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23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亲子阅读:谈自由阅读的乐趣,斥应试训练(939#献给男子汉之《调皮鬼恐怖心》)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1-19 14:49 发表

  这是一个叫王维的老爷爷写的诗。他住在深山之中,在空旷的山林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是偶尔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他坐在林子里,从早坐到晚,只见夕阳反照,几束光线穿过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投射到林中长满苔藓 ...
007该回来了吧,有诗方面的小小疑问,讨教一下。

我家前一阵子正是学到这首古诗诵读《鹿柴》,
看似简单的一首诗,把我弄得足够糊涂——
● 题目《鹿柴》,这个“柴”,到底该读 chai,还是该读 zhai 呢?
● “返景入深林”,这个“景”,到底该读 jing,还是该读 ying 呢?

另外,像偶这样追究是比较无聊、还是应该呢? .

TOP

回复 434#hxy007 的帖子

打柴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007竟会有打柴的经历,很惊讶!
那长满柴、长满菜的青山,真让人向往,最好有一天,我也能和儿子去打柴、去挖野菜。。。

您答得好,可我被打柴的描写迷住,差点忘了原来在请教什么。.

TOP

忽然瞎想,为何现在的孩子苦——他们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打柴”,
所以从小就被逼迫着,要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朱砂掌的功夫。。。。

不要不要,俺可不要,俺宁愿回归山野,“打木柴”维生。.

TOP

回复 438#hxy007 的帖子

原来“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这个的!

我在想,某其上者“做对的事情”,某其中者“把事情做对”,
读007这段话,深深感觉我们一条不中——我们是在“不对”的路上、以“扭曲”的方式行进。
那结局大概就是如007所言:敢叫柴刀磨成针!不止偏离初衷,只怕是南辕北辙了。。。。.

TOP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不禁又想起小薇的偶像李开复,反反复复表达一种理念: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 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李开复自己说:“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一切细节的内容忘记了,所剩下来的沉淀,就是教育。”

仁兄觉得,依照咱目前的教育,当撇开所有的“有形之物”后,还能剩下什么呢? .

TOP

不排除某些个体也许是清醒的,然而整体如此,个体的力量真的似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唉,所以懒得谈这些“法相庄严”的话题了,
再说也没有您那么好的文采和精力。。。

BTW,刚才在大杂烩看见个ID,“007妈妈”,觉得特别好玩,该不会是夫人现身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42 发表


突然发现我好像是清醒的,因为无论是我原来做数学习题还是现在教儿子,我都要求要忘记那些数学习题,而剩下的便是数学思想和素养,是数学中真正有用的东西。

原来语文也是这样啊。
看得出您一定是清醒的。

那就更上层楼,不要“小乘”独善其身,最好“大乘”普度众生吧!与007一道!.

TOP

回复 447#hxy007 的帖子

我也见着了妈妈对007的亲热劲儿   .

TOP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3:42 发表


一句话,只有使人成为人时,教育才成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成就人的事业!而只有使人成为人时,美才产生,因此,教育也是一种成就美的事业!/quote]

我可不可以把这句话综合起来,说“教育应是一种成人之美的事业”!.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9-12-24 13:57 发表

讲得好,讲得妙!举双手加双足赞同!
不要好、不要妙啦,
已经把你的“语文楼”歪成“教育楼”啦,还浑然不知。

007一把柴火点燃了 ccpaging 深刻的思想教育火花,那“柴”打得多值啊! .

