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123456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我家孩子从1岁开始就坐在我们的怀抱里读书了,也就是捧着一本本婴儿图本听我们给他讲故事,这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读本也逐渐换成了文字越来越多的图文书。我们也从自由讲故事,逐渐过渡到一字不拉的朗读,到逐字逐句的指读。我和LP无需准备拿起书就能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本事不是念小学中学时学会的,而是在和儿子一起读小人书的过程中学会的。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不知不觉也认识了不少汉字。可是,由于我们没有特意教孩子识字,儿子经常混淆形似的汉字,闹出笑话。

    记得他3岁那年,跟着一小囡囡去她家串门。两位MM带着两个宝宝上了公交车,小囡指着车内一标语中的“免票”的“免”字说:“这是兔子的兔”。儿子马上纠正道:“不对,这不是兔子的兔,兔子的兔还有一点。”四周的乘客频频点头,大概觉得这个小子不简单。儿子可得意了,他提高嗓门,自说自话:“那么,这是什么字呢?这是鬼,魔鬼的鬼。”全车的人被轰然雷倒。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11-2-23 11:42 编辑 ].

TOP

恐怖星:最刺激的亲子阅读

  翻看一下育儿日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小时候数学方面的进步比缓慢,反而在日记里记录了不少。阅读方面量大,进展快,反而记录得很少。孩子读过的书,原先是保留着的。一搬家,就被LP送掉或扔掉了,弄得连回忆的线索都变得模糊了,很是可惜。
  问孩子:小时候读过的书,还记得哪一本?孩子说:恐怖星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

  有个叫淘气的小男孩,要睡觉了。刚刚关灯,恐怖星就从窗户缝钻进了小男孩的房间。
  它变成一只巨大的癞蛤蟆,爬向小淘气。小淘气害怕极了,他闭上眼,狠狠地踹了癞蛤蟆一脚。
  恐怖星又变成一条蛇,爬向小淘气。这一回小淘气不那么害怕了,他从床上跳下,照着那条蛇狠狠地踩了几脚。
  恐怖星不死心,变成一头长毛大象来吓小淘气。小淘气拿出他的玩具冲锋枪,对准长毛象就是一通扫射,直至把橡皮子弹打完。
  恐怖星还不死心,又变成一个大怪物钻进了小淘气的房间。小淘气早已作好准备,他把所有的玩具武器都翻出来了,全副武装,痛击大怪物。房间被弄得一塌糊涂,大怪物实在受不了这个勇敢的小男孩的攻击。
  恐怖星只好从小淘气的房间溜走。他在黑暗中徘徊,到处寻找胆小的孩子,去吓唬他们……


  我的孩子在2岁左右就听过这个故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我们给他读一回。这是一个恐怖故事,也是一个战胜恐惧的故事,太刺激了!每次读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孩子兴奋得满脸通红。非常奇特的是,孩子听了这个恐怖故事之后,竟然一个人睡一个房间也不害怕。

  3年前寒假,儿子还没有上学。某天午睡时他突然醒了,把我喊进卧室。他说:我做恶梦了。我听了心里一沉:唉,这个做梦也格格笑的阳光男孩,他的天空也开始有阴影了!我问他梦见了什么,儿子眯着眼睛努力地想了好一会儿,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他只说梦中好像有一些很脏多的东西。他还说:要是梦见“恐怖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什么脏东西比“恐怖星”还可怕呢?儿子说不清楚,只说梦见过好几回了。
  在我恍惚时,儿子躺在床上问:爸爸,你做过恶梦吗?我说:做过啊!大人都做过恶梦的。他说:妈妈晚上会叫起来,是不是也在做恶梦?我说:是的,我想妈妈叫的时候大概是在做恶梦。儿问:人为什么会做恶梦?只做美梦就好了!我说:你做恶梦,就表示你开始长大了。儿子笑了,又问:梦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梦是脑子里想到的东西,不是真的。儿子非常肯定地说:是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了,只好说:你知道很多很多东西之后,睡觉的时候把它们全想到一起,就变成了梦。等你一醒,梦就没有了。儿子对这种解释似懂非懂。我问他:再做恶梦怎么办?他笑着说:我踢它,打它,把它赶走。
  看来,那个《“恐怖星”》的童话故事,很有心理辅导和治疗效用。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12:22 编辑 ].

TOP

捡松果:影响深远的亲子阅读

  我发现,我的孩子读小学之后,在学习上喜欢偷懒取巧。虽然他使用的那些“懒”、“巧”法门有时让我们觉得也有可取之处,但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头。孩子对自己要求甚高,讨厌反复做没有难度的事情,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事情,而且希望自己做成功。可是,一旦遇到问题、麻烦或困难,孩子就暴露出轻骨头——怨天尤人,或者否定自己。面对难题时,孩子很难静下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很难坚持下去直至克服困难。我和他妈妈都有迎难而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脾气,在这方面上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像父母?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孩子意志品质里存在这种缺憾呢?
  这个久久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只有一些猜测性的答案。
  每当孩子做成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我们都会为孩子高兴,往往还会称赞他“真聪明!”这种抽象的赞美,虽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但也同时在孩子的心灵里逐渐建构了一种学习成败的“归因模式”。这种归因模式用在成功经历上,孩子会这么想:我做得对,做得好,是因为我聪明;用在困难情境或失败经历上,孩子会这么想:这么难,我做不了,做不出来,说明我还不够聪明。这种归因模式,强调学习的成败取决于不可控的、稳定的、内部的原因,尤其不利于孩子形成开动脑筋、坚持到底、克服困难的努力学习动机。
  有的孩子经常会把考试成绩好或不好归因于运气。这种归因模式强调,学习的成败取决于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外部的原因,在学习也会表现得消极,既不会主动,也不会努力。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努力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成败归因模式,强调的是可控的、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因此,今后孩子学习上取得成功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学习上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遇到困难没有害怕,没有放弃,而有耐心、仔细,动足了脑筋,使用了正确方法,坚持到底……如果孩子学习上有所失败,也要引导孩子反省是不是畏难了,放弃了,或者是不是没有耐心,不够仔细,没有多动一动脑筋,没有坚持到底,或者,是不是方法不对头……如果我们总是这样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倾向于把自己学习上的成败归因于稳定而可控的内因,从而产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不怕困难的学习动机。
  我家孩子在学习上喜欢偷懒取巧、遇难而退的习惯,可能还与他的早期阅读经验有关。
  记得在他3岁左右时,我们给念过一个关于松鼠捡松果的童话故事。故事的确切标题已经记不得了,情节大致是:

  秋天,果实累累,收获的季节到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松鼠妈妈发现自家老二还在睡懒觉。她赶紧催促老二起床:你哥一大早就去林子里捡松果了。都像你这么懒,冬天就要饿死冻死了!
  老二懒洋洋地起了床。他来到一棵结满果实的松树下面,架设了一张大网。网上满满地平铺上了大片的树叶,网下接上了一个通往仓库的木槽……
  做好这些事情之后,太阳就快下山了。松鼠小弟开始使劲地摇那棵松树,大量的松果落了下来,落在网上,滚到网底,排着队,沿着木槽,滚进了仓库。不一会儿,仓库就装得满满的了。这个时候,松鼠大哥拎着一篮子捡来的松果,回到了家中……
  图画书的最后一页写着一个让小读者思考的问题:松鼠大哥和松鼠小弟,哪个更聪明?


  呵呵,初次给孩子读这个故事时,我心里直笑。编这个童话故事的伙计,显然对“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之类的传统故事有着不同看法。想想也是,在讲求效率的现代社会,辛苦蛮干并不值得提倡。因此,给孩子读读这种新新人类编的故事也非常有益。我家孩子多少能够理解这则童话的寓意,说“弟弟更聪明”,我们也说:做事情要动脑筋,这样才聪明!
  好像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们教导孩子时,就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松鼠小弟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这样反复指导和训练孩子:先动脑,后动嘴;先动脑,后动手;先动脑,后动笔。长此以往,孩子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15 10:05 编辑 ].

TOP

萝卜回来了:反复阅读次数最多的童话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儿童读物?孩子从儿童读物中学到了什么?儿童读物中的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孩子?这些问题肯定没有统一的答案,但应该是所有的BBMM都关心的问题。
  要是让我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会先选择一个比较直观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可以从孩子反复阅读的篇章中发现儿童阅读的秘密。就我的孩子而言,他让我们朗读次数最多的故事是《萝卜回来了》。
  孩子读的那本《萝卜回来了》已经不见踪影了,好在从网上可以找到它的文字。兹录如下(引自http://book.o138.com/new/e/zgws/003.htm):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
  小白兔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白兔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他多高兴呀!
  小白兔抱着萝卜,跑到小猴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白兔把门推开,屋里一个人没有。原来小猴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白兔就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

  这时候,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鹿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猴扒开雪,嘿,雪底下有几颗花生。他多高兴呀!
  小猴带着花生,向小鹿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开着。他想:“谁来过啦?”
  他走进屋子,看见萝卜,很奇怪,说:“这是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鹿一起吃!”
  小猴跑到小鹿家,门关得紧紧的。他跳上窗台一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小鹿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猴就把萝卜放在窗台上。

  这时候,小鹿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熊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鹿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棵青菜。他多高兴呀!
  小鹿提着青菜,向小熊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雪地上有许多脚印,他想:“谁来过啦?”
  他走近屋子,看见窗台上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熊一起吃!”
  小鹿跑到小熊家,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原来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鹿就把萝卜放在门口。

  这时候,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只白薯。他多高兴呀!
  小熊拿着白薯,向小白兔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口有个萝卜,他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白兔一起吃!”
  小熊跑到小白兔家,轻轻推开门。这时候,小白兔吃饱了,睡得正甜哩。小熊不愿吵醒他,把萝卜轻轻放在小白兔的床边。

  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如果说,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我们给他朗读《“恐怖星”》,是因为这个故事的情节非常刺激,孩子听这个故事,既是为了感受挨吓的恐怖,又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人睡一间房壮胆;那么,反复阅读《萝卜回来了》又是为了什么呢?孩子听到最后都能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了,为什么还要反复阅读呢?这个故事并没有非常精彩刺激的情节,吸引孩子流连忘返的是什么呢?
  各位BBMM,你们说说看。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5-13 00:40 编辑 ].

TOP

分享亲子阅读经验

引用:
原帖由 王嫣然 于 2009-1-17 09:49 发表
好开头!鼓励楼主坚持写!
坐板凳慢慢看!
  不想写成博克,很想写成互动交流式的帖子。有什么好故事,请多多推荐!有什么有趣的亲子阅读经历,贴出来跟大家分享。
  我开个头,大家轮流写,轮流主持发言。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17 11:11 编辑 ].

