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数学] 不明白的小三数学

估算是为计算多位数除以两位数做准备的。

为什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分三步走?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当然,可以选择不去探索,那样的话不过是知道如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其然而已。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5 17:4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classic 于 2009-11-5 20:40 发表
还有单位换算,比如千米到米,米到千米以前老师是教往前移三位,或者往后移三位,而现在老师非要写上乖1000或者除以1000。
以前老师教错了,现在乘以1000或者除以1000是对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yx2001 于 2009-11-5 23:02 发表


如果多位数除以两位数,也要用估算来引导,那小孩子要彻底晕了。

一件事情有很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方法,为何要兜个圈子,非要把小孩子都整晕了不可。
782 / 16 = ?

请列竖式计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6 00:06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yx2001 于 2009-11-6 08:28 发表
跟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三步法,似乎联系不起来;也跟估算也联系不起来? 我们还没学到多位数的除法,不敢估计教材中又会用什么新颖的方法来启发小孩,只要小孩能明白,那就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打听下来,似乎很多小孩 ...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数学老师。我本着自己的理解对你的问题作答。

跟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三步法,似乎联系不起来;
答:关于三步法,请见下贴: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84070-1-1.html

也跟估算也联系不起来?
答:首先估算不无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估算,例如今天上超市带多少钱出去。过去的数学比较注重精确计算,但现实世界是模糊的,数学卷入现实世界越深,越要去了解模糊的东西,否则数学便难以实际运用。把估算下放到小学,在老师中间也有很多争论,认识并不统一。我倒是比较担心老师对估算部分不够重视。
前面出的题目,726/16,从开始列竖式,你就需要估算商的十位数是几。尽管三年级还不会学除数为两位数的乘法,但不妨把估算作为一个小台阶,以方便将来学习。

我们还没学到多位数的除法,不敢估计教材中又会用什么新颖的方法来启发小孩,只要小孩能明白,那就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打听下来,似乎很多小孩和家长都有点稀里糊涂的,只能感叹社会在进步,人脑在退化。请问您是否也是数学老师,或是这方面的专家?真的很想请教一下,对我们这些事先没辅导过,领悟力又没那么敏锐的小孩,到底该如何帮他们把有些问题搞清楚。
答:现在的教科书和教学方法跟我们三十年前学的东西是大不相同了,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社会在进步嘛。三十年前,我们学英语的时候,谁会料到今后会用到,那时候一个外国人也看不到,今天很多人都会天天用英语,天天跟外国人打交道。说回到数学上,原来的小学数学更注重计算能力,仅仅是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会做乘法和除法而已,可能那时候的社会仅仅要求这些。现在,这一套肯定行不通了,对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会做除法竖式,还要能搞清楚除法竖式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不过BBMM也不都是数学系毕业,原来就没有学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如何辅导呢?个人以为,这有几种情况:
1、如果你不想花精力进去,不要因心血来潮,随随便便地去评价和辅导,索性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体会和理解,避免你的想法干扰到孩子的学习。
2、如果你想辅导,就一定要看看孩子的教科书,去尝试理解教科书为什么要教这个,为什么这样教。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讨论数学问题。这个要求对BBMM来说,绝对不简单,不过仍然有一大票的BBMM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内容可见下贴: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再比如,这几天的单位换算。没正式提出小数和小数点的概念,但类似17分=(   )元的题目,必须要用到小数的概念,我们小孩又晕了。自己的小孩理解力有限,家长又事先没给他上过这部分的内容,小孩子自己跌打滚爬后,也一知半解。这次我狠狠心,没辅导他,我想试探看看,关靠学校的教育,他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但我估计自己也憋不到周末,因为下个礼拜就要期中考试了,太差的成绩对小孩也是个打击。
答:小数点是一直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的,体积单位亦是如此,这些需要同学们跟BBMM进超市的时候,留心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数学里边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教的,那就是生活体验。
有一次儿子问我:“爸爸,1升等于多少毫升,100还是1000?”
我没有回答他,而是从厨房里边找出了2个瓶子,一个标明1.5升,一个标明600毫升。儿子拿在手里比较了一番,很快得出结论,1升=1000毫升。
我问他:“你能计算这个大瓶子的容量是小瓶子的几倍吗?”
儿子还只是三年纪,没学过带小数点的除法,但他仍然用他已有的知识计算出了答案,是2.5倍。
“有时间的话,我要装水验证一下。”儿子最后说到。

在我的理解中,数学是种理性的美,应该让小孩在慢慢的摸索中,让他们自己去领会环环相扣,不断进步的乐趣,其中也许会走弯路。因此对于这种基本概念的教育不应该复杂话,尽量的通俗易懂,让小孩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的东西,然后再有条件地适当地拔高。
答:严重同意。不过请想想先,学校实际上提供不了这样的体验和探索机会,一是学生多,二是这种探索需要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进行,三是探索是极耗脑力的,同学们脑子最灵的时候不一定是上数学课的时候。所以,这种探索更适合BBMM和孩子一起来做,当然这也需要消耗BBMM很多时间和精力。

就像我们有些学生,高等数学的内容,包括矩阵、概率论这些比较高深的内容在中学阶段都了解一点,但基本的因式分解却还不太熟练;但正因为中学里学了一点,又没学透,造成半桶水晃来晃去,一方面什么概念他们都知道点皮毛,因此什么东西都觉得学过了,不必要学了;另一方面,老是用中学的那种解题思路去做高等数学的题目,造成思路混乱。因此大学里那些数学真正学得好的人也许正好是那些外地来的,之前是一张白纸的那些学生。
答:小学奥数就存在这个问题。不顾思维发展的规律,机械地、人为地提前教授高年级的知识,学生们也是囫囵吞枣,于将来无益,害了学生。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6 10:34 编辑 ].

TOP

粗心总是难免的

你说你错了不该错的题
你的考卷满是伤痕
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
心中满是悔恨
你说你尝尽了考试的苦
找不到可以理解的人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早知道粗心总是难免的

那位帮忙继续改改歌词: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
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TOP

猴子不懂交换律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11-15 18:27 发表
这次数学考试,分拆方面我女儿扣分挺多的,当时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最大的教就是不教,今天外出又带着女儿,在路上问她,车上有40个人,这站下去5个,上来8个,那来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0-5+8
=35+8
=43
...
摘自:
http://www.zhuangzi.com/zzzb/cygs/0710_001.asp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有一次,我跟2个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讲了这个“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子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它们不懂交换律。交换律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有的可以交换,有的却不能交换。例如,小朋友早上起来,先穿袜子,再穿鞋子,如果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

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研究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了,只不过他们现在还在计算题中感觉这些律。

Alex对我说:“爸爸,我发现加法可以交换,减法不可以交换。”

“哦,真的是这样吗?”

“是啊,你看 10 - 3 + 5 = 12,交换以后,变成了 10 - 5 + 3 = 8,结果就不对了。”

“可是,你这样看看呢。 10 (-3)(+5),这样可以交换吗?”

“、、、”

“我们来做个试验吧。Alex有10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J同学又给了5颗糖,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Alex 的手在口袋里边虚拟了一会,答曰:“还有12颗糖。”

“好,现在我们把008同学和J同学交换一下:Alex有10颗糖,J同学给了5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还是12颗。爸爸,那个10也可以交换到后面去吗?”

“当然可以啦。Alex有0颗糖,D同学给了10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J同学又给了5颗糖,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律还是那个律,书还是那个书,看你怎么读,看你怎么想。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16 16:30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