TOP

回复 454#hxy007 的帖子

同意的!
前者无非是匠、工匠;后者才是艺术、艺术家。
吃火锅,没川崎怎么行;欲成人之美,靠工匠怎么行。。。.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09-12-23 14:00 发表


“普度众生”不敢说。倒是有一遍学习数学的经验之谈--“无用的数学”似乎可以作为上面几段话注脚。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page=1#pid6360613

论文笔,咱肯定不能跟hxy007比, ...
链接看了。
对汝等数学好、且觉得数学其乐无穷的人,偶天然景仰!因为那是偶的短板、很短的短板,不可救药的人生遗憾。.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09-12-26 12:55 发表

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和美丽的自然环境就够了。
从小与自然环境有密切的接触,可以令心思和嗜好简朴智慧。

林语堂大致这么说的。 ...
多么高兴我就曾拥有很快乐的童年、在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中长大,
迄今,童年的记忆,仍然是一生中极为弥足珍贵的部分——

我走进了一个家
我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家
苍天是帐幕
大地是睡床
沒有红墙
也沒有绿瓦
。。。.

TOP

回复 463#vivianda 的帖子

我挺可怜孩子的,他不会有那样的童年,
只能听我偶尔讲讲,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神往。。。.

TOP

回复 465#vivianda 的帖子

说起来一定话又长了,不讲了,
常把007的楼砌歪也不太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1-6 08:20 发表

只要与孩子教育有关,就百无禁忌。
只要与孩子教育无关,就噤若寒蝉!

开玩笑的。
这样讲,是因为今天心血来潮,正想说说一只“蝉”的故事。   .

TOP

还记得我们去年去了一趟庐山吗?
当时带回来一堆零零碎碎的物品,有玻璃镇纸、干花书签、手镯、念珠、挂件等等,我家儿子都淡然视之,唯独最喜欢一只蝉,
当他打开小纸盒看见那只蝉时,小眼睛立即瞪大了。

回想当初,走到花径的“觅春园”门口,我忽然发现松树底下、斑斑驳驳的阳光中,躺着一只蝉。
蹲下来仔细一看,是一只已经死去的蝉,但是躯体特别完整、特别干净,静静地卧在地上,每一根触须、每一条细腿、每一枚薄翼,全都栩栩如生!
我很欣喜,马上去旁边小贩那里讨了一个纸盒,将它轻轻放入,又千里迢迢带回了家。

没想到这竟成了小男生最喜欢的礼物,看看又动动,动动又看看,说:
“夏天在小区的树上叫起来没完没了的知了,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

趁他兴趣盎然,就把法布尔的《昆虫记》翻了出来,找到“蝉”的章节给他看,这回他可读得深有感触啦!
当然,“噤若寒蝉”,“薄如蝉翼”这些成语,也在他心里生动地活了起来。
还有顺带引出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一只蝉给孩子带来了无限惊喜、哪怕它只是一只死去的、静谧的蝉。。。。.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2-3 22:50 发表
  真是惭愧,很久没有上这里来了,还错过了欣然在此说蝉。苍然和尚听下来,欣然诗太似乎不仅仅是在说蝉,更像是在说禅。是的,那一只死去的、静谧的蝉,确实充满禅意。
晚了,说得再好,也不管用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2-3 22:59 发表
  曾经写过一首为孩子的“慢”辩护的打油诗,这首诗也许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却没有引起BBMMs共鸣。再抄一回:

  重提上述打油诗,是为了引出一个比007的打油诗更具境界、别具禅意的童话。
  它源自http ...
拜读了。
诗很好——声声慢;
童话也好——唯叹上帝的美意,人不懂。
可见共鸣有多难!
只好再说一句,“别走太快,等等灵魂”....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2-5 19:54 发表
  快过年了,送个礼品给你和你的孩子——
  一个是WORD版的《443627》,一个是PPT版的《4 ...
好意外的大礼包,君子情重,君子念旧...受兄弟一拜!
收起来,今晚送给小朋友。
也不忘送给迷恋007的大把美女粉丝们、和她们的亲亲宝贝!.

TOP

frog leap

格式真考究,能感觉到对孩子的细腻心思。
明年此时,吾还未归去的话,或能见着“五年级上”?

“来而不往,非礼也”,
大过年的,怎么可以“非礼”于公子
那就“涌泉之恩,滴水相报”吧,一个mini game,看看大苍笛和小苍笛会喜欢吗?.

