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育儿] 学习做过剩时代的父母 [打印本页]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2:37     标题: 学习做过剩时代的父母

无论是60后还是70后,我们大多是在短缺时代长大的孩子,
因为缺衣少食,所以我们骨子里有节俭的因子,或许一辈子容不得浪费
因为缺书少学,所以我们曾经如饥似渴发奋读书,或许也会一直勤奋工作下去
但是,我们的孩子,90后与00后,是过剩时代的孩子,
他们衣食无忧,所以未必清楚父母养家糊口的辛苦,
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所以未必理解我们说挑灯夜读也是种快乐。

我们跟孩子真的是二代人。
我们,短缺时代的孩子,
如何学习做过剩时代的父母?
如何理解我们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shumi1 于 2008-12-3 13:04 编辑 ].
作者: JANNY的妈妈    时间: 2008-12-3 12:40

代沟永远存在。拉近距离,理解她们。.
作者: jukzj    时间: 2008-12-3 12:42

同意,我常常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成绩不满意生气之后,就想到,我们当时无人管无人问,都学业有成,孩子们这一代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
作者: maymama    时间: 2008-12-3 12:47

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就支持!.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12:48

经济过剩,可以宏观调控,文化,信息过剩如何调控。
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现在的人们的浮躁,不求精髓,不求上进。只求现状。
而与传统文化的冲撞,使得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措手不及。.
作者: maymama    时间: 2008-12-3 12:59

逢大唐盛世才有文化鼎盛。
不用担心,为了自己未曾体会到的人生体验。
赞美和钦羡孩子的人生际遇如此不同于自己吧。
儿孙自有儿孙福。.
作者: yrwsz    时间: 2008-12-3 13:05     标题: 回复 6#maymama 的帖子

是啊是啊。.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3:14

短缺时期激起了人们的欲望,这种欲望是那么迫切,那么清晰,人们为这种欲望所做的努力也是十分的明确.因为缺衣少食,所以要使生活过得更好,年纪大的一辈,希望下一代生活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又非常看不惯下一代的不节俭,浪费的做法;实在是新的一代在不愁衣食的好社会里,他们应该担忧这点吗?我们也不希望他们整日为着衣,为着食而担忧着,那么,他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忧了吗?我们这一辈对他们的担忧了解多少?知道多少?\因为缺书少学,学习的欲望也是非常的强烈,于是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著名历史教育名言,有了秉烛夜读的不少不得已而为之的"良好"习惯,有了"凿壁借光"的创新举措.在这个不缺书少学的年代里,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就小了吗?没了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动,现在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感动的例子?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的心理一直有着这样一种欲望,那就是,这些全部发生在我孩子的身上,一旦在别人身上发现了这样的精神,我们就受不了,就对这样的精神视而不见了.
我以前就是这样认为想的,所以,觉得孩子不节俭,不努力.
其实,时代背景不同了,要求也就不一样了,我们也不能用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方式去看待现代的孩子,
其实,什么都没有短缺,短缺的是我们的目光.短缺的是我们的理解..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13:24     标题: 回复 8#ZZRCHENCHEN 的帖子

你这么快的就跟进了,我要妒忌LZ 了。你总是与众不同。.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3:30     标题: 回复 9#云雀 的帖子

我比较懒,总是那种要被别人逼着在后头加上什么诸如“不回帖的人。。。。”
等多余的话的时候,才不得已而回一下;要么就是话多了刹不住车了,不得不刹的,会消停一段时间。
看来要消停一段了。.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13:34     标题: 回复 10#ZZRCHENCHEN 的帖子

太高深了,要看看回味回味,再思考思考,要有个过程,有点反应慢哦。.
作者: mgjnd    时间: 2008-12-3 13:38

看似过剩的时代,很多孩子却严重短缺能自由支配的时间。.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3:49     标题: 回复 8#ZZRCHENCHEN 的帖子

我的担忧在二个方面

一方面,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基本的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没有大的偏差;大部分家长也会这样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准则。而孩子如不在这个框架内的话,虽然未必就是谬误,但显然难以融入社会。
另一个方面,限于孩子的沟通欲望与表达能力,限于我们可能僵化的头脑和理解能力,在事实上,有多少父母能知道(更不用说理解)孩子的真实欲望和自我目标或人生规划?如果我不知道孩子所想,我自然就会急着去替他设定目标,去催促,最终形成隔阂与矛盾。

