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数学] 不明白的小三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09:46     标题: 不明白的小三数学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冰城来客    时间: 2009-11-5 10:08

我们不是老师, 所以 .
作者: 冰城来客    时间: 2009-11-5 10:09

应该让小孩子们自由发挥,他们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算.
作者: HLW    时间: 2009-11-5 10:24

这种题我从来没有弄懂过,随便他们怎么做,怎么考,反正以后都没啥用的,小升初不会考这种题的.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10:40     标题: 回复 4#HLW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HLW    时间: 2009-11-5 10:46

如果每次都是这类题错的话,说明孩子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如果孩子比较外向的话,就让孩子找老师来教他,如果不是,那就只能家长重新学习了。不过随着孩子长大,会有很多知识点我们也不会了,总要让孩子自己找老师解决问题的呀.
作者: snoopy03    时间: 2009-11-5 10:52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10:57     标题: 回复 6#HLW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andyshang    时间: 2009-11-5 11:10

生活中估算是挺有用的,不过小学生学这个确实有点7饱了.
作者: angelzp    时间: 2009-11-5 11:38

我们也是估算错了好几次,前天家长会才知道估算要估整百数.
作者: 兔头妈妈    时间: 2009-11-5 11:45

我们也是这样的,我搞来搞去都是错的,后来我都不看了,顺便他怎么做。孩子们成为统一的思维模式。.
作者: 57的妈妈    时间: 2009-11-5 11:55     标题: 回复 1#zyx2001 的帖子

你孩子这样做是错的,
标准答案
983/8=
800/8=100    这里要整百位,除了以后余下的数字不能再除出百位数, 只能除到十位数上去。
160/8=20     这里是要整十位,
23/8=2......7   这里是要个位
故983/8=(100+20+2)........7
这和乘法分拆一个道理。
以上只是讨论一下这题的做法,现在做题是从思维训练这个出发点出发的,其目的就是让大人和小孩子都思维混乱!!!

[ 本帖最后由 57的妈妈 于 2009-11-5 11:58 编辑 ].
作者: 嘉嘉宝宝妈    时间: 2009-11-5 11:57

一样, 我也搞不懂数学到底什么是对的, 只能靠孩子自己学了。.
作者: vita    时间: 2009-11-5 12:26

这就是建构式数学,别的国家老早就不用的算理!

是把简单化为复杂的计算法:
  以593+638为例:
  593=500+90+3
  638=600+30+8
  500+600=1100=1000+100
  90+30=120=100+20
  3+8=11=10+1
  593+638=1000+(100+100)+(20+10)+1=1231
  是一种为了消灭下一代计算能力以让黑预算过关的阴谋。.
作者: 胖兔她妈    时间: 2009-11-5 12:30     标题: 回复 1#zyx2001 的帖子

现在的教材真是晕死了,搞不懂,.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12:32     标题: 回复 14#vita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vita    时间: 2009-11-5 12:33

不小心会搞出精神病的!.
作者: bao-1    时间: 2009-11-5 13:51

引用:
原帖由 vita 于 2009-11-5 12:33 发表
不小心会搞出精神病的!
.
作者: 甜橙    时间: 2009-11-5 16:43

我也觉得“估算”和什么“三步走”很无聊,不知道学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 paul12d    时间: 2009-11-5 17:09

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就是教改的结果。
最终让孩子、家长不知所措。.
作者: paul12d    时间: 2009-11-5 17:10     标题: 回复 14#vita 的帖子

》是一种为了消灭下一代计算能力以让黑预算过关的阴谋。
哈哈,你知道得太多了~.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5 17:36

估算是为计算多位数除以两位数做准备的。

为什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分三步走?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当然,可以选择不去探索,那样的话不过是知道如何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其然而已。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5 17:41 编辑 ].
作者: classic    时间: 2009-11-5 20:4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fangyuan    时间: 2009-11-5 21:19

绝对精神病院的整人术.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5 22:22

引用:
原帖由 classic 于 2009-11-5 20:40 发表
还有单位换算,比如千米到米,米到千米以前老师是教往前移三位,或者往后移三位,而现在老师非要写上乖1000或者除以1000。
以前老师教错了,现在乘以1000或者除以1000是对的。.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23:00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5 23:02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5 23:46

引用:
原帖由 zyx2001 于 2009-11-5 23:02 发表


如果多位数除以两位数,也要用估算来引导,那小孩子要彻底晕了。

一件事情有很简单直观,易于理解的方法,为何要兜个圈子,非要把小孩子都整晕了不可。
782 / 16 = ?

