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有160个人次参与评价】

[社会] 亲情断了......

回复 142#wudear 的帖子


我认识一家人,也是几个子女,在那个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外地,有的想办法回来了,最后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成了家,生了孩子,就留在了外地。
老太太成天念叨她这个留在外地的女儿,觉得兄妹几个,就她一人孤零零在外地,得不到家人的照顾。。。老太太对这个女儿的孩子特别疼爱,每年寒暑假都要接回来过,后来外孙回来上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大家庭的兄弟姐妹都费心费力。
老太太很早就表示,她的房子,是留给这个外地的女儿或者外孙的,让她可以回来有个落脚之地,这样她才安心。
很欣赏这家人,敬佩那个老太太。.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4 17:21 发表
叔伯们都是因为工作去外地的,就像我母亲学校毕业统一分配,他们都70多岁了,不会是知青,80年代我母亲找到一个机会可以让小叔一家回上海郊区,但他权衡之下放弃了;爷爷去世40多年了,当时身边大概只有我父亲和姑姑 ...
看你的叙述,你家有4个叔伯工作分配在外地,只有你父亲和你姑姑2个在上海。我记得当年的政策是老大分在外地、老二留沪,以此类推。半数到外地半数留沪,不知你家父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被分配在外地?当然有些家庭不是按照长幼顺序决定的,若有人主动要求去外地,其他人就可以相应留一个。不过基本上是对半分的。我知道的一个家庭,大哥二哥都主动要求去外地工作,以便让他们的三妹四妹留在上海,当年的亲情还是蛮感人的。.

TOP

我觉得楼主没错,她想保护妈妈。至于房子,在外地那么多年了,还提这个事,首先他们就已经认钱不认人了,如果是产权房还可以商量,租赁房,有什么可说的呀。顺气自然吧。.

TOP

回复 153#fffmmm 的帖子

叔伯们去外地,有的因为读书后学校统一分配工作,有的参军,之后在外成家了。当初父亲也是在外地读书后留校教书,因为学校解散了,他分配在大机构工作,之后才这个大机构在上海有分局,他就回到了上海。当然这些都是我出生前的事,长大后陆续听大人们讲的,叔伯们也从来没有说起因为父亲他们去了外地。.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5 13:19 发表
叔伯们去外地,有的因为读书后学校统一分配工作,有的参军,之后在外成家了。当初父亲也是在外地读书后留校教书,因为学校解散了,他分配在大机构工作,之后才这个大机构在上海有分局,他就回到了上海。当然这些都是 ...
哦,当初你父亲一辈除了一个姑姑留在上海,其他5人的工作都分配在了外地?这种情况不多见。.

TOP

不知老宅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建造的?.

TOP

回复 156#fffmmm 的帖子

是的,据说我奶奶思想很跟得上时代,一直讲好男儿志在四方。.

TOP

回复 157#丰禾妈 的帖子

解放前吧,发帖后问题多多,简直像是在叙述一部老宅发展史。你别介意啊,一点点感想.

TOP

支持LZ,LZ是个好女儿。.

TOP

回复 159#Lili妈 的帖子

因为牵扯到上一辈,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如果能尽量地做到公正公平地处理,亲情就会得到平衡。
解放前是私房还是公房,又是向谁承租的?.

TOP

楼主父亲家的情况和我妈的情况类似,当时他们那代人和插队知青不一样,很多是读了大学后分配去外地的。我母亲兄妹4人,我大舅在北京,小舅在广州,小阿姨原来大学毕业后分在上海的,后来和姨夫会合,去了浙江。这样只有我妈一个人留在上海了,而且我妈也承担起了给老人养老送终的义务,我父母是高级职称,都可以分房的,但由于老房子的面积较大,当时也不愿把市中心的老房子换到较远的地段去(当然现在看起来都是好地段),所以工作了一辈子也没有分到房子。而且租赁房按政策是看户口和面积的,当然我们家没有发生楼主家里那种情况,但我是能理解LZ和LZ父母的心情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的妈妈 于 2011-1-5 14:03 编辑 ].

TOP

回复 161#丰禾妈 的帖子

据我所知一直是公房,具体不太清楚,只知道之前的租客去了台湾,我爷爷是解放那年(49年)搬进的。.

TOP

这种解放后归国有了的老房子,好像要还给原房主了,一直没弄明白,那里面的租住户怎么办.

TOP

回复 164#海格薇 的帖子

房子归国家,我爷爷一直租用着,可能其他租户也是如此吧。.

