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儿子上课不专心,老师让吃药该怎么办~~~~~

即使休学一年,也不能吃。.

TOP

这个老师是混蛋!你们BBMM也混!.

TOP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8-12-10 14:10 发表

虽然你说的比较粗,不过我也赞同.
  医生也是混蛋。这个世界上哪有孩子不多动的!多动才正常。不动是死人,少动是笨蛋,唯有好动才是孩子的天性。只要孩子在做某件事(随便什么事)上可以保持15分钟及以上的注意力,就可以说他的注意力是正常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经常招惹同学,是因为其它对他来说特别敏感的原因,例如,厌学,想引起别人注意,等等。.

TOP

隐蔽出野兴法

  现在一节课35分钟,学习再专心的孩子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是由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决定的,一个孩子一般不大可能在一件事上持续保持15分钟的注意力,在15分钟之后一般会注意力转移到另外一件事上。所以,了解孩子的老师不会在一件事情上安排15分钟以上的活动时间,他一定会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另外一个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或内容,就算学习同样的内容,活动的形式也一定会发生改变。你的孩子可能很不幸地进的是一个不顾孩子心理特点的老师带的班。
  可是,你孩子班一定也有许多专心上课的孩子呀!是的。你的孩子与那些看似专心的孩子的区别,不在于就他不专心,人家都专心,而在于人家不专心时的小动作更加隐蔽,人家是眼睛看着老师,脑子像只小鸟飞出了教室,或者只是看一眼窗外就马上收回目光,或者是聪明地以理理文具、课本的方法缓解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避免老师注意……办法多了去。
  因此,不要强迫孩子一定要专心,这实际上也办不到。但是,可以教他一些老师的课听不进去时应该怎么办的自制方法。除了上面说的,还可以有更多的方法:你的孩子不是喜欢招惹别的同学吗?你就教他:不是真地去招惹人家,而是心里想象一下怎么惹惹逗逗小朋友,想象一下这样做怎么好玩。然后,马上回到老师上课的内容上来。可以指导孩子发挥想象力试试各种方法,直到找到他最喜爱的隐蔽出野兴方法。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要鼓励。
  我读书时是个老师喜爱的、让老师放心的好学生,我就是用类似的方法不让老师知道我也会不用心听讲的。不妨一试!.

TOP

想想菲尔普斯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0 15:03 发表


误导啊。
多动症的很多孩子看动画片很专心的。
  在你的眼里,多动是一种病。所以,在你的体系中,菲尔普斯的命运一定很惨!可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多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利用这种天性,引导这种天性,使之成为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有利因素,是老师和父母的天职。.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0 16:51 发表


在我眼里,你有妄想症!
我的19字的跟贴让你妄想出我的“眼”、我的“体系”。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多动,尤其是学龄儿童,引致注意力不能集中且自控能力较差,按美国的最新科研结果就是脑发育未完善 ...
  怯怯地说一声:我的孩子就被有的人定义过是“多动症”!可我真地从来不认为多动是“症”,随着他的大脑颞叶逐渐发育完善,好象现在没有人说他多动症了。当然,调皮好动的孩子更加考验父母和老师。要教许多方法让他在特定场合心动、手少动。
  “多动症”是一个杜撰出来的概念,特别在中国还经常被滥用。
  我孩子的班上有个孩子,直到三年级都会在上课时突然怪叫,或者没有任何前兆就惹别的同学,或者突然跑出课堂。老师没有说过他是“多动症”,也没有提示家长带他去看病吃药,只是把他安排在第一排,不时提醒他克制,鼓励他克制。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跟别的孩子一样地正常了,能够安静上课了,只是学习稍差,比一般孩子调皮。这个孩子也是幸运的,有耐心等待他的BBMM和老师。他们没有说他是“多动症患儿”,没有让他吃药,只是耐心地等啊等啊,等着他的大脑发育完全,等了足足三年,终于铁树开了花!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0 18:00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0 16:51 发表


在我眼里,你有妄想症!
我的19字的跟贴让你妄想出我的“眼”、我的“体系”。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多动,尤其是学龄儿童,引致注意力不能集中且自控能力较差,按美国的最新科研结果就是脑发育未完善 ...
  
  再弱弱地问一句:你的孩子得“多动症”了吗?
  俺说错了话,但没有对你个人进行人身攻击的意思!请你多多原谅哟!!.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0 18:44 发表


满足一下您的好奇心,我孩子有感统方面——前庭平衡功能轻度异常,据说成长可以慢慢恢复的。
不过我没有选择等待,我让他做感统训练了。
游泳没有时间,接下去还打算做身体调理,补脑。
哦,没有吃药呀!还是训练比较好,对不对?.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言两语 于 2008-12-10 19:59 发表
007啊?会变脸?建议吃药的你骂人混蛋,琪妈说在训练,你又关心是不是吃药了?
  是吗?您真地这么理解的?我真是这个意思吗?.

TOP

一家都是“多动症” 回复 61#ccpaging 的帖子

   兄弟啊兄弟!咱们咋都一样啊?!小子一样,老子也一样。
  小子的情况前面说过,咱们的孩子在明强真是福气哟,没有哪个老师说咱们的孩子是“多动症”!

