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读书与育儿(第61 楼 谚语与我们的生活——《中华谚语词典》读后感 )

一直喜欢看书,现在很关心孩子的成长。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18-3-26 11:15 编辑 ]
评论(64)



1、从小就是个书迷
小时侯,难得看到很多的书,到处找书看,没有更多的选择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语文课本和邻居的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也很好看。
  
   曾经借到一本小人书《三打白骨精》,我觉得太好看了太精彩了,干脆把那个故事一笔一划地抄下来。依稀记得,那书看起来可以很快(是连环画的),但认真地抄下来却很费劲。
   
   关于看书,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向同学借了一本《365夜》,有365个故事,第二天要还掉——同学们排着队等着看呢。这时,电视又有好节目、收音机有天天要听的长篇连播,哎呀,我可怎么办呢,我就一心三用吧。结果,累啊累啊,一样也没收获。选择与取舍,一直是人生的课题。

    还有一次,我在书店看到一本书,很喜欢,好象是关于火花收藏的。但钱没带够,差了几分钱。不买又不甘心还担心让别人给买走了,我就想到附近看看有没什么破烂好捡的,打算捡到了就拿到废品站卖掉凑钱买书。还好,刚出书店门就碰到一个熟人,向他借了钱。现在已经不记得是向谁借钱,那钱还掉了没有。

    家乡的一个亲戚,好象总是很支持我。
    我集邮,她不时的会给我几张邮票;我爱看书,她也会给我找书看,有的书虽然不对我的胃口但心里还是很感激的,比如日本的情感小说。
    想到这里,不禁有点辛酸,如今远离家乡,自己的生活也不安稳,我好象没有好好回报过她,欠着一份情。在物质很贫乏的少儿时代,我过得很充实,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亲朋好友的支持啊。
    如今,她最大的心病是她的儿子,学习学不好,沾染上了很多坏习惯。我一直关注青少年教育,希望有机会帮助她帮助她的儿子。

    那时的我非常羡慕书店的店员和图书管理员。最大的愿望是可以拿着很多钱,想买哪一本就买哪一本。
   后来,读大学时,我给一个小学生做家教,第一次赚到一笔对自己来说还算可观的钱,第一个举动就是跑到书店,东挑西拣了好长时间,但终于只是买了一本《三毛流浪记》给我的第一个学生。

    长大后,我一直很喜欢看书,看书的条件也比以前好得多了。如今光是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我就办了三张借书卡,一次可以借上十几本书。当然,我现在关注的重点也已不只是看书的快乐与充实,而是如何把理论落到实践上了。

    回想小时候的看书经历,真是很感慨啊。于是我也愿意把我的书捐献给有需要的孩子,并且带着自己的孩子成为积极的志愿者为他们募集更多的好书,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好书对于那些喜欢阅读的穷孩子的重要性......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27 07:39 编辑 ].



这个版块第一次发帖,请多指教。.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女儿的志向就是做个图书管理员。.



引用:
原帖由 疙瘩 于 2009-6-17 11:52 发表
女儿的志向就是做个图书管理员。
呵呵,在这找到你了。说起来真不好意思,你借给我儿看的书到现在还没还你呢。最近事多点,放暑假找机会吧。

对了,图书馆后来常去看吗?那里的书还是挺多的。.



引用:
原帖由 lifangliu 于 2009-6-13 12:35 发表
小时侯,难得看到很多的书,到处找书看,没有更多的选择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语文课本和邻居的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也很好看。
  
   曾经借到一本小人书《三打白骨精》,我觉得太好看了太精彩了,干脆把那个故事一笔一划 ...
lz继续,最喜欢看这类文了,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上小学时,有次放学回家路上,看到有个旧书滩,里面有本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or流萤集?),可身边没有一分钱,那时候哪像现在的孩子那么有钱,等我气喘吁吁地从家里拿钱来时, 书已经被别人买走了。

等大些,就学会抄书了,家里至今还有好几大本手抄本呢。.



引用:
原帖由 fannyxsf 于 2009-6-17 10:26 发表
看到LZ写的,我高中之前的理想就是自己开一个书店,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书
那时候好象还没有出现"书吧"
现在的愿望是自己退休后开一个书吧
我曾经在一家书店上过班,总算也了了当年的心愿。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17 18:27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疙瘩 于 2009-6-17 11:52 发表
女儿的志向就是做个图书管理员。
你女儿大概也是很喜欢看书的吧?.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09-6-17 16:03 发表

lz继续,最喜欢看这类文了,也有很多类似的经历,上小学时,有次放学回家路上,看到有个旧书滩,里面有本泰戈尔的诗集(飞鸟集or流萤集?),可身边没有一分钱,那时候哪像现在的孩子那么有钱,等我气喘吁吁地从家 ...
谢谢鼓励!是啊,现在的上海即使是社区图书馆也很不错,小孩子不愁没书看哦。.