请列竖式计算。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6 00:06 编辑 ].
作者: 家有仙女    时间: 2009-11-6 06:02

深有同感!这样的数学谈何乐趣,不知道现在所谓的教育家们在想些什么?.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6 07:37

理解中,反正我家女儿是害怕数学,宁肯做两份语文,也不要做数学。呵呵,我昨天看她另外做份卷子,火冒三丈,心想,如果小学能够选数学,我家女儿肯定不要学的。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已经很怕数学了。

我说人走路一样的,有一个脚快,有一个脚慢,这样跑不快的,我女儿说语文好,外语也不错,这样弥补数学的,呵呵。

说实话,我不明白数学为什么让我女儿这么头疼?.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6 08:28     标题: 回复 28#ccpagin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9-11-6 08:39     标题: 回复 31#zyx2001 的帖子

恩,因式分解,现在的教法好象跟我们以前也不太一样了,孩子做的题目,看起来总觉得别扭。.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6 09:02

我最近在回望,看了一年级的上下和二年级的上教材,其实三年级的只是迁移而已。我现在只要求孩子掌握住基础性质的,如果掌握住了基础性质的,并且扎实掌握住了,才能融会贯通。


我看了二上的新版教材,这次把倍的概念讲的很清楚,A*B就是B的A倍,去年学到这部分的时候,也是争论得很厉害,最近好像也有争论的。.
作者: 赵蒙蒙妈    时间: 2009-11-6 09:09

我们都out了.
作者: happytina    时间: 2009-11-6 09:23

引用:
在我的理解中,数学是种理性的美,应该让小孩在慢慢的摸索中,让他们自己去领会环环相扣,不断进步的乐趣,其中也许会走弯路。因此对于这种基本概念的教育不应该复杂话,尽量的通俗易懂,让小孩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的东西,然后再有条件地适当地拔高。
.
作者: rachelmom    时间: 2009-11-6 10:12

引用:
原帖由 vita 于 2009-11-5 12:26 发表
这就是建构式数学,别的国家老早就不用的算理!

是把简单化为复杂的计算法:
  以593+638为例:
  593=500+90+3
  638=600+30+8
  500+600=1100=1000+100
  90+30=120=100+20
  3+8=11=1 ...
HOHO,我也曾经怀疑过现在上面搞教材编制的是某国间谍,意图就是要搞晕我们的下一代,好让他们下一轮的侵略能够长驱直入无人能敌,当然是开玩笑的啦.
作者: rachelmom    时间: 2009-11-6 10:13

其实有些算法本身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但如果结合死板教学就会变成很恐怖的事。.
作者: 小培妈    时间: 2009-11-6 10:19

作为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妈妈,我同样痛恨现在的教材,象我们小时候的方法有多简单明了,乘除法都用列竖式计算,百发百中,一点都不会错,还多出很多时间在弄堂里玩,不象现在的孩子,业余时间只能坐在书桌前做搞脑子的怪题目!.
作者: shining_sh    时间: 2009-11-6 10:20

昨天儿子的数学考卷上:
42*3=  ,这道题中,“4” * “3”应该等于()

()里儿子没填,被扣了2分,回家后我看答卷上订正是(120),我问儿子为什么是120,儿子说“4”是代表40的,我简直晕倒,不知道老师出这种题目有什么意义。这种题目错就错吧,难道还会怪儿子吗?毕竟我也没看懂。.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6 10:26

引用:
原帖由 zyx2001 于 2009-11-6 08:28 发表
跟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三步法,似乎联系不起来;也跟估算也联系不起来? 我们还没学到多位数的除法,不敢估计教材中又会用什么新颖的方法来启发小孩,只要小孩能明白,那就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打听下来,似乎很多小孩 ...
首先声明我不是专家,也不是数学老师。我本着自己的理解对你的问题作答。

跟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三步法,似乎联系不起来;
答:关于三步法,请见下贴: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84070-1-1.html