  我自己嘛,小一时非常地调皮。用传说中的“QMM标准”,咱是标准的、十足的、超级的“多动症患儿”。幸好那时是“文革”,一个野蛮时代,“多动症”概念还没有泛滥到我们贫困落后的山乡。饶是如此,我依然是老师烦恼的对象,同学嘲笑欺负的目标,尽管咱的学习不错。
  现在想来,都厌我妈。她见我在家淘气惹祸,不管我才小小六岁年纪,还穿着开档裤,就送我上学,说是要让老师来收拾我。同班同学比我至少大一岁,多数同学大我两岁以上。在这些比我大得多的同学当中,我是那么的另类。他们不但取笑我穿开档裤,露着小鸡鸡,还取笑我不会哄妹妹(我跟许多同伴一样是背着小弟弟小妹妹上学的)。我管不住自己,上课做小动作,老师批评我,同学就借机欺负我。谁要是欺负我,我就跟人家干架。每次都是我先动手,每次都是我吃亏,还被老师训斥。吃亏也就罢了,人家还逐渐不理我。我被同学孤立,没有玩伴,这是我最难受的。逐渐地,我意识到,这不能怨别人,只怨我自己。可是,我不明白呀!——我怎么就这么坏?这么差劲?我也想好呀!我也不想做小动作呀!咋就管不住自己呢?
  好在我有一个特别贤慧的妈妈,在她发现了我的问题之后,她没有跟着老师、同学一样对我另眼相待,当然也不可能像今天的聪明妈妈那样领我去看医生让我吃药。她马上给我做了条西装裤,还不断地劝慰我:你比他们小,所以你管不住自己的手脚。等你长到他们那样大,你就会管得住自己了。妈妈这么说,对我确实是莫大的安慰——我对自己的看法积极得多了!我盼呀盼,盼着上二年级,上三年级,心里想:到那时我就管得住自己,上课不做小动作了,老师就不嫌弃我了,同学就不笑话我了!
  妈妈可没有等,没有盼。她在想办法,帮助我改善当下的处境。她给我出了许多主意,让我练习一种想象做小动作的方法(就是当克制不住自己时,只在心里做小动作,不真地动手动脚招惹同学),教我种种不让老师发觉我不在听课的方法,教我打一下野望就回到上课内容的方法。她还让我先准备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问老师,请教老师。这一招还真灵,不仅给老师同学惊奇和好感,我也时常因为要找机会提问而忘记了做小动作……
  就这样,我在妈妈的安慰下、鼓励下、指导下、训练下,慢慢改变着自己;在自己的大脑逐渐发育完全中,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动作。到了二年级我已经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上课文静,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可是,他们可能永远不知道,我其实还是经常会上课走神的,只不过我是盯着老师、黑板而天马行空的。老师看着我那副专注的样子,哪里会想到我的心早已像只小鸟飞向了池塘、山岗?!
  我也开始有好朋友了。最要铭记的是一个得了脑膜炎的何大哥,他因为这病心智水平比较低,十几岁了还和我们一起念小学。他个大力大,别的同学不敢跟他玩,他就和我玩,玩成了好朋友。谁要取笑我,欺负我,他就扁谁!有何大哥照着,我度过了艰难的一年级。
  后来,我又有了一个好朋友。她是我的同桌,我曾经和她打过架。为了得到男孩子们的认同,我也学他们的样,在课桌上划出“三八线”,自己可以越界却不让女同桌越界。可人家根本不当一回事,我挤过去,人家就挤过来。我力气小挤不过,就使用阴招,用墨水弄脏人家的衣服。人家生气了,把我摁在地上狠扁,我打不过,就死死地揪住她的头发。同学们在一旁喊打,还取笑我不会打架,只会拉女孩子的头发。这种奇耻大辱让我痛心,不争气地坐在地上,不停地流泪,无神地望着被我扯下的那把头发……
  山区的孩子虽然野性调皮,但天良未泯,看着我如此伤心地哭泣,全都停止了叫喊。他们虽然没有更多的表示,但我头一次没有因为打架而被老师痛骂。实际上,是因为没有人告状,所以老师根本就不知道中午教室里发生的这一幕。那个被我拉扯下一大把头发的女同桌也没有告诉她的父母,我最担心人家父母找我父母理论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最神奇的是,女同桌没有记仇。那一天之后,凡是我背妹妹来上学,基本上是她在帮着我带妹妹……那个女同学也大我许多,我上高中时就听说她要结婚了,嫁在我的邻村。我特别想参加她的婚礼,可是,在那个年龄,我变得有些羞怯了,终究没有去成。

  一个“多动症患儿”(在今天看来)就是在这样一种友好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长大之后一切正常。他应该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没有一个人想到过、说过他是“多动症患儿”。他既没有因为另类而受到特别的歧视,也没有因此而受到特别的优待,他得到的是一个正常的成长环境,所以他能够正常成长。

  据“专家”说,“多动症”是会遗传的,看来,咱家小子也宿命地是个“多动症患儿”了。对照“专家”提供的识别“多动症”的十大标准,咱家小子果真像我一样是一个十足的“多动症患儿”。幸好,家风也会遗传,咱也像咱妈一样不认为自己的小子“多动”是“病”或“症”。当然,咱跟咱妈也有不一样,咱让孩子晚一年入学。咱在想啊——咱家小子,就算他大脑某些部位的成熟速度比常模慢一些,可他比同学大一岁,行为自制水平应该持平吧!实际上,他还是比别的同学调皮,有小动作,闲话废话还特别多……万幸的是,他上的那所小学,校长、老师和同学好像都特别无知,竟然都不知道什么是“多动症”!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5 23:50 编辑 ].

TOP

纪念我的母亲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08-12-11 10:28 发表
感动于你母亲的爱, 这样的妈妈才称得上伟大!
  是的,我特别地感激!可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母亲在她38岁我16岁时就去世了,明天就是她的忌日。
  我领会母亲的善意苦心,是在我长大之后。可是,等我领会到了,母亲却不在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1 11:0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08-12-11 10:40 发表
但她的爱却能陪伴你一辈子, 而且延续到你孩子身上啊.....
  
  谢谢你这么安慰!
  也请各位BBMM理解我为什么看不惯动不动就把孩子的多动好动看成“病”“症”。.