附件

frog leap.rar (232.63 KB)

2010-2-8 13:46, 下载次数: 164

TOP

回复 481#hxy007 的帖子


汝是“智障”级,那偶可以算“NC ”级了——就没成过,看了答案知道了,如今又不会了。

我也不想会了,就看看“女蛙”个个蛮妩媚的也就行了。.

TOP

回复 483#hxy007 的帖子

哈哈,IQ低下,人格高尚,这叫“难得糊涂”。

给他了,小三生很喜欢!并且偏爱 WORD 版。
因为他要乱试,只能另存一份给他,就随便动吧;仁兄的格式不想让他碰坏。

仅事隔一年,好像变化很大,我们迄今只学了16+16+8=40首古诗,比小苍笛少很多很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10-2-10 23:54 发表

   ... 勉强教了每学期16首,但是孩子能够记住几首,只有天晓得。前些天,我亮出儿子三上学的一首诗问儿子。他说:好像见过。追问:你以前语文课上学过没有?他口气坚决地说:肯定没有学过。007彻底晕倒。
如果每一首都讲讲故事、对对话,如同《月下独酌》、如同《江雪》、如同《鹿柴》...,估计就比较难忘记了。
当然,“重复是记忆之母”,适度的复习也利于记忆。

说到这里,想起和我家那个的对话——
这次期末考试前背单词,让他多重复几次,告诉他:“记住,重复乃记忆之母。”
说完,没见他有反应。半晌,转着小眼睛问我:“那,谁是记忆之父呢?”
你说我跟他说的是什么、他想的又是什么....

TOP

回复 488#hxy007 的帖子

我就好这些“雕虫小技”呀,
别说,它经常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干脆教我一下,怎样才能自动生成目录;谢谢先,
我见到它还有“Ctrl+单击”可以跟踪链接的功能。.

TOP

我会了,小case成就大文章!

果然将门虎子啊,小苍笛真是能干得紧,把“想家的诗”编辑得又快又好。下好,和大苍笛的放一起,打包收藏。

仁兄无私的分享,也带来许多温馨,
诚如星云法师所言: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能“给”,才是富有。
此处的007,ccpaging,还有他处的诸多网友,都是“富有”而功德无量的仁者,
在WW上,得到的比付出的多如许,令我汗颜。

愿您新的一年里,二六时中恒吉祥!.

TOP

读到了两位BB孤独守岁的故事。
文学爸爸苍笛,时不时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么,可以理解,
数学爸爸 ccpaging 也会如此多愁善感,就太惊讶了,
刚才又看到草菲,也在阵阵感伤中...

不用吧,毕竟愁人的“年关”已过,“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空气之中已然飘散着一丝淡淡的春的气息,
那夜春雷的滚动,听到了吗?
今天丝丝的小雨,看到了吗?
还有那小草的清香、泥土的芬芳,闻到了吗?
....
真想不通啊,怎会有那种话呢,说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我只想说:我爱天、我爱地、爱天地间众生万物;
          我爱你、爱自己。.

TOP

回复 506#hxy007 的帖子

小苍笛真是可爱,竟然能想出个“娘娘腔指数”!

受“想家诗”的启发,我想应景让小三生也试试编辑一个“春天的诗”,可好?.

TOP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一、二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2-14 17:22 发表


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哪里,我将来去何方?
当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忽然之间,这些问题涌入我们的脑海,那么自然,那么强烈。
我问父亲,那个素来刚强的男人眼中竟然噙满了泪。
从此,我拥有了传说中被称 ...
引用:
原帖由 grant 于 2010-3-4 15:30 发表


思考这个问题,我大概比你要早一些。
我印象里是在初中还是小学高年级,忽然有一天,“我是谁”这个问题没来由地就占据了我的大脑,百思不得其解。
鉴于这样的一种思索,
推荐 grant 现在就看看该片
推荐 ccpaging 在有意愿时,看看该片
推荐 007,过个三年五载、或者更长久,看看该片,呵呵......

