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儿子上课不专心,老师让吃药该怎么办~~~~~

总之,前面一位家长兼老师一语道破天机,不管多动是不是“症”,只要这个孩子不妨碍别人不影响别人,一切OK。
而现在的矛盾是,多动儿的家长更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和自己的面子,孩子是否遭人讨厌在其次;受影响的孩子和家长们关注的却是如何能改变多动儿的习性,成绩差点没关系。。。这就难办了,难不成专门开办一个控制力有限孩子的学校,或者每个学校建一个这样的班级,进出自由,孩子一旦能够控制自己行为了就回到原班级上课。。。
关于多动症,有一部分孩子,貌似多动,其实并非此“症”。冠以“症”的,是由生理原因决定的,而很多控制能力差的孩子完全是家教欠缺所致。
六周岁入学,之前的六年,家庭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做到:学会听别人讲话、不同的环境要有一定的自我约束、遵守纪律、不打人骂人、不妨碍他人、不刻意损坏物品。。。先学做人,再学书本知识。
在正常的家庭环境里,正常孩子是完全可以掌握上述规矩的,除非家长过分娇惯纵容,搞到最后孩子在外被人反感,被要求去求医问药的地步,家长还不自知。.

TOP

回复 222#hxy007 的帖子

你教育孩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你必须不去在意自己孩子的听课质量学习效率是否会因同桌的捣乱而降低。我孩子班级里有几个调皮男生,专门趁老师转过身写黑板的时候乱拿同学的文具书本,有时候跑到最后一排干点什么再赶紧坐回自己座位,老师回过头来时,他们已经坐好了,似乎对这种冒险游戏上瘾,可是被他们骚扰的孩子怎么办呢,一节课光顾着追要自己的东西了。照你的说法,宽容,没有人不宽容,下课后大家都是一起玩的好朋友。可是那些被干扰的孩子和家长,每天提心吊胆被人侵扰,是不是应该学你的方式,处心积虑去和这些捣乱分子搞好关系,想方设法感化他们,我们哪里来呢么多精力和时间啊。
说实话,现在的家长是功利的,因为升学考试压在孩子和家长身上,我们费尽心思提高孩子的学习水平,想尽办法提供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当然都不希望班级里多来几个害群之马。
看到你提起菲尔普斯,关于这个人我是有发言权的,你说他多动,可他在泳池训练时绝对是最认真最能吃苦的,试问,如果在训练时,有人不认真,故意捣乱,影响菲尔普斯的训练效果,菲妈会宽容吗,不会抗议吗?寓教于乐以玩为主,美国孩子七八岁少有进行正规游泳训练的,菲尔普斯可不是哦。
不要一味强求别人应该怎样,而起码要要求自己做得怎样,这和你呼吁的宽容一样,也是做人的朴素真理。.

TOP

回复 231#hxy007 的帖子

你先别急着脸红,也根本用不着脸红,你理直气壮地要求学校老师同学家长都站在统一立场上,宽容包容“多动症”的孩子,而你根本没有理解我对于目前铺天盖地的“多动症”是怎样认识的。
我在前面说过,能称得上“症”的,关乎到生理机能的多动儿,有,但并非现在老师所投诉的那么多,另外有很大一部分不守规矩的孩子是因为人生前六年的家教过分纵容所致。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人歧视,而那些以侵害他人身体损坏他人或公共物品为乐趣,以破坏纪律哗众取宠来吸引他人注意的调皮孩子(不用害群之马了),根本用不着大家另眼相看,因为他的行为本身就是另类的。
教育孩子,有一点在国人的意识中未受重视,就是“不影响他人”,而这是西方家教最关键的一点。一个孩子在电影院音乐厅甚至百货公司等等公众场合,随意跑动大声喧哗,是否会遭人侧目,家长是否会脸红呢?
另外,我从未教唆自己的孩子瞧不起谁孤立谁疏远谁。。。你太主观武断了,我反而教育他要看到任何人身上的优点长处,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如果我孩子的班级像你所说的你儿子的班级一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占很大比例,我会想办法转学,而绝对不会“把他们赶出你孩子所在的学校或所在的班级”,更不会“偷偷地逼我们的孩子吃药”,因为这个孩子好坏与否和我毫无关系。
希望你能换位思考,如果以你儿子为主角的“体育、音乐、美术以及课间休息”活动中,有人不守规则肆意捣乱,以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你是怎样教育你儿子宽容包容的呢。
我从你前面的描述中看出你儿子根本算不上多动儿,因为他胆子小,说是胆子小,其实就是一种控制能力,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干,这和那些故意捣乱欺负同学的孩子相比有本质不同。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给自己儿子冠以“被称作多动儿”的头衔,而且他们班上那么多调皮孩子,法不责众,他难道算突出的吗?
自始至终,我没有看到你对那些受影响被欺负的孩子报有任何歉意,而只看到你理直气壮要求别人宽恕那些上课捣乱欺负同学破坏别人东西的孩子。
希望那些经常被老师投诉的孩子的家长仔细观察自己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自己管教最好,医学介入也并非下策。.