TOP

萝卜回来了(续一):和“三只小猪”异曲同工的童话

  如果看不出我家孩子为什么喜欢读《萝卜回来了》,那就先来看一看:他喜欢看什么影视作品?在我的记忆里,孩子小时候观看次数最多的是迪士尼1930年代出品的《三只小猪》。这部老少咸宜的卡通片,是根据同名童话故事改编的。情节大致是(根据迪士尼电影整理):

  猪家三兄弟长大了,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了。
  猪老大在用稻草盖草房。他一边跳着舞,一边唱:“我用稻草盖房子,我用稻草盖房子!我经常根本不在意,整天休息最快意!”唱着唱着,又欢快地吹起了笛子。
  猪老二在用木头盖木屋。他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唱:“我用木头盖房子,我用木头盖房子!快快乐乐生活游戏,拉小提琴我最行!”
  猪小弟在用砖头盖砖房。他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歌:“我用砖头盖房子,我用砖头盖房子!我不唱歌也不跳舞,辛勤工作摆第一!”
  猪老大和猪老二盖好房子,就快乐地玩耍。他们吹着笛子,拉着提琴,跳着舞,来到了小弟弟盖砖房的工地旁。他们取笑弟弟:“他没时间去玩耍,去玩耍,去玩耍!每天只会盖房屋。”
  猪小弟回答说:“你可以玩耍,可以嬉戏,你可以把我看成傻瓜。当大野狼来敲门,我很安全,你们危险!”
  两位哥哥听了笑翻在地,直捂肚皮。他们唱道:“谁会怕那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老大说:“我打他鼻子!”老二说:“我砍他的脚!” 老大又说:“我踢他的腮帮!” 老二接口说:“让他哇哇叫!”他们嘻嘻哈哈地唱着《谁会怕大野狼?》这首歌回家去了……
  这时,大野狼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哥俩赶紧躲进自己的房屋里,紧紧地关上门。
  大野狼推了一推老大的稻草屋,恶狠狠地说:“把门打开,让我进来!”猪老大说:“我的稻草房子会保护我!”大野狼轻蔑地说:“我要深呼吸,吹口气,把你的房子吹倒!”说着狠狠吹了口气,就把稻草屋吹倒了。
  老大撒腿就跑,跑到二弟的木屋躲了起来。大野狼追了过来,恶狠狠地推门。大野狼推不动小木屋,就说:“可恶!你们还是有点小聪明,我看我还是回家算了。”说完就假装离开了。
  听着大野狼远去的脚步声,猪老大和猪老二如释重负,又开心地唱起:“谁会怕那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
  大野狼披着羊皮,打扮成一只羊,来敲猪老二的门。两只小猪问:“谁啊?”门外传来大野狼的声音:“我是一只可怜的小羊,找不到地方睡。请打开门,让我进来!”两只小猪异口同声地说:“木头房子会保护我们,你的羊皮绝对骗不了我们!”大野狼气呼呼地说:“我要深呼吸,吹口气,把你的房子吹倒!”他使劲地吹了口气,就把小木屋吹倒了。
  两只小猪撒腿就跑,跑到三弟的砖房躲了起来。猪小弟把门关上,说:“我早就提醒过,大野狼会在这里出现,只有砖块挡得住他。所以,现在你们很安全!” 猪小弟弹起了钢琴,两位哥哥如释重负,又唱起了《谁会怕大野狼?》。
  这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猪小弟问:“谁啊?”门外的大野狼装扮成工作人员的样子,他说:“我是来帮忙的油漆工,我想为你们做点服务。”猪小弟看穿了他的把戏,根本不上当。大野狼气坏了,他说:“好啊!我要深呼吸,吹口气,把你的房子吹倒!”大野狼使尽全身的力气,就是吹不倒猪小弟结实的砖房;他使尽全身的力气,就是撞不开猪小弟的房门。
  大野狼气急败坏,他绕着房子转了一圈,最后爬上房顶,他想从烟囱溜进去。猪小弟发现后,马上点起了火。野狼掉进火炉里,整条尾巴都烧焦了。他嚎叫着夹着尾巴逃走了。三只小猪哈哈大笑,欢快地唱起:“谁会怕那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谁会怕那个大野狼!!”

  《三只小猪》在传达人类思想情感的方式上,和童话《萝卜回来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孩子无数次地看过这部片子,在非常小的年数(大概三岁吧)就能够背出、表演其中的情节、台词、歌曲。即使如此,他还是反反复复观看,乐此不疲。如果能够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看电影《三只小猪》,也许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读童话《萝卜回来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8 15:10 编辑 ].

TOP

萝卜回来了(续二):和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神似的童话

  如果还看不出我家孩子为什么喜欢读《萝卜回来了》,那就再来看一看:他喜欢唱什么歌?在我的记忆里,孩子小时候反复咏唱的儿歌,有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王老先生有块地》,《我们的田野》,《小白船》。这些儿歌脍炙人口,各有具体原因,但也存在共性,有着跟《萝卜回来了》一样为孩子所能够理解、喜爱的艺术特征。请听“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 .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iron bars, iron bars.
  Build it up with iron bars,
  my fair lady.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
  bend and break, bend and break.
  Iron bars will bend and break,
  my fair lady.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silver and gold.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
  my fair lady.

  让孩子学唱这首歌时,LP为孩子下载了一个Flash,生动地展现了歌词里所描述的伦敦桥即倒及修桥的情境。孩子边演边唱,唱呀唱呀,唱到字正腔圆,还要唱,直到今天孩子还会突然唱起。如果能够明白孩子为什么爱唱《伦敦桥快倒了》,也许就能够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读童话《萝卜回来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1-18 14:02 编辑 ].

TOP

爱孩子,但不做爱心树

引用:
原帖由 谷子 于 2009-1-17 22:28 发表
响应号召一:读《爱心树》有感   
     孩子6岁的上半年,我和她一起读了绘本《爱心树》。读完后,我还没来得及发言,她就冒出一句:“这棵树好爱这个小男孩哦!”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问。 “因为他愿意把自己 ...
  我在书店看过这部翻译过来的绘本。没有买下给孩子读,是因为担心孩子读不懂,甚至理解歪了。这个故事更像是画给少年、青年及成年人看的,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读懂作者的全部深意。我觉得,希尔弗斯坦并不全然是在歌颂一种毫无保留的付出,同时也在替这种奉献惋惜!所以,这个童话故事充满淡谈的哀愁。

  孩子第一次生病时,咳嗽不止,咳到无力接气。当时那个心疼,无法言表。只恨不得替孩子生这场病,那时一下理解了父母之爱。我们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付出,但我不想让孩子知道这一点,否则我也会不幸成为“爱心树”。
  今天下午,我在家看书,孩子进来捣乱。我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我在做事。自己去玩,别来打扰我!.

TOP

萝卜回来了(续三):音乐般的童话

  经久不衰的传世音乐,共同特点是:结构完整而简洁,旋律优美,主旋律反复出现且稍有变化。《萝卜回来了》就有这种音乐般的艺术气质,和孩子一起读这种童话故事,会有一种艺术的享受。

  (一)交响乐般的结构

  《萝卜回来了》就像一部古典交响乐,有着完整的结构。萝卜最初从小白兔手中送出,最终又回到小白兔手中,恰似结构讲究的古典音乐,始于主题,也终于主题。
  序曲: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
  第一乐章:小白兔送萝卜;
  第二乐章:小猴送萝卜;
  第三乐章:小鹿送萝卜;
  第四乐章:小熊送萝卜;
  终曲: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这部“交响乐”在高潮中结束!

  (二)简明的节奏

  这部“交响乐”的主体分4章,每章由6节组成。
  第1节: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这时候)小猴/小鹿/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小鹿/小熊/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第2节: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几颗花生/一棵青菜/一只白薯。他多高兴呀!
  第3节: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抱着萝卜/带着花生/提着青菜/拿着白薯,向小鹿/小熊/小白兔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开着/雪地上有许多脚印/门口有个萝卜。他想:“谁来过啦?”
  第4节:他走进屋子/走近屋子/跑过自己的家,看见萝卜/窗台上有个萝卜/门口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鹿/小熊/小白兔一起吃!”/(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第5节: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跑到小猴/小鹿/小熊家/小白兔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白兔把门推开,屋里一个人没有。/(门关得紧紧的。他跳上窗台一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轻轻推开门。)原来小猴/小鹿/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这时候,小白兔吃饱了,睡得正甜哩。)
  第6节:小白兔(吃掉了小萝卜,)/小猴/小鹿/小熊(不愿吵醒他)就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窗台上/门口/小白兔的床边。
  这6节的情绪有的凝重,有的明快,有的舒缓……

  (三)优美的旋律

  4章采取基本相同的结构和表现形式,就像一段优美的旋律反复出现,每一次重现又有变化,推动着主题向前发展。
  年幼的孩子喜爱这样的作品,无论是童话,还是影视剧(如《三只小猪》),还是乐曲(如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采用一种简单而明快的结构,在反复再现中,又不断添加细微的变化。这种种作品,简直可心把孩子迷倒!

  (四)阅读和游戏结合

  儿童喜闻乐见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反复以相似的结构,表现特定的情节、思想和情绪。儿童也是通过这种作品,迅速地掌握人类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的。
  我们在跟孩子共同阅读《萝卜回来了》时,还做游戏。

  爸爸:小白兔在雪地里找呀找,他找到什么了啊?
  儿子:他找到了两个萝卜。小白兔吃掉小萝卜,把大萝卜送给了谁呀?
  妈妈:送给了小猴。小白兔把大萝卜放在哪里了?
  爸爸:放在小猴的桌子上了。

  妈妈: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找到什么了啊?
  爸爸:他找到了几颗花生。小猴吃掉花生,把萝卜送给了谁呀?
  儿子:送给了小鹿。小猴把萝卜放在哪里了?
  妈妈:放在小鹿的窗台上了。

  儿子:小鹿在雪地里找呀找,他找到什么了啊?
  妈妈:他找到了一棵青菜。小鹿吃掉了青菜,把萝卜送给了谁呀?
  爸爸:送给了小熊。小鹿把萝卜放在哪里了?
  儿子:放在小熊的门口了。

  儿子: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找到什么了啊?
  妈妈:他找到了一只白薯。小熊吃掉白薯,把萝卜送给了谁呀?
  爸爸:送给了小白兔。小熊把萝卜放在哪里了?
  儿子:放在小白兔的床边了。

  兴致所致,一家老小还可以把这个童话读本当成童话剧,在反复进行表演中。几次三番,孩子对这人故事就会烂熟于胸。

  (五)语言学习与为人处世的启蒙

  带孩子阅读和表演《萝卜回来了》,其实就是引导和训练孩子学着从第1节到第6节把一件事情说清楚。除了学习一种表述的结构外,小孩子还会从中学到许多更加细微精致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
  动物        数词/量词    动词/食物                                位置
  小兔在雪地找到了萝卜,他萝卜到小猴家,把萝卜放在小猴的桌子上
  小猴在雪地找到了花生,他花生到小鹿家,把萝卜放在小鹿的窗台上
  小鹿在雪地找到了青菜,他青菜到小熊家,把萝卜放在小熊的门口
  小熊在雪地找到了白薯,他白薯到小兔家,把萝卜放在小兔的床边
  当然其中还含有“与朋友分享食物,共度难关”的启蒙教育。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3 01:15 编辑 ].

