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影评] 又见炊烟升起:《朱莉和朱丽娅》

[影评] 又见炊烟升起:《朱莉和朱丽娅》

[影评] 又见炊烟升起:《朱莉和朱丽娅》
http://cdread.com/thread-2067-1-1.html
王 怡



我的观后感,最恰当是“愉悦”二字。纽约时报说,而今,这样不含“女性沙文主义偏见”的女性电影,实在少见。我顺手拿起一张纸,写下一个命题,“我怎么知道这时代的家庭正在衰败”。随后,陆续写下一些片段:

1、晚上十点以后还不关门的商店越来越多。
2、隔代教育的时间超过每周20小时以上。
3、寄宿制学校的大量出现。
4、越来越多的家庭难以确定自己对一座城市的委身。
5、一年出差超过60天以上的男人越来越多。
6、以及,从国航知音卡升级为金卡,成为成功男人的标志之一。
7、换言之,成为一家公司的知音,比成为一位妻子的知音,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8、几乎所有城市,离婚与结婚之比都开始超过1:3。
9、每个晚上,成龙都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中提醒出门在外的男人使用安全套。
10、以及,就如十年前有经济学家说贪污腐败能促进经济繁荣,有社会学家说卖淫嫖娼刺激了经济发展。今天,《中国妇女》杂志的韩湘景社长也说,离婚率上升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农村的文明程度比城市低,所以农村的离婚率尚未达到城市的标准。
11、越来越多的职员,到点下班时,咬着牙竞争谁收拾东西最慢,谁回家最晚。
12、在家用餐的平均时间,开放家庭聚会的次数,和每一位母亲的拿手菜都在减少。
13、在家庭中,丈夫和妻子越来越成为彼此角色的竞争者,而不是合作者。
14、不下厨房和不会烹饪的妻子越来越多。
15、以及,越来越多的女人(和男人),都深信个人事业有成,比成为家庭主妇、养育儿女更有成就感。
16、换言之,家庭越来越被视为一个不能实现人的尊贵、自由和价值的,未经登记的人类消费场所。

在古埃及的语言中,找不到一个可以表示“结婚”的词语。因为埃及人不举行任何公开的、成家的典礼。学者们发现,古埃及男人常用“盖一所房子”来指称他们的已婚状态。如一位将领在著作中说,“我盖了一所房子后,成为了一支舰队的指挥官”。

用我们的通俗版本说,家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或者夫妻吵架时,一方就说,你把这里当旅馆啊。

著名的法国年鉴学派,在《家庭史》中宣称,他们无法确切的知道,家庭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产生的。因为仅仅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视阈看,无法合理地解释,为什么人需要一辈子固定和另一个人睡觉?

这也是后现代社会的问题,既然学者们都无法解释;那么,我为什么、我凭什么,必须一辈子固定和另一个人睡觉呢?

在古希腊,比较务实的亚里士多德,和比较务虚的柏拉图,对家庭的看法大相径庭。柏拉图令人吃惊的认为,没有家庭的城邦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或许是更好的。因为家庭意味着一种私人领域的完整性。当我说家庭正在衰败,意思不是指数量减少,而是指这一完整性的不断破损。柏拉图说,私人领域的完整性,对有抱负的男人(和后现代的女人)来说,是一种障碍——显然,师母拿水泼苏格拉底的时候,他就算没被淋到,也应该是在场的。

但亚里士多德,却在政治学的意义上将家庭与城邦的关系,天衣无缝地连接了起来。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政治权利,即在城邦中的选举权,是由家庭身份决定的。“在有公民权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有参与城邦管理的权利”。甚至在伯里克利改革之后,只有父亲是公民,已不能让孩子成为公民。只有父母双方是公民,他们的孩子才是雅典公民。

换言之,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家庭不但是城邦的内容,而且是城邦的界限。
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的社会,似乎正朝着柏拉图的方向、而非亚里士多德的方向迈进。

在古以色列,家庭的意义,除了和房子有关,和城邦有关外,还多了一层。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做两件事。一是“支搭帐篷”,二是“为耶和华筑一座坛”。前者显明他的家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后者显明他的家与上帝或另一个世界的关系。在大地上,亚伯拉罕既是一个定居者,又是一个寄居者。在这两层关系上,家庭都不是一个孤岛,而是向着上帝、世界和未来敞开的地方。

换言之,亚伯拉罕透过他的“帐篷”和“祭坛”,表明家庭在这个宇宙中,既是最私隐的,又是最公开的。

我说家庭衰败,也不是指人们不重视家庭。也有可能,人们太重视“支搭”,忘了所搭只不过是帐篷。或太重视“帐篷”把世界关在外面;忘了家里的祭坛,向着长阔高深的一切的敞开。

换言之,当家庭越来越成为一种封闭的营生时,家庭就成了自我的偶像,这也是家庭衰败的另一面。

电影改编自两本真实的传记,两条叙事线,描写了两位女性,在两个时代,回到家庭烹饪中找回自我、重建尊严,并向着世界敞开的故事。一个是朱丽娅·查尔德。她的自传《我在法国的生活》,记录了她写作《掌握法国烹饪的艺术》一书的过程。这是二战后美国最畅销的烹饪书。朱莉娅后来也在电视上教导烹饪,是老少咸知的人物。她的书,是写给“没有仆人的美国厨师们”的,她的快乐曾感染了一代美国人,掀起了一股回归家庭、回归厨房的家庭主妇运动。有人赞美她,说朱丽娅是“厨房里的德兰修女”。

另一位女性,是当代纽约的朱莉·鲍威尔。她是一个普通职员,面对女朋友们吃顿饭都要接十几个电话,张口就是几百万订单的压力,她决定参照朱莉娅的食谱,定下一个365天、烹饪524道法国菜的计划,并开始网络写作,“每日一博”。

朱莉对丈夫说,小时候妈妈做过朱丽娅的“勃艮第炖牛肉”。用牛肩断小块,勃艮第的红酒,碎香叶腌渍。当黄油在锅里发出嗤嗤响声时,就像听到了朱丽娅的笑声。

再煎黄培根片,放入洋葱、口蘑。倒两匙橄榄油,加胡萝卜条和水。起锅时随撒盐、胡椒粉、香料、葱蒜,再用热烤炉闷罐两小时。出炉后,可再添番茄汁少许、热黄油及炒熟的香叶。她说,那是一个庆典,家庭成为人类最美的聚会,成为生命中自由和荣耀的瞬间。

我妻子也被影片感动。她已选择在家,全时间服侍丈夫、孩子和教会一年多了。她说,家是一个接待远人和弟兄的地方,但我们家的“勃艮第炖牛肉”在哪里呢?

打开抽油烟机,又见炊烟升起。孩子他妈在厨房哼起了邓丽君的歌。“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我说,亲爱的,我们一起倒垃圾,一起睡觉,一起读经,一起在地上租房子。

2010-8-16.

TOP

在线观看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4MzIzMTcy.html

[ 本帖最后由 kelly_y_chen 于 2010-8-20 23:36 编辑 ].

TOP

保存好链接了,空了来看,谢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