TOP

教师和医师不一样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08-12-11 10:56 发表
完全能够理解...但不能理解的是那些生了孩子却不愿意用心的父母....
  是呀!吃药最省心了,有的老师和父母都可能这样想。要是知识和美德也能够做成药片,我们就彻底省心了。或者,我们干脆把自己和孩子都变成机器人算了!几个小时装上种种高级软件,就文武全才了,多省心呀!
  可是,这样一来,要老师干什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可都是人耶!
  医师说某个孩子得了“多动症”多少可以理解,医师恨不得普天之下的孩子都得“多动症”这种心态甚至都可以理解。因为这种想法和他们的工作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他们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容易犯职业病,视天下的人都是病人。这样说,可能会污辱医师。但他们确实有可以引以自豪的地方!
  我见过一个研究脑神经的台湾学者,自称“医师”,后来还当过台湾的“教育部长”。他嘲笑台湾、香港、大陆的教师不但没有本事,而且懦弱。他的理由是:医师的主要责任和本事,是给有病的人看病治病,而不是给健康的人开补药。可是,中国的老师却只想带教聪明的、温顺的孩子,一教就会,令行禁止的孩子,恨不得所有问题和困难孩子都不来上学,来上学也不要到他班上。万一到了他班上,就要想办法让他去智力测验,以证明他智力有问题,以便计算工作业绩时不必计算这个孩子的学业成绩;或者,想办法让他去医院,对照类似“QMM标准”进行检查,以证明这孩子是个“多动症患儿”,这样他就得吃药,然后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傻坐,不影响别人。
  这个脑神经学学者还说:聪明的学生其实不需要多少教导的,给他正常的学习环境,他就能够正常地成长。他们的成就再高,都不能主要归功于老师的本事大。唯有问题和困难学生才需要费心去教导,才需要老师精心去帮助。帮助和确保这种孩子克服困难,正常成长,才是老师的责任,方显老师的本事。
  听这么一说,我猛然想起孟子的一段话。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乐”。切!——哪里是“君子之乐”?根本就是“小人之乐”!不过,我觉得这位学者有些偏激。至少,我孩子上学的那所学校的老师不是这样,本帖里提到的部分老师也不是这样。我相信这种不歧视而怜悯帮助困难学生的老师有千千万万,我也相信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师一定有这种感受:经常看望他们的、怀想他们的、感念他们的,主要是当年那些得到过他们切实帮助的困难学生。他们到老时会发现一条真理:老师的真正成就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但愿年轻老师能够早一些领会到这条真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1 13:14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1 11:52 发表


请不要断章取义我的文字,就象我敬重你可 ...
接受批评,我改过来。都是被“多动症”给闹的,不吃药就胡言乱语,瞎开玩笑。您别当真,别生气,别冲动!我都多动了,您就别放在心上。好不?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1 13:07 编辑 ].

TOP

感谢提供经验

引用:
原帖由 clare_gu 于 2008-12-11 13:25 发表
我突然想起自己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男孩特别皮,上课经常不听,总捣乱,还影响老师上课,后来老师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坐一个位子,告诉他如果想做小动作的话,就在一张纸上写"我是好孩子",不停地写,写够了再听课,老师会在放学 ...
  希望各位BBMM多多提供这样的经验,让我们及我们孩子的老师多受启发。.

TOP

从小到大都是“多动症” 回复 127#金虎妈 的帖子

  给你讲一个我中学同学的故事吧。我们一同读了六年书,住了六年校。
  他可能就是你说的那种直到中学都没有好转的“多动症患儿”,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他专做一些令人恶心的事,做过之后会全身颤抖,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上课也经常做小学生才会干的那类小儿科傻事,这在中学太少见了。他尿床,弄得我们睡的通铺有一股难闻的骚味。最可笑是,他上课时居然把大便拉在裤档里。
  他非常敏感,但好像并不自卑。因为他学习好,尤其是语文好,作文写得一流。初一时就能够成段成段背出《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那些诗篇和掌故,还时常巧妙地用在他的文章里。初二时学着我们语文老师的样子,写剧本,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老师一直容忍他那些怪动作,同学们则把他当才子,虽然我们背地里称他“癫佬”。有一回,忘记了是什么原因,好像是躲在宿舍里拉大便,然后用纸包好,扔到窗外,被老师查出。老师忍无可忍,批评了他几句,好像是说他穷得没有志气,没有教养。人家留下一张纸条就走人,上面写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师被吓得灵魂出窍,赶紧去追他。没有追上,到他家找也没有找着。过两天他又回来了,说是去了姑姑家。老师敢怒不敢言,只好由着他。
  此君高中时语文作文得过全国奖,但他依然没有改掉“多动症”的毛病。有个女同学同情他家境不好,给了他一点粮票,他就自作多情,整天颤抖,激动不得了。这件事在我的母校闹得满城风雨,流传至今已成传奇。老师们竟然也给忍了!
  他考上了大学,读的是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以后回到母校任教,依然没有改掉“多动症”的毛病。他上课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和情绪,成为了学生们的笑话。虽然学生爱听他上课,但是校长受不了别人议论说学校让疯子上课的风议,一个劲地劝他改行。
  此君一拍桌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带着一家老小到广东一所知名中学任教去了。在那里他依然故我,但那所学校大气,竟然就留着这个疯子上课。现在,他日子过得非常和美。妻子不上班,成了他的教学助手,因为他已经是名师了。网上还常见他评论高考作文题的文章。读着读着我就想笑,因为文中就可以看出那家伙又在颤抖了!不曾想,引用他文章说事的人还真不少。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1 15:01 编辑 ].

TOP

来自妄想症患者的提醒

  这个帖子的参与者,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或遭遇。我们在这里分享经验教训,也在相互鼓气,相互寻求帮助。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

  有的人发言条数特别多,时间也非常分散,好像整天都有空,提出的观点、提供的材料和信息也显得非常专业。
当心这种人!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2 22:26 编辑 ].

TOP

回复 199#琪琪妈 的帖子

看来我得吸取教训,言多必实。大家要当心的其实是我!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3 00:43 编辑 ].