TOP

动物百科全书(一):折磨BBMM的漫长亲子阅读

  2003年3月,我们带着三岁多的儿子,去浦东的昆虫馆参观。儿子从此迷上了动物。邻居不时告状,说我家保姆带孩子不用心,老是让孩子在泥土里抓蚯蚓蚂蚁,在水池边捞小鱼蝌蚪,在花草丛中追小虫小鸟。我们只好一笑了事,谁让儿子这么喜欢动物呢?
  这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观看了纪实频道里的“动物星球”节目,从此以后几乎每天晚上6点半他都要看这档节目。儿子对那些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羡慕之至,长时间里说长大了要当动物救难队员。儿子认识了许多动物,对大型动物尤有兴趣。他还找出以前玩过的动物卡片,一边认上面的动物,一边看上面的中英文。兴致所至,他还用卡片自编各种各样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故事。“五一”节时,我们带他到动物园,他异常兴奋,能够认出园中的多数动物。看他如此着迷动物,hxy007在网上收集了一大堆动物图片,分门别类,配上中英文名,制成POWERPOINT课件,演示给他看。这段时间,儿子几乎每天上午或下午都要看一次POWERPOINT,傍晚时分看动物星球节目,入睡前要看动物卡片。至入幼儿园之时,儿子到底认识多少动物已经无法统计,但他至少能快速地识别大象、熊、熊猫、老虎、狮子、豹子、猴子、狼、狐狸、鹿、长颈鹿、牛、母牛、绵羊、山羊、猪、狗、猎狗、鸟、小鸡、公鸡、鸭、鸽子、鹰、蜜蜂、蛇、蛙、鱼、虾、老鼠、松鼠、袋鼠、马、斑马、角马、河马、海马、海狮、海豹、海豚、鲨鱼、鳄鱼、企鹅等,不但能够说出中文名,而且说出英文名。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儿子认识多少动物,而是对动物的兴趣,以及对动物分类的朦胧意识。
  上幼儿园时,儿子已经不能满足适合一般幼儿的动物图本了,他要看少儿动物百科全书!从此007和LP俩人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百科全书朗读生涯。儿子抱着书,我们抱着儿子,一边指着书,一边朗读。那些动物中外文名称、类属、身长、体重、体态、分布、习性、食物、天敌的文字,读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可儿子听得津津有味。下班回来,给儿子长时间朗读这种少儿科普读物,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读着读着就会睡着,引起儿子的不满。我们也不想在儿子面前成为不爱读书的榜样,只好强打精神,硬撑着读下去,或者夫妻俩轮流上阵,共同对付这个精力超强的小家伙。
  有的时候,真是读得没劲透顶,就动歪脑筋,假装指读,实际上是节选着读,概括着读。可是,很快就会被儿子发现。儿子通过长期的亲子阅读,已经认识不少汉字,想蒙他,难哪!再说,这些东西人家反复读过,早已烂熟于心。跳着读,岂能不被发现!于是,便跟儿子商量。
  宝宝,这本书你读过了,就别读了。读新的书,行不行?
  不行,我就喜欢读这本。
  那你自己看,行不行?
  不行,我喜欢爸爸妈妈读给宝宝听。
  爸爸妈妈也喜欢听宝宝读给我们听呀。我们轮流读,爸爸读一段,妈妈读一段,然后宝宝读一段,可不可以呀?
  这个动议,孩子欢迎。轮到孩子朗读时,人家出口成章,虽然还有许多字不认识,但他听得多,听得专心,因此,装模作样地指着书本读,读出来的还真跟书本几乎一样。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冬天,儿子竟然给人家绘声绘色地讲起狮子合猎的故事。

  一群野牛正在悠然地吃草,这时不远处的小土丘上出现了两只狮子。野牛群不由得警觉起来。谁知,那两只狮子漫不经心地望望它们,躺下休息了。野牛放心了,因为狮子吃饱后,即使有猎物经过自己的眼前,它们也懒得理。于是牛群便把头对着小山丘继续吃草。
  突然只听一声狮吼,第三只狮子猛扑向牛群。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得野牛四散逃命。其中一条野牛跑进一条沟渠,在那里,第四只正等着它!可怜的野牛成了狮子们口中之食。四只狮子联合行动,配合默契。前两只狮子制造假相,迷惑野牛;第三只和第四只采取行动……


  对照了一下动物百科全书,儿子的叙述和书上写的一模一样。这才知道,不知不觉中,儿子都能大段大段地背出这种书面语式的故事了。
  翻看这些育儿日记,不由感慨万千。那个过目成诵的小男孩,今天怎么变成了一个极怕背课文的小学生呢?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16 12:15 编辑 ].

TOP

  谢谢夸奖和鼓励。但俺不是想显摆,而是想和大家交流。
  上面讲的那些亲子阅读故事,只是一个引子。从中可以体会,亲子阅读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阅读的过程,令爹亲娘亲及孩子都非常愉快,读过之后则成为难忘的回忆。那些共同阅读过的东西,会长久地浸润在亲子双方的心田,建构着亲子共同的精神家园。可是,自从孩子上学之后,阅读(尤其是学校主导的阅读)逐渐变味了。
  俺想和各位交流的是:在学校主导了孩子的阅读方式的情况下,如何使孩子还能保留自由阅读的兴趣、自由思考的能力、自由鉴赏和玩味的情致?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2 00:56 编辑 ].

TOP

风在咯吱我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2-21 14:45 发表
只读不写不行 - 出个作文小题目《尊重》
“尊重”这个词大家都听到过吧?尊,就是尊敬,我们在学校里边看到老师要喊“老师好!”,离开学校的时候要跟老师说“老师再见!”,同学们都非常尊敬老师。“重”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很久,难道是指“重量”?我们 ...
  两线作战,力不从心,顾彼失此,冷落了这个帖子。得加把劲了,兜了这么大的圈子,还没有进入主题呢!
  hxy007完全同意“只读不写不行”,读不但和写相互促进,读写和说也相互促进。但是,三者的关系也相当复杂,有时让人看不懂。

  最近,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春天来临的作文。明明打开窗户就可以观察,看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可是,儿子宁愿闭门造车,胡编乱造,一门心思要用到老师教给他们的那些描绘春天的成语。什么“桃红柳绿”啦,“姹紫嫣红”啦,“阳光明媚”啦,靠着这些成语堆出一篇文章。
  007实在看不下去,就说:难道只能写眼睛看到的春天吗?你的耳朵听到了春天吗?你的鼻子闻到了春天吗?儿子马上在草稿上再加上一句带有“鸟语花香”成语的句子。把人给气炸了:你不用成语就会死么?人家很不乐意,勉强改了一个开头:早上,我被鸟叫声吵醒。打开窗子,阳光明媚,窗边的小树已经长出了新芽,树枝上冒了花苞,传来一阵花香。两只小鸟在树梢上叽叽喳喳,欢快地告诉我: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实在是不甘心,007再问:除了用眼睛看春天,用耳朵听春天,用鼻子闻春天,还可以用什么去感受春天?人家说没有别的办法了。晕啊,人有五官,儿子咋就只有三官呢?007只好继续启发下去:你的手、你的脸、你的头发、你有舌头,你的全身都可以感受春天哪!儿子总算明白过来,立即想到要在自己的作文里加上类似“春暖花开”、“暖风习习”之类的成语。唉,又是成语!

  想当年,儿子两岁半,也是春天来了,007和儿子在小区里散步,迷醉在似无似有的春风里。儿子突然拉住007的衣角说:爸爸,我们走慢一些!
  为什么要走慢一些呀?
  儿子用小手指着自己红扑扑的腮帮和稚嫩的脖子说:风在摸我的脸,风在咯吱我,痒兮兮,弄得我好舒服哦!走快了,风就追不上我了。
  那时,007觉得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诗人,不由诗兴大发,对着将绿未绿的草坪念出了一首不知何时看来的小诗:小草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
  小顽童心领神会,哈哈大笑,扮成一颗小草,打了一声响亮的“啊嚏”,沁人心脾的嫩绿仿佛一下子扩散开来了……

  抚今追昔,007无限悲哀:那个对春天如此敏感的孩子,对优美、精致而个性化的语言表述如此敏感的孩子,如今到哪里去了呢?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3 01:17 编辑 ].

TOP

回复 22#ccpaging 的帖子

  还是有一点点不一样滴。抚摸少女罗丝的脸的,是和煦的海风;咯吱她的,却是杰克年轻的气息以及他的手。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6 11:29 编辑 ].

TOP

从《小草》到《希望》

  《小草》是hxy007年少时读过的一首朦胧诗,总共只有两行:

  绿色的小草
  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


  儿子年幼时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居然能够领会其中的意境。现在,人家学到许多漂亮的成语,却怎么也无法写出幼时就有的初春感悟。退化至此,只好找篇明白些的诗,来触动孩子那根逐渐迟钝的神经了。
  下面所引名为《希望》,引自博克http://junlintianxia.blog.sohu.com/887931.html,博主叫百年不遇,好像是博主本人写的。

  青青的小草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
  惊醒了沉睡的大地
  大地伸了一个懒腰
  睁开朦胧的双眼
  漫不经心地看向天空
  道声“早上好!”

  蓝蓝的天空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散发着春的芳香
  温柔地回应着
  “你看,你看,春的使者到了!”

  妖娆的柳树舞着一曲动感的国标
  展示着婀娜的身姿
  顽皮的鲜花争着吵着在奔跑
  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粼粼的湖水安详地哼着小曲
  炫耀着自己的与世无争
  双飞的燕子窃窃的缠绵
  仿佛置身在无声的世界
  只有小朋友们
  高喊着,欢呼着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
  惊醒了
  春天来了
  我应该苏醒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2-27 08:56 编辑 ].

