能力。另一方面,信徒皆祭祀的教义常常会被人错误引用,有损于教会的健康,这恐怕也会让传道人有所忌惮吧。

教会是基督精兵的军营,而不是属灵生活的疗养院,教会是灵魂争夺战的正面战场,而不是搞游击战的敌后根据地。当今的教会更需要刚强壮胆,凭着恩典和信心,教导信徒们认识到自己尊贵的祭司身份。再者,应当鼓励信徒们多多寻求上帝的呼召,对神国的事情有所负担,肢体配搭,同心合意来服侍上帝。这样,信徒们不但会在生命上里外更新,而且教会也会逐渐成长、繁殖。当然,我不是说鼓励信徒都来全职服侍上帝,而是说要让信徒意识到自己的祭祀身份。在天堂里,没有平信徒,在初代教会,也没有平信徒,我们万万不要被“平信徒”这个词绊倒。

2015.10.31
纪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