TOP

全班至少一半是“多动症”:兼论友好环境

  我以两个实例(见第75楼《一家都是“多动症”》和第133楼《从小到大都是“多动症”》),说明正常的环境对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稍慢于常模的儿童,对于他们的正常成长,是何等的重要。这种正常环境不仅指这个小朋友的父母和老师把他当作正常儿童来对待,也指小朋友的同伴及其父母也把这个小朋友当作正常儿童对待。
  当年我调皮淘气,没有同伴当我是“多动症”,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到学校来说要把我赶走,或让我吃药,免得我影响了他们孩子的学习。中学时代,我的一个同学怪异行为百出,我们也没有当他是异类,更没有想到他在妨害我们,从而要求学校把他开除或者让他吃药。其中受益不仅仅是那位同学,还有我们自己。正因为我们不认为那是一种妨害(包括他不讲卫生染疥疮,弄得我们全得皮肤病),所以我们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我们阅历了各种不同的人,让我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并且学会了善于利用现实的环境,使之统统转化为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积极因素。假使那时的我们以及我们的父母容不得那个同学在班上“为非作歹”,试图说服学校劝其退学,我们势必难以如愿,从此还得了一种心病,那个同学任何一种行为果真都会极其消极地影响我们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态,坚定了一个小同学是我们的友好环境,还是敌对环境。
  还是讲一讲我孩子所在的班级吧。小一开家长会时,班主任就公开说,这是她带班以来最难弄的一个班。男生多于女生,男生绝大多数是皮大王,女生里面也有不少是不省油的灯。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这个班要是用“QQM标准”去衡量,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可以说是“多动症患儿”,其中包括我家小子。但是,正如我前面说的,这个班的老师虽然比别的班的老师付出了更多,但并没有说其中任何一个学生是“多动症患儿”,没有要求任何一个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找药吃。她们两年多的耐心管理、指导、教学、训练,终于使这个班成了一个相当正常的班级。那些能量巨大的小家伙,现在逐渐能够管住自己,也能够相互管理了,并且在各种活动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聪明和能干。连校长都称赞这个班进步大。
  这里要特别感谢这所学校的老师,他们对待孩子的正常心态,给我们好动多事的孩子营造了一个正常成长的环境。也要感谢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没有去给老师施加过度的压力,迫使老师对我们的孩子施加不当的影响。我们能够体会到这种环境的友好,因此也会尽可能友好。
  我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回到家时常会提到,有个男同学今天上课的时候又怪叫了,他前天上课的时候还一个人跑到教室外边玩了好一会儿。我听孩子说这些的时候,发现他并不是在抱怨,而是兴奋得不得了。我孩子虽然也极其调皮好动,但他胆小,自己想做却不敢做如此出格的事,看到别的同学做,大概觉得很过瘾吧!我就是这样过来的,特别能够理解。我倒不是没有想到那孩子那样做对我家孩子会有不良示范,但一想到现在的课堂学习如此紧张,有个小同学怪叫一声,还真有舒缓全班学生情绪的心理治疗作用!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去要求老师对那个孩子施加更严厉的管教,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我孩子二年级遇到两个十分难处的女同桌。他可没有当年我欺负同桌那种傻劲,反倒是经常受到同桌的骚扰。第一个女孩子特别霸道,我就见过老师放学时让她留下来谈心,说她这个不对那个错了,教她该这样做该那样做,看来她确实是班级里的一个麻烦。这小女孩课上课下不停地招惹我家孩子,拿我孩子的本子写上自己的名字,里面明明有我孩子的字迹,她就是不承认;拿我孩子的铅笔,上面明明贴着我孩子的名字,她就撕下来继续抵赖;有一回午餐,有个小朋友没有发到苹果,她就偷偷地把我孩子的苹果送给了那个小朋友,我儿子向她要,她偏说没动过……我家孩子不知因诸如此类的事而被气哭过多少回!我们给孩子出了不少主意,让他和同桌搞好关系,但收交甚微。久而久之,我们发现这个女孩子其实就是想惹我孩子生气。于是,就教孩子学会用各种法子忍让,上课不理睬同桌的任何招惹。事后讨说法,要回自己的东西,也不要让她知道你生气了。因为你越生气,她越来劲。我家小子一点就通,法子一试就灵,无论对方怎么招惹,就是不上当,就是不理她。就这样忍了一个星期吧,人家觉得没劲了,就不再惹他了,或者说,很少惹他了。这个小女孩现在已经成了我家小子的好朋友。大概是因为惹不着我家孩子吧,她就惹前后邻桌,动作大了就容易被老师注意到,结果后来被调到另外一群同学中了。人家最近还告诉我,比来比去,还是跟我家孩子做同桌最好。
  我孩子接下来的一个同桌,倒没有前面那个具有攻击性,但她是班上有名的废话大王,一张小嘴整天不停在嘟囔。我孩子也是一个闲话大王,一有话题,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两人同桌,如鱼得水,相见恨晚。但我家孩子很快就露馅了,上课没有听懂,作业不会做(因为他在幼儿园没有正式学过小学的东西),没有记下老师布置的任务,经常弄得非常狼狈。他也非常苦恼,想好了上课再也不跟同桌闲话,可事到临头就是管不住自己。我们不好去要求老师换座位,因为这说不过去——换谁去不是一样会受影响吗?凭什么一定要老师照顾我家孩子呢?何况我家孩子也闲话废话多呀!谁又愿意和我家孩子同桌呢?没办法,只好把这个小女孩当作磨炼我家孩子的一个“冤家”吧!或者说,就利用这个机会改掉我家孩子好说闲话的习惯吧!于是,我们启发孩子:你要想上课用心听讲的话,首先要做到自己不主动跟同桌说话,其次要想办法让同桌不跟你讲闲话。这个,这个,要求似乎高了。我们最后给孩子提的要求是:一堂课只说一次闲话,就算成功。孩子想想一天上课时可以说上七次闲话,好象不少耶,就答应了。我们给孩子出的主意就是去贿赂那个小朋友,只要她一堂课不跟我家孩子说闲话,我孩子就答应送她一样小东西(粘纸、橡皮、一粒糖等)。老师规定是不能带糖果零食去学校的,我家孩子冒险带来的这各色糖果,对那小女孩子颇有吸引力。她一开口说废话,我儿子就用奖品提示她。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品,她尽力克制自己。久久而之,那个小女孩子上课说话的习惯大有改观,最神奇的是我孩子在管住同桌那张嘴时,也管住了自己的嘴。现在,老师一致认为我家孩子进步很大,可以说是上课用心听讲的模范了。
  啰嗦那么多,只想说明一点:很少有小学生会自觉意识到自己的某个同学妨碍了他的学习,他在这方面的敏感性来自老师和父母。老师和父母对他的同班课堂问题行为越敏感,他也越敏感。他越敏感于同学的课堂行为问题,他受到的妨害就越多。因此,无论我们的孩子有多么优秀,都不应该引导他去过度感知同学的问题行为。相反,优秀的孩子越对同学友好,他的环境也越友好,他从中受益也越多。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孩子所在的学校相对来说比较正常、比较友好?七宝古镇的原住民即使不算农村人口,好像也不如老市区的居民有素质呀。这所学校有许多孩子的父母就是九星市场的大小老板或打工者,他们的素质也不如许多精英呀。有的学生家长到学校里吵闹起来,似乎粗鲁得令人难以接受。为什么偏偏这样一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家长都能够友好对待那些行为难以自制的孩子?其实,不难理解。我母亲就是个农民,几乎没有文化,但这并不表示她没有人性,也不表示她不通人性,更不表示她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她能够帮助我度过一段艰难的求学岁月,不纯粹是因为与生俱来的母爱,还因为在一个相对纯朴的环境里,遵循了养儿育女的一些朴素真理。有的人就不一样了,尽管他或她的文化比我妈高得多……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4 20:18 编辑 ].