TOP

引用:
原帖由 琪琪妈 于 2008-12-15 11:46 发表
有道理。
不过可能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是多动好,到了适当的时候和年龄会不动的,孩子的行为有刹车的,多好啊。
孩子好动没错,错就错在不分场合地动。
最可怕的就是这样的家长,孩子的任何缺点错误都以一句“还小呢,大了就好了。”轻松带过;当孩子在公众场合作出不文明行为时,家长首先替孩子打圆场;当孩子侵犯别人伤害别人时,家长毫无歉疚之意,;当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有负面告诉时,家长情绪抵触;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家长是否注意过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孩子父母管教孩子时,家里的祖辈出面保护,用的也是那句老话“还小呢,大了就好了。”。。。如果现在你的孩子被老师投诉不遵守纪律侵害同学自控能力差应该去看病吃药时,你首先排除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否有上述情况出现。
有些孩子,进攻性侵犯性不强,内向,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有障碍,兴趣弱,成绩差。。。说真的,他(她)们很可怜,因为不受老师待见,几年下来自信自尊全无,我总觉得这些家长不负责任,实在不行应该采取转学之类的措施,避免孩子继续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才是上策。这些孩子往往生性善良,自己很想学好,但是力不从心,对这种孩子家长更应该花时间花精力用心教养,让家庭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有些小毛病,家长疏忽就变成大毛病,到了五年级,知识层断裂,学习更加困难,就喜欢在课堂上捣乱出状况哗众取宠,博人一笑,成为别人眼中的Joker。如果在一二年级时引起足够重视,家长及时纠正教育,而不是抱有到了适当的时候和年龄会好的这种侥幸心理,孩子才会真正的好。
对确诊的多动症孩子和家长,我绝对不会歧视,反而对家长和孩子面对困难顽强进步致以无尽的尊敬。任何时候,不能放任,任何时候都不晚。

再次强调,孩子都好动,但到了入学年龄,就要分清什么场合不能乱动,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动。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8-12-15 14:11 编辑 ].

TOP

回复 251#hxy007 的帖子

说到底你还是纠结在:好动自制力差------学习成绩-------未来前途,这样一个环节上。
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认为孩子自制力差,对学习没兴趣,成绩差,和他将来从事何种事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自制力差,故意骚扰他人,损害他人利益。。。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去重视纠正,将来不一定如你所说可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受人尊敬的普通劳动者。因为这些缺点会导致将来的路越走越歪,会引起他人和社会的敌视(已经不是歧视那么简单)。
上课没兴趣,可以发呆睡觉,但是扰乱课堂纪律骚扰其他同学就要受到约束管制,考试成绩差,可能在其它方面有其专长,家长善于发现帮助其发展,可以将坏事变成好事。
前面有老师说过,老师针对的并非成绩,而是这些孩子的破坏性。
作为家长,不应该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而要寻找毛病的根源,在家里把规矩做好。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会像你一样有耐心进行家庭指导,寻访专家借助医学手段未尝不可,只要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一点问题,而不是一味推卸逃避,这个孩子就有救。
你太主观武断,什么富人区,富人区难道不会出现家教欠缺的孩子?富人区难道不会有先天欠缺的孩子?我毫无将孩子隔离与世的想法,因为哪里都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这个调皮捣蛋,与多动症患儿有本质区别,如果人家的孩子真的有多动症,你也不让家长寻找医学干预,是否太不负责任。我的观点就是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应该及早确认孩子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你不能以个人经历来反对现有科学。.