所以,真的要学习如何做父母.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2-3 13:51

舒米难得开贴,而且还谈这么奥的话题,顶了再说!.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12-3 14:07     标题: 回复 13#shumi1 的帖子

孩子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想法。我女儿现在就是急于想去外面探索这个世界,她的好奇、渴望已经很明显表现出来。至于我儿子每天照样在学校做调皮捣蛋的事,混混日子,过得潇洒、开心得很。我只能多买些不同的书给他看,希望哪一天他真的可以认真实践他的人生计划。
我觉得,沟通、引导是必须的,尽到责任就可,但孩子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担忧也没用。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2-3 14:10 编辑 ].
作者: 子玖妈妈    时间: 2008-12-3 14:15     标题: 回复 13#shumi1 的帖子

养家糊口的辛苦,孩子未必懂得。但节俭、勤劳的家教,教不教却是父母的选择。父母能否以身作则,也是一大问题。.
作者: 小狮子他妈    时间: 2008-12-3 14:19

好像不存在太大理解问题,

设身处地就好,

是家长,更愿做朋友,心平气和地交流。

至少,孩子还是以有我们这样的家长而自豪。.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14:20     标题: 回复 13#shumi1 的帖子

偶个人觉得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调节的好方法。
孩子会在过剩的环境里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此时家长应该像他们请教了。在与孩子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做好过剩时代的父母。别无他法。.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4:23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12-3 13:49 发表
我的担忧在二个方面

一方面,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基本的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没有大的偏差;大部分家长也会这样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准则。而孩子如不在这个框架内的话 ...
信任,是一个法宝。
着急给他定目标是一个不信任的前提。给他定目标就是不相信他会自己定,何不放开信任度,相信他呢?.
作者: 任龙行    时间: 2008-12-3 14:36     标题: 回复 6#maymama 的帖子

很同意!
可能不是lz要的答案,但我认为应该有这种心态。
与其担忧,不如祝福吧!.
作者: 狗儿妈    时间: 2008-12-3 15:26

经济危机了,正好是让孩子体会居安思危的好时候。当工作都没有的时候,过剩的就只有时间了。.
作者: 快乐小猪妈妈    时间: 2008-12-3 15:47

引用:
原帖由 ZZRCHENCHEN 于 2008-12-3 14:23 发表



信任,是一个法宝。
这个同意。但是是孩子终究会控制不住自己,父母的适时监控和引导还是很重要的,要知道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作者: vivianda    时间: 2008-12-3 16:08

我倒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幸福!
--异常辛苦学习的童年、少年期;
--没有信仰、一切拜金、面临就业危机等等经济压力的青年期;
还有食品不安全、环境治安等问题。
什么过剩呢?.
作者: H爸    时间: 2008-12-3 16:09     标题: 回复 21#狗儿妈 的帖子

对的,看到今天报上说,估计有100万大学生就业成问题。.
作者: 聿德    时间: 2008-12-3 16:23

有道理,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以后改正。.
作者: alnazhang    时间: 2008-12-3 16:29

顶,顶,顶。。。.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6:31

短缺的时代,必定有过剩的,
而过剩的时代,必定能找到短缺的.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6:45     标题: 回复 27#ZZRCHENCHEN 的帖子

缺发呆的时间,缺主动提问的动力。.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6:46     标题: 回复 22#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后悔药与信任,恐怕是折磨很多父母的一对主要矛盾了.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6:47     标题: 回复 28#shumi1 的帖子

难道你就认定他在发呆而非思考?.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6:51     标题: 回复 30#ZZRCHENCHEN 的帖子

没有发呆,哪来思考? (这个意思要用上海话来表达更贴切).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3 16:52     标题: 回复 31#shumi1 的帖子

发呆可比思考来得难听多了。.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2-3 16:55     标题: 回复 27#ZZRCHENCHEN 的帖子

过剩的是物质,短缺的是快乐
物质过剩就会缺少动力
快乐缺失也会缺少动力
物质短缺时或可苦中作乐
物质过剩时或会湮没精神动力.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3 17:00     标题: 回复 33#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考爸能否给出一些操作层面的指点?.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2-3 17:03