TOP

回复 513#grant 的帖子

我也才观看,是经亲爱宝宝师兄推荐后才留意的。
先前倒是早有听闻有这档公益节目,但是没有上心看过。

主持人陈大惠给我留下了颇深的印象,他的发问、他的听讲,融了进去、用了心,很不同于那些游离在访谈之外,牵强刻板地照提纲发问的采访者。
如此,随着对净空法师的采访,他自己也被强烈感化、直至身体力行、弘法利生就一些不意外了。
从节目可以显见,从06年到08年,两年过去,在系列二中,主持人与法师有了互动深度更强的对话。.

TOP

苍笛公子,不要怪我歪了楼哦——其实这次真的没歪,该纪录片中有许多的篇幅,讲到的是教育。.

TOP

回复 515#grant 的帖子

大概种子少吧,可以去菩提树下、或者taobao上免费结缘正版光碟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3-24 15:19 发表
你见过柳树开花吗
摘自:
http://tbl7996.blog.sohu.com/81547942.html

    开始一直担心经过冰冻的这些断树残枝枯草还能否活过来,眼下看来担心是多余的,这些树儿草儿的生命力可真强,一天一个样儿,每天都给 ...
好美的图片,携带者春的信息。

前段时间,我也被儿子拉着去公园的池边,他一门心思要亲自看看,什么叫“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因为他在语文课本里正好学了这首诗。
看见了,轻触了,他就满意而归了。

我还喜欢一首歌曲,“我的柳絮”——

风啊风啊 你轻轻地吹,
不要吹去我的柳絮,
风啊风啊 你轻轻地吹,
不要吹去我的柳絮。

她有那雪花般的身躯,
她有那温柔的情意,
风啊...风啊...
风啊风啊 你轻轻地吹,
不要吹去我的柳絮。

雨啊雨啊 你轻轻地洒,
不要浇落我的柳絮,
雨啊雨啊 你轻轻地洒,
不要浇落我的柳絮。

她是来到人间的春姑娘,
她给了我们多少诗意,
雨啊...雨啊....
雨啊雨啊 你轻轻地洒,
不要浇落我的柳絮。.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4-6 17:19 发表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渐渐入土的和尚像呢,嗯,红尘原小住,乐土自长存,有道理
可是薇薇,别看比丘们神情怡然,这图片却让我害怕呢;如果在现场,一定更觉心惊...
我想,还是因为没能视死如归吧。

我家的也是,那天早晨不知怎么谈起生死,我问他:“你怕不怕死?”
他说:“怕得不行。”
“为什么怕?”
“因为我不知道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什么感觉。如果死过一次,我就不怕死了。”
我听了,笑他的不合逻辑,但是也暗自嘉许他小小的悟性。
是的,怕,正是因为不了解实相。.

TOP

什么都准备了,就是不准备死亡(转)

我们大多数人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会珍惜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啊!
我常常想起莲花生大士的话:“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
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

TOP

走过生死的旅程(转)

依据佛陀的智慧,我们确实可以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
我们不必等到亲密的人死得很痛苦时,或受到绝症的冲击时,才去观察我们的人生。
我们也不必到死亡时还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
此时此地,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了。
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准确无比、心平气和地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
对已经做了准备和修行的人来说,死亡的来临并不是失败而是胜利,是生命中最尊贵和最光荣的时刻。

诚如十二世纪的大师惹巴格坚(Drakpa Gyaltsen)所说的:
“人类一辈子都在准备,准备,准备:只是对下一辈子没做准备。”而恰恰这个准备,才是所有准备中最值得准备的。.

TOP

Sorry 苍笛,不想在亲子帖里写这些的,可是话正好说到这里,就顺手牵过来了。
您,就担待一些吧? .

