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家庭] 一位平凡的退休纺织女工晚年为聋儿孙子付出了最多的爱 帮孩子走出无声“牢笼”

一位平凡的退休纺织女工晚年为聋儿孙子付出了最多的爱 帮孩子走出无声“牢笼”

一位平凡的退休纺织女工晚年为聋儿孙子付出了最多的爱
帮孩子走出无声“牢笼”
2010年7月17日   07:科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孙刚

--------------------------------------------------------------------------------

  本报记者孙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今年5月宝山区某小学的入学测试上,6岁的融融用清脆的童声念诵着。一眼看去,融融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但细看就可以发现,他右边后脑勺上有个像纽扣般的装置,由细细的电线连着耳朵里的耳塞。

    老师们纷纷点头,赞许地连声说“不容易、不容易”。一旁孩子的奶奶也松了口气,要知道,融融确实不同寻常——从生下来那天起,孩子就无法听到小于120分贝的声音,属于先天性重度耳聋;而如今,在电子耳蜗帮助下,他不但能听到这个世界缤纷的声音,还能流利地说话,在与人交流中感受人情温暖的旋律。

    看着孩子侃侃背诵的天真模样,奶奶王定菊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个退休的纺织女工一直平平凡凡,却在晚年担起了人生最大的使命、付出了最多的爱——帮自己天生残疾的孙儿重新回归正常人的世界。

为孩子,没有什么不可以

    王定菊有两个孩子,女儿完全健康,儿子却在出生后不久因药物致聋,又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无法学说话,变成了又聋又哑。二十余年含辛茹苦、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王定菊终于将儿子抚养成人,儿子还获得了大专文凭,与一个聋哑姑娘组成了家庭。但命运似乎总是和他们过不去。2004年5月,家里第三代诞生;但三个月后的检测表明,孩子双耳只对高于120分贝的声音“有一点点微弱的反应”。

    难道融融要像他父母一样,终身被囚禁在无声的牢笼中?倔强的王定菊不愿相信,“已经21世纪了,医疗这么发达,还有政府和好心人帮忙,孩子或许会有另一种人生!”

    在市残联资助下,融融免费安装了儿童助听器,可惜效果不佳。又是一番奔波,终于打听到上海新引进了一种“电子耳蜗”,装上去立刻就能听见;但费用令人咋舌,器材、手术加起来要20多万元!此时有了好消息:为了照顾重残家庭,政府可特别补助6万元,用于孩子安装电子耳蜗;新华医院五官科吴皓博士闻知,也表示医院将免费为融融手术,不收分文。虽然有补助和减免,全部费用还是要十多万元。老夫妇俩早就退休,儿子儿媳更收入微薄,这笔钱仍是一个沉重负担。“为了孩子,我们老夫妻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他们拿出几乎全部养老的积蓄,又和亲家商量,终于凑足了全部费用。

    2005年9月,融融出生后的第16个月,在新华医院做了电子耳蜗植入术。一个月后耳蜗开机,那一刹那,孩子先是懵懂迷惑,继而眼睛里泛起了“异样”的神采。医生肯定地说“孩子听见了”,闻言,王定菊喜极而泣。

最难的事情,由奶奶担

    “听见了”,只是“最简单”的开始。

    政府和医院为融融做了周到安排,免费去康复中心训练,请经验丰富的医生教发声,定期随访……但最难的事情奶奶承担了下来——从医生那里学会了辅导方法后,王定菊成了全天候的老师,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机会教孙儿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让早已经错过学语言最佳时机的融融,尽可能恢复语言能力。

    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成了教具。敲门 “砰砰响”,吸引注意;电视机不停地换节目,让孩子熟悉各种声音。喇叭、木琴、一捏就响的皮球,都被用来让融融的“新世界”充满声音。王定菊特别喜欢一个有红、蓝、黄三种塑料球的玩具,榔头一敲,球会顺着滑槽滚出来,伴随每个动作,就大声说“敲”、“打”、“蓝”、“滚”。一开始,融融虽然玩得高兴,但却无知无觉,渐渐地,终于明白了奶奶的动作和声音之间的联系,也开口“啊、嗷、嗯”地学了起来。

    有的人家,对家里有残疾人总是遮遮掩掩。王定菊却很坦然,总是把融融带到人多的地方,“没有什么难为情的,孩子是有残疾,所以才更要去噪声多的地方多练练。”而周围很多人都对他们表示了尊重。在商店,营业员和顾客会主动过来,摸摸孩子的头教两句,公交车上,售票员会招呼让座,方便他们舒服地看着窗外的景物,一路教,一路学。

    六个月后,融融终于能讲出“我要吃饭”这样四五个字的短句子了。虽然因为只有一个耳朵可以听见,语调还有些“怪”,但听见孙子能和路上的熟人打招呼,王定菊心中还是充满了自豪。

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融融三岁时,王定菊做主,送入了附近的幼儿园。刚进幼儿园,果然像此前担心的,融融非常不适应。老师说话快,他根本听不清,时常挨训,做游戏也跟不上,在班里常常被撇在一边。

    家里人说,还是回来吧;老师说,这孩子不行,送聋哑幼儿园才合适。但王定菊从不动摇:“之所以要送普通的幼儿园,就是要让融融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进步。不然,费这么多功夫装耳蜗、练讲话,为了什么呢?”

    坚持,意味着更多的付出。王定菊说服家里人,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加紧融融的说话练习和知识辅导。虽然政府补贴融融康复训练的费用,但耳蜗的电线容易坏,老两口省吃俭用的收入都花在了维修上。心疼的不是钱,而是修理的时候孩子听不见,学话的进度要被耽搁。

    小班、中班、大班……融融慢慢跟上了正常成长的节奏,拼音、识字、算术,样样不比普通孩子差。说来也怪,融融还特别擅长“听力测试”——听读简单的英语,在纸上相应的句子旁打勾,每次融融都做得又快又准,连老师都觉得惊奇。

    今年初王定菊得知,像融融这样的聋儿,必须通过专门的能力测试,才能报名上普通小学,可融融从来没有做过相关准备。此时,从幼儿园园长、老师到同班的小朋友们,都主动帮忙,给融融讲题目、做练习。上海第四聋哑学校金校长听说后,也赶来为素昧平生的融融做辅导。仅仅一周准备时间,融融就顺利通过了测试,接下来又参加了小学的面谈,如今正在等入学通知。

    王定菊心里有一个梦:融融虽然晚了17个月才开始学说话,但希望能通过努力补上这段差距,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将来不需要政府照顾也能工作,融入主流社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她知道这也许很艰难,也许根本做不到,“但天生耳聋不是也能听见了吗?这要在过去,可是铁树开花啊。有这么好的技术,这么多人帮忙,再难我们也要试一试,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每天晚上入睡前,王定菊总习惯和孙儿依偎在窗口看星星、说话。有时融融会诉苦:“我说话不好,有些同学不爱和我玩。”奶奶的回答总是:“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人,别人也会对你好。不怕,奶奶永远会在你身边。”.

TOP

真感动!.

TOP

回复 1#香茗一杯倚清风 的帖子

很想送点小学生用得到的全新的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给这孩子,但看到是转贴......,明天打到报社去问问!.

TOP

好样的!.

TOP

看到了小孩奶奶的付出,也看到了不少人对他们的帮助。想来大家都会尊重自强不息的人!.

TOP

有志者事竟成~~.

TOP

好感动.
祝福他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