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1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实验游记(上) - 实验考试回顾 - 希望对所有家长抛砖引玉

谢谢lz对我的评价,我早就发现了你的帖子,只是不敢回复,原因我不说了。现在回复应该算是不晚。
先说你的用户名吧,这样可能轻松一些。学习为了啥?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是农民出身,我学习可能就是不愿意当农民,我当时想当博物学工作者(野生动植物考察之类的吧),临高考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生理指标(色弱)不符合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要求,就放弃了毫无根据的理想,学了心理学。这个学科让我感觉到冲动的严重后果,学什么都比这个强,即不能让人对工作有兴趣,也不能用来养活自己,更不要说养家糊口了,说实话我还不如当农民了。
考试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好像每个学习都必须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考试是必须的,学习也可以说是为了考试。
人们为什么讨厌考试?你看我分析的对不?==学了无用,感觉考试多余;准备不足,备考有压力,而别人无这样大压力;压根就没有条件和别人比,但偏偏有考试这个比的形式;考试过后的学习回报水平和考试不对应。可能还有其他的,但应该和个人的学习水平有关。
1、关于考试期间挂机
学校准备了8个服务器,4个独立收集每个班级的数据,4个用来映射4个班级的数据。即便全挂了后,还会有4个服务器备份16份数据存在。但为什么不接着前面的进行?是因为编制的时候时间紧,只弄了这个直推式的,必须先做前面的才可以做后面的。
事后,我分析了该场次的数据,结果是每次比前一次水平高。也就是说,这两个教室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是占了很大的便宜的。理由很简单,练习效应。
我也做了这2个班级的最后一次的结果和其他班级的比较,结果是无差异,所以数据也用的是最后一次的。也减少了我的工作量。
2、关于实验注重理科考察
公平测试和跨文化测试都是这样的,必须你逻辑推理为基调,因为这是人的认知品质,是生来就有的,受后天影响最少,而且个差差异也最小。
其他考试形式和素材都属于“非公平”测试,依赖个人经验,这样的选拔是不好的。世界上最被看好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里面有两个不公平的结构,一个是常识,一个动作。动作对幼儿来说,个体差异很大,常识就更是带有不公平色彩的。比如,一个火车厢有8个轮子,题目是给出这列车的侧面,明示了有几节车厢,然后问孩子这些车厢一共有多少个轮子。好像只有坐过并观察过的人才可以做出来,对连火车都没有坐过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考认知并不是说考理科,从事文科工作的人也有智商高的,中学选择理科的同学也有智商高的。只是我们学文科的人感觉文科更简单而已。
一些和教育观念和个人价值的思考我就不说了,这就不讨论了。社会属性的话题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祝大家开心起来,别纠结于实验,它只是一个风景,我们赶快看其他景点,那里才是美景所在。