TOP

回复 600#hxy007 的帖子

哇!这个是小苍笛周岁照吗?超级可爱的。。。
我可顾不上读你的文章,光看照片啦!那只鞋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4-13 20:27 发表
对于婴童而言,你跟他讲阿拉伯文、西伯莱文、甲骨文,他都能记住,他的听力皮层是开放的,没有强烈的选择性。
这个正是最令我称奇的地方,我经常惊讶于幼儿记忆的奇妙——他们不必以理解、懂得为基础,就可以很快、很自然地记住,
背唐诗就是很好的明证。我常想,如果让我去背一堆完全不解其意的诗句,怕是不容易背下来的。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幼儿记忆的机理与成人的有所不同?

去年诵《心经》时,对这个现象,我用来做反证,反证自己对经文的理解程度——
如果我怎么也背不出来,那表明我对经义尚没有最基本的了解;
如果我能很快诵出,那么不管离解悟真正的文字般若还有多遥远,起码最表层的意思算是“了义”了。
还好,稍诵即出,迄今不忘。.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4-13 20:15 发表
同你家宝贝儿一样,一岁左右就装模作样地捧着报纸和书看,常常是反着的,表情还特别专注,我笑S了
是的,他们装模作样地看,可那个架势,比咱们真正看的还要像足十倍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vivianda 于 2010-4-14 13:38 发表
呵呵,我现在看儿子在书桌前的面部表情,也能看出他投入了多少,据此判断儿子当时学习的效果。
我家小朋友,全部事情都写在脸上,我都不用正眼看,扫一下就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TOP

回复 614#水之形 的帖子

哎呀,原来小水念经,也是有口无心啊。
不过你这段脑皮层的描写很有意思,让我一下联想起早些年读到的一大段描述,关于大脑发育和运作的,它们给我留下了奇特的印象,
但里面的一些医学数据是否确凿,我无法考证,权且贴在007楼里,供有兴趣者参阅。.

TOP

(转)
……大脑是一个奇特的器官,因为它似乎是倒着长的。
你的肝脏,肾脏和皮肤开始时都很小,然后逐渐长大,直至成人。
而你的大脑正相反。你的大脑很快就长大,然后开始缩小,直至成人。
尤为令人费解的是,随着你的大脑越变越小,你却越变越聪明。
要理解这个本末倒置的器官,秘密在于所谓的“突触”(synapse)。
一个突触是两个脑细胞之间的联结(也称为神经元),其作用是使细胞相互沟通。
这些突触就是你的线,你必须了解它们,因为,正如一本神经学教科书所言:
“行为取决于大脑神经元之间正常联结的形成。”用通俗的话说,你的突触决定了你的才干。

[ 本帖最后由 happyyj 于 2010-4-15 18:21 编辑 ].

TOP

(转)
那么,你的突触联结是如何形成的?
母亲怀上你42天后,你的大脑经历了一次长达4个月的突飞猛进的发育期。
说实话,“突飞猛进”这个词不足以描述这一切的巨大规模。
在你生命的第42天,你的第一个神经元问世;120天后,你的神经元总数已达1000亿。
换言之,你每秒增加9500个新的神经元。
然而,当这种爆炸式的增长平息后,神经元上演的大部分戏剧就结束了。
你出生时有1000亿个神经元,你到了中年的后期仍然只有这么多。.

TOP

(转)
然而,在你的大脑的其他地方,真正的戏剧,突触的戏剧刚刚开始。
你出生前60天,你的神经元开始相互沟通。每个神经元都向外伸展——实实在在地“伸展”出一个叫轴突(axon)的索——力图建立一个联结。
每当一个联结成功建立,就形成了一个突触。
在你出生后的头3年中,你的神经元建立这样的联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事实上,你到3岁时,你的1000亿个神经元中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神经元建立了15000个突触联结。
为避免误会,让我们再说一遍:你的1000亿个神经元中的每一个都建立了15000个联结。
你的模式已经编结成型:广博、精细、独特。

[ 本帖最后由 happyyj 于 2010-4-15 18:24 编辑 ].

