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他不只是贴大字报,还用石子击中了歌利亚

他不只是贴大字报,还用石子击中了歌利亚

他不只是贴大字报,还用石子击中了歌利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2015-10-31 俞翠婵 橡树文字工作室

基督教史上的今天
宗教改革纪念日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对宗教改革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写了一系列的图书来向罗马教会发出挑战,其著作中,路德最喜爱的就是《加拉太书注释》一书。有人说《加拉太书》“像溪中的石子,而马丁·路德就像大卫一样迎向巨人,并且用这颗石子重击巨人的前额”。今天,是宗教改革纪念日,橡树特别发送俞翠婵一篇评《加拉太书注释》的文字,以作纪念。
马丁·路德(1483—1546)的《<加拉太书>注释》原是16世纪在德国发表的作品,但是到了五个世纪后的今天,它的翻译本仍然绵亘不断地在不同国家出版,主要在于它对于现代的欧洲文明及基督教发展曾经带来极深远的影响,这种深邃的影响到了今天都还没有停止过。甚至有史家声称马丁·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可以说是整个改教过程最重要的根基之一。它不但是一部精彩的古典文学,亦是一部鼓舞现代心灵的乐章。

古书今读,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路德当年的一言一语如何刺激思维,搅动人心,翻转传统。此中文译本非常有效地捕捉了路德当年澎湃激昂的情怀、为真理雄辩滔滔的风韵,我们读着读着似乎已被带回16世纪的维腾堡,嗅到“城堡教会”(Castle Church)内清淡的木香味,听见路德在维腾堡大学课堂内抑扬顿挫的教学声,目睹路德如何震撼当时基督教的基础。

有人说《加拉太书》“像溪中的石子,而马丁·路德就像大卫一样迎向巨人,并且用这颗石子重击巨人的前额”。这就是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最独特之处,古今中外难以再见到其他的《<加拉太书>注释》如此传神地把书中的精神活画在读者眼前。基本上,路德在诠释《加拉太书》和保罗时,几乎与书和保罗联为一体,好像海连天、天连海一样,人连书、书连人。我们有时几乎无法分辨他什么时候在诠释《加拉太书》,什么时候在诠释自己。例如此段:

当听到保罗说:“律法原是为过犯添上的”,理性感觉受到了冒犯。当保罗这么讲,人们说他废除了律法,说他是个激进分子,说他亵渎了上帝。人们说,“如果律法不算数,那就让我们如放纵之人一样生活吧。让我们更多犯罪,这样恩典更加显多。让我们行恶以至成善。”

我们该如何做呢?这一类的嘲笑使我们苦恼,但是我们无法使它们绝迹。基督自己也曾被污蔑为一个亵渎者和叛逆者。保罗和其他的使徒也都受到了同样的待遇。就让那些讥诮者污蔑我们吧,让他们毫不留情地这样做吧。但是在他们所说的事情上我们不能保持沉默。为着受伤的良心得到安慰,我们必须开诚布公地宣讲。对于那些滥用这一教义的愚蠢人和不敬虔之人,我们也不要在意。他们总会污蔑的,无论是对律法,还是别的。我们首要关注的是安慰受搅扰的良心,否则他们就与大多数人一同沉沦了。

所以,汉斯·迪特尔·贝茨(Hans Dieter Betz)如此描绘说:“这本释经书流露出一种对保罗既非凡又超越的理解……路德的注释书已经超越了学术性对《加拉太书》的诠释。它根本就是16世纪重创的《加拉太书》。路德说话时就好像是保罗在说话(就像保罗也活在路德授课的那个年代一样)。” 因此,一直到今天,路德对《加拉太书》的诠释大大地影响了较后多数释经书和学者对此保罗书卷的诠释。特别是在新教的圈子里,我们几乎无法打开一本《加拉太书》的释经书,而不在其中看见路德的影子。

此注释书另一个珍贵之处就是它内含路德许多最出色的教诲:因信称义、福音与律法的对比、基督超越圣经、基督徒的自由、神前人人平等的基本理念、圣灵里的生命、基督与人的“幸福交换”说(happy exchange)、同时公义同时罪恶说(simul justus et peccator)。 这些教导在当年带动了宗教改革,一直传承至今天。虽然针对某些教义,仍有人不断地在辩论,但是这个辩论的延续只能见证路德影响的深远——从教会里的摆设到释经书中的论题都可以得见。在参与或旁观这些辩论和影响的同时,有此机会以中文阅读路德自己的现身说法确是今代中国人的荣幸。

可能用今天的某些学术或释经的标准来衡量,路德的释经还是有欠缺(其实路德自己也不否认此点),但是,这种对比就有点类似对比第一批研制的计算机与今天研制的计算机,不管第一批研制的计算机有多少欠缺,它都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欠缺。而且,在注视这第一批计算机时,我们心中充满的不是批评,乃是感叹和感恩,因为没有它就没有今天。同样的,对于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不管它有什么欠缺,重新阅读它,我们心中只有感叹和感恩,因为没有它就没有今天更好的释经书。而且,历史证明这其实就是最上好的学术结晶,最能改变生命,影响世界的学术。它的历史足迹,再一次挑战今天的学者和释经者:今天学术界所默许或强调的方法——冰冷的客观、抽身的诠释、排除情感的分析——真的是最好的学术方法吗?

借着这本著作,我们得以一瞥作家路德的惊人的表达能力和创意、神学家路德的震撼力和智慧,释经家路德对圣经的忠诚和熟谙,教授路德对学生的坦诚和传讲真理的勇气,牧者路德对人心的敏锐和关怀,改教家路德对教会热血沸腾般的情愁和爱恨,基督门徒路德对基督的委身与鞠躬尽瘁。从最早的版本到最晚近的版本,路德始终不变的一点,也是他的释经法最具独特性的一点,就是他以基督为中心的诠释法。他认为整本圣经都有一个焦点,就是基督:“如果我们不注目基督,我们就失丧了。” 在为1538年出版的《<加拉太书>注释》写序言时,路德留下了这一句话:“在我心中只有一个主要的信条,就是相信我亲爱的主基督,不管是白昼或黑夜,我若有任何属灵及神圣的思想,它们的开始、中间和结束都是基督。”让我就以这一句话结束,邀请您也以这一句话开始阅读路德的《<加拉太书>注释》──路德的挚爱书卷。

本文摘编自俞翠婵为路德《<加拉太书>注释》一书所写的中译本导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