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不畏强权的主教安波罗修

不畏强权的主教安波罗修

不畏强权的主教安波罗修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430458/

在安波罗修的著作《论基督教信仰》出版之际,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安波罗修。

安波罗修(Ambrose)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成长后从事罗马帝国的行政工作,并任居利亚-埃米利亚的总督。公元374年,米兰主教去世,阿里乌派与正统派为谁来继任主教一事相争,选举的过程中发生骚乱,年轻的总督安波罗修进入教堂维持秩序,突然有个孩子高呼:“安波罗修做主教!”会众以为是出于神,齐声说:“阿们!”当时他还未受洗,却被选为主教。他开始逃避,躲藏在一个同事家里,后来他的同事得知皇帝格拉提安认可这项任命,便将他交出来。一周内,安波罗修受洗并被按立为米兰主教。于是他把财产捐给穷人,只留下一点供他姐姐生活使用。

安波罗修之前没有受到神学训练。成为主教后,他师从罗马的一位长老辛普利西安(Simplician)学习神学,专心研读圣经及奥利金、阿塔那修、巴西尔等希腊作家。安波罗修是个出色的讲道人,他的讲道,尤其是他的修辞能力,给奥古斯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世纪时,阿里乌主义异端非常猖獗。安波罗修坚决地反对阿里乌主义,撰写《论基督教信仰》等神学著作来驳斥阿里乌派。然而,阿里乌主义异端的势力非常强大,西罗马帝国的共治皇帝瓦伦提尼安、他的母亲查士丁娜,以及许多的教士和信徒,都拥护阿里乌主义。他们想占用米兰城里和郊区的两个教堂。安波罗修坚决不从。面对皇帝和皇太后的威胁,安波罗修声明:“如果你们要我这个人,我已做好了准备:把我下在监中或处死,我都不会反抗;但我永远不会背叛基督的教会。我不会呼唤人们来支持我;我会死在祭坛的脚前,而不是离弃祭坛。我不会鼓动人们骚乱,但唯有神能平息它。”

安波罗修坚持教会的独立性,认为地上的政权不能干预教会的事,皇帝作为信徒是“属于”教会,而不是凌驾于教会之上。公元390年,帖撒罗尼迦的暴民杀死了一名罗马总督。当时的皇帝狄奥多西怒不可遏,下令屠杀了7000人。安波罗修得知后,禁止狄奥多西领圣餐,而且不让他进教会。安波罗修在教堂门口对皇帝说:“你的手沾满杀人的血,怎能举手祷告?你怎敢用这双手领受主宝贵的身体?你怎能饮他的宝血?”狄奥多西回答说:“大卫也曾犯过奸淫、谋杀的罪。”安波罗修说:“你像大卫一样犯罪,也要像大卫一样悔改!”狄奥多西接受教会纪律,公开认罪悔改。几个月之后,安波罗修才重新恢复了他的圣餐。此后,狄奥多西皇帝对于安波罗修主教更加敬重。

安波罗修与奥古斯丁、哲罗姆(耶柔米)、大格列高利并称为拉丁四大教父。他的讲道帮助了奥古斯丁的归信。安波罗修在驳斥阿里乌主义、捍卫尼西亚正统信仰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论基督教信仰》选辑了安波罗修的五篇论著,它们分别是:《论圣灵》、《论基督教信仰》、《论相信复活》、《论奥秘》、《论悔改》。在这些论著中针对阿里乌主义的从属论思想,安波罗修阐释了基督的神性与父同等、同为永恒、同一本质这一为新约和旧约所共同肯定的观点。安波罗修还论述了基督教思想的中心内涵:宽恕、悔改等,以此阐明神的恩慈与怜悯。



(安波罗修:《论基督教信仰》,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8月).

TOP

回复 1#yingyinc 的帖子

悄悄地问一声,主教和牧师有什么不同啊?在教会布道好象都是牧师.

TOP

回复 2#主的小羊 的帖子

主教是天主教的。
对于基督教而言是牧师,长老.

TOP

回复 3#yingyinc 的帖子

知道了,谢谢yingyinc.

TOP

回复 2#主的小羊 的帖子

今天正好看到教会历史中讲到主教和主教制度的形成,把这一段摘录下来:
------------------------
所谓“主教”这个字眼,基本上是指着一个教会的领导人或者称为“监督”。其实主教并不是一种什么特别身份象征,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来的,他们的功能就是要主持教会事务的意思。但主教是怎么促成的:

A、因地区性的效忠,促成主教制出现。

所谓地区性的效忠,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我是在罗马帝国某一个省份,或是在亚细亚省,或是在亚该亚省,或是在马其顿省。如果我这个地区,我这个教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很自然的我就请教在我附近的一些教会,该怎样解决。如果别的教会也有类似的经验,大家就彼此分享,问题就解决了。又比方说:福音在我所在的这个省份里,一个新的乡村里面建立了一个新的教会。这个教会在组织上,运作上应该怎样做呢?因为你在我这个省份里面,很自然的你就会依照我的方式去做了,也因此就出现所谓地区性的效忠了,就是你忠于这个地区的作法,按照这个地区的安排来行事,来组织。如果这个地区里面,有某一些出色的领袖,我们很自然就会尊敬他的指导。主教制度就是这样出现的。

B、因以大城市为核心,促成主教制出现。

另外一个因素造成主教制度出现的,是大城市的地位了。以当时罗马帝国来说,大多数的地区都是一些城镇。罗马人故意在不同的省份里,利用原来的,有的新建的,建立一些大城市作为那个地区,那个省份的活动中心,经济中心,或是军事中心。这些城市慢慢的在帝国里,在经济上,在影响上就有一定程度的领导作用。

这样对教会的组织带来什么影响呢?例如,在一个小乡村或小城镇里做带领教会的,在教会遇见了一些争执或其他事务,不晓得怎么办,很自然会请教这个省份里面的大城市教会。因大城市教会,人数比较多,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能够给他一些很实际的建议,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请教,经过一段日子以后,也就逐渐的形成了请示。

大城市的教会也慢慢觉得自己好象是有一份这样责任。我们既然在经历,在能力上都比邻近的小地方更加有条件,那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所以也逐渐的使这些大城市的教会,很乐意地去领导邻近的小地方教会,结果促成了主教制度的出现了。

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是一种资讯交流的性质,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这个制度,在小地方教会就称之为长老,(长老在早期教会里就是一个传道人),而城市里的教会负责人,就称之为主教,在一些大都会里的教会负责人,就称之为大主教或叫做主教长。

到了第四世纪,罗马帝国划分为五大教区,每一个大教区都有一个大主教来管理教会。东罗马有四个大教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管理二十八个省;安提阿教区大主教,管理十五个省;耶路撒冷教区大主教,管理四个省;亚历山大教区大主教,管理九个省,西罗马只有一个大教区,就是罗马教会大主教,管理西罗马所有的省份,总有六十七个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