TOP

(转)
但是,一些奇怪的事情接着发生了。
不知何故,大自然现在促使你忽视你的大量精心编织的线,一如大部分事物;
没人照看的线渐渐破损,你网络中的联结四处崩溃。
你对你的精神网络的某些部分麻木不仁,致使几十亿精心建立的突触联结在你3到15岁间丢失。
到你16岁生日那天醒来时,你的网络有一半已化为乌有。

糟糕的是,你无法卷土重来。
是的,在你的一生中,你的大脑的确保持了一些早期的可塑性。
例如,现在人们发现,学习和记忆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突触联结;
同样,你如果不幸截肢或失明,也需要新的联结来应付困境。
然而,就大部分实际目的而言,你的精神网络形式及其强弱不等的各种联结在你十五、六岁后不会有大的改变。.

TOP

(转)
这一切听来十分令人费解。为什么大自然要这么做?
为什么他费了这么大的劲建立起来一个网络,却听任它的一大部分萎缩和死亡?
如同教育家约翰•布鲁尔在《头三年的神话》一书中所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就大脑而言,“越少就是越多”。
不少父母在婴儿床上悬挂黑白的活动物体,并播放莫扎特的光盘,以求刺激孩子大脑突触联结,但是他们完全错了。
并不是你的突触联结越多,你就越聪明或效率高。相反,你的聪明和效率取决于你能多么有效地运用你最强大的联结。
大自然之所以迫使你关闭几十亿个联结,恰恰就是为了使你能够腾出手来开发剩下的联结。丢失联结不仅不值得你担忧,而且它本身就是目的。
.

TOP

(转)
开始时,大自然给你的联结远远超过你的需求,这是因为在你出生后的头几年,你需要大量吸收。
但是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吸收,而尚未对周围世界进行理解。
你无法理解,因为无比充沛的联结使你从四面八方收到数不胜数的信号,使你无法招架。
为了理解你周围的世界,你必须关闭头脑中的部分噪音。
在其后的10年中,大自然正要帮助你做这件事。
你的遗传基因和童年的早期经历帮助你挑选若干更为顺畅和实用的联结——或许是“竞争联结”,也可能是“好奇联结”或“战略思维联结”。
你反复受到这些联结的吸引,继而使它们变得越来越强固。借用一句互联网比喻,它们是你的超高速T1线路。这里的信号响亮而强劲。

与此同时,由于被忽视和弃置不用,位于你网络的其它部分的联结渐渐枯萎。这里一片死寂,不接受任何信号。

[ 本帖最后由 happyyj 于 2010-4-15 18:26 编辑 ].

TOP

(转)
在显微层面上,你的精神网络既有若干通畅无阻的T1线路,又有许多断裂的联结。
正是这一点说明,为什么某些行为和反应对于你是油然而生、驾轻就熟,而另一些行为和反应则是无论你如何拼命努力,都显得生硬和牵强。

事情本应如此。如果大自然未能把你的网络精简为少量强固的联结,你就永远不会成人。你将当一辈子儿童,冻结在感官的超载中。

作家乔治•博吉斯想象过这样一个人物。他描述了一个男孩:
“他有无限的记忆。所有的事,他过目不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的感官经历,都根植在他的记忆中。
由于被细节所淹没,无法忘却他所见过的瞬息万变的云彩的形状,他无法形成任何抽象的概念,因而无法思维。”
这样一个男孩无法感受,无法建立任何关系,或作出任何决定。他将缺乏个性、偏好、判断力和激情。他不会有任何才干。

为使你免遭厄运,遗传和养育强化了你的部分联结,同时让其它数十亿的联结枯萎和死亡。
于是你就成为你——成为一个有独特才干的个人,命中注定你以自身贯穿始终的特有方式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

[ 本帖最后由 happyyj 于 2010-4-15 18:27 编辑 ].

TOP

回复 633#hxy007 的帖子

为什么007喜欢的都是我妈喜欢的,那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还有这个鼹鼠的故事,都是她当年极力推荐我看的,只不过时候不对,我都是快上初中的人了。.

TOP

 8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