TOP

反正可以理解LZ和LZ父母的想法,毕竟自己已经因为老房没有得到分配房子,而LZ叔伯的想法也很好理解,父辈明明留了遗产,自己却继承不到。唉,怪就怪上海房价太高,如果这老房只值3-5万,估计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5 14:31 发表
据我所知一直是公房,具体不太清楚,只知道之前的租客去了台湾,我爷爷是解放那年(49年)搬进的。
如果一直是公房的话,应该是中华民国的公房,因为是解放前造的嘛,可是民国好像没有公房一说,你爷爷是怎么搬进去的,问谁租的?.

TOP

回复 162#小猪的妈妈 的帖子

谢谢理解,其实我很清楚老宅是长辈们的,我无权过问,只是我看不得母亲受气,本来父亲已经答复他们了,再来找母亲并言辞过激,母亲说为了小叔的几句话,她几天没睡好,事情本来还是可以协商的,现在她不想管了.......

TOP

回复 167#丰禾妈 的帖子

只知道这一片都是租赁房,之前的租客去了台湾,爷爷那辈的事不清楚了.......

TOP

回复 169#Lili妈 的帖子

这种所谓的公房都是被ZF占领的私房,是从私有性质转换而来的。估计你爷爷是从二房东手里租赁来的,和现在ZF建造的廉租房是两回事。房屋的本来性质就是私有,其产权转移到了ZF手里,使用权则转移到了你爷爷手里。既然是个权益,那么别人想要分享也是个很正常的事。听说现在这种房屋内如果没有户口的,本市的直系都有权利继承,这个你可以去咨询。
至于福利分房,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资格享受的,因为其分房的主体是单位而不是ZF,主要看单位有没有这个福利。对于单位的职工来说,主要是看他(她)名下是否有住房。如果你家的老宅一直在爷爷名下,那么你父母怎么能算有房呢?单位分房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增配,自己不用交房,由单位根据分房条件配给房屋。一种是套配,符合分房条件的职工交出小房换来面积大一点的大房。.

TOP

回复 156#fffmmm 的帖子

我的祖母有三个孩子全部去了外地。.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0-12-31 17:28 发表
说起来真是家丑:老宅是我爷爷留下的租赁房,28平米,外地叔伯认为他们兄弟有份(他们的户口在30年前都已经迁出),最初与父亲商量,之后与小叔母亲商量,要价20%,母亲说当时的历史根据户口分房,如果没有老宅,父亲 ...
当年是为什么会迁出户口去外地呢?如果是因为上山下乡的政策,我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一点点,好像有一阵子,是要每家出人头的,如果是独生子,可以不去,否则家里兄弟姐妹,必须有人迁出户口,去外地支边支农,如果是这样叔伯户口才迁出,房子为什么没有份啊?
我不了解情况哦,只是旁观者提出一点想法,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楼主,兄弟姐妹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其实钱什么都可以买来,亲情还是买不到的,素以还是慎重考虑。.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5 13:19 发表
叔伯们去外地,有的因为读书后学校统一分配工作,有的参军,之后在外成家了。当初父亲也是在外地读书后留校教书,因为学校解散了,他分配在大机构工作,之后才这个大机构在上海有分局,他就回到了上海。当然这些都是 ...
哦原来是酱紫,理解你妈妈爸爸的想法。8过你不和母亲商量还是有点不妥当,万一以后妈妈想回还一下,发现么余地了怎么办。。。.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3 13:54 发表
我打电话完全是因为我母亲受了委屈,现在我的户口不在老宅,老宅共5个户口:我父母和我弟弟一家3口,说实在的,现在老宅并没有动迁,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叔伯们为何这时想起老宅要我家分钱?!我只是为我母亲鸣不平, ...
5完全理解你自己根本不是想要房子或者钱,只是心疼妈妈受委屈,不过老人年纪大了想法其实和年轻的我们不一样,是钱重要,还是晚年的兄弟姐妹亲情重要?你需要给妈妈时间自己想明白,自己做主,而不是你去瞒着她就决定啦。
好比我爸爸去年生病要动大手术,后来2次抢救,花了很多钱,我那时刚买了房子装修了,手头一时没有足够的现金,我小阿姨把自己买房子的钱给我们去看病了,因为她大女儿出嫁,她把自己房子了他们,要买个房子自住,买房子的钱给了我,他们就错过了自己的买房时间,当时她们临时搬家住在了我爸妈的房子里,我来我妈妈说要过户这套房子给他们,因为现在爸爸看病的钱报销下来了,我们有钱还给她了,可错过了1年多,房子涨成这样,她也为了我们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期,我们后来就给她过户了,然后我们出首付给爸妈重新买了个小点的期房。有时候父母年纪大了,上面老人都过世了,儿女也成家了,兄弟姐妹老了相互依靠,感情不同于以前小家庭的时候。所以老一辈是更看重情,还是更看重钱,是老一辈的选择。儿女只需要支持,不需要算账,不需要老去想哪个吃亏了,哪个有赚到,一家人没有那么多计较。.