TOP

共赏《春晓》与《晚春》

  LP出差了,没人提醒。七点过了,hxy007才被外边的声音吵醒。父子俩手忙脚乱,起床,穿衣,铺床,嘴却没有闲着。
  007似无意却有意地说:春天来了,好睡呀,一觉还没睡够,怎么天就亮了?要不是窗子外边的小鸟不停地叫,我们就要睡过头,上学迟到了。
  我睡够了,早就醒了!老爸,你没睡够,是因为你睡得太晚了。
  是呀,我写东西写到很晚。昨天晚上,我听到外边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去,打开窗子,看看地上,有多少花瓣被风吹雨打下来了?
  呵呵,这话听起来咋那么耳熟?是的,007正在拿孟浩然的《春晓》说事呢!
  儿子再怎么迟钝,也听出来了。他打开窗户,看了外边一眼,说:地上没有花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写的不是现在的春天,写的是晚春。
  嚯,一套一套啊,都知道“晚春”了!
  这有什么稀奇?!我们刚刚学过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007不买帐,用话刺激儿子:你都学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歌,为什么不用在自己的作文呢?要是让我来写《春天来了》,我就会借用《春晓》的意思,写我们现在起床时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春天。
  儿子接受了这个建议,但是他说要等到晚春的时候再改写他那篇作文。
  007又跟儿子说起《小草》和《希望》。儿子这次明白了老爸的意图,说要在自己的作文里用一下,改成“春天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不错,这比“小草打了一个绿色的喷嚏”场面还要大。不错,不错,孩子还有得救。只不过,觉得《希望》的第三段用词有点生僻,读起来有点拗口,意思也有点成人化,不大适合小三生欣赏和借鉴。
  各位才子BB才女MM,能不能帮忙改一改这一首诗呀?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3 19:06 编辑 ].

TOP

  呵呵,MM缺位时父子行为会有异常。那天MM出差,儿子就建议:老爸你去车库开车,我去买煎饼果子。这正中hxy007下怀。Lp要是追究,007就推卸责任:是儿子说要吃这种东东滴!
  有个儿子真是好,想玩了就说去陪儿子玩,嘴馋了就说儿子想吃什么什么的说。.

TOP

  母系社会啊,大家的感受差不多。.

TOP

怎么老是你?

  呵呵,现在的孩子就喜欢搞笑搞怪。对正经的学习不上心,对搞怪的东西却学得很快。
  有一天,hxy007问:How are you?
  小朋友们没精打采地回答:Fine,and you?
  007一想到老师都在要求小朋友记单词了,就问:how, are, you这三个单词各是什么意思?
  有人回答:how就是“怎么”,“are”就是“是”,“you”就是“你”。
  007说:那合起的意思就问“怎么是你?”了。
  小朋友们哈哈大笑。007再问:How old are you?
  小朋友们琢磨了一下,立即笑翻了:照你刚才说的,就在说“怎么老是你?”了。

  由此想到,如果英语学得有趣些,孩子也会进步得快些。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3 13:04 编辑 ].

TOP

  可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此一来孩子们对这四个词的意思印象深刻?还让孩子们多少体会到英语是不能按中文方式造句表意的,否则,老师评分时就会give you some clours to see see! 还教给孩子一个法子稀释机械学习时的枯燥感。
  反正,007学英语是没得好说的。学得辛苦,成绩还不好,教训深刻。希望孩子们不要像我这样!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3 12:10 编辑 ].

TOP

回复 42#liangliangm 的帖子

  前些日子一小三生被他父亲骂出家门,来到我家“避难”。问他:你老爸有多凶?人家说:从老爸身边过,就可以感觉到一股杀气!
  你看,平时小学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强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问题是一到写作文时就傻眼穷词,这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是有问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3-3 12:03 发表
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英翻汉都不足取哦
英语和汉语是2个独立发展的语言体系,在2个语系发展到相当成熟的一段时期,互相之间是没有交流的。
因此,我认为目前小学阶段的英语要学的好,就不能把英语和汉语参杂起来学习,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也就是说, ...
  老兄,要是不用汉语理解。你给我讲讲:watch sister是什么意思?.

TOP

万能习字帖

  自从成为WW社区成员以来,hxy007就迷上了读“蕃茄故事”。
  蕃茄也者,蓬莱路第二小学一年级一阳光男孩也。其母是一才女,妙笔生花,把茄同学小一日常生活描写得趣味横生。007上网成瘾,很大一部分都得赖这活宝的故事太吸引人。不过,茄妈最近遇到了全上海小学生父母共同遇到的问题,蕃茄小同学好像有厌学的苗头,竟然使用独门功夫装病,试图躲避接二连三的小测验。为什么呢?人家烦默写,烦写太多的字。这可不是一个小学生的烦恼,可能是全体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生)的烦恼,蒿~~。俺家小子就曾经对俺说过,他喜欢做应用题,是因为这种题要动脑筋,他又讨厌做应用题,是因为最后要写答什么什么的,写那么多字真烦人!
  脱离了阅读的识字,脱离了应用的写字,都是十分枯燥的体力劳动,尤其是在要写得特别多的时候。可是,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是不可能顺利地独立阅读的,不会写许多的字也是不可能写作滴,写个小纸条都难。因此,上了学之后,小孩子难免要干这种体力活。问题是,这种体力活干了那么多,效果却不咋地,反而惹得孩子越来越不喜爱上语文课、做语文作业了。有什么办法缓解这种情况吗?
  007觉得,根本的办法是作业少一些,写字量少一些,让孩子学得慢一些,学得扎实一些。老师们可能不以为然,所以此建议是废话。那只好投机取巧了!
  在孩子小一寒假时,007研究制了一个“ 万能习字帖.zip (91.41 KB) ”,让孩子学习识写。一天学三五几个,在假期里也算不上什么负担。二十来天下来,全部搞定。
  为什么让孩子专门学习识写这90来个汉字呢?会使用五笔输入法的BBMM,仔细看过这个字帖里的字,就会发现它们全部是五笔字根表里的汉字。这个字根表包含130多个字根,除了偏旁部首,就是这些成字字根了。几乎所有的汉字都是由这130多个字根构成的,偏旁部首老师教了,咱就补充教这些成字字根。

  俺家孩子掌握了这门功夫,识写字就不那么烦了。到小一下学期,看一下“激”字,他就知道就这个字是由“三点水、一个白、一个方,一个反文旁”构成的。写一两遍就行了。在车上,不用写也能够复习,不必像一般小一生那么烦地竖空。在家默写生字时,也不必字字都默,能够说出字的结构就行。说不出的再看一下,练习一下就行了。
  关于小一生应该先学哪些汉字,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007看来,如果孩子在上学之前有长期的亲子阅读经历,对许多汉字已经大致认识的情况下,快速有效识写汉字的一个法门,就是先准确地识写五笔字根表里的这90多个成字字根!俺家孩子幼儿园阶段没有正式练写过字,小一小二能够胜任繁重的识写任务,部分得益此成字字根的学习。作为一个蕃茄迷,007很乐意把它献给自己的偶象,献给所有陷入汉字识写困境的的孩子!希望低年级孩子们早日度过汉字识写关!!
  但是,007也要提醒各位BBMM,这个东东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让孩子掌握一种学习识写汉字的有效手段,但也会培养孩子嘴上说字、懒于书写的毛病。因此,要慎用!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10 01:37 编辑 ].

TOP

分享才有快乐,分享才能持久,分享才能深入

  感谢靓妈,感谢小屁囡她妈,感谢各位跟帖的BBMM!你们的回应,让hxy007稍感安慰。
  各位BBMM,看了帖、下载了《万能识字表》,给个表扬吧;不认同,给个批判性评论也好呀!007和他儿子同学一样,喜欢小红旗、红五星、表扬信。各位固然可以骂007脸皮厚讨表扬,但想一想,各位的反馈也会使007受到鼓励。他一得意,说不定又抖出一个宝贝来,岂不又让各位网友及各自的孩子受益!所以,恳请各位潜水员,高兴了也来几句点评吧。
  007也有小心眼:光让俺说,你们不说,哪俺也只好闭嘴,守着自己的语文学习与辅导经验,偷着乐。
  只有相互分享育儿经验教训的帖子才会有生命力,只有乐意让别人分享育儿经验教训的BBMM,才有资格分享别人的经验教训。只“取”不“予”,这样的BBMM,有点那个哟!
  正因为如此,007特别感谢上面跟帖的BBMM,尤其感谢靓靓妈!
引用:
原帖由 liangliangm 于 2009-3-6 13:20 发表
谢谢!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美的火花越来越少了。去年秋开学,应孩子自己要求,同意他晚上放学自己从校车站点走回家。过了几天看孩子的周记,写道:“今天放学时下着小雨,我撑着伞一个人往家走。听着雨点落在伞上啪嗒啪嗒的声音,象钢琴曲。我觉得生活很美好。”我家小子写作文是尽量简短,难得有这么一点火花……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16 14:41 编辑 ].