也跟估算也联系不起来?
答:首先估算不无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估算,例如今天上超市带多少钱出去。过去的数学比较注重精确计算,但现实世界是模糊的,数学卷入现实世界越深,越要去了解模糊的东西,否则数学便难以实际运用。把估算下放到小学,在老师中间也有很多争论,认识并不统一。我倒是比较担心老师对估算部分不够重视。
前面出的题目,726/16,从开始列竖式,你就需要估算商的十位数是几。尽管三年级还不会学除数为两位数的乘法,但不妨把估算作为一个小台阶,以方便将来学习。

我们还没学到多位数的除法,不敢估计教材中又会用什么新颖的方法来启发小孩,只要小孩能明白,那就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打听下来,似乎很多小孩和家长都有点稀里糊涂的,只能感叹社会在进步,人脑在退化。请问您是否也是数学老师,或是这方面的专家?真的很想请教一下,对我们这些事先没辅导过,领悟力又没那么敏锐的小孩,到底该如何帮他们把有些问题搞清楚。
答:现在的教科书和教学方法跟我们三十年前学的东西是大不相同了,这倒也不难理解,毕竟社会在进步嘛。三十年前,我们学英语的时候,谁会料到今后会用到,那时候一个外国人也看不到,今天很多人都会天天用英语,天天跟外国人打交道。说回到数学上,原来的小学数学更注重计算能力,仅仅是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会做乘法和除法而已,可能那时候的社会仅仅要求这些。现在,这一套肯定行不通了,对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会做除法竖式,还要能搞清楚除法竖式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不过BBMM也不都是数学系毕业,原来就没有学到“知其所以然”的程度,如何辅导呢?个人以为,这有几种情况:
1、如果你不想花精力进去,不要因心血来潮,随随便便地去评价和辅导,索性让孩子自己去学习、体会和理解,避免你的想法干扰到孩子的学习。
2、如果你想辅导,就一定要看看孩子的教科书,去尝试理解教科书为什么要教这个,为什么这样教。
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讨论数学问题。这个要求对BBMM来说,绝对不简单,不过仍然有一大票的BBMM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具体内容可见下贴: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64875

再比如,这几天的单位换算。没正式提出小数和小数点的概念,但类似17分=(   )元的题目,必须要用到小数的概念,我们小孩又晕了。自己的小孩理解力有限,家长又事先没给他上过这部分的内容,小孩子自己跌打滚爬后,也一知半解。这次我狠狠心,没辅导他,我想试探看看,关靠学校的教育,他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但我估计自己也憋不到周末,因为下个礼拜就要期中考试了,太差的成绩对小孩也是个打击。
答:小数点是一直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的,体积单位亦是如此,这些需要同学们跟BBMM进超市的时候,留心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数学里边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教的,那就是生活体验。
有一次儿子问我:“爸爸,1升等于多少毫升,100还是1000?”
我没有回答他,而是从厨房里边找出了2个瓶子,一个标明1.5升,一个标明600毫升。儿子拿在手里比较了一番,很快得出结论,1升=1000毫升。
我问他:“你能计算这个大瓶子的容量是小瓶子的几倍吗?”
儿子还只是三年纪,没学过带小数点的除法,但他仍然用他已有的知识计算出了答案,是2.5倍。
“有时间的话,我要装水验证一下。”儿子最后说到。

在我的理解中,数学是种理性的美,应该让小孩在慢慢的摸索中,让他们自己去领会环环相扣,不断进步的乐趣,其中也许会走弯路。因此对于这种基本概念的教育不应该复杂话,尽量的通俗易懂,让小孩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的东西,然后再有条件地适当地拔高。
答:严重同意。不过请想想先,学校实际上提供不了这样的体验和探索机会,一是学生多,二是这种探索需要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进行,三是探索是极耗脑力的,同学们脑子最灵的时候不一定是上数学课的时候。所以,这种探索更适合BBMM和孩子一起来做,当然这也需要消耗BBMM很多时间和精力。

就像我们有些学生,高等数学的内容,包括矩阵、概率论这些比较高深的内容在中学阶段都了解一点,但基本的因式分解却还不太熟练;但正因为中学里学了一点,又没学透,造成半桶水晃来晃去,一方面什么概念他们都知道点皮毛,因此什么东西都觉得学过了,不必要学了;另一方面,老是用中学的那种解题思路去做高等数学的题目,造成思路混乱。因此大学里那些数学真正学得好的人也许正好是那些外地来的,之前是一张白纸的那些学生。
答:小学奥数就存在这个问题。不顾思维发展的规律,机械地、人为地提前教授高年级的知识,学生们也是囫囵吞枣,于将来无益,害了学生。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6 10:34 编辑 ].
作者: rachelmom    时间: 2009-11-6 10:27

