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2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可笑的一场游戏。

引用:
原帖由 tianshi 于 2010-5-14 12:50 发表
关注了实验几年,参与了今年的考试,觉得一切都很可笑。
没进入的家长不必再耿耿于怀。想想实验把入学考试交给一个完全搞心理学的老师,这个本身是否就带有实验的性质呢。
一个搞心理学的老师,每年挖空心思“想” ...
谢谢你抬举我,我不是搞心理学的,我只是对发展心理感兴趣而已。我学的心理学和你理解的也不一样,我是老苏联体系的,不时髦,很落伍的。北京以南的心理学带有浓厚的欧美基调,这可能是比较众多的。我们单位学心理学的5个人当中,两个是学基础心理学的,一个是学应用心理的,一个是学咨询心理的。最牛的是学咨询心理的,是我们的老大,常常修理我,因为他诊断我不正常。治疗的方法就是让我写书,写论文,每次都很刺激我。我说,您老就别逼群众了,否则你没有治好,还把我弄疯了,疯了的后果他了解。
关于出题的形式,你可以找一找,看哪个书上有?包括形式类似的,只要有一个要素类似的就算我脑残。作答手段上是有不足的,你没有发现,我告诉你。这个测试,应该有机器对算法学习的时间和次数记录的,但我们没有时间弄了。这直接影响了对孩子很多指标的记录,于是我们就帖了个算法查询表,很低级的,好像在宇宙飞船上玩纸飞机一样。还有一个杯具的后果就是不能出和前期的训练题目相变化的题目了,否则孩子就更蒙了。给幼儿园的孩子测试过,当时他们用时是两节课,60分钟。由于没有考虑作答情境,导致这次正式游戏显得题目过少了。我们另外一个王老师,是编写程序的,他说应该增加组合,就是4组3的组合,这样题目可以达到120个左右。还是懂技术的人厉害,听他的高见好了。
你关注了这么多年,应该了解实验学校的招生是不和你的胃口的,而且她的教育方法和方向也不是你需要的。
作答反应快是不一定得高分,但这是有程度的。很多快而且正确率高的孩子,在分数和时阶加权相乘得分上是很高的。比如,我得了300分,我的时阶是1(最快=最少用时),其加权是1.5,那么他的最后分数是450.如果一个孩子题目得分也是300,但时阶是8,加权是1.1,他的最后得分是330分。这下,你就清楚了。
关于落榜的优秀学生,肯定有,也不是几个的问题。可以说,240名前的孩子都很不错,很优秀。没有录取是名额有限,这点你也肯定理解。
现今懂教育的人太多了,可以翻看任何媒体,指点教育的没有一个是教育一线的老师,你说我还有必要懂教育嘛。社会属性的话题很多,除了房价问题以外,参与最多的可能就是教育了。上海还好一些,毕竟上海的教育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少有人对此不服气。我也经常被人进行教育的教育,我感觉他们可以分成几个类型:教育理想家,总是感觉教育应该如何;教育哲学家,总是把教育联想的很多;教育推广家,总认为米国的最好,你中国是否也必须这样?毕竟全球化了;教育冒险家,他们有想法也有做法,当家长的想用孩子做实验,当校长想拿学生做实验;教育理论家,说一套做一套的,整天骂应试,但孩子放到最应试的学校;教育家,吃教育饭的,但不想干预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我没有放到里面,就是教育实践家,这容易和学校的各种人员混起来,老师最容易内讧,所以不敢说他们总教育我。
任何人都说谎,但你要清楚,你孩子也做完了所有的题目,这叫说谎?当天考试只有一个男孩子没有“做”完,确切地说是等完的,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判断哪个答案更合适。
实验让你很失望,这不能怨我,也不能怨实验学校,只能怨类似的学校太少了,如果再多2所,我估计大家都满足了自己的教育需求。
失望了,失落了,也别骂人,这样不好。骂人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实验学校的各位老师,包括我,都没有得罪你。他们无论怎么选择,也不是特意针对你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TOP

回复 31#biglei 的帖子

那个路径下,放一些学校购买的心理测评软件。
里面有个标准瑞文测试,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不计作答时间,一个得一分的人用了50年的时间,一个得1分的人用了1秒,这个系统把这两个测试者认定为同样智力的。
其他的各种测试都有,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利用。我们几个就是给大家答疑的,因为这东西太那个了。
学校准备做自己的,这也是教育实验的一部分。
小学也有专业心理学教师,请各位充分利用。.

TOP

你测试相关都放到哪个路径下,是因为它是独立服务器,相对于其他几个服务器,这个比较清闲一些,也是学校感觉到相对保险一些的。.

TOP

这个发完就觉觉了。
如果各位感觉实验学校的招生题目需要改革,请告诉我们。能说出自己想法的,那应该算是厉害的。比如,以前有个家长说:他们班级的一个孩子老师恶作剧,经常中断老师的教学和同学的学习思路...他认为这个是可以初试就能鉴别出来的,方法是把第一个选项的线索单一化......后来学校尝试过,但没有坚持。
他说的方法真是个好方法,但只适合于常规教学测试用。.

TOP

服务器很多,但不是上海学校中最多的。
我不看书了,明天早上起来就炮制作业,应付一下。我可以走后门,争取让那个授课老师给潜规则了。
注:朱建国老师,男的,结果被上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培训机构给定义为女的。我们很熟,我给他写过纪念白求恩版的听课评语,再加上他总是好欺负,应该没有问题。.

TOP

引用:
原帖由 读书为了考试? 于 2010-5-14 23:37 发表
第一个建议:让实验招人的考试战略可以固定下来,有延续性,否则每次离散性的考试,试验性的考题只能制造连续的博弈局面。对所有参与的家长只能被动去站队,然后去烧香,求本次博弈自己不是倒霉蛋那一组。就像如果20 ...
1、关于招生准备战略
不能公布,因为很多机构对这个敏感,靠这个赚钱。最重要是的是要消除经验影响,这是一个技术底线。
编题上,很费力,也许500年才想出一个形式,很需要一些有奇思妙想的人给出主意。
2、关于实验对象要求
学校公布的是“智力中上”的,我感觉应该是“智力中上以上的”,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是否这样的理解。整体实验的基础是缩制前提下的各个要素的改革,有些是不能提前和大家讲的,因为每个家长的现实追求是升学率。公布了,大家会不支持。但学校不会忽略学生的发展的,至少不影响升学率。.

TOP

引用:
原帖由 梓雯妈妈 于 2010-5-15 17:40 发表
推荐制度如何呢?让幼儿园推荐超长的孩子直接进行全面面试。

我觉的一面的题目很不科学,如果当时小孩子有一点的理解误会,很可能就全盘被否定。
无用,因为彼此是不承担负责的,大大的造假。.

TOP

好长时间没有到这里来了,今年落榜的和往年落榜的都来骂大街,正常的很。
每个人都可以在开放论坛骂人,可能和这些崇尚西化教育的实质无关,也不适合用中国的道德去衡量他们。我个人和你们的文化教养不一样,也不会和你们对骂。骂人不是我擅长的,也不符合我个人所在的文化地风格。
能来实验学校读书的孩子不多,更多的是没有如愿。这是你们家庭和我们学校的幸运,能来的安心读书,不能来的乐得其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