TOP

四元字库:功用最大的367个汉字

  汉字是世上最美的文字之一,也是世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一代代的学子在学习祖国文字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中学毕业之后还不一定能够过关。看着孩子死记生字新词,用笔笨拙地书写方块汉字,反复地机械抄写默写,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佳,反而在孩子心中凭添了几分对美丽汉字的怨气,不由得心急如焚。这识写汉字的教学,咋就不能科学一些,有效一些呢?
  办法是有滴!这一次课改所用的新语文教材,就是想走出汉字识写难的困境。想法很好,可惜在用老办法学习识写汉字的老师和家长手里,这套新办法不仅没有让孩子轻松有效地学习语文,反而使孩子们学习更加辛苦,更加泄气。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当年我们是怎样学习识写汉字的吧。当年,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非常薄,一二年级的识字写字量非常小,第一学期只要求会识写100来个汉字。老师们教我们识写汉字的基本策略是:凡见生字,见一个灭一个,不但会认会读,而且会写会用(组词水平的“用”)。这种做法,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集中识字”。其好处是:学得比较慢,压力不大;学得比较扎实,课本上出现的字都“四会”了。坏处是:脱离语境的识写,非常枯燥,令人生厌;进度太慢,到了四五年级还不能进行相对独立的阅读;由于识字量小,小学生运用汉字的水平(如写作文)极低。
  早就有少数地区和学校进行过成功的试验,克服了“集中识字”的缺陷。这些成功的经验,自1999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及上海市的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改革。其基本精神是:语境识字,分散识字;识写分离,先识后写,多识少写。
  所谓“语境中识字”,就是让孩子在课文里识字。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那么厚,有那么多课文的原因。
  所谓“分散识字”,就是不要求孩子见一个生字就非得认识这个字,而是通过数篇课文的反复,让孩子逐渐认识这个字,最后才正式学习识认这个字。这就是为什么明明一篇课文里孩子有许多不认识的字,但教材并没有把所有的生字都列出来要求老师教会学生的原因。但是,会要求孩子跟着磁带指读课文,直到熟练。
  所谓“识写分离”,就是要求孩子认识的字,并不要求孩子全会写。这就是为什么低年级语文课文每一课及每一册后面既有“识字表”又有“写字表”的原因。
  所谓“先识后写”,就是说让那些孩子会识的字在课文里重复过若干次之后,才要求孩子学习它们的书写。
  所谓“多识少写”,就是让低年级学生就能够认识大部分常用汉字,从而能够相对独立地读书看报,体会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作为一个针对全体学生的汉语教学目标,这已经很高了,因此不能要求低年级的孩子会识的字都会写。
  上述愿景是美好的,但要实现它们,至少必须有如下条件:
  第一,合适的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做到:凡是要求孩子识的字,都已经在前面出现过若干次;凡是要求孩子写的字,前面都正式识记过,并且在学认之后的课文里还重复出现过若干次。从现行的课本看,无论是全国教材,还是上海教材,都没有做到这两点。做不到这两点,“语境识字,分散识字;识写分离,先识后写,多识少写”的想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第二,老师(也包括家长)的适应、认同和执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在“集中识字”汉语教育背景成长起来的,对现行的教材相当不适应。由于与老师们的汉字启蒙经验格格不入,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遭到了许多老师的批评、抵制。由于老师并不理解或者理解但不认同现行语文教材的汉字教学理念,他们就会用老办法使用新教材。现在的课文那么多,生字新词那么多,再要坚持步步为营“见一个灭一个”教学策略,孩子的识写任务就会非常之大,负担沉重,令孩子和家长不堪重负。这也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一改再改,课文越改越少,课本越改越薄,大有回到老路之势的原因。
  第三,孩子在入学前已经有相当的阅读经验。不一定要精确地认识多少汉字,但要对许多常用汉字有点印象,并不陌生。否则,一入学读的就是篇章,够呛!
  现行教材已经使用多年了,学校和老师们逐渐积累起了使用新教材的经验。看到小学生一年级过后就能够读书看报,这种成功,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认同新教材,积极钻研新教法。但是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教研员出的考卷所形成的考核压力,并不会使得实际的课堂教学完全按照课改设计者的想法进行。老师实际布置的生字新词识写任务,超纲超标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低年级孩子学习负担重、家庭辅导压力大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长期识写重压下,中低年级孩子心理疲劳、日渐厌学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扼制。
  咋办呢?hxy007反省和总结孩子低年级语文学习的经验教训,觉得如下家庭辅导和援助非常重要:
  第一,鼓励和指导孩子大量自由阅读。无论孩子功课有多少,一定要坚持让孩子自由阅读。宁愿少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让孩子有自己看书读书的时间。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BBMM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轮流朗读,一起交流,甚至一起来表演。亲子阅读可以坚持到小学毕业。读得多的孩子就不会怕现在的课本,识字量大的孩子就能够胜任繁重的识写任务。
  007家从孩子一岁开始亲子阅读,到上学时孩子读过的书已经胜不胜数。上学前,007曾经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zip (10.02 KB) 系统查过孩子的识字量。结果表明,在2500个常用字中,他认识766个(指能够正确组词或说出大意的字);在1000个次常用字中,他认识78个。共识844个汉字。这一查咱就心里有数了,长期的亲子阅读给孩子打下了一个底子,第一个学期的语文不会有太大问题了。果然,刚刚发下语文课本,孩子特稀罕,007就借机让他认读课本后的“识字表”。在所列的460个汉字中,孩子认识356个,尚有104个不认识。这点生字量,跟007当年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差不多了。
  第二,对孩子的汉字识写进行方法指导。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15 23:56 编辑 ].

TOP

回复 58#嫣然妈妈 的帖子

   节奏明快,结构严谨,声色俱佳,情与景交融,如诗如画的春天童话!代表我家小子向你家公主学习!!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17 21:27 编辑 ].

TOP

替孩子写作文的悲惨经历

引用:
原帖由 懒惰妈 于 2009-3-17 13:49 发表
儿子自己写,还能得个A或B+,我指导一下,变C了,他那个伤心啊
我那个伤心啊
  呵呵,现在知道孩子的学习难度有多高了吧。新式八股文不好写!孩子写不出,别理直气壮去批评埋怨。你狠,那你写篇试试看。
  hxy007有过这方面的经历,才知道应试作文,真是害人不浅。

  (一)《吹泡泡》:被老师判为“不及格”的作文

  妻兄的孩子就读向阳小学,二年级时极怕写作文。那年(2005年)国庆节来007家玩,妻嫂特意嘱托,给这孩子辅导一下,完成老师布置的《吹泡泡》的作文。007的孩子还没有上学,更是想摸索和积累一点小学生作文辅导的经验。于是就让孩子先玩吹泡泡的游戏,有了经历和感受再写作文。小朋友玩得开心,写的时候却愁眉苦脸。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还非常地混乱。
  007把小侄子写的东西统统输入电脑,然后让他说一说,怎么补充和修改。不要写,只要说,这个侄儿在行。他说一句,007就照着写到电脑里,很快地就有了几百字。007马上说:行了,你就照着抄写一遍,就可以交给老师了。
  侄儿急了:不行的——这么乱,交上去,要重写的。
  007:那,不乱是什么样子?
  侄儿开始教007:要先写怎么做泡泡,接着写怎么吹泡泡,最后还说写吹泡泡的心情。对了,作文还要有一个开头。
  007继续装学生:那么,电脑里写的这些句子,哪些是写做泡泡的,哪些是写吹泡泡的呢?
  侄儿说,007照着他的意思把文章分成了四段,对句子进行了分类和集中。侄儿再指导他的夫夫进行句子的串连,发现漏写的环节就进行补充,最后进行了一点润色。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今天,我到孃孃家玩。她家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小弟弟,我们在阳台上吹泡泡。吹得可开心啦!
  泡泡水是夫夫和我们一起做的。我们先在洗手间的脸盆里放了一些清水,然后在水里放了一块肥皂,用手搓一搓,泡泡水就做成了。
  我和弟弟用涮牙的杯子装上泡泡水,又找来两根吸管,一人一根,对着杯子吹了起来。杯子里就像倒满了啤酒一样,冒出许多许多的泡泡。泡泡一串串的,有的掉在阳台上,有的还被风吹走了呢!
  我和弟弟吹得可有劲了,要不是夫夫不让的话,我们可要继续玩下去,一直玩得天黑。


  007觉得,这篇作文结构完整,表述有序,意思清楚。“杯子里就像倒满了啤酒一样”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最后一段心情的描写还相当有水平。因为它没有简单地呼应第一段“吹得可开心啦”的表达,而是用不忍罢手来表示吹泡泡的好玩开心。对于一个刚刚学写作文又怕写作文的小二生来说,写成这样已属难得。
  谁知节后人家来电说:老师批这篇作文不及格,要重写。 007既郁闷,又困惑:老师究竟要孩子写出什么样的文章?

  (二)《难忘的一天》:得到老师好评的“作”文

  007在亲戚面前丢脸了,辅导小孩子写作文,被老师批成不及格。从此,人家不敢来请教了。要不是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007大概就很难证明自己挽回面子了。
  2008年夏天,侄儿要升初中了。作业超多,比007当年高考还紧张。某日深夜,妻兄突然来电说:孩子还在写作业,作文《难忘的一天》还没有写好,自己又不在家,能不能请你这个当姑夫的帮他代写一下?
  想想孩子这么可怜,007就答应了。坐在电脑前正要码字,侄儿来电,告诉007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不但说了总的思路,还强调了这篇作文的立意。人家特别交代:细节姑夫你可以随便杜撰,但思路和中心思想一定要照我说的写。
  007只有苦笑,人家对咱并不信任,只是没有办法才找偶这个姑夫帮忙。
  好吧,就照着侄儿的意思写。007三下五除二,一篇“作”文20分钟一挥而就,再花了10分钟稍加润色,半小时就搞定,用电子信箱传给了还在苦读中的侄儿。

  那一天是爸爸四十岁的生日。爸爸在外边出差,很晚才能回家。
  我和妈妈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点心店,为爸爸买生日蛋糕。里面有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蛋糕,我为爸爸挑了一个精美的水果蛋糕,上面有一颗鲜红的樱桃,还有几片爸爸喜欢吃的奇异果。我们到旁边的花店里,买了四朵鲜艳的玫瑰花,还有爸爸最喜欢的康乃馨。
  回到家里,我们立即布置客厅。妈妈在餐桌上换上了一块印着暗花的洁白桌布,放上那只小巧的蛋糕,还插上四只不同颜色的小蜡烛。我坐在一边画生日卡,在两颗心里写上“生日快乐”四个大字。妈妈把鲜花插进了花甁,我觉得桌布太白了,就把一朵朵鲜花抽出来,掰开一片片花瓣,撒在洁白的桌布上。妈妈赞美说:“非常好看!”最后,瓶子里只留下那朵最大最美的玫瑰花,就像我那最了不起的爸爸。
  一切都准备好了,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爸爸回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慢,好像是过了很久很久,才听到爸爸疲惫的脚步声。我想给爸爸一个惊喜,立即关了灯。爸爸进来,屋子一片漆黑。爸爸一边摸索着进屋,一边在喊:“咦,人呢?”我把灯打开,冲向爸爸:“爸爸,生日快乐!”
  爸爸拥着我来到餐桌旁,看到了撒满鲜花的桌子上那只小蛋糕,那朵鲜艳的玫瑰花。爸爸明白了,他那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唱起了生日歌,祝愿爸爸生日快乐。爸爸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但我觉得最开心、最幸福的是我,因为是我创造了今天的快乐。


  007帮侄子杜撰的这篇“记”叙文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从此可以在侄儿面前挺直腰杆了!007从中也多少体会到了新式八股文的套路。这让007非常震惊: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未必及格;瞎写杜撰,巧妙布局,立意高,这样的文章可以得高分。

  (三)《送给妈妈的阳光》:被儿子否定的范文

  转眼之间儿子也上学了,也到二年级了,也要学写命题作文了。
  有一天,儿子带回一道作文题《送给妈妈的阳光》。007觉得这个作文题出得好,有诗意有寓意,也很自由开放,孩子应该有许多话可说。谁知,孩子好像受到许多拘束,想不开,写不开。坐在书桌旁,一句一句地挤,憋出一篇蹩脚的、虚情假意的“作”文。
  他妈妈想得开,不在乎他怎么写,躺在沙发上享受春日和煦的阳光。007忍无可忍,悄悄地以儿子的眼光和口吻写了一篇同名作文。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户,照在客厅的地板上,也映在妈妈美丽的脸庞上。这是春天的太阳,送给妈妈的温暖阳光。
  这个星期,我自己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作业,不要妈妈操心了。妈妈看着我天天在进步,特别为我骄傲。妈妈开心的笑脸,是我送给妈妈的幸福阳光。


  007非常得意,让儿子来电脑前欣赏,指望着得到儿子的认可,并从中受点启发。谁知,人家撇着嘴说:第一段写得不对,太阳给的阳光不算。老师出的题是写我给妈妈的阳光,不是真给“阳光”,而是给妈妈快乐。
  007真想给儿子讲中国文学中一种独特的修辞,给他讲诗经,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给他讲“比”和“兴”。怕只怕,孩子还没有到这个程度,他还不能理解。可007又觉得:即使不懂这个道理,也会从心里喜欢这种独特的表述呀!当年,也没有人教过007比兴之类的知识,可咱一样觉得“文革”中那些层出不穷的打油诗特好玩:“东风阵阵红旗飘,阳光雨露育新苗……”“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23 16:27 编辑 ].