晚上吧
0点以后.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3 18:05

我们学会共同享受过剩时代,孩子理解过去短缺时代的克制。
两差差,平均主义。.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8-12-3 20:29     标题: 回复 1#shumi1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20:44     标题: 回复 27#ZZRCHENCHEN 的帖子

我们那时短缺的是温饱,过剩的是精力,我们的下一代短缺的是自由,过剩的是文化的多样化。
短缺与过剩——贫贱不移,富贵不淫贯串始终。.
作者: mayang97    时间: 2008-12-3 21:01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08-12-3 14:15 发表
养家糊口的辛苦,孩子未必懂得。但节俭、勤劳的家教,教不教却是父母的选择。父母能否以身作则,也是一大问题。
说到我心坎里了!.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3 21:37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12-3 13:49 发表
我的担忧在二个方面

一方面,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基本的价值观,为人处世态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没有大的偏差;大部分家长也会这样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成为代代相传的社会准则。而孩子如不在这个框架内的话 ...
这一点以前也担心过.但是事实似乎在打消这一担忧.
旧日同窗聊天,说起现在的孩子和我们的差别,说起为将来踏上中国现实社会的孩子不安.其实说来说去也就是2代人的思想阻隔,每个时代都在进行着同样的故事.一担任不小职务的同学说:公司里不少年青人,他们上班就干自己的,不会为我们泡茶扫地;下班就走,不会看我们脸色需要假装加班,他们上班也干劲十足,交给他们的事必定认真完成,当然没交待的也不会过问.但是,,老职工们包括领导们也并没有因此而叹息"现在的年青人.."云云.当然那是个都是知识分子的地方,也许属于开明一族.
由此,我开始相信理解并不只发生在一小撮.而是越来越被这个日新月异时代的公众意识所接受.当我们的框架越来越少,孩子们又如何会被限制于框架中呢?

[ 本帖最后由 shuaishuaimm 于 2008-12-3 21:59 编辑 ].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3 21:43

时间可不过剩哟.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3 21:52     标题: 回复 40#shuaishuaimm 的帖子

是的,他们不会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很率直。偶为了跟他们减少代沟,和他们玩开心网,从中可以了解他们很多的想法。在过剩时期,困惑,理解是不会少的。.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2-4 02:13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12-3 17:00 发表
考爸能否给出一些操作层面的指点?
“过剩的是物质,短缺的是快乐
物质过剩就会缺少动力
快乐缺失也会缺少动力
物质短缺时或可苦中作乐
物质过剩时或会湮没精神动力”

顺着我前面的跟帖说下去:
其实发达国家才是“过剩时代”(现在也不那么过剩了),那么为什么在这些国家未必产生楼主的所说的那种困惑呢?
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其实并未过剩,或只是相对于短缺的过剩,为什么就会产生不少值得担忧的问题呢?
可见过剩是相对的,“过剩”与某些情形发生的关系是或然的。
假定我们确已进入“过剩时代”,那么:
物质过剩就会缺少动力?——那我们可以设法不让孩子物质过剩——现在的孩子太容易从家长那里获得物质的满足,“海豚效应”失效了;尽管我们并不宽裕,当然也不富裕,但我让孩子知道,他的需求要通过他的努力来满足;虽然现在已经衣食无忧了,但可以设计一些程序让他感受养家糊口的艰辛。我想,只要家长愿意,这一点并不难做到。这是浅层次的做法,进一步的、也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自己、对家长、、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培蕴持久的动力。
快乐缺失也会缺少动力——那我们应该还孩子一点快乐——给孩子一点空间。张弛有度才有效率、才有乐趣。我们抱怨老板对我们工作的不断加码,但孩子面对的老板更多。换位思考,我们应该给孩子以他们那个年龄必要的成长空间。能从为了应试而挑灯夜战中感到快乐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4 08:21     标题: 回复 37#俩子爸 的帖子

这天底下,做啥事都讲究个资格,需要培训和证书才能上岗,就算做个乞丐,也得加入丐帮。惟独做父母,全凭着本能,在瞎打瞎撞,实在是有点不讲道理
说到转让,其实你我都把父母的部分权利转让了出去,比如学习就转让了一块给学校。.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08:25     标题: 回复 44#shumi1 的帖子