2、亲子共读共演《伊索寓言》 (之一)共读
幼儿园时,女儿吃饭的时候话也很多,速度就很慢了。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一家人边吃饭边听长篇连播,《三国演义》《水浒》等等,听到感动处,还跑到屋外偷偷地哭。在那段书籍贫乏的日子里,听收音机可算是阅读的某种替代了。
     于是,由于我吃得比较快,女儿还在慢慢吃,我就给她念《伊索寓言》,她果然很专心吃饭了。

     如今,好的儿童读物很多,真是花多眼乱啊。
     我和女儿读得最多的而且反复读的是《伊索寓言》,里面的故事很经典。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她那时还不识字,所以主要是我读,她复述。有一次,在幼儿园文艺汇演时,她绘声绘色地讲《龟兔赛跑》给很多小朋友听,大家听得都入了神。

    《伊索寓言》陪伴茜茜渡过幼儿园时期,在她的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狼来了》告诉她,说谎会吃大亏;
    《蚂蚁与蚱蜢》告诉她,要勤劳要为将来作好准备;
    《金斧头,银斧头》告诉她,不能贪心,否则连原本拥有的也会失去;
    《狮子和老鼠》告诉她,小人物也有大作用,不能小看任何人;
    《忘恩负义的狼》告诉她,要学会感恩;
    《磨房主和他的儿子》告诉她,要有自己的意见,不要轻易受干扰;
    《聪明的乌鸦》告诉她,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狮子和蚊子》告诉她,不能骄傲;
     ......  
         
    和女儿共读《伊索寓言》,我们做父母的也深受教育,不要有贪念、不能骄傲、不小看任何人、学会感恩、要勤劳......反省自我,我不也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要求做不到而导致过各种各样的损失吗?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27 07:39 编辑 ].



亲子共读共演《伊索寓言》 (之二)共演
在亲子共读的基础上,我们还有更大收获,我和女儿表演过《伊索寓言》里很多故事,算是家庭儿童剧吧。因为故事很熟悉,所以表演起来很方便。
     
     开始时女儿入不了戏,她清楚地知道要表演的故事是假的,就一直在笑,我说:“表演的时候要当真的,那才好玩。”后来表演得多了,她进入状态会比较快,她当“乡下老鼠”被我扮演的“猫”追得乱跑乱窜后,她告诉我:“吓死我了,像真的一样!”。但是,我也告诉她表演结束了也要学会迅速从戏中出来,否则影响现实生活。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家庭儿童剧表演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多方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尤其是关于角色的转换。我认为儿童剧对孩子的发展特别有利,特别是角色的转换。现代人出现的很多问题往往在于适应不了变化,适应不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段的角色变化。当然,要自如的进出不同的状态,真的很难,于是,在变化多要求高的上海大都市,大家都不轻松。
      
    在表演时,女儿总是选择做“好人”,我这个做妈妈的只好扮演“坏蛋”了。
    如果只是阅读,可能会懂得许多道理,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实践,但小孩子的生活阅历毕竟太少,体会不深,还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表演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得到了许多的体验,她可以是勤劳的蚂蚁、聪明的乌鸦、坚持不懈的乌龟......
       而我自己呢,反角演多了,贪玩的蚱蜢、贪心的狗、骄傲的兔子......我发现原来故事里的“坏蛋”只是结局不好而过程却很痛快、很轻松的,人性的弱点可以尽情在戏中释放:贪婪、残暴、自大、懒惰、没有主见、好听奉承话...... 也许能起到释放压力的作用呢,毕竟人们时时刻刻控制自己要做个“好人”是会带来很多压力的。呵呵,没想到居然还有减压作用哦。
   
     我们有时在室内表演,也可在室外,如附近某小区比较安静的凉亭,有时也邀请别的小朋友和其他家长一起参加活动,女儿既扮演角色又做小导演,很是锻炼组织能力。 具体过程举例如下:
    表演内容:选择其中一两个故事,如《龟兔赛跑》。
    角色分配:乌龟、兔子、其他动物
    道具准备:准备一些简易的道具,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很有好处。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忠实于原著。
    1、大人讲故事。
    2、小孩子复述故事。
    3、通过儿童剧表现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添加各种内容,甚至改编,如《龟兔的第n次赛跑》,我和茜茜表演这个环节时是很开心的。
    1、改编故事: 例如:乌龟选择比赛地点,每次都是乌龟赢。
    2、表演
    第2次赛跑,从山上跑到山下,乌龟是滚下去的。
    第3次赛跑,要经过一条没有桥的河。
    第4次赛跑,要经过狼群。
    第5次......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17 20:04 编辑 ].