TOP

建议开个“反对应试作文”帖 回复 75#懒惰妈 的帖子

  写作是为了表情达意,学习写作就是学习以精致而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写作,就会扭曲写作,损害孩子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如何在孩子被迫学习应试作文的同时,保留、培养自由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也是一个值得专门讨论、交流的话题。
  希望有个BB或MM专门开个帖,主持这方面的讨论、交流。hxy007一定支持,一定捧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20 13:22 编辑 ].

TOP

妈妈,就让我慢些吧(一)

引用:
原帖由 perfumefang06 于 2009-3-18 12:38 发表
  hxy007 和ccpaging,每次看你们两位讨论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总觉得很崇拜很羡慕,我要有这么好的BBMM就好了,我要是这样的BBMM就好了,可惜我不是,我LG也不是。很想从你们身上学到精华,但一坐到孩子边上,却愁容满面,只会不停地说她骂她!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小一,就拿默写来说吧,每天回家都让她读生字卡片,读语文书的,每天都给她默一遍,早上空了还默一遍,可惜到了学校还是有些字默不出来,我那个气啊~还有动作慢是慢得不得了,写个字很慢,理书包很慢,做算术很慢。。。。。因为一慢,所以我们就在她耳边叫啊喊啊,孩子耳朵都要聋了 ~~
  可怜天下父母心!更可怜中国小学生那一颗颗没有童年的心!!
  hxy007就是一个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主,似乎没有资格在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上发言。可是,正因为自己是这个脾气,就特别能够理解眼下孩子们做作业时的慢。一直着试着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怠慢和磨蹭,一直在构思一篇反映孩子心声的小文章。但是,不敢在家宣扬,生怕孩子他妈在骂孩子慢时,连累咱。

  妈妈,就让我慢些吧
  风儿轻拂我的脸庞
  掠过青青的草地
  迷醉在花丛的芬芳里

  妈妈,就让我慢些吧
  云儿牵引我的目光
  追逐羞涩的月亮
  安睡在蓝天的怀抱里

  妈妈,就让我慢些吧
  小河拍打我的心房
  穿越广袤的大地
  永驻在大海的深邃里

  妈妈,就让我慢些吧
  像清风
  像白云
  像小河
  那样从容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20 16:40 编辑 ].

TOP

回复 77#夏日的庭院 的帖子

  谢谢如此抬举!就是力不从心。.

TOP

应试阅读的程序与方法:一种透视和检讨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3-17 22:57 发表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心得体会
http://www.okfanwen.com/Article/yyw/xinde/200809/48510.html
作者:高春艳    文章来源:温馨家园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 ...
感谢推荐!“不动笔墨不读书”,说得好,学习的至理啊!里边的阅读指导建议,非常具体,也与俺的读书体会相近。

  自从有了阅读理解的作业和试题,儿子就开始犯难,进而畏难,最后时常说“我的阅读不好”。这个天性好强的孩子,竟然公开承认自己阅读不好,hxy007不免暗自心惊,却又不敢流露。只能不断鼓励孩子:你看了那么多书,你阅读怎么可能不好呢?你做阅读题做得不够好,主要是还不够仔细认真。你静下心来,仔细一些,认真一些,就一定能够做出,一定能够做对。
  上周语文单元测验,儿子又在阅读理解题上大量失分。007觉得其中必有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前去向老师请教。老师的答复非常明确,也是认为,我家小子阅读能力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他静不下心来根据问题进行仔细阅读。
  007总觉得自由阅读与应试阅读路数不全一样,会不会是孩子没有掌握应试阅读的方法?007还担心,儿子会不会因应试阅读成绩不佳,而讨厌阅读?狐疑之际,周二巧遇普陀区一小学语文骨干老师,007岂能放过,立马就阅读辅导问题咨询这位小语名师。
  这位老师讲了许多,印象最深的是儿子一个阅读缺陷。原来,在小二开始正式学习做阅读练习题时,应当不求快,但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据老师说,做阅读理解题一般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用眼扫读材料,即快速阅读,整体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然后看题,填写有把握的答案;第二遍,针对卷子提出的问题,精读细读材料,用笔指着材料,逐词逐句逐段阅读,必要时做记号,找到答案时立即填写,做好的题留个记号,没有找到答案的留待解决;第三遍,针对没有填写答案的问题,对材料有选择地进行重点阅读,直到解决问题。如果还有问题没有解决,那就要再进行重点阅读。
  也许老师对学生进行过这种阅读程序与方法的训练,但是从儿子做题的实际表现来看,他没有形成上述习惯。他拿起卷子,还没有看阅读材料,就恨不得做题。即使读材料,也是撞大运式地阅读,恨不得看一眼材料就碰巧找到了答案。这种急躁的情绪,使孩子难以静下心来读一遍材料。为了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匆忙看一下材料,一遍找不到答案,就再匆忙看一遍。殊不知,这样做更花时间,还不如仔细读一遍省时。屡次的失败,让孩子既沮丧,又心烦。长此以往,就厌阅读,怕阅读了。
  孩子弄成这样,BBMM和老师是有责任的,是不能责怪孩子的。这些天,007正陪着孩子放慢速度,练习精读,逐渐养成应试阅读所需要的良好习惯。唉,要是没这天杀的应试阅读,这些都是孩子的自由阅读时间呀!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3-20 21:30 编辑 ].

TOP

  事情搞大了,春节前面还只听到小朋友骂李白是“白痴”、“酒鬼”、“无赖”,现在小朋友们又在诅咒唐朝。真正应该诅咒的是谁呢?.

TOP

丧歌断魂:杜牧的清明(一)

  清明节,是缅怀去世亲人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去埋葬亲人的坟地,清扫整理,摆上点心果品,点上香烛,焚化冥钱,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牵挂。这一天,杜牧也去祭扫了。在回家的路上,他还遇到一些也去上坟的乡亲。看到一张张哀愁的面孔,听到一声声悲伤的哭泣,想到自己与至亲阴阳两隔不能相见,杜牧的心都碎了。天空飘下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如泣如诉。哪里是春雨哟,分明就是我们失去亲人无尽的伤痛,是我们对亲人无边的怀念。杜牧泪眼朦胧,心在隐隐作痛。他想啊,也许酒可以解愁,不如喝他个酩酊大醉,忘却这让人柔肠寸断的悲哀。他拉住路边一个放牛娃问:小朋友,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村庄说:那里有个喝酒的地方。
                                
  杜牧来到杏花村,叫了一壶酒,喝了一怀又一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醉意阑珊,却难以释怀。都说那秋雨秋风愁煞人,谁知这清明的春雨春风更令人愁怅。杜牧叫酒保拿来笔墨砚纸,奋笔疾书,写下了《清明》这首千古哭唱: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完全意会的诗篇。它借景抒情,诉说着丧亲之痛,怀念之苦。它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表达和强化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以及对死亡和亲情的一种集体意识。孩子初学这首诗时,hxy007就跟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诗的意思和意境。可是孩子还太小,无法理解那种亲人已逝经清明祭扫勾起的对痛失亲人的无奈,那种平时极力淡化掩饰却又被这恼人的春雨无端浸湿的伤痛。理解杜牧的《清明》诗,那是需要许多人生阅历的。
  第一次带孩子上坟祭扫,大概是孩子两岁的那年吧。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我们甚至还美化过死亡。孩子来到他到外婆的坟前,不解地问道:外婆呢?外婆怎么住这么小的房子?妻子告诉他:外婆去世了,这里放着的是外婆的骨灰。她的灵魂已经上天堂,她在天堂看着我们呢!孩子问:你们去世也会上天堂吗?见得到外婆吗?妻子说:等爸爸妈妈很老很老了也会去世的,上了天堂当然又可以见到外婆。你也会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等你很老很老了也会去世,上了天堂又可以见到妈妈和爸爸了……死并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永生的一部分。或者说,死亡并不是消失,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并且永远活在亲人的记忆中。于是,每一次清明祭扫,对孩子来说都是去看望外婆顺便踏青的春游。他可开心了。
  说不清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历年清明节我们都是避开人流高峰去祭扫的,所以每次上坟心情都算平静。可是,今年就不同了。4月4日中午时分到达松隐山庄,但见天色阴沉,烟雨濛濛,人流如织。007触景生情,又想跟孩子讲解杜牧的诗,被妻子粗鲁制止。一看太太的脸色,顿感自己的轻浮。她,已经沉浸在清明的气氛中了。一阵沉默之后,妻子悄悄跟儿子说:将来妈妈去世了,你不要把妈妈的骨灰放在墓地里,就洒在一棵树下,或者干脆洒在河里海里,只要心里记住妈妈就行。儿子郑重其事地问他妈妈喜欢什么树,他妈妈一时说不上来。母子俩便一路讨论起纪念树来,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岳母的墓前。
  我们夫妻俩的母亲都是英年早逝,所以有共同的伤痛。在岳母的坟前敬香时,007也在心中同时为自己母亲、祖父母敬香,祝愿他们安息。孩子受到感染,也非常虔诚地敬香鞠躬,和他妈妈把鲜花掰成花瓣,撒在外婆的墓上……
  找妻子爷爷的墓位时,看见一大男人以近乎跪的姿势蹲在一座墓边,默默地焚烧冥钱,看碑文想必是在祭拜去世的父母。那人泪眼婆娑,见我注意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稍稍低下了头。007被这个男子触动了一下,为这么长时间没有回老家祭扫而不安……
  给爷爷敬完香后,妻子跟孩子讲:这是妈妈的爷爷,是外公的爸爸。他是浙江德清人,年轻的时候带着我的奶奶到杭州的一个钱庄里做事,后来又到了上海工作。妈妈的外公,也就是外婆的爸爸,墓地在他的老家江苏常州。你爸爸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世了,爸爸的妈妈也就是你的奶奶也去世了,他们的墓地都在爸爸的老家江西。他们都是你的祖先,你是他们的血脉,他们的后代……
  正说着,哭声乍起,打破了墓地的沉闷:“苍天啊,苍天!……”那哀怨中带着不甘和愤怒的哭诉,把人的心都搅乱了。我们匆匆结束祭拜,经过哭声响起的地方,只见一少妇趴在一座新坟上,抱着墓碑放声大哭。一群男子陪着她,也在默默流泪。她悲痛欲绝的哭诉,传染了整个墓区,让大家都放下了平日的矜持,勇敢地在亲人墓前流泪哭诉。哭吧,哭吧,让我们尽情地哭诉吧!今天就是哭泣的日子,倾诉的日子,心痛的日子。但愿泪水和悲伤能够洗涤我们的灵魂,但愿我们的亲人在天有灵,听到我们思念的心声。
  007的眼睛也湿润了,想着自己的亲人。儿子非常懂事,收起了平时的顽皮,安静地牵着妈妈的手。
  不远处又传来一种哭声,一种久违的哭诉。那不是一般的哭诉,而是如歌的哭诉。那是007小时候在老家才能听到的哭唱,是哀痛的丧歌。在007的老家有一种古老的风俗,凡是丧家的妻子、女儿乃至儿媳都要哭丧,以纪念亡灵,安慰亡灵,送走亡灵。每个成年女子心中都有一首丧歌,在祭奠的哭泣中唱响。女子哭丧不是嚎哭,而是有曲有词的哭诉。哭者自由编制词曲,一般都是诉说死者的生平、经历、苦难、功勋,也有的诉说生者的痛苦和思念。007听过最有创意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奶奶边哭边唱边骂尸骨未寒的爷爷:“唉——你个打靶鬼呀,你痛痛快快走了,我可怎么办呀?唉——你个天杀的呀,你招呼不打,撒腿就走,怎么扔下我了呀?唉——你个冇情冇义雷公打的呀,扔下我就不管了呀!唉——你个冇福冇运的呀,苦了一生一世,崽囡大了,你不享享福就走啊!……”听得心痛,听得心会流血。
  哭丧决非南方独有的古风,北方亦然。从电影《红高梁》可以推测,北方与南方又有些不同,似乎由孝子哭丧。电影的最后一组境头,“我爹”站在被炸死的“我奶奶”的遗体旁,对着无边的高粱如血的残阳,声嘶力竭地哭唱,送走“我奶奶”的亡灵:“娘啊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娘啊娘上西南,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娘啊娘上西南,你甜处安身苦处化钱……”这也是丧歌。
  哭丧是一种表达哀伤的艺术,源远流长,诗经和楚辞里就记录了许多经过一代代文人加工的丧歌。杜牧作诗《清明》很可能受到丧歌的触动,或者说《清明》本身就是一首丧歌。哭丧似乎是世界各地共有的一种古风,黑人音乐中至今还保留丧歌这种艺术形式。007偶然听到过,听不懂歌词,但光听那哀婉如诉的低沉旋律,就不禁动容。
  太太一如往年,让007带着儿子自由活动,她要一个人在母亲的墓前陪上很长时间。新式女性已经不会哭唱丧歌了,但在亲人墓前说一会儿话,掬一把泪,意义是一样的,一样是永恒的纪念。
  儿子和我在墓地里浏览那些铭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他们曾经和我们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如今长眠于此,让亲人凭吊。走到一个精致的墓区,只见一群大人正围着一座坟,轮流说话。儿子和我停步一听,可以猜想那里安葬着一个夭折的小天使。这群人非常克制,没有表现出哀伤,看上去就像是围着他们的宝宝在兴高采烈地讲故事。这,也是一种纪念。
  儿子被这个场景深深吸引住了。他突然对007说:爸爸,我不会把你们的骨灰扔掉的,你们去世了我也会找你们说话的。孩子,亲爱的孩子,在这里体验到死亡和永别,你多少能够理解《清明》了吧?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伟大的传世之作值得你一生反复去玩味体会。现在你只要懂得活着的美好,亲情的珍贵,就足够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18 11:11 编辑 ].