转让太多就要“过剩”的哦。所以现在学校也在抱怨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万事ok了。.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08:27

不是也有人问:你们整天这个,那个的累不累的吗?.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08:50     标题: 回复 43#家有考王 的帖子

写得好,有水平.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08:54     标题: 回复 45#云雀 的帖子

学校、家庭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
就学习本身的工作,理应由学校负担,而这方面,家长实际上已经承担的太多了。.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08:57

家庭要承担的是启蒙教育,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心。.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09:01

学校家庭各司其职,孩子一定不错。如果还有高智商,就会“高人一等”。.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09:02

关于智商的影响因素很多,遗传因素肯定重要,但后天因素应该也占重要比例。关于这方面,请各位发表高见。.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2-4 09:09     标题: 回复 44#shumi1 的帖子

给了俺深刻启发,立马决定开设一所中华父母培训中心!“打点”一下,让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个通知:
1、凡欲生育后代者,必须获得父母培训合格证书;
2、“中华父母培训中心”为教育部、民政部认可具有颁发父母培训合格证书的唯一培训机构;
3、。。。

唉!。。。总之,不要以我们自己的想法去shape我们的孩子吧,孩子小的时候,无论我们给他们的、不给他们的、过剩的或短缺的,他们只能(或通常只能)被动的接受,待到他们长大成人,大多数还是会走他们自己的路,有叛逆性格的孩子或许还会走我们不愿意他/她走的路(回头看,我们不就这样过来的?)。

心中唯愿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品格正直,生活自立,足矣!.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09:18

我儿子的以前的作文里满世界的是被动的接受爱,而主动给予的爱的事却又写不出,因为没有主动给予别人的爱的事发生,大概是因为他们接受到的过剩的爱,而要自己拿出来爱别人的缺又那么的短缺。.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4 09:23     标题: 回复 52#greenjyz 的帖子

您忘了打点计生委了

“品格正直,生活自立”,说得太对了!.
作者: ZZRCHENCHEN    时间: 2008-12-4 09:29

引用:
原帖由 greenjyz 于 2008-12-4 09:09 发表
给了俺深刻启发,立马决定开设一所中华父母培训中心!“打点”一下,让教育部、民政部联合发个通知:
1、凡欲生育后代者,必须获得父母培训合格证书;
2、“中华父母培训中心”为教育部、民政部认可具有颁发父母培 ...
第一条不妥,抢了婚姻登记前体检部门的饭碗了.
作者: baitubb    时间: 2008-12-4 09:44

W网上的BBMM全都是合格的父母,像考王、H爸等都是优秀的父母。.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2-4 09:46     标题: 回复 54#shumi1 的帖子

嗨,这不是金融危机,手头资金不够么。。。没关系,待到教育部、民政部发文后,计生委发现这是块肥肉,会主动跳出来的,然后教育部、民政部会和它“理论”的。。。.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2-4 09:52     标题: 回复 55#ZZRCHENCHEN 的帖子

唔。。。婚姻登记前倒还不需要(如果有父母放弃生育涅。。。),倒是提醒俺了,凡因受孕而去医院做B超者,取B超报告时需出示“父母培训合格证书”!哎呀。。。这样还要“打点”卫生部。。。开销大了。。。.
作者: 牧童    时间: 2008-12-4 09:55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12-3 16:45 发表
缺发呆的时间,缺主动提问的动力。
儿子从美国回来以后,开始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发呆,有时候不知不觉1小时就过去了,这让我非常担心,在考虑是否要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牧童    时间: 2008-12-4 10:05

我们动力足,在不停地反思,希望把我们的人生经验传给他们,让他们不说走捷径吧,至少少走些弯路,可惜——一厢情愿.
作者: JANNY的妈妈    时间: 2008-12-4 10:13

我到是觉得经常能在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也经常被她感动。在她幼儿园时,就曾让我感动过:因很晚回家,周六睡懒觉了,LG要上班,对孩子说:妈妈昨天很晚回家,你自己玩。孩子一人在自己房间画画,时间一长,害怕了,就到我房间,爬在我床头。一点声音也没有。等我张开眼,看见孩子注视我的眼光。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所以,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其实有很多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10:13     标题: 回复 60#牧童 的帖子