TOP

我替你脸红 回复 227#Jupiter 的帖子

  那你说,应该对我们的“多动症”孩子怎么办?
  把他们赶出你孩子所在的学校或所在的班级?你没有这个权利!
  让我们的孩子吃药?我们不干!
  你偷偷地逼我们的孩子吃药?我们告你!
  你的孩子不就是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吗?我告诉你,我的孩子也有可取可爱能干的地方。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间休息里以及小伙伴非正式群体活动中,他可是主角。他是不是也应该学你孩子的样,或者,我是不是也应该学你的样教唆我的孩子,歧视你的孩子,看不起你的孩子,孤立你的孩子?
  如此敌对、不友好的环境,对谁有利呢?我看对谁也不利!我们还是握个手吧,并且让我们的孩子也握手。不要让我们的偏见损害了我们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就算你们的孩子将来会成精英,而我们的孩子只是一个个普通劳动者,难道你们的孩子不需要友好、快乐的清洁工、修车工吗?我们在孩子心中种下敌视和仇恨的种子有什么好处呢?更要命的是,又有谁知道今日的同学之中将来谁是开宝马的,谁是修车的?
  今天,老师的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了,我非常理解因内外交困所致的教师压力。可是,我孩子所在的学校的教师面临的是和你们一样的困难和压力。人家可以做得这么专业,你们呢?我想一想,不仅脸红,而且不安。小学生还是孩子,无论他怎么“坏”,都不至于被宣判为“害群之马”。.

TOP

义务教育的公平诉求

  自汉代以来,统治中国社会的是大地主(望族/士族),小地主(庶族)没有话语权和统治权。统治集团通过察举制(类似今天的考察推荐保送制度,它在逻辑上和实践中必然成为一种营私舞弊、裙带关系的潜规则),选拔新人,补充官员,治理国家。但是,这个阶层到两晋之后就没落了,根本无力统治这个泱泱大国。隋朝的开国君臣,想出了一个法子,扩大统治基础,让崛起的庶族地主也有机会担任各级官员。这个法子就是科举制。
  科举制,不认关系,只认科考成绩或者说科试反映的文才武略。这种官员选拔制度,不仅给小地主提供了政治空间,也给富裕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只要有那么一点条件读书,只要努力读书,就有可能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就不会永远贫困和弱势。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给统治阶层的子弟以压力。因为,无论你家有多么富裕,如果不努力,就会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换句话说,科举制以及它所制约下的教育制度,成了一种阶层流动、社会平衡的工具。
  尽管由于政治制度整体的不合理,科举制到了明清之后弊端丛生,沦为形式,但欧洲(特别是英国)却从中汲取智慧,逐渐形成了近代以来的文官制度,并从中发展出一套社会与政治理念。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使教育成为一种公共事业、国家事业,用考试和教育来促进阶层流动、社会平衡,确保社会公平。他们也许会容忍许多不公平,但绝不会容忍教育不公。因为,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一切公平的基础。如果教育不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反而不断再生产社会不公平,那就剥夺了弱势阶层的最后希望。他们不但会继续贫困弱势,成为强势阶层眼中的社会包袱,而且会因为绝望而铤而走险,奋起反抗,成为统治阶级的掘墓人。统治集团和强势阶层如果聪明一些的话,就不会把最下层的人逼到这个地步。他们在无数的经验教训中,也确实逐渐学会了出让一部分既得利益,以维护他们更大更长远更根本的利益。换句话说,他们即使是出于自利的考虑,也不会故意去损害社会公平的基础。

  我们的国家制度自然不同,但一些基本的道理还是相通的。例如,教育也是我国社会公平的一个基石。社会的最大不公,就是教育不公。教育给了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以希望,如果教育都不公平了,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就不知道成功的出路在哪里。因此,公立学校主持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部分),不是培养优秀人才后备军的精英教育,而是为人人成功提供均等机会的合格教育。谁合格了,想要更多,那是他个人的事、家庭的事,无权要求学校和老师给予特殊关照;谁不合格,难合格,谁就有权要求受到来自老师、学校、政府更多的优待。
  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不要把自己的工作看得过于卑微,不要以为只是在为某些人的升学提供帮助。从整个社会运作上说,老师从事的是一项维系社会公平的工作。如果你厚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应该理直气壮!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5 12:24 编辑 ].