TOP

丧歌断魂:杜牧的清明(二)——回复 118#嫣然妈妈 的帖子

  抱歉,惹你伤感了!
  本意想说的是:为了应试,设法让孩子记住《清明》就可以了。可是,这有意义吗?为什么要让孩子背这首唐诗?
  那么,应该怎么让孩子去理解这首唐诗呢?老师或父母对诗的准确理解和深刻领悟是前提,适合孩子的生动讲解是条件。即使具备这两个前提条件,可能也难以让孩子真正理解《清明》的意思和意境。根本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增长人生阅历。功夫在诗外,不仅指写诗,也指读诗。
  在教室里、书斋里,可以轻易地记住背诵和默写出《清明》这首诗。但要多少能够理解它的话,那一定是在清明祭扫的路上,在亲人的墓前,在哀痛的哭诉中。诚如此,孩子不但在一定程度能够理解这首诗,也会敬畏死亡,珍惜生命和亲情。孩子的心灵里就会抹上一层永不消退的生命底色,同时获得华人间相互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
  hxy007夫妻教子经历表明:费尽口舌教孩子理解唐诗《清明》,还不如清明节里带着孩子去亲人坟上祭扫一回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7-5 14:17 编辑 ].

TOP

回复 124#谷子 的帖子

  还是一起来交流比较好。
  例如,小朋友们理解古诗有困难,或理解不深。如果每个BBMM各为一首诗设计一个辅导方案,我们孩子的阅读和欣赏古诗困难就可以缓解了,也免得他们骂李白是“白痴”、“酒鬼”、“无赖”或者恨唐朝了。
  前面已经有了《春晓》、《小儿垂钓》、《清明》,但靠个别人的力量是难以成气候的。希望各位BBMM对某首古诗有感悟的,想到辅导方案的,不吝赐教,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TOP

  我家小子也时常“的地得”不分,经常在该用“地”的时候用了“的”。很难改。
  hxy007像ccpagign一样生在南方方言区,这三个字的土话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方面的错误早早就被压制在较低的频率。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原因。当年,hxy007的小学启蒙老师是个小学毕业生。知识有限,但对书、读书、读书人极其敬重。这种态度影响到了007幼小的心灵。
  关于读书人,老师有一些非常奇特的言论。她说:读书人的书会读旧,但不会脏,书角不会卷起;读书人能写一手好字,至少字写得干净文气,决不会写得张牙舞爪;读书人不会写错别字,至少分得清楚“的地得”。
  呵呵,照着我老师的标准,儿子真地不像个读书人。.

TOP

“真地”还是“真的”?

  老师当年教导,深深印在hxy007脑海里,至今还记清清楚楚。
  可是,007有一个关于“真地”或“真的”困惑。例如,007会这么表述: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4-20 15:51 发表
  呵呵,照着我老师的标准,儿子真地不像个读书人。
  许多人(包括编辑)都说hxy007写了错别字,应该写成“儿子真的不像个读书人”。这好像跟我老师的教导不一致。各位BBMM,哪种表述才规范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4-21 17:27 发表
感觉应该是“真的”。
  印象中,老师教过我,在对谓语(动词)进行修饰的状语之后要用“”,如“儿子出乎意料完成了这项颇有难度的任务,爸爸由衷表扬了儿子几句”。所以,我真一直就这么写,这么用。难道我真错了吗?可是,我真想不通。
  请问:上面话里的“真地”真要改成“真的”吗?也请茄妈评评理。.

TOP

果然:我先吃苹果然后吃梨

引用:
原帖由 HappyAndy 于 2009-4-22 09:58 发表
  在当前的学习中,我的印象,似乎他们都不先学造句的。(是不是课堂内容太紧?)因此在家一有空就随便给个词让Andy造句,效果甚微。
  帖中所介绍的方法把阅读欣赏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了,并且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值得学习!

  关于用词造句的训练,老师在课堂上会做,但好像没有布置过这样的课外作业。我的理解是,现在强调在语境中学习字词,自然不十分支持脱离语境的造句练习。另外,小一生就开始写话训练了,这种做中学,用中学,写中学造句,更有意义和效果。不过,孩子会遇到不大容易理解的词。专门的造句练习,尤其是结合生活情境的造句练习,有助于孩子对词义的理解。

  孩子在最初的母语学习阶段,对于那些他以前没有听过用过的词及表达式,特别敏感,因而进步特别快。记得我家小孩子学会走路不久,就开始对书面语言发生浓厚兴趣。有一次,他在听他爸朗读、指读故事时突然问:“果然”是什么意思?问得hxy007傻了眼,没法跟这么小的孩子讲清楚什么叫“果然”。据说用造句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通过掌握词的正确用法来掌握词义。可是,007早就听过一个小学生用“果然”造句的笑话:我先吃苹果然后吃梨。这可能是杜撰的笑话,但其寓意深刻——不能脱离生活情境来学习词语的用法和含义。那么,可以通过什么具体办法使两岁不到的孩子掌握“果然”的用法和含义呢?
  007跟孩子做游戏,把孩子的小玩具藏起来。让孩子猜玩具藏在哪里,如果猜对了就用“果然”表示肯定。例如孩子猜“在被子里”,007揭开被子,跟着说:“天线宝宝果然藏在被子里!”反过来,让孩子藏爸爸猜,猜对了,孩子也会兴奋地模仿着说:“小熊果然藏在被子里”。
  一家人还可以在“躲猫猫”的游戏中加进这种语言学习的成分——孩子找到了爸爸,大叫:妈妈,你看——爸爸果然躲在门后面!可以说,这种在游戏中学习语言的机会数不胜数。
  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更是满地皆是。例如,有一天傍晚,阿姨出去买菜,太太上班还没有回来,家里就hxy007和儿子两个人。玩耍之间,门铃响起。007说:是阿姨回来了!儿子偏说:是妈妈回来了!开门一看,儿子高声说道:果然是妈妈回来了!看,儿子已经能够正确、准确地使用“果然”了!
  孩子两岁生日那天,带他去打预防针,顺便到单位里玩了一趟。同事们逗他,和他说话闲扯,人家又用了“果然”。同事惊呼:这么个小不点,怎么就会吊书袋子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24 10:49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appyAndy 于 2009-4-22 10:11 发表
呵呵,我猜,007真的错了。
(请茄妈千万别受我猜的影响)
  理由?我需要理由。.

TOP

回复 153#YANGXIMI 的帖子

  刚刚网搜了一下,发现还是有许多人使用“真地”。这些人是不是就错了呢?.

