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育儿] 老公居然同意我陪儿子去成都华德福学校了,到底去不去?

全职在家没有方向的时候,我也曾经开玩笑地和LG提过,遭到LG的极力抵制。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想给孩子理想的教育,而要打破家庭的平衡,冒着失去老公的风险,代价太大了。.

TOP

啊,这里好热闹.
声明一下,我没有办过儿童之家,只是想用儿童生活馆的活动来补充幼儿园和学校教育的不足.
我至今仍对华德福教育心怀崇敬和感激,但是欣赏它,不代表一定要加入它.
我认识一个上海华德福儿童之家的志愿者妈妈,她五一后带着孩子去了成都,然后就一直留在那里了.
我一直对华德福教育感觉不可思议的是,本来很多妈妈是为了孩子寻找到华德福的门口,
可结果常常是孩子和妈妈一块进了华德福.
教育,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一种激情,一种人生力量.
如果你认准了,先生也支持你,完全可以去尝试!.

TOP

回复 34#ggixlx 的帖子

我有她的上海手机,今年7月份还联系过。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用。
其实,可以先从上海华德福的志愿者妈妈做起。据我所知,上海华德福正在积极筹办小学,最缺乏的就是老师。
成为一个华德福教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感觉,用“超人”来形容,是不过分的。

LS有位妈妈说,“上海是中国教育的前沿,还用去外地?”
其实这句话有偏颇,上海并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杭州和天津的蒙台梭利教育(杭州应该要有蒙台梭利小学了吧),成都的华德福小学,浙江、深圳多年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上海目前就没法比。
上海最多就是学钢琴的孩子多一点,学奥数的孩子多一点,参加国际大赛获奖的孩子多一点。
一句话,北京,上海,仍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前沿。
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前沿。
所以,生在上海,小朋友确实是既幸运又不幸的。不可能自然地、慢慢地成熟。
大家都在催熟,咱也得催。只不过人家用激素,咱用农肥,人家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咱尽可能用纯天然的添加剂。
去过成都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生活节奏慢,生活滋润,竞争压力小,是个慢悠悠的天堂。所以华德福教育就能在那样的土壤中萌芽吧。

[ 本帖最后由 晴晴的妈 于 2008-12-16 21:42 编辑 ].

TOP

回复 41#ggixlx 的帖子

她的孩子好像是三四岁左右。那位妈妈没有象你这样急迫和焦虑,她是在做华德福志愿者的过程中,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觉得寻常的办公室工作再也没法激起她的热情。
好像她的母亲也跟过去了,帮着带孩子。.

TOP

每年寒暑假,成都华德福应该会安排很多短期培训。
全国各地对华德福教育感兴趣的幼儿园老师、妈妈们会象“朝圣者”一样赶过去聚集。
其实,如果你担心孩子马上就要入学了,而你又还没有准备好的话,完全可以让孩子晚一年入学。
中国学校教得多,孩子晚一点,成熟度高一点,自制力强一点,受到伤害的程度就会减轻。.

TOP

哦,还有,其实上海华德福儿童之家今年也安排了很多为期1-3天的培训,最近有一次培训就是请了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执行校长,张俐女士过来主讲的。
关注华德福,先从了解和感受开始,不要急于做决定。.

TOP

那本书,叫《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是卢安克写的。
但如果要看,还是推荐《学校是一段旅程》。这是一位优秀的美国华德福教师,讲述他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带班经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