引用:
原帖由 shining_sh 于 2009-11-6 10:20 发表
昨天儿子的数学考卷上:
42*3=  ,这道题中,“4” * “3”应该等于()

()里儿子没填,被扣了2分,回家后我看答卷上订正是(120),我问儿子为什么是120,儿子说“4”是代表40的,我简直晕倒,不知道老师出这 ...
这道题目我看懂了,呵呵。其实就是估算,整数位加减乘除,不过题目出的有问题。

我给中班的女儿买了一套英国出版的新思维的书,里面讲到估算的,讲的还比较清楚的。

可能现在的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意图讲不清楚,孩子不懂大人也不明白,老师就只有硬塞了。.
作者: 升升妈    时间: 2009-11-6 10:30

题1:
289×5在(        )和(        )之间,靠进(      ),=(     )。

是否应该找接近的整十数,比如289×5在1400(280*5 )和1450( 290*5)之间,靠进( 1450     ),=(   1445  )。
凑了整十数了,就比较容易计算,也可以校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吧。289比290少1,所以289*5比290*5少5,290*5=1450,那么289*5就等于1450-5=1445.

[ 本帖最后由 升升妈 于 2009-11-6 10:33 编辑 ].
作者: fjsh    时间: 2009-11-6 10:36     标题: 回复 40#ccpaging 的帖子

顺着你的链接,跟过去,很受启发,非常感谢!

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大人得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帮它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大不了跟着孩子按着现在的教学方法,把小学重读一遍,呵呵。.
作者: fjsh    时间: 2009-11-6 10:38     标题: 回复 42#升升妈 的帖子

我小孩填的是:

289×5在(  1200      )和(    1800    )之间,靠进( 1800    ),老师打勾了。

很欣慰,有点估算的意思.
作者: 升升妈    时间: 2009-11-6 10:40

引用:
原帖由 fjsh 于 2009-11-6 10:38 发表
我小孩填的是:

289×5在(  1200      )和(    1800    )之间,靠进( 1800    ),老师打勾了。

很欣慰,有点估算的意思
啊?这2个数字从哪里来?.
作者: rachelmom    时间: 2009-11-6 10:44

引用:
原帖由 fjsh 于 2009-11-6 10:38 发表
我小孩填的是:

289×5在(  1200      )和(    1800    )之间,靠进( 1800    ),老师打勾了。

很欣慰,有点估算的意思
不对啊,感觉应该在 1000(200×5) 和1500(300×5) 之间,靠近1500 才对啊.
作者: fly313    时间: 2009-11-6 10:47     标题: 回复 42#升升妈 的帖子

我孩子就这样做的,结果被老师X了,要填1000(200×5) 和1500(300×5) 之间。.
作者: 升升妈    时间: 2009-11-6 10:49

引用:
原帖由 fly313 于 2009-11-6 10:47 发表
我孩子就这样做的,结果被老师X了,要填1000(200×5) 和1500(300×5) 之间。
对啊,如果是这个答案还情有可原,凑整百。我不知道你上面的1200和1800哪来的?呵呵,我刚开始还以为你说1000和1500,结果发现你是1200到1800.所以偶也不懂了。.
作者: fly313    时间: 2009-11-6 10:51     标题: 回复 48#升升妈 的帖子

,不是我做的,要问fjsh.
作者: fjsh    时间: 2009-11-6 10:54     标题: 回复 48#升升妈 的帖子

非常对不起,看错了。我把5看成6了。应该是1000和1500.
作者: 升升妈    时间: 2009-11-6 10:55

引用:
原帖由 fly313 于 2009-11-6 10:51 发表
,不是我做的,要问fjsh
要死了,偶就看到f...哈哈 不好意思.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6 11:18     标题: 粗心总是难免的

你说你错了不该错的题
你的考卷满是伤痕
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
心中满是悔恨
你说你尝尽了考试的苦
找不到可以理解的人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早知道粗心总是难免的

那位帮忙继续改改歌词: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
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作者: gaowangwang    时间: 2009-11-6 11:28