TOP

如何使用“万能习字帖”?(接第46楼)

引用:
原帖由 仙女妈妈 于 2009-4-23 11:14 发表
007的两个ZIP下载了,前者做练字贴,也动了脑筋,是否要教儿子用五笔打字呢?还是用拼音呢?
  呵呵,那个字帖不是用来学打五笔字的,而是用来对付当下以“语境识字、分散识字”为基本精神的识字教学的。这种识字教学思想很好,可惜与之配套的教材存在严重缺陷,老师们使用时又会突破“分散识字”的要求,强求孩子大量识记课文里出现的生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识字任务就特别艰巨,并且殃及家长,陪着受累。如果与孩子有长期的亲子阅读经历,孩子对许多常用汉字有大致的了解(混到了面熟程度但还不精确),集中一段时间(最好是寒暑假)先学一些构字能力强的汉字,是一个可取的办法。五笔字根表中的成字字根,就有这种功效。
  hxy007研制的这个字帖,有两个考虑:第一,它同时用来学习笔画。小一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笔画,应该在识写汉字的过程中学习笔画。因此,这90来个成字字根是按照笔画学习的顺序编排的。其中:

  横:一二三
  竖:十工干士土王上止廿(niàn)
  撇:厂川彳(chì)斤
  捺:大八人木禾
  点:广文卜六米火犬立辛金
  提:耳
  横折(钩):口日曰(yuē)目田甲由早贝白虫古臼(jiù)皿(mǐn)石言五尸
  横撇:又夕之
  竖折:山
  ??(忘记了):四西
  竖钩:丁寸小水手了子孑(jié)竹
  撇折:车幺(yāo)
  撇点:女
  ??(忘记了):豕(shǐ)
  斜钩:弋(yì)戈戋(jiān)
  卧钩:心
  横折钩:刀方力门用雨羽月
  横折弯钩:乙
  竖折折钩:弓马
  横折折钩:乃(nǎi)

  第二个考虑是:让孩子学会识写汉字的正确方法。在安排上,第一格是字范;第二格暗一些的字范,让孩子照着写,同时记住它的笔画、笔顺以及间架结构,记在心里;第三四格是空格,让孩子不看字范就把心里记住那个字一气呵成写出来,切忌还去看第一二格的字范,看一笔写一笔,这样永远写不出漂亮的汉字;第五格又是一个暗一些的字范,目的是给孩子一个复习、巩固和校正的机会;接下来都是空格,如果孩子能够写出他比较满意的字,就可以停止练习这个字了。写几个,由孩子自己定。

  这个字帖还有一个利用价值。它完全是按照小学生写字薄的大小设计的格子,加以复制,可以添加孩子正在学写的汉字,让孩子有效练习,避免写得多,又写不好,还养成不良的写字习惯。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24 10:57 编辑 ].

TOP

回复 158#仙女妈妈 的帖子

  谢谢鼓励!恳请试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说说效果如何,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TOP

回复 163#polizia 的帖子

  可能是这样:
  学会了五笔字字根表里的成字字根的孩子,会这样记“插”字:提手旁,一个“千”,一个“臼”。
  可是,好学的Alex可能又追问了一句:爸爸,什么是“臼”?
  呵呵,hxy007是乡下宁,见过,还用过!估计博学的ccpaging也见过,可是,要给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解释清楚“臼”是什么东东,有难度哟。ccpaging只好跟他儿子讲个有关“石臼”的故事了。
  集中识字就会有这方面的问题,学会了一个字的识写却不知道它的意思,也不会用。贤明的父母,就会借机给孩子补充相关知识。如此一来,集中识字就变成了“语境识字,分散识字”。Alex慢慢就会变成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对汉字充满感情的孩子,一个想知道汉字深意的孩子。
  见过实物或其相片的人就会知道,“臼”是一个标准的象形文字。而“插”则是个表意汉字,即一个人手拿着一个杵(千)放进臼里。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30 10:31 编辑 ].

TOP

回复 167#jyuntoku 的帖子

  可能我错了,望文生义。下午有空去查一查。.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9-4-30 11:24 发表
“插”字的古今字形相差不大,是一用来讲解汉字构成的好例子。但是,“插”字和“臼”字却是没有关系的。
下面那个“臼”的部分,是“肉”字,不是“臼”字。即便不看小篆,看插的另外一种写法“挿”,也可以发现未必是“臼”。
“插”字指事,意为”刺肉“,观察一下烤羊肉串就明白了。
“插”和“舂”两个字音形意均不同,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点。
(只有双手持杵“舂”米,而没有单手持杵“插”米。)
讲到“臼”字,涉及它的字的例子有”舂“字。既然谈到”舂“字,我们还可以顺便讲到”康“字。

做家长的还是要认清自己的局限性。
  粗粗查了一下。“插”字确有一个异体字叫“挿”。
  经查,“插”和“臼”确有字源上的关系。小篆中:“臼”为 ,“插”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30 12:04 编辑 ].

TOP

回复 170#jyuntoku 的帖子

  看来,网上就有很好的工具。推荐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8FZdic92.htm
  从中可以查知,hxy007前面的望文生义,基本上蒙对了。.

TOP

  是的,有些字根本就无法解释其字源。没有哪个老师或父母有本事个个汉字都这么来一遍。
  这里,不过是利用若干现在还说得通的汉字,帮助孩子理解汉字,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做总比依靠大量练习一笔一画死记汉字来得有效,也更有意义。.

TOP

引用:
原帖由 jyuntoku 于 2009-4-30 12:14 发表
就那前面讨论的”臼“字来说,”舅“为形声,似乎好讲;那么“鼠”字怎么讲呢?其实,虽然鼠字上面也是一个臼,不过这个“臼”原来在造字的时候不是“臼”字,而是“齿”字。
  查一了下“鼠”的字源:
  甲骨文:    小篆:

  “鼠”是个像形文字,虽然发展到篆书时用了“臼”字头,但象形汉字不能像表意的汉字那样拆开来解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5-5 17:53 编辑 ].

TOP

独生子女时代的合作育儿

  ccpaging不是抛砖引玉,而是抛“插”引“舅”,抛“瓦”引“甁”。
  说得对,咱是在家教育,但不是什么教育家。各位BBMM难得有生两胎的,生一胎在教育子女上就会有一个经验缺乏和经验浪费的问题:老一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有许多今天不适用了,我们无法照搬沿用;我们缺乏育儿经验,具备了一些经验之后,孩子又过了那个年龄阶段。例如,当我们具备了辅导小一生的经验教训时,孩子已经二年级了;当我们具备辅导小二生的经验教训时,孩子又上三年级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各位BBMM一起来交流育儿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使我们的育儿行为更加明智。
  实践证明,谁在交流中越用心,谁的收获就越多。所以,恳请各位BBMM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及教训、收获及困难亮出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4-30 18:30 编辑 ].

TOP

四元字库:功用最大的367个汉字(接第56楼)

  辅导小一生小二生在语境中有效识字,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但是许多家长和孩子并没有重视。
  低年级时,语文课文都有配音磁带。有经验的老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会要求学生回家播放磁带跟读和指读课文,复习时会要求跟读、指读课文至熟练甚至能背诵。小孩子机械记忆力强,跟读三五遍往往就能够背诵课文了。粗心的家长看到孩子能够背诵或朗诵课文,就心满意足放过了孩子。细心的家长却会发现,孩子虽然能够背诵课文,但是如果单独拎出一句课文,孩子却无法识认。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就是只重视跟读、朗读、背诵而没有指读或指读不够所致。
  根据hxy007家的经验教训,小一小二时跟读指读课文比背诵课文更重要。在语境中反复跟读和指读课文,会让孩子跟许多汉字混个面熟。一个汉字在数篇课文中出现,就会印象深刻,这便有了正式识写的基础!因此,老师布置的指读课文任务,是千万不能蒙混过关的。如果老师忘记布置,家长就应该提醒和督促孩子跟着录音机(最好是复读机)指读课文。如果孩子识字困难大,这项要求更应该坚决贯彻。宁愿其他任务完成得马虎一些,这项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平时孩子自由阅读带拼音的书或亲子阅读时,也应该要求指读。在识字阶段,阅读不要贪快。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中低年级的英语学习。

  有大量亲子阅读经验、对许多汉字已经相当面熟的孩子,在学有余力(尤其在假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集中识字。那么,应该先识哪些字呢?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国的汉字教学经验主义盛行,相信经验,相信传统,考虑不多,研究不多,也不深入。倒是最近几十年,中国地位的上升,带动了外国人学习和研究汉语、汉字教学。人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了以往中国人没有注意的许多汉字特点与规律。例如,在国外的汉字教学中,就特别强调汉字学习的效率,对于应优先学什么汉字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人家强调的是,作为初学汉语的人,首先应该掌握的汉字是如下一类或几类。
  (一)构字能力最强的汉字——如前面已经详述过的“五笔字字根表”中的成字字根。
  (二)表音功能最强的汉字——汉字中有许多是形声字,构成这种字的某个汉字就是它的发音(如“期”“旗”中的“其”),可以认字认半边。有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识别出数十个这样的音根,编制出“汉字音根表”。
  (三)组词能力最强的汉字——有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出组词能力居前50位的汉字,编制出“汉语词根表”。
  (四)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有人对使用现代汉语的报刊杂志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识别出各类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编制出所谓“汉语意根表”(术语可能记错了)。
  从上述四个角度识别出来的汉字放在一起,合并重复者,便得到了由367个汉字组成的所谓“四元字库”或“ 幼儿四元字库2.rar (4.61 KB) ”。“四元字库”并非hxy007发明,却是007向各位有长期亲子阅读经历和基础的小一生小二生推荐的应该优先集中识认的汉字。007本想查实一下,再作推荐。可惜当年看过的那本涉及四元字库的书,不知在何处;到网上查,竟然查不到,根本没有人提及这项极具实用价值、可以惠及亿万小学生的研究成果。007只能凭记忆作简介,给大家一个交待了。好在当时长了个心眼,把字库实录下来了。

  友情提醒:“四元字库”或“万能习字帖”既是好东西,又是坏东西。007反复交待过使用它们的前提条件:如果你的孩子和你们有长期的亲子阅读经历,对许多常用汉字已经相当面熟,用它们提高识写汉字的学习效率,那它们就是好东西;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就没有多少阅读经历,对常用汉字非常陌生,你强行使用“四元字库”或“万能习字帖”,那你就是在害孩子,它们就是坏东西。因为其中的许多字的意义和结构都相当复杂,并不符合初学者的心理,并不适合没有基础的孩子初学。一上来就学这种汉字,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破坏孩子学习汉字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孩子没有多少阅读基础,又想让孩子先学“四元字库”里的字,又不想因此坏了孩子语言学习的感觉和兴趣。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吗?有!007想过的办法是:像古代字书《千字文》那样,用这三百多个字编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或儿歌,让孩子反复接触,直至识认。007曾经动过这方面的脑筋,可惜007不是周兴嗣,无才编出像《千字文》这样的童蒙读物。有兴趣的BBMM不妨一试,要求不必那么高,不必在一个故事或一首儿歌里全用上这三百多个字,多编几个就全部覆盖到了。还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在现有的儿童读物中留意寻找和遴选包含这三百多个字的故事,或者,加以改写使之包含四元字库中的绝大部分汉字。007的孩子已经基本过了识字关,对于这项工作的热情不如以前。低年级生的BBMM可以联手,根据“四元字库”来选编一些新字书。不成熟也没有关系,先传在WW上,大家一起来议论,把它们逐渐修改完善。期待这样的热心人不断涌现!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5-1 11:42 编辑 ].

TOP

 252 123456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