TOP

回复 271#hxy007 的帖子

抱歉啊,我始终不明白,这位老兄为什么总是觉得多动儿是被“敌对的、排他的”?
如果老师投诉孩子成绩不好,这是老师的责任,他们难道不应该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问题吗?至于家长该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本帐,每个孩子习性不同,自己的孩子该怎样教自己做家长的最该清楚,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应该有个心理价位,不能好高骛远,这样就没有那么多困惑烦恼了。至于老师的急躁和措辞问题,大人应该包容,可以反过来想,孩子又不是老师的,人家关注了,花口舌了,就够不错的了,自己孩子好不好和老师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同学们之间,我没见过哪个学习不好的孩子被“敌对、排他”,倒是那些喜欢动手的小孩子比较遭人反感,让别人受伤挂彩,把别人的东西弄坏搞丢,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都会恼火啊。
另外,为什么你们觉得“多动症”三个字是了不得的侮辱性的名词呢,这在我眼里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啊,这个词我最早听说是在80年左右,当时我上高中了,听说一个低年级的女生被父母送去住院,治疗多动症,是个成绩中上的孩子,我们全家听说这个名词后都很新奇,父母和我自己都开始审视我是不是也属于此症,而且知道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居然可以治疗,我心里还大松一口气,为自己很多时候的不专心找好一条后路。(那个被送去住院的女生我不太熟悉,不知道治疗情况,但知道后来考上重点大学,发展正常)
所以,多动症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始终是个挺可爱的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的东西。
儿子三年级时,有一次和我说,他们班上一个成绩很差的女生周末去上一种课程,培养注意力的,他很感兴趣,询问人家具体地址和收费情况,可那个女孩惊讶的答他“你学习这么好了怎么还想去上呢?”。听完他的讲述我心里挺高兴的,知道他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专心,那段时间他上课注意容易分散,成绩在下降,说明他自己心里挺着急,有这份心就不错。我认为专业医学心理学训练并非一定针对成绩差的孩子,想要更好的孩子照样可以去尝试。
所以,没有谁会对接受训练接受治疗这件事情产生排斥和敌对,因为人人都想变得更好。
我实在不明白007为什么想象出一群假想敌,然后敌对、排他。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5:13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hxy007 于 2008-12-16 15:26 发表

   但愿所有的人都像您这样使用这个俗称!如果这个世界在最近一个月确实发生了如此可喜的变化,我收回我的批评。
  至于那些被贴上这种标签的孩子是什么感受?我现在没有发言权了,好像您也没有。让孩子 ...
我觉得你指的是家长的感受而非孩子的感受,但是家长的负面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感受,是家长觉得被排斥而非孩子这样感觉。
家长往往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这是不对的,而应该首先着手要求孩子减少攻击性和破坏性,要知道很多时候老师告状是因为其他家长的投诉引起,孩子在班上受到伤害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是老师失职,所以一些老师的过激言行是不难理解的。
我告诉过很多孩子刚上学或将要上学的家长朋友,不要希望你孩子的老师是教育家,他们只不过是普通的劳动者,教师仅仅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有幸碰到一位把当教师作为个人兴趣的老师已经是万幸了。家长一定要把对教师和学校教育的期望值降低,很多事情是做父母的才能教出来的。
家长最应该重视纠正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听课、读书都是次要的,孩子的行为规范正常了,才会受人欢迎。
现在但凡脑子清醒的成年人都明白学习成绩和以后的个人成就并不完全成正比,只要智商正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而且,读书好的人,基本上就是打工的命,智商高,从小听话乖巧,循规蹈矩,长大后就给一些考试不及格但财商高胆子大,或者成绩平平但情商高人缘好的家伙们打下手,这是老规矩了。
所以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行为规范和是非观的培养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至于那些并非某症而纯属家教失败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并不重视孩子的行为问题,打伤了人损坏了东西大不了赔钱。。。对这种父母和孩子,我不知道007持何种态度?

[ 本帖最后由 Jupiter 于 2008-12-16 16:48 编辑 ].

TOP

回复 276#hxy007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也欣赏你对儿子的EQ教育,但是,你提到的宽容,就是这段话“这些孩子纵然有万般过错,都是孩子的过错,不懂事的过错,无知的过错,不能跟成人的罪错比。他们做错了事,造成了伤害和损失,他们的监护人要承担责任。但求您原谅孩子吧!您对孩子的宽恕。。。。。。”我不赞成!
这其实就是那句谬论,孩子还小,以后就好了,这种论调害了多少家长和孩子啊。你总是例举自身的经历,可是你这样的成功例子,有,但绝对不多,能成功改变的必须有一个条件“自身善良”。你可能会说人之初性本善,是的,但是一个五六七八岁的孩子自私狭隘善妒并不鲜见,你不要告诉我这也无关家教。
对孩子,宽容、喜爱是一种本能,我就特别喜欢儿子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他们热情善谈,脏兮兮的好玩极了,连他们班主任也说,只要不谈读书学习,她也特别喜欢这几个孩子,个个能干,而且豪爽大度。。。。。。做了父母的成年人往往都有爱护孩子的本能。。。。。。可是,和你说的相反,对孩子的错误,不应该无原则地原谅宽容,理性的做法是“严格”。这个严格,只有孩子的父母能够执行,旁观者干着急使不上劲。从小就以应该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的,做家长的不能永远大包大揽,决不能一味纵容,我看到过太多大大小小的实例,由于家长无原则的包容溺爱,毁掉了孩子和家长自己的人生。
关于你提到的LZ孩子的班主任,我理解LZ的窝囊心情,班主任这种过分直白的表达其实是越权越界的,该怎样解决孩子的问题决定权完全在家长手里,网友们的意见也是仅供参考的,多听听各方意见不是坏事,家长必须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路,人家家长又不是傻子,老师说什么就干什么,别人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家热心出主意,你却看到了人血馒头。.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