亲子共读共演《伊索寓言》 (之三)展望
还可以搞英文版的。
   一位做英语老师的朋友说,她在教学上搞过英语的儿童剧,一个剧反复练,效果非常好。她说现在的历史课也流行搞这个。以前的语文课就流行过。不过课堂上面向的学生太多,往往只能走走形式教教方法。我们在家里搞个性化的活动会有价值的。

    搞英语版的儿童剧,对英语的提高应该会很有好处的,《伊索寓言》故事浅显又大家又很熟悉,对话也很多,正好适合用于表演。今年茜茜读小学二年级了。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多读读英文版的《伊索寓言》,排排英文版的儿童剧《伊索寓言》,对孩子和家长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如果和其他小朋友以及他们的家长一起排练《伊索寓言》儿童剧,一方面共享教育资源,一方面也与其他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那该多好。
   
    经典名著真的很耐读,常读常新,我与女儿以及其他朋友共读共演《伊索寓言》,对故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一次接触都会有新的收获。.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09-6-17 15:57 发表

呵呵,在这找到你了。说起来真不好意思,你借给我儿看的书到现在还没还你呢。最近事多点,放暑假找机会吧。

对了,图书馆后来常去看吗?那里的书还是挺多的。
嗨,你好!
你的书也还在我家呢。好的,暑期里找个机会碰头吧。
图书馆我们一直在去,小家伙看书快,当天就看掉一本。
上个周六去,新书架上很多书,人类的故事,达尔的一套新版。自办卡起我基本不买文艺类书了,图书馆的资源够享受的了。还要谢谢你的介绍呢!.



引用:
原帖由 lifangliu 于 2009-6-17 18:29 发表

你女儿大概也是很喜欢看书的吧?
是啊,书虫一个, 吃饭抱着书不说,连上厕所都得端个凳子进去放本书看。
不过,我对她看书持放任自流态度,小的时候还跟她一起看,现在随她自己看,其实是有很多字认错了的,偶尔能逮个机会纠正一下,更多的错别字都不知道,等小学老师再给她纠正吧。
看你对孩子的读书很费心思,真是个好妈妈。我自己太懒,也没用心,只把书拿回来就不管了。

[ 本帖最后由 疙瘩 于 2009-6-18 10:59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疙瘩 于 2009-6-18 10:58 发表


是啊,书虫一个, 吃饭抱着书不说,连上厕所都得端个凳子进去放本书看。
不过,我对她看书持放任自流态度,小的时候还跟她一起看,现在随她自己看,其实是有很多字认错了的,偶尔能逮个机会纠正一下,更多的错别 ...
其实多数时候是放任自流的,只是某个时候会有一些实践和探索,写下来的时候才整理出了思路。.



最近借了一本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干脆再看看原著《红楼梦》,以前总是看到30回就看不下去了,这回就从30回开始看。.



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身体不适时,也会捧起书。文学抚慰人的心灵,的确不错哦。.



3、小小书《彩色圈》,孩子看了又看(之一)
这本薄薄的只有几页的小小书,虽然是为0—3岁的小宝宝设计的,但我女儿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对它还是爱不释手。那就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婴幼儿读物《彩色圈》。

   小宝宝的时候,女儿是受这本书上的漂亮的图画吸引,认识了红、黑、黄三种颜色,美丽的颜色又能感染孩子的情绪。里面的小动物造型也很可爱,分别是:小红狐狸、小黑兔、小黄鸭,都是胖乎乎笑咪咪的模样儿。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三只不同颜色的小动物一起滑冰,在冰上滑出相应的不同颜色的圈圈。孩子看了又看,听了又听,感悟出:我需要朋友,我喜欢朋友。.



《彩色圈》(之二)
及至长大一点了,对于这本书,女儿还是喜欢,依然喜欢其中可爱的动物、漂亮的色彩和有着简洁美的故事,她还经常把故事念给爸爸妈妈听,有个别不懂的字,爸爸妈妈会提醒她,有时候她还念给别的小朋友听,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慢慢地,里面的字也都认识了。.