TOP

引用:
原帖由 丰禾妈 于 2011-1-6 08:37 发表
这种所谓的公房都是被ZF占领的私房,是从私有性质转换而来的。估计你爷爷是从二房东手里租赁来的,和现在ZF建造的廉租房是两回事。房屋的本来性质就是私有,其产权转移到了ZF手里,使用权则转移到了你爷爷手里 ...
说得太对了,这种本来就是人家的私房,我家那一片好多老房子都是这样的。后来据说发还给原业主了,可是七十二家房客都在里面,户口不迁走,房租也还是千年不变的几块钱。业主还不能把现住户赶走了另外租给别人,如果拆迁了,得把房子里的户口统统带走。我们那里居委会,常有为这个闹纠纷要求调解的,可是这个根本没法调解,ZF撂个烂摊子不管了,原业主没办法只能吃进,上哪儿喊冤去?
所以劝楼主,如果是这种性质的房子,你家等于是从原业主的利益中分去了一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么?自家兄弟姐妹,干嘛还为了这个不开心呢,多不值。.

TOP

回复 174#三峡移民 的帖子

你们这一家人看了真让人觉得温暖。你也很大气的,能理解老人的想法。有的子女可能要想不通了。.

TOP

好像承租房也算遗产的。我爷爷家(不在上海)就是承租房,爷爷过世后,几个儿子、女儿商量决定过户给现在住在里面的叔叔,叔叔去办过户,公证机关需要提供很多东西,包括1、去原籍开爷爷的父母的去世证明;2、奶奶没有再婚及同意过户的证明;3、其他子女同意的证明(包括其中一个姑姑已经去世要姑父和表弟同意的证明)。应该就是按遗产办的。.

TOP

兄弟姐妹为这点钱真不值得啊。
我爸爸是家里的老小, 直到今天60多岁, 还受哥哥们的关照。 他上大学时候家里困难,但因为有兄长, 学校不给助学金, 我二伯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每月寄15元给我爸爸做生活费, 娶了我二伯母, 二伯母说, 老四在上海上大学, 15元哪里够, 给20吧。  这恩情, 我妈妈和我一直说到现在。
后来, 爸妈家搬到和大伯同一个城市, 我和妹妹都远在外地, 平时大伯家的堂哥堂姐和大伯,大伯母常去看我爸妈, 请他们吃饭。
三伯在老家, 一直伺奉着我奶奶到老, 给外地的兄弟们减负。
就连我大姑夫在我大姑20岁结婚难产死后都一直来照顾我奶奶, 他和续弦生的几个孩子也常来奶奶家, 即便没有血缘关系, 这个亲戚也还是亲戚。.

TOP

回复 175#chgtq 的帖子

这房子解放前肯定也属于ZF,这里不方便多说,所以房子的性质和你所述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我非常感谢你的分享。.

TOP

回复 177#hr1975 的帖子

我家承租房过户肯定没这么复杂,不然矛盾在20多年前(我奶奶过世)就出现了,当然现在看来未必是坏事,父母亲可能就有机会享受福利房了。所以你爷爷和我家的承租房的性质可能有所不同。.

TOP

回复 178#钊元妈妈 的帖子

这样的亲情正是我所向往的!这次为了老宅,叔伯们首先找我父亲要立字据,父亲拒绝;之后找我母亲(几乎可以说是逼我母亲讲话,其中的细节我不想多说),母亲曾说是否可以缓一缓,老宅并没动迁,现在也无法补偿,当即小叔就讲"你当然不急啦,稳操胜券啊(还有一些话我不方便多说)",完全不是协商的口气,这些话很伤她的心,听完小叔的电话,父亲还说他多管闲事,对母亲无疑是雪上加霜(父亲脾气不好,叔伯们是知道的),我为母亲叫屈:为了这个家,为了父亲和他的兄弟们,母亲这些年来受的委屈只有我知道,所以想打电话给堂哥,不想是小叔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1-1-6 15:56 发表
我家承租房过户肯定没这么复杂,不然矛盾在20多年前(我奶奶过世)就出现了,当然现在看来未必是坏事,父母亲可能就有机会享受福利房了。所以你爷爷和我家的承租房的性质可能有所不同。
你奶奶是承租房的承租人吗?承租房有什么不同性质?

