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

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8425.html?amp

时代论坛|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
CDT编者按:在“六四“35周年纪念日前夕,香港天主教周报《时代论坛》(Christian Times)以大量留白(亦称“开天窗”)作为最新一期的头版。同时,该报发表社论《站在历史记忆的肩膀上祷告》,指出“近年香港社会的变化翻天覆地,形格势禁”,称“惟有将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与一片白,以应对当前局势”。此前,每逢六四周年纪念日,《时代论坛》都会刊登纪念祷文,但是今年却表示“今期头版专题因事未能刊出,还望读者见谅!”

时代论坛 / 2024年5月31日

那年的春夏之交,成为一代港人的集体记忆、政治伦理的启蒙与定规。长年存在于集体记忆之中。诚实面对历史,不是为了延续冤仇,更不是为了抹黑煽动,而是为了让未来的悔改与复和有根有基;也为了让社会能够正视事实,得以从错误中学习,避免覆辙重蹈。一如圣经作者记载历史人物,无论这些人物跟上主的关系有多亲近,对于其生命轨迹里的种种缺憾,仍是会秉笔直书;以色列人作为上主的选民,圣经作者对于他们的过犯更是毫不客气。能够诚实面对过去,才能靠着那掌管历史之主的恩典,面对未来。

那段横跨九七与千禧年的岁月,并不短暂,对事态的关注度,固然有起有跌,相关集会也一度被嘲讽为「唱K」和「行礼如仪」;惟近年香港社会的变化,翻天覆地,形格势禁。即使是源于历史记忆的祷文,也可能惹来「关注」;某些人的经历与回忆,便显得格外敏感。作为传媒,要毋负历史、毋负读者,惟有将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与一片白,以应对当前局势。

为逝者摆上悼念,为生者付出关怀,是人之常情,也是良善与仁爱的表现。从信仰角度来看,那份从心底发出的悼念与关怀,以及为社会未来更为公义和平的盼望祷声,上主总会垂听──无论声音多寡,无论人在何方。

基督信仰并没有为特定政体背书。然而,不同政体对人性的假设,跟信仰视野所看到的,是远是近?在不同政体下,社会实践公义与怜悯的限制,是大是小?当众人活在其中,大家的人性阴暗面是会被制衡抵消,还是会变本加厉什至祸及邻舍?凡此种种,信仰总有话要说。不变的,是我们要为在上的祷告,求赐智慧与谦卑,期望制度能够尊重真相,赏善罚恶;更要为万民祷告,期望社稷体现和平公义,众人守望相助。

放眼历史长河,几十年只是短暂一瞬,个人能够左右的也实在有限。然而,置身于大尺度的历史视野,即使一时尚未看清楚掌管历史之主的心意,却总可以看得清楚社群互动里的人性善恶,以及在缺憾世界里与神同行的生命轨迹──是别人的,也是自己的。焉知昔日的历史岁月、今天的尽忠服事,会如何为上主所用,撰写那未来的终章?让我们守护历史记忆,站在她的肩膀上,向上主祷告呼求。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