希望过剩哦.
作者: scarlett93    时间: 2008-12-4 10:18     标题: 回复 62#云雀 的帖子

诶,现在的家长就是希望过剩哦!.
作者: 青青小主    时间: 2008-12-4 10:24

理解万岁!.
作者: XIXIGU    时间: 2008-12-4 10:49

LZ的话说到心坎里了,但无从下手。家长、孩子两不易!也许我们真的太过操心,儿孙自有儿孙福!.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4 10:50     标题: 回复 59#牧童 的帖子

在“悟”的过程中.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2-4 10:58     标题: 回复 61#JANNY的妈妈 的帖子

浓浓的亲情!.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11:03     标题: 回复 67#greenjyz 的帖子

永远不会过剩的哦.
作者: vivianda    时间: 2008-12-4 11:16     标题: 回复 52#greenjyz 的帖子

讲的中肯,同意!.
作者: greenjyz    时间: 2008-12-4 11:17     标题: 回复 68#云雀 的帖子

是啊。。。.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8-12-4 12:09     标题: 回复 48#bujiandan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4 12:19     标题: 回复 71#俩子爸 的帖子

你看你,连儿子写个检讨书还要精益求精
我曾跟儿子吹嘘自己是写检讨的高手,但不知道是他报喜不报忧,还是信不过我的捉刀水准,迄今没有施展的机会.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8-12-4 12:25     标题: 回复 72#shumi1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牧童    时间: 2008-12-4 12:40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8-12-4 10:50 发表
在“悟”的过程中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我12岁的时候极其羡慕一个同学的姐姐,中考全市第一,常常写些朦胧诗之类的发表一下,第一次听威猛的歌也是在她那里(这改变了我听歌的习惯,二十多年来除了罗大佑和苏芮,我从没有主动听过中文歌,这种习惯也延续给我儿子),甚至看着她对着窗外发呆也羡慕——觉得那样很深沉。可惜,她那时候起就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封闭,放弃高考、放弃俗事的一切,成了父母永远的负累.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4 13:15     标题: 回复 74#牧童 的帖子

想多了,想多了。
能悟到忘俗的人,万里寻一。您身边有过一位了,就不会有第二位了
写到这儿,想起你提过的atom对女朋友的见解了

[ 本帖最后由 shumi1 于 2008-12-4 13:17 编辑 ].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19:32     标题: 回复 52#greenjyz 的帖子

好主意。.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19:33

高分者还要允许生二胎,或更多,国家予以高额补贴。
虽然现在办不到,或许遥远的将来有可能。.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19:38     标题: 回复 71#俩子爸 的帖子

很辛苦。但聪明的男孩子小时候都调皮。我也不止一次被迫与老师交流。但现在孩子不错,老师也以他为骄傲。.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19:43

另外,有关的政策也对教育人才的培养不利(这几年略有小变化)

发达国家都是大部分一流的去搞科研,二流的做教师,余下的才做其他工作。我们则完全不一样。谁愿搞科研,做教师呢,科研、教育怎么搞的上去?.
作者: 俩子爸    时间: 2008-12-4 20:17     标题: 回复 78#bujiandan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作者: 不二周助    时间: 2008-12-4 20:40

关于遗传

儿子智力像外公的多,女儿智力像奶奶的多。有没有这种说法?.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4 20:42

谢谢。在较高层面中,我们很普通。旺旺网中有不少家长的孩子更强。.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4 21:41

过剩时代的父母的要用他们不过剩的思想,从过剩的信息中提取精华,把精华交给孩子们————我家新高中生的想法。老妈发批过来。.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4 22:15     标题: 回复 61#JANNY的妈妈 的帖子

这孩子那能介好啦?!
"我到是觉得经常能在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也经常被她感动。"
孩子的宽容,孩子的认真,孩子的大气,孩子的正直,我们其实远远比不上他们,而我们还在不断污染他们的天空.从BS自己开始做起..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4 22:31     标题: 回复 51#bujiandan 的帖子