TOP

不是替你脸红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5 08:52 发表
你先别急着脸红,也根本用不着脸红,你理直气壮地要求学校老师同学家长都站在统一立场上,宽容包容“多动症”的孩子,而你根本没有理解我对于目前铺天盖地的“多动症”是怎样认识的。
我在前面说过,能称得上“症” ...
  看来,我这种嘻笑怒骂、一半正经一半不正经、一半实一半虚的文风,应该改一改了,至少在网上。如果我一时改不过来,也请各位看客多多原谅!
  不过,多亏你看得仔细,看出我的孩子并不是“多动症患儿”。我孩子的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不但认为自己的孩子正常,同样认为他的所有同班同学正常。这就是我始终给“多动症”这个说法打上引号的原因。我是多么地希望大家不用“多动症”这个误导性极强的称呼啊!医学和心理学上有正规的称呼,从语用的效果上可以预计,正规的称呼可以让许多孩子免受不当、不公之待遇。可是,“多动症”这个糟糕的俗名,太容易被我们这些并不专业的人士误用和滥用了,见稍微好动一些的孩子就怀疑甚至说人家是“多动症”;更可怕的是,有人竟然“显得”非常专业地提出了贻笑大方却让众多家长心惊肉跳的“多动症”识别的十大标准;最可怕的是,有的人还在恶意地使用这个可怕的标签,试图给那些他们排斥、嫌弃的好动孩子贴上这个标签,以实现他们的个人目的。
  你说得完全正确!——我的孩子不是“多动症患儿”,尽管在幼儿园阶段有人说过他是,尽管他在一年级疑似。但他已经度过了因大脑发育稍晚所致的言行难以自制阶段。感觉上,他从二年级下学期就成了一个上课专心听讲的孩子,表现也中规中矩,他的成绩在班级里中等偏上,自我感觉好一些也可以说是优等偏下。这在他们班的男孩子中已经相当难得。事实上,他成了别的调皮孩子骚扰的对象。他跟许多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的好孩子、乖孩子不同的是,他多少能够理解和应付来自同学的骚扰。你知道了这个事实,就该明白我是站在什么立场上为“多动症患儿”说话、狂批中国式的“多动症丑闻”了吧!我承认,我试图公正发言。这不只是出于做人的良知,也是出于自己及孩子都有过未被贴标签受歧视的幸运,我希望普天之下的“多动症患儿”都有我孩子这样的幸运!
  既然我的孩子都变好了,成了一个专心听讲、学习认真、成绩优良、表现规矩的学生,那么,我为什么不站在乖孩子、好学生的家长那边说话呢?我为什么要当叛徒呢?我为什么不像你想的那样设法让孩子三年级时换一个班或换一所学校呢?因为,我觉得我和我孩子无法逃避。哪一个班、哪一所小学都会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找不到专门为乖孩子、好学生办的小学和初中。现在连重点高中都受到指责,因为这种歧视性的教育安排,有违共和国的宪法,有违民主的精神,有违社会公正的追求。
  好吧,假定你果真找到了这样一所学校,你的孩子像在温室里一样度过了他的少年期、青年期。他工作了、成家了、养儿育女了,他还能继续待在温室里吗?总不至于像某个傲慢而充满无知与偏见的房地产开发商那样,试图去建立一些“富人区”,然后让你孩子呆在这个圈子不出来吧!想玩种族隔离、社群隔离?谁试试看!就算你的孩子果真住在某个“富人区”,他就不跟异类打交道了吗?他不需要工人、农民兄弟以及众多服务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了吗?你别说得太早了,说什么那些有这样那样行为问题的孩子跟你的孩子没有关系。他们双方都别无选择地要打一辈子交道,他们今天是否友好相处,事关他们的未来是否团结、和谐、安宁。想一想吧,你孩子的宝马车是由谁来制造和修理的,你孙子食用的乳制品是由谁来生产、加工、运送、出售的。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中也许就有一个是你兄弟的孩子,或者是我的孩子,这些孩子当年学习和表现可能比较平庸。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受到友好的对待的话,你孙子的乳粉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这样想,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考虑。但光我一个人这样想,是无法保障我孩子的现实与未来利益的。所以,我希望你也这样想,大家都这样想。更何况,我们现在无法预料孩子的同学当中将来谁会住在“富人区”(假如有的话)。
  还有一点你说中了。以我儿子为主角的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间休息的非正式活动,确实是我孩子班级生活秩序最混乱的部分,不守规则、肆意捣乱的情况比语数外课严重得多。我孩子就经常报告说诸如“今天美术课老师又在让我们练坐了”的情况,他还一度抱怨课间游戏做不下去。但接下来的事你就想歪了!我们恰恰就是利用这种机会引导儿子学会宽容和理解,磨炼与同学打交道、团结同学(或者用露骨一些的话说“笼络同学”)的智慧。我们启发他想出各种法子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最近他的总结是:大家更喜欢参加我想出的游戏,因为我更公平。我们问:你怎么公平法?儿子说:我让大家轮流当队长,轮流当“坏蛋”。嘿嘿,没有困难,哪有进步?没有矛盾,哪有智慧?
  最后,我要说你有一个误解。虽然我不赞同你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但我不是替你脸红。你再仔细读一读,看看我在说哪种人。不过,我确实是在拿你的跟帖说事,让你产生这种理解,抱歉了!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5 17:56 编辑 ].

TOP

感谢理解和批评

引用:
原帖由 子馨妈妈 于 2008-12-16 08:06 发表
支持和理解007,不过其他人好象没理解您帖子要表达的意思呢,呵呵。
谢谢你看懂了我要说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意思很简单:坚决反对用敌对的、排他的方式,尽可能不用孤军奋战的方式,坚决用友好、合作的方式,解决我们的孩子在上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困难。
  我在另外一个帖子里表达了类似的主张,见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age=5(第221楼《快乐不私藏》)
  但是,如果仅仅上面简单几句话,可能就不痛不痒了。现在这种表述虽然引起了争论,却是非常值得的。这个社会如果缺乏了理性、血性、公正,烂掉、跨掉就活该!我们都过着人人自危的日子,也活该!只是通过这么长的帖子,我又非常悲哀地发现:有与我相近想法的人自然容易理解,有不同看法的人似乎永远只能误解或曲解。我悲哀的不是自己未获许多理解,而是我想表述的那种思想竟然变成了少数派的思想。.

TOP

公众对正义、公平冷漠的可怕

  我们都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都会有社会正义的诉求。可是,当别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我们保持沉默。虽然我们也有是非标准,但都在盼望别人出来主持正义。不曾想“公正”从来就是对所有的人公正,失去了公正,倒霉的是全体公众,发生恰似如下碑文的悲剧。

美国波士顿犹太人死难纪念碑碑文

当他们屠杀犹太人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屠杀基督徒时,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基督徒;
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后来他们要杀我,已经没有人能为我作声了……

——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Pastor Mantion Niemoller).

TOP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08 发表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多动症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始终是个挺可爱的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的东西
   但愿所有的人都像您这样使用这个俗称!如果这个世界在最近一个月确实发生了如此可喜的变化,我收回我的批评。
  至于那些被贴上这种标签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我现在没有发言权了,好像您也没有。让孩子们自己说吧,或者让某些真正理解他们的父母说吧!.