[ 本帖最后由 丰禾妈 于 2011-1-7 08:09 编辑 ].

TOP

我家的叔叔插队回来没有住处. 祖上在市中心留有住宅可被ZF 霸占, 叔叔在征得兄弟姐妹的书面同意后将房管局告上法庭. 经过几年的官司赢回了市中心一套三房. 于是叔叔把后来单位分的房子很小给了在外地的另一个弟弟, 让他晚年可以回沪. 最近该房子拆迁, 小叔叔按政策买了一套房子, 并将多余的款项有50多万拿出来给众兄弟姐妹分. 其中大房从小过继他人已经独得一份丰厚的家产并挥霍一空. 念及嫂子46岁起守寡每次总再分一份给她. 奶奶是个不识字的农民可她的厚道传给了儿女. 有时看帮女郎节目那些吵闹家庭, 为了几万元断送亲情真不值..

TOP

引用:
原帖由 Lili妈 于 2010-12-31 20:20 发表
租赁房在法律上是看户口的,如果上法庭,他们必输,他们知道的。说让我们看在亲情的份上给钱,但是我们失去了分房的机会,我们的损失谁赔偿呢?
如果法律上LZ有理,那就没啥介意的了。看在亲情的份上要钱,给3-5W还嫌少,那他们的亲情打算“卖”多少呢?鄙视见钱眼开的人,错不在你。.

TOP

回复 184#m宝贝 的帖子

理解!
看了这么多回帖,非常感谢大家能畅所欲言,关于老宅的归属,我们一家和叔伯们存在观念上的差异;关于我打的那个电话,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再找我堂哥。.

TOP

关于老宅问题

一、我从事福利分房十多年,我认为楼主所述属实,原承租人已经过世了,现承租人居住面积确实认定为现承租人全家现有面积,由于是公房,所以没有遗产一说,外地户籍的兄弟姐妹想继承该房屋是没有依据的。
二、我认为外地兄弟姐妹的要求有点过分。
三、老宅如果不动迁,倒是留在那里,不要出售,兄弟姐妹可以在重要的时节,聚一聚,叙叙旧。
四、分钱是最不可取的行为,兄弟姐妹平分?这个老宅怎么评估?评估的时间节点怎么算?评估人的谁请?其中一个人不认可,又怎么办?承租人的权利怎么保证?等等。。。。。.

TOP

回复 186#ZHULINQUAN926 的帖子

谢谢理解,你的建议很好,只是现在父母为了此事很伤心,母亲直说再不会管了,父亲要去公证处,劝也劝不住,一家子平静的生活被搅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cslx 于 2011-1-16 22:56 发表
其实LZ看一下自己得的鸡蛋和鲜花的数量就知道WW们是怎么看你的了,其实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就是网络上和社会是是如何看你的做法是否正确了。毕竟大家都是客观的看(不认识你,更不认识你的叔叔)
这几天心情平静了些,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回想了自己的行为:父母都年过70了,如果我的电话能换回他们平静的生活,那就值得!当然有机会我会对小叔或堂兄做出解释(我自信能做好这点,因为我找表兄时,他当即答应劝我姑姑:做事及言语不能过激,并表示我们是好兄妹。堂表兄们很了解我的为人)。

关于老宅,还有很多细节不方便多说;换一种设想:如果我或者弟弟结婚住在老宅,法律上,老宅又是应当继承,叔伯们会放弃吗?

至于鲜花和鸡蛋的数量,我现在已经能淡定地看了:自己的事情永远只有自己最清楚!现在能稍稍体会名人的压力了。。。。。。




0.