可不是,遗传肯定是占比例,后天也很重要.
一次和朋友一起出游,一友离婚,生了双胞胎,主要由阿姨带着.职务不低,回家很累,也就和孩子玩玩而已.我对他说1岁的孩子该讲故事了,她说,还不会说话,会说了再讲.我无语.现在1岁半了,坐在她身边竟然可以一语不发,而她也没有和孩子的交流.我看不懂,于是拖过一个来,按照我一贯的做法,只要是小孩子在身边就一定会和他不断讲话,因为对于这样年纪的孩子交流是最好最省力的老师.开了一路讲了一路,2个孩子还抢着和我在一起.我看到孩子求知的眼神,我体会到孩子的聪颖,但是我也很忧伤他们的处境.很可爱的孩子,希望他们的后天教育不会由于父母的随意而受到无法改变的涂炭..
作者: 家有考王    时间: 2008-12-4 23:29

对孩子关照得太多,在细节上想得太多其实不一定有利于孩子
旺旺上的家长,如果自认为自己在当时、在同龄人中还算优秀的,是不是可以想一想,当初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像你对孩子那样关照?.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5 08:35     标题: 回复 86#家有考王 的帖子

当初父母不是在一个过剩的环境中,物质的匮乏,又有兄弟姐妹,父母照顾的来吗?不同的时代,别忘我们在讨论的是过剩时代的父母哦.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5 08:38     标题: 回复 85#shuaishuaimm 的帖子

借口工作而放弃自己做父母的责任或者说幸福的人,其实在剥夺自己与孩子的快乐.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5 08:59     标题: 回复 88#shumi1 的帖子

偶常看见旺旺网上有个别家长很自豪的说,我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上的事。。。。。。,还问我们这些“过剩”的父母吃力伐?。。。。。。
给孩子的快乐是源自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关心孩子就是关心自己,过剩时代的父母就是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那些不过剩的东西。.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5 10:35     标题: 回复 89#云雀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5 10:36     标题: 回复 89#云雀

另外,引上路以后的确可以不再管。
但过去也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上的事吗?不可能。小孩,又不是圣人。.
作者: bujiandan    时间: 2008-12-5 10:39     标题: 回复 86#家有考王 的帖子

同意。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的关注应该越来越粗线条,细节逐步由孩子自己去打点。.
作者: 牧童    时间: 2008-12-5 10:40     标题: 回复 75#shumi1 的帖子

也许那就是阿童木连月来沉思的结果呢?.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5 10:54     标题: 回复 91#bujiandan 的帖子

上了高中了,灌输他们的自觉性尤为重要。.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5 13:42     标题: 回复 88#shumi1 的帖子

是的呀,看着这那二个可爱的小子,我真恨不得拿过来帮她养算了,她说她巴不得,可惜偶没这个精力.
我都能看到他们的未来,到了幼儿园看到人家在学A他们也就跟着去学A,人家学B跟着学B,也不管孩子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接受,是不是读得很辛苦,扔给社会教育了事。.
作者: shumi1    时间: 2008-12-5 13:46     标题: 回复 95#shuaishuaimm 的帖子

这个做法,孩子未必不成材。只是家长少了份乐趣,孩子少了份回忆。.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5 13:47     标题: 回复 91#bujiandan 的帖子

,在过剩的时代更可以海阔天空任我游地去选择孩子的方向,用不着结结巴巴走无法选择的此去华山一条路。
领上路,看他们自由翱翔。.
作者: shuaishuaimm    时间: 2008-12-5 13:48     标题: 回复 96#shumi1 的帖子

我觉得也是家长少了份劳累,孩子多了份辛苦。.
作者: 英君妈妈    时间: 2008-12-5 17:36

LZ提出了一个好话题。不由想起我和母亲的对话。
母亲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这一代人苦哇,那象你们,生活条件多么好,多幸福啊”。我听多了,也会叫她换个角度:“你有3个儿女可以依靠,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能不啃我就好,老后根本指望不上。你一直是国家干部,铁饭碗,我呢,虽然现在工资挺高,但我很可能明年就失业。你有国家发给你的那么高的退休工资,我呢,只能现在就要拼命攒。也许我们这一代物质上是比你们这一代丰富多了,但我们的生存压力多么大,竞争多么强。”
设身处地地站在儿子的角度去看,他要面对的压力远远超过我们。现在是焦虑过剩,从容短缺的时代。外界已经给了孩子那么多压力,我在家里要给他一个可以逃避的港湾。.
作者: 云雀    时间: 2008-12-5 21:08

期待H爸对这个话题的高见,或是更多的新鲜的看法。.




欢迎光临 旺旺网 (http://ww123.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