引用:
原帖由 HLW 于 2009-11-5 10:24 发表
这种题我从来没有弄懂过,随便他们怎么做,怎么考,反正以后都没啥用的,小升初不会考这种题的
我觉得对,就是不知道是否全国的孩子都学这个分拆法,教材改革是对的,但不能为了要改革瞎搞,圳搞不懂这种分拆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哎,连那位当数学老师的都不知道,我们普通家长就更不懂了,难为孩子们了!多理解他们吧!.
作者: maggie20088    时间: 2009-11-6 11:58

我们小二 也开始遇到这种问题
7的5倍是多少?
儿子答案:5x7=35

结果是错的 应该是7x5=35
我看了半天 没敢吱声 因为我觉得就应该是5x7 没办法 只能记住了 还得我每次考试前都提醒他 几的几倍怎样列式子呀?.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6 12:04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zyx2001    时间: 2009-11-6 12:11     标题: 回复 40#ccpagin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6 12:15     标题: 回复 54#maggie20088 的帖子

今年的数学教材已经很明白写了,应该不会纠结了吧。P14,学倍的时候。.
作者: 飞羽妈妈    时间: 2009-11-6 12:45

引用:
原帖由 zyx2001 于 2009-11-6 08:28 发表
跟三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三步法,似乎联系不起来;也跟估算也联系不起来? 我们还没学到多位数的除法,不敢估计教材中又会用什么新颖的方法来启发小孩,只要小孩能明白,那就皆大欢喜;但问题是打听下来,似乎很多小孩 ...
是不是现在的改革方向是: 这些题目都是让尖子生做的?  

而不是普通的小学生做的?

天哪! 是否我们都要重新学习一遍啊! 这个改革太恐怖了!.
作者: 王BABY    时间: 2009-11-6 13:25

引用:
原帖由 升升妈 于 2009-11-6 10:30 发表
题1:
289×5在(        )和(        )之间,靠进(      ),=(     )。

是否应该找接近的整十数,比如289×5在1400(280*5 )和1450( 290*5)之间,靠进( 1450     ),=(   1445  )。
凑了整十数 ...
这个答案对吗?我也是这么做的!.
作者: 福赛妈妈    时间: 2009-11-6 13:40     标题: 回复 54#maggie20088 的帖子


我也搞不清楚
虚心向儿子请教了好几次.
作者: 小榆妈    时间: 2009-11-6 14:41

我终于放心了,原来有这么多铜子和我儿子,和我一样,搞不清这类题目.

我到现在还是做不来.

在我发现儿子总是做错的时候,我直接给老师留言了,,我们老师很好,抓我儿子去办公室单独辅导了,然后儿子说他会做了.不过我还是没有学会.没关系,反正我不用参加考试的..
作者: dswy    时间: 2009-11-6 15:02

引用:
原帖由 maggie20088 于 2009-11-6 11:58 发表
我们小二 也开始遇到这种问题
7的5倍是多少?
儿子答案:5x7=35

结果是错的 应该是7x5=35
我看了半天 没敢吱声 因为我觉得就应该是5x7 没办法 只能记住了 还得我每次考试前都提醒他 几的几倍怎样列式子呀?
我们也是小二,我们老师说了,现在的乘法教学和我们以前不一样。7的5倍就是7×5,7个5相加也是7×5,顺着孩子的思路来。之前我和你一样,也看过书,也困惑过,现在觉得还是我们不要管了,让孩子按照老师的教法去做,不要把孩子搞糊涂了。.
作者: 升升妈    时间: 2009-11-6 16:44

引用:
原帖由 王BABY 于 2009-11-6 13:25 发表

这个答案对吗?我也是这么做的!
估计是打叉的,呵呵,因为不是整百,算起来还不简单,200和300乘5就算的快了。.
作者: 小蛇妈    时间: 2009-11-6 17:14

数学书上的除法拆分法,我看了3遍才看懂,我lg看了半小时才理解他的目的。
于是我教孩子,搞不懂拆分法,就用竖排式,然后根据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倒过来推拆分法。做起来快多了。.
作者: jinzhihao13    时间: 2009-11-6 19:36     标题: 回复 59#王BABY 的帖子

按照三年级的教学,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应该是在200*5和300*5之间,靠近300*5,我儿子在月考中就做错了,做的就是你的方式。.
作者: 老虎BB    时间: 2009-11-6 20:49