[ 本帖最后由 wangwenge 于 2010-5-13 16:21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云妈妈 于 2010-5-13 18:33 发表
我是蒙特梭利的崇拜者,也因此,去学习了蒙氏教育国际班,在蒙氏以科学观察为基础的理论中,认为孩子的发展,环境最重要。而蒙特梭利对家长和老师总是要求很高,所以,我会说,考试结果孩子是没有责任的,因为孩子是 ...
你好,很遗憾,可能是孩子过于兴奋了?要知道那个情境下是要有合适的行为的,不能出格,但你千万不能和孩子这样说。
你为什么学蒙事教育?我对教育史不懂,但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老师讲过这个人,他的做法、想法和教育对象绝对和你学的不一样。你学的肯定是被中国人改造过的。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也亲自到德国去找类似的机构取经,但没有找到。回来后,他说了两个字:骗人。
教育不是靠理念支撑的,是靠行动和技术。理念这东西都是强势人招摇撞骗的,和行动和技术则要符合当地情况,不能冒险。
没有进入到实验学校,影响因素很多,不能把一些客观的因素都一股脑地归结到孩子的一个小“失误”上,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如果非要找个理由,你就归结在实验学校招生名额太少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金云妈妈 于 2010-5-13 20:44 发表
补充一句,王老师我也很尊重您,因为你有个性,也愿意研究,尊重事实,从你总结孩子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来看就知道。也是因为你精彩的发言,才让人对实验有更多的憧憬!我觉得有你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中国的教育才会越来 ...
你过奖了,我不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而且我也不喜欢某些学生,这是实话和事情。
我是有个性,但个性很差,没有人喜欢我,不信你可以问一下实验学校的各个层次的领导。最可笑的是,我在研究学生的个性和学绩之间的事情。我脾气也不好,有时承受不了别人的挤兑。我努力做个文明的公民,但也经常打架,只是目前还不和熟悉的人打。我愿意帮助弱者,我的志愿者积分卡已经很多积分了。
我也不愿意去做指向一般意义上成果的研究,感觉不环保。比如,我不写书、不写什么论文了,但吸烟。
我不思考,但愿意琢磨,我投入最多的是琢磨怎样把教育研究变成好玩、好用、好多钱的产品。我自己购买的期刊卡账户还有很多钱,赖得看,我喜欢看《环球时报》。
中国教育的未来应该掌握在年轻老师的脑袋里,应该越来越丰富,而不是像现在的混乱(也许很多人认为是单一)。这种丰富的背景下,实验学校的科研和实验肯定会有很多项目可做,有可能在不久的时候实验学校就真的变成较为纯粹的实验基地了。也可能这个时候,实验不会兼顾大多数人的需要,而是充分满足一些比较前卫的家庭。这样,实验学校就会在功能和对象上同其他学校区分开来。如果这个时候你回头再审视你前几天的选择,还会有长草的感觉吗?如果有,那就让你孩子回来读书、当老师,一起来把你的圆圈画好。
谢谢你能真实地讲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学习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君君他的爸爸 于 2010-5-13 22:14 发表
假设一个孩子带着您这样的个性化,作为一个招生老师,您认为这样有个性的孩子能在实验的二面中胜出吗?
金云妈妈说宝宝很乖巧只是在发棒棒糖后兴奋得回答了小朋友的问题就被老师点名批评了 ,如果真是这个理由 ...
不会,这样的学生可能只能进职校。
我的个性是来上海后形成的,以前我是一个很严谨、内敛、中规中矩的被大多数学生喜欢的老师,也是单位中很出挑的员工。这不说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TOP

回复 69#读书为了考试? 的帖子

当什么帮主(帮助人的主儿?)呀,我每年都是这个时候来混混而已,其他时间是不会来的。
1、练习
因为今年的题目题干设置成顺次呈现的,没有选择随机排列。所以,两次网络问题的学生把前面的做了3次。
出现作答中断的班级和其他班级一样,都有入学进来的。
数理统计这方面你不用怀疑,我不涉及其他行业,在心理学界运用统计的人中上海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我(我真能吹牛呀)。
2、推理
我说的推理和你说的不是一个意思,甚至也和逻辑推理不是一个意思,尤其是和授课类的不一样。但我理解你的意思,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备我说的推理能力,如果结合具体的行业和学科,自然也会有行业和学科应用,包括孩子也会有生活应用,只是不能测查这些——因为大家的生活不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lindaliang 于 2010-5-14 11:39 发表
凭啥说“这样的学生可能只能进职校”, 王老师说话蛮有意思,实验面试中某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预测将来进什么学校读书了?
看好整个帖子再发言回复。
人家说的:王老师的这个德行能否被实验学校收编。这样的学生=我这样的学生。
我不鄙视你整体,我鄙视你的视力和冲动。

[ 本帖最后由 wangwenge 于 2010-5-14 12:1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lindaliang 于 2010-5-14 13:45 发表


刚才王老师第一时间回的贴内容和吃饭回来看见现在的内容有所变化,把“鄙视你的视力和脑子”改成了“鄙视你的视力和冲动”,说明王老师之前也是爱冲动啊!
是的,因为本意是调侃的,但脑子这个词在上海可能是一种不合适的,我就改了。别生气,没有恶意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biglei 于 2010-5-14 22:18 发表
王老师晚上还上来啊? 辛苦了
正做培训作业呢,周日没有去参加,现在自学中。学不下去呀,又跑这里来了。.

TOP

冲动是魔鬼,没有敢改呀。
呀呀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