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如果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从基础就开始认真探索“最佳发展期”的话

如果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从基础就开始认真探索“最佳发展期”的话

如果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从基础就开始认真探索“最佳发展期”的话,那么不知道网上所说的某大学的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认知
小学数学课和大学英语自习

沈若愚



  最近在报上读到一则报道,在网上看到一个传闻分别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和大学的英语自习,相映成趣。

  据报道,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从9年前就开始一项教改实验,在小学一年级不上数学课,把3节数学课时腾给了语文和英语课。由于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英数活动课”的补充,小朋友完全可以在二年级把两年的数学知识学好。

  这倒很有意思。原来诸如小学一年级必须上数学课这类我们以为理所应当的事情,不是那么天经地义。原来学生学习同一学科,或者学习某学科中的同一内容,在他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学生学习某一学科效益最高的年龄段界定为“最佳发展期”,那么我们的课程设置就应该符合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如果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这样的做法是从基础就开始认真探索“最佳发展期”的话,那么不知道网上所说的大学的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某大学的信息学院为了12月份的四、六级考试,2008年国庆7天假只放3天,其余4天时间用来学习英语;考试之前,周末全用来上英语自习;10月1日以后寝室不准有电脑,要么带回家,要么交辅导员保管;国庆假3天回不来,又买了票的把票都退掉。这个政策考虑倒是十分周详,很为学生“着想”,只是不知道没有电脑的信息学院,还怎么学“信息”,不知道周末全用来上英语自习的信息学院是不是应该改名唤作“业余英语四六级学院”?

  笔者绝对承认英语的重要性,对于信息学院学生也许更是如此。但是,这不是说学校要把英语提到让大学生放弃大部分国庆假日和周末以及收电脑的高度,且不论四、六级考试通过与否是不是能正确衡量英语水平,就是这种把大学生当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管理”的做派令人好气又好笑。

  也许什么样的大学,和我们什么时候能拿上诺奖没啥关系。因为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诺奖得主说过:“在幼儿园,我学会了一生最重要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小伙伴;饭前要洗手;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看来,是不是我们只要认真地抓一抓幼儿园就可以了?

  东方早报 (沈若愚).

TOP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10-10 14:39 发表
【专家点评】
  学外语兴趣是根本
  葛煜庭及其家长的这一套学习和培养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英语中高级口译专家梅德明教授对此有极高的评价。
  梅教授说,学好外语有兴趣是 ...
学习了.

TOP

我家的一年级就逆反啦!.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猪爸爸 于 2008-10-15 14:21 发表
上个学期还挺好商量的,现在一句半句就掰了。
如何因势利导孩子逆反心理

2008-10-15 06:51:13
【发表评论】
  [扬子晚报网消息]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从小学进入中学,孩子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他就会厌烦,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文 文

编辑:陈康   来源:扬子晚报.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aishuaimm 于 2008-10-16 13:11 发表
介乖介优秀的小H都和你玩老鼠和猫的游戏啦?快给点实例让我们见识见识,当然也要加上你的策略,让我们学习学习。和学英语一样,偶们可以省点力气了。
.

TOP

引用:
原帖由 哈里老妈 于 2008-10-17 08:41 发表
阿拉现在不是逆反,是捣蛋。上课跟老师搞七捻三,下课闲事乱管,尤其跟英文老师。唉,头痛!
没噶严重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