TOP

亲情?那是什么

借此帖谈一下何谓亲情:我出生没几个月就从外地回上海和奶奶、大伯、二伯们住在一起。视我如宝的奶奶在我中学时过世了,于是我和伯伯两家住在老宅里直到结婚挤到老公家。记忆中从我出生到结婚,我母亲只来过上海一次(奶奶病危时,我母亲是外地人),包括我的婚礼她也说忙没有参加。后来老宅动迁由于我户口在里面分到了一套小房。就是这套房子,让我对原本一直十分盼望的亲情不再奢望。我和老公把小房卖了,买了一套略大的商品房。此后我回外地看望父母,两位老人住着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告诉我要改善买房,我觉得自己在上海条件好(父母身边有两个妹妹),主动提出如果需要帮忙我能出就尽可能出钱,虽然如此,母亲好像还对我很冷淡,让我很奇怪,一直以为是长期不在他们身边的缘故。后来妹妹的一个责备短信让我恍然大悟:“你把祖上留下的房子卖了给父母打击很大,这是他们以备养老的,妈妈的意思将来要分也是三个女儿均分的。”后来父母在当地买另一套150平米的新房时我出了一半的价格(当地的房价相对上海便宜很多我尽我当时的最大能力出了钱),他们原先的房子出租了。
房子的原因,其实就是金钱的原因,我断了一直奢望的期待亲情的念头,在金钱面前,神马都是浮云。.

TOP

回复 190#忙妈妈 的帖子

很理解你的心情!可能和父母长期疏远(距离和心理)造成了观念的差异。换个角度思考:亲情(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及至爱亲朋)也是缘份,只要自己付出了,尽力了,不问结果.......

TOP

我的2个同学都是知青子女。他们都给父母买了房子,把父母接回上海了。.

TOP

把父母接回上海一直是我觉得应该做的,但是母亲怎么都不愿来上海,她从我出生至今和我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半年(我三个月大就离开父母了)。我失去奶奶后独立生活、结婚、生子包括艰难的月子需要人帮忙,退休的母亲依然不愿意来,也从来不叫我回家小住。唯一一次是父青病得严重她打电话叫我把父亲接到上海住了一年,后来父亲恢复了健康她又把他叫了回去。我从小羡慕亲情期待母爱,但是没有得到过,我嫉妒两个妹妹可以从母亲那里得到太多包括金钱、房子(那里的两套房我妹妹一人一套)、关爱、对下一代的抚养和平日里的嘘寒问暖,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过。虽然我努力讨好父母,在上海一个人努力学习工作,每年不忘寄钱寄物,仍得不到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可能是我能生活在条件比较好的上海,比妹妹们幸运。但是生活在上海的选择不是我能把握的,是他们当初的决定啊。.

TOP

回复 192#BLG52 的帖子

把父母接回上海,能让我的女儿享受到外公外婆的关爱一直是我的愿望,可是我请不动。.

TOP

人有时永远不会知道满足。有多少人想拥有上海户口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没有父母可以孝敬。我羡慕那些拥有的人。.

TOP

回复 195#BLG52 的帖子

我不满足。初中一年级寒假是我出生三个月离开父母后第一次回家见到了母亲,认识了我从未见过的两个妹妹,我激动得双眼含泪,不满足短暂的相逢。高中一年级奶奶病危,母亲来上海与我第二次见面,未等到奶奶闭眼她就回去了,短短几天相处实在太少我不满足。后来我大学毕业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满意的老公,结婚生子,想把父母接来同住可是请不动,他们那边有两个第三代要照顾离不开,我不满足。父亲病重母亲让我回去接他来上海,我说我顺便把女儿带给你们看看吧,她说不用了家里有病人已经照顾不过来了,女儿相见外婆外公长得啥样的愿望不能实现我不满足。唉,我拥有了别人羡慕的上海户口,其实应该满足了。.

TOP

回复 196#忙妈妈 的帖子

关键你不是你父母带大的,真的亲不起来,同情你的.

TOP

回复 196#忙妈妈 的帖子

我朋友的经历:她中学开始住校,之后考上家乡的大学,后来遇上她的先生移居上海。期间她生孩子回老家,月子在姑姑家做的;老家亲戚来(住她家),她每次都是带很多东西给父母(不少于1万);曾经把父母接到上海来住过2年,结果不欢而散二老回去了;每次回老家也总是花很多钱给各位亲戚(因为自己不在二老身边,难免要麻烦亲戚们);母亲生病她请假去老家陪了半个月,一顿像样的饭也没吃上(她还有1个弟弟,1个妹妹),连带医药费、营养费花了几万。她说现在接到父母的电话就要钱的(不是病了,就是家里装修,需要钱的地方太多了)......
她曾经说:我的父母是我永远的痛(好像是林徽因语),我知道她很伤心,只能劝劝:孩子和父母也有缘分,有会日久生情,总有一天父母会明白她的孝心.......

TOP

 197 1234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