TOP

我到底替谁脸红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08 发表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如果老师投诉孩子成绩不好,这是老师的责任,他们难道不应该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吗?至于家长该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本帐 ...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哥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跟老师作对?我可是一直在感谢我自己的老师、孩子学校里的老师,我也一直在钦佩本帖提及的那些非常专业地处理问题行为多的学生的老师。我没有说过这些老师一句不是。我唯一批评的是贴主一开始提及的那位混蛋“老师”,以及之后不断涌现的为之辩护的“老师”(家长出于体谅老师,说类似的话可以除外)。我也是个老师,我也不时遇到心下不喜甚至讨厌之至的学生,我也时常有不理他、不教他这种冲动。但我只能仅仅这么想却不能这么做,我的专业训练告诉我,必须排除个人好恶开展工作(正如一个医生不能因为看不惯某个求医者,就拒绝给人家看病,或者故意让他吃错药),尽可能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所以,我对各位同行振振有词、花言巧语、巧言令色的辩护词,深感不安,深感惭愧。我是替这种“老师”脸红,实际上他们已经不配称“老师”这个称号!工作做得这么失败,作为教师的良知和基本操又丧失殆尽,可以改行了!!
  有些孩子学习专心,老实本分,经常受到调皮同伴的侵扰,他们的家长有忧虑和不满,我十分理解,因为我的孩子现在也处于这种境地。可是,在这个被“老师”逼着吃药的调皮孩子的家长的求助帖里,还喋喋不休地指责这类孩子,是不是有失厚道呀?在这个帖里,说这种淡话,是不是在助长那个不良“老师”的嚣张气焰啊?!尤其是某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家长,一个劲地控诉“多动症孩子”的种种劣迹,一个劲地起哄让他们吃药。真是令人心寒不安!当年鲁迅描述的那些看客围观同胞被杀头、等着吃人血馒头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所以,我从美国弄了块墓碑贴在上面。各位看客,当你的孩子遭遇不公正待遇时,谁来替你的孩子主持正义呢?
  这位老哥,我也不明白,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仅仅是在要求全社会都来宽容和理解那些言行难以自制时常闯祸的孩子?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反对积极、科学、合理训练这些孩子以帮助他们逐渐度过难关?您为什么总是觉得我在为这些孩子的家长推卸责任?请您仔细看一看,我写有故事的每个跟贴里给各位家长推荐了多少积极而证明有效的训练与指导方式。我不过是反对动辄说某某某是“多动症”,反对动辄就让人家吃药,我只不过是看不惯那么武断而傲慢地认定这些孩子就缺乏家教。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的监护人要承担责任。但求您原谅孩子吧!您对孩子的宽恕,不仅会使您更像一位长辈,也会使您内心更加平和。您的善良和友好,会传递给您的孩子,以及那个妨害过你孩子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6 22:49 编辑 ].

TOP

抱歉!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6:46 发表
至于那些并非某症而纯属家教失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并不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打伤了人损坏了东西大不了赔钱。。。对这种父母和孩子,我不知道007持何种态度?
  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没有这个方面的经验。我们遇到的几乎都是讲道理的家长。
  我家孩子一年级参加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被另外一个班的孩子推倒在地,牙齿磕穿下嘴唇,鲜血直流。我们夫妻心痛万分,不过看成是一个倒霉的意外事故。闯祸孩子的家长特意带他来看望,并且道歉。我们接受了慰问品,也接受了道歉。我们劝那位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同时也耐心地启发自己的孩子不要记恨:因为人家也是像你一样想赢,人家也像你一样小,还不知道推别人一下,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他不是故意要让你受伤。
  我孩子听了这种解释,好受多了!.

TOP

善待每个孩子

引用:
原帖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23:31 发表
我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也欣赏你对儿子的EQ教育,但是,你提到的宽容,就是这段话“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 ...
  我也注意到了我们其实有许多共识,这得益于争论中的认真倾听(阅读)、相互理解。即使我们还有严重分歧,通过理性的辩论和真诚的交流,也会使我们各自的思想和主张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明白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是非标准、价值取向,同时明白自己哪些观点会被人误解。
  我现在就发现您有一个误解。我说“某个孩子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的监护人要负责任”,并不仅仅指监护人要对自己的孩子造成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赔偿,要为自己孩子造成的伤害感到欠疚并作出对方愿意接受的道歉,还包括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合理的管教(很抱歉,我没有用“严格管教”这种说法)。作为家长不但要“管”,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孩子不再犯同样的大错;更要“教”,指引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向,指导孩子正确可行的方法。这是那个学生的家长的责任。至于我说的“宽容那个孩子或那种孩子”,那是对“您”的请求。
  很高兴您也使用“孩子”去称呼那些调皮捣蛋鬼。当我们使用这个称呼时,那就表示我们是他们的“长辈”。我们就不能像计较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过失那样,去计较孩子的过失;计较的话,那也顶多是跟他们的监护人计较。总之,不能针对孩子,他们还不懂事。虽然他们应该并且能够在错误中逐渐学会负责,但在法理和道理上,他们还没有行为责任能力。我们不可能像要求一个成年那样要求一个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是如此,对孩子的评价也是如此。表面上,有的孩子循规蹈矩,安分守己,有的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这全是行为表现,而不是内在品质。少儿的品德还在形成之中,尚不稳定。因此,说一个孩子品德良好,另一个孩子品德恶劣,为时尚早。正因为少儿的品德有这种特点,他们的行为表现有着明显的情境性。就是说,一个孩子在一种情境中的行为方式,通常仅预示在相似的情境中会出现,而不预示在别的不同情境中也会出现。换一种环境,他的行为表现又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之一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孩子,与其说比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孩子更有道德,不如说是比他们更加谨慎小心。正如我小时候练就一套不让老师发现我不专心听讲的本事,这只表明我更谨慎,更“狡猾”,而不表明我更专心。因此,把孩子看死,断定某些六七八岁的孩子“自私狭隘善妒”,过于武断。这是戴着成年人的眼镜,使用成年人的标准,审视孩子身上发生的行为问题。如果他们的环境发生改变的话,他们身上所谓“自私狭隘善妒”的行为又会消退。
  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应该有这种信心,也应该给他们这种希望。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任何重要他人,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有一种自我实现的神奇的功效——你认为他会变好,他就果真变好;你认为他没救,他就果真沉沦下去。发现并研究这神奇现象的是两位心理学家,其中一个叫罗森塔尔。人们把这种“教师期望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却给这种效应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王子,他深深地爱上了自己创作的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他真诚地祈祷上天赋予雕像以生命,他的真爱和虔诚打动了爱神。爱神让雕像成为一个活人,并且跟痴迷她的皮格马利翁结为了夫妻。萧伯纳曾经利用这个神话故事的深意创作了一部小说,说的是:有个绅士娶了一个形象邋遢、缺乏教养、言行不入流的妓女为妻,但他没有嫌弃。他把妻子当作一个淑女加以呵护、尊重和对待,日久天长,这个女子果真成了一个有教养的、举止高雅、风度迷人的贵妇人。这位绅士就是现代版的“皮格马利翁”!老师和家长也是“皮格马利翁”,是学校和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是家里的“皮格马利翁”!“孩子还小,以后就好了”也许不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它也不是谬论。准确地说,这是我们长辈对晚辈应有的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会使我们对所有的孩子变得更加慈爱,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变得更加宽容,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对孩子的管教更为温和合理。诚然,采取刚性教育,对孩子实施严格管教,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刚毅坚强、具有攻击性的个性,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遭到孩子的抵抗,也容易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极端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当年,这两个国家都选择了严格管教的刚性教育模式,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纳粹分子、法西斯分子。基于这种历史教训,现代各国普遍选择了合理管教的软性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可以培养亲善友好、民主平等、内心充满阳光的个性。美国有个普通教师写过一首诗,非常全面而直观地展示了选择软性教育模式的理由。这位老师在她去世时,已经享誉全球,成为当代教师的良心。我把它译出来,供您及其他BBMM还有中小学的老师们欣赏。