这题有用
买东西付钱的时候,马上就能考虑付多少钱正好,让售货员找出最少的钱来.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15 10:33

四年级上的教材第一章就是复习,把前面的加减乘除进行了梳理,挺好的。
另外后面的章节讲到了运算的定律,比如交换率(加法和乘法)、结合律(加法和乘法)、分配律(乘法)。
在前面孩子们觉得纠结的地方就能解开了。.
作者: xiuxiu1218    时间: 2009-11-15 11:18

引用:
原帖由 老虎BB 于 2009-11-6 20:49 发表
这题有用
买东西付钱的时候,马上就能考虑付多少钱正好,让售货员找出最少的钱来
.
作者: 龙宝virginia    时间: 2009-11-15 15:37

一群白痴编出来的教材,什么都讲固定程序,既然这么喜欢整齐划一,以后有独立思想的人别去小学了,每家人家买个机器人代替自己的孩子送去学校让他们折腾好了!他们喜欢怎么设定程序随他们!.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15 18:27     标题: 回复 64#小蛇妈 的帖子

这次数学考试,分拆方面我女儿扣分挺多的,当时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最大的教就是不教,今天外出又带着女儿,在路上问她,车上有40个人,这站下去5个,上来8个,那来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0-5+8
=35+8
=43
我女儿的做法。
我说下去5个,上来8个,那么其实上来的是8-5=3,所以40+3=43,这就是巧算。
40-5+8
=40+(8-5)
=40+3
=43
然后又问她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我女儿说数不过来(人挺多的),我说你先数座位的排数,然后乘每排的人数,然后再加上站的人数,就是总人数。然后让她算了局部的人数(3排,每排2组,每组2人,每个人2元钱的车票,需要付款多少呢)。
我接着说,我们2个人上车每个人2元,再换一辆车,换乘的原因,所以现在只需要刷1元钱,我们2个人原先需要多少钱呢?省了多少钱呢?

没办法啊,我女儿只喜欢看语文和外语,数学不会主动学的。今天要出手抄报,我让她自己先说说如何学习语文的,她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其中提到了预习和看课外书,我说,如果你每天能看看数学书,那肯定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作者: 小宝妈妈    时间: 2009-11-16 13:34

LZ说的两类题,正是我家一直错的,这次中考前我自己研究了一下,搞明白后教给她的。.
作者: ccpaging    时间: 2009-11-16 16:12     标题: 猴子不懂交换律

引用:
原帖由 junhuayang2005 于 2009-11-15 18:27 发表
这次数学考试,分拆方面我女儿扣分挺多的,当时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最大的教就是不教,今天外出又带着女儿,在路上问她,车上有40个人,这站下去5个,上来8个,那来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0-5+8
=35+8
=43
...
摘自:
http://www.zhuangzi.com/zzzb/cygs/0710_001.asp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
有一次,我跟2个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讲了这个“朝三暮四”的故事。猴子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它们不懂交换律。交换律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有的可以交换,有的却不能交换。例如,小朋友早上起来,先穿袜子,再穿鞋子,如果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

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研究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了,只不过他们现在还在计算题中感觉这些律。

Alex对我说:“爸爸,我发现加法可以交换,减法不可以交换。”

“哦,真的是这样吗?”

“是啊,你看 10 - 3 + 5 = 12,交换以后,变成了 10 - 5 + 3 = 8,结果就不对了。”

“可是,你这样看看呢。 10 (-3)(+5),这样可以交换吗?”

“、、、”

“我们来做个试验吧。Alex有10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J同学又给了5颗糖,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Alex 的手在口袋里边虚拟了一会,答曰:“还有12颗糖。”

“好,现在我们把008同学和J同学交换一下:Alex有10颗糖,J同学给了5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还是12颗。爸爸,那个10也可以交换到后面去吗?”

“当然可以啦。Alex有0颗糖,D同学给了10颗糖,008同学拿走了3个,J同学又给了5颗糖,Alex最后还有几颗糖?”

律还是那个律,书还是那个书,看你怎么读,看你怎么想。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09-11-16 16:30 编辑 ].
作者: junhuayang2005    时间: 2009-11-16 17:26     标题: 回复 72#ccpaging 的帖子

加法减法互为逆运算,对吗?
乘除互为逆运算,对吗?
书上不是这样表达的。

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