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诺尔特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们就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里,他们就学会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里,他们就学会忧虑。
如果孩子生活在可怜里,他们就学会自怜。
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里,他们就学会畏缩。
如果孩子生活在嫉妒里,他们就学会妒忌。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里,他们就学会内疚。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们就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宽容中,他们就学会忍耐。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们就学会欣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接纳中,他们就学会爱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们就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赏识中,他们就学会立志是好事。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们就学会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诚实中,他们就学会真诚。
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中,他们就学会正义。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善与体谅中,他们就学会尊重。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们就学会信赖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们就学会世界是一块生活的乐土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8-12-17 03:32 编辑 ].

TOP

不打不相识

引用:
原帖由 ggixlx 于 2009-4-8 00:45 发表

同道中人,hxy007,我记住你了。Jupiter也不错,代表大多数普通妈妈的想法吧。曲高和寡,很正常——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因为大多数妈妈都不可能修炼到你的境界。对孩子“严格”的根本来自于他们对儿童 ...
  呵呵,J姐已成俺我的好朋友了,而且成了“我不知道”亲子数学社的骨干分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cocoyangyang 于 2009-6-17 06:40 发表

你应用的这段话,我也喜欢,可惜老邱不喜欢 。刚才经老邱介绍来拜读你们的讨论。非常喜欢你和老邱都能够心平气和的讨论各自的观点。
  我和J姐有严重的分歧,至今也没有达成基本的一致。但这不影响我对她的敬重,因为她讲道理,而且颇有修养和风度。只要不搞人身攻击,有相互理解和宽容的努力,思想交流和交锋都是有益我们提高认识的好办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tinsuka 于 2009-6-17 14:52 发表
很感动你有如此明理、聪慧的妈妈,真是幸福!
  是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现在许多颇有文化的BBMM和老师都应该向我那个近乎文盲的母亲学习。.

TOP

引用:
原帖由 唐丫妈妈 于 2009-6-17 11:30 发表
  “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个医学女博士,长期从事特殊儿童的治疗工作。跟蒙台梭利齐名的德克乐利,是比利时医生,也长期从事特殊儿童的治疗的问题。有趣的是,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成为医学家,因为两人最后都放弃了医学立场,在教导和训练特殊儿童上进行探索和试验,最终反而成了著名的教育家。他们为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而设计的直观教育理论与方法,不仅造福了千百万特殊儿童,也造福亿万正常儿童。今天的幼儿教育及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无论在手段方法和观念理论上,都深以蒙氏和德氏之影响。
  
  hxy007是蒙台梭利的忠实信徒。前面发的所有帖子,一言蔽之,就是蒙氏上面那句话。对于所谓“多动症患儿”,安全、可靠、有效的干预,不是药物,而是耐心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管理和环境控制。那些试图想通过给“多动症患儿”开药获利并且不断强化“多动症”概念的医生,应该多多想想蒙台梭利和德克乐利等前辈,这种庸医的灵魂应该入地狱!那些逼学生吃药的老师,不是无知,就是缺德。那些只想让孩子吃药、试图一药了之的父母,潜意识里都不想为这种比较特殊的孩子付出超常的心血,这实在不是负责的态度。

[ 本帖最后由 hxy007 于 2009-6-17 16:23 编辑 ].

TOP

回复 325#cocoyangyang 的帖子

是的,J姐有时会说粗话,更显得真实可爱。.

TOP

回复 328#cocoyangyang 的帖子

呵呵,都是性情中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baby100 于 2009-6-18 18:39 发表

问个题外话,“我不知道”亲子数学社,是个私下成立的小团体,还是从不相信学习贴的副标题?
你的那个名帖太长了,即要花大把的时间还要花大量的脑细胞啊,所以一直有畏惧感。等利用暑假我慢慢去看去学习。
  就是那个帖子里的网友一种自称,并不是什么正式的团体。看了几页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欢迎光临,欢迎参与!.

TOP

训练、指导比吃药更可靠,日常训练比专业人士的训练更可靠

TOP

引用:
原帖由 cslinda 于 2009-6-24 15:27 发表
我儿子也很皮,非常好动,但在学校里老师说表现很好。当然刚去也是好动,但老师教学方式很好,老师鼓励或表扬,从来也不跟我们说要吃药或是建议去看医生。

小孩皮是正常的,关键老师怎么教!
  向你家孩子的老师致于崇高的敬礼!
  希望公布孩子的学校、班级,免得那些对教师失去信心的人,以及教师中的败类,胆敢怀疑善待学生、不歧视孩子是教师职业道德底线。.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