《彩色圈》(之三)
这本书里的字不多,字体很大,字上没有拼音。我觉得很好,比起很多的少儿读物,这本书也很适合用于认字和练习学过的字,里面重复的语言易于理解和记忆;字体比较大,孩子看起来不费劲。

    很多少儿读物,字体小不说,还配上更小的拼音,我见过不少家长在孩子读幼儿园时就让孩子学会了拼音,然后弄很多那样的书给孩子看——字不认得的,就孩子自己看拼音解决——家长也很省心,但是这对孩子的视力是很大的伤害,而且在识字方面还容易令孩子对拼音造成依赖——其实,多数汉字是象形字会意字,形音义结合的字很多,孩子认读起来也很方便,而且更能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我们的古人就是直接认字的,可能速度慢一点但更扎实。现代人通过拼音认字,的确会很快捷,但我不认为是最好的途径和方式,学会拼音只是识字的辅助手段。.



《彩色圈》(之四)
于是,在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并不没有提前让她学拼音;现在读小学学会了拼音,我也不找那些配了拼音的书让她自己看,主要是通过像《彩色圈》这样的小书,认识和巩固了一些字,她不认识的字就让她请教爸爸妈妈,这也算是亲子共读吧?.



看过或用过一本书,把心得写下来,感觉还是有点收获的。.



有一段时间写了不少关于读书的文字,现在整理一下。感觉写下来就比较理性。.



4、一切的努力都不会是浪费——读《赫本画传》有感(之一:缘起)
我到图书馆借了《赫本画传》,除了文章,里面还有奥黛丽.赫本的很多照片,是现代出版社出版的。
     从影片《罗马假日》,我认识了奥黛丽.赫本,她清纯美丽又高贵,是影迷心目中的公主。

     通过《赫本画传》,我更了解了她的生平。
     奥黛丽.赫本是“贵族的后裔”,从小练习芭蕾舞,是“战争中的舞者”,进入电影圈后,有着“辉煌的影路”,成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她还是“时装界最高贵的代言人”,到了后期她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用心关爱第三世界的贫困儿童。

     由于我很早就喜欢奥黛丽.赫本,所以对她并不陌生,如今我关注青少年教育,于是就特别留意到少儿时代的生活对赫本成长的影响。
    奥黛丽.赫本自小就练习芭蕾舞,很用功进步也很快,即使在战争中也从没停止过,她一心想着往这方面发展,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舞蹈演员也的确为此而不断付出并且乐在其中,但是后来因为身体条件和个人天赋的限制,她不得不放弃这个理想,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所幸天道酬勤,一切的努力并没有浪费,长时间的芭蕾舞熏陶使赫本的气质显得特别的高贵优雅,刻苦用功的好习惯也促成了她在电影事业上的成功。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28 11:01 编辑 ].



读《赫本画传》(之二:思考)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女儿的教育,女儿茜茜现在读小学二年级。由于茜茜兴趣很广泛,我至今没发现她在哪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天赋,甚至很多方面显得很普通,我不知该让她发展哪方面的特长。但是看着其他家长热火朝天的培养孩子各种才能,看着茜茜一天天长大并且总是满怀学习热情,看到上海这个大都市充满了机会但学业就业的竞争也极其激烈,我的心里也是很有紧迫感的——不能耽误孩子啊,总该有个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行动吧?

     记得幼儿园毕业时,茜茜说她的愿望是做主持人。虽然那可能只是童言无忌可能不切实际甚至可能是痴心妄想,不过,我综合考虑了一下,根据茜茜的条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她口齿还算伶俐,模样儿长得也不难看。树立这样的一个目标也不能说是太离谱太天方夜谭。那么我就帮助她为这个目标努力吧,即使将来不能如愿,那么现在的努力,相信到了将来也不会是浪费。有个奋斗目标总比没有好吧?

      根据当前的潮流,我第一步要做的好象应该是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学一些做主持人的技巧,也许还能有一些表演的机会。可是由于我目前工作不稳定,又不想增加茜茜爸爸的压力,于是用钱就很慎重,就会想得多一点:
      报了班又怎样?
      要成功还得为茜茜找名师吧?
      要上几次课呢?总要坚持吧,一直上课就得一直付钱,那是套牢了吗?为了孩子一个不明确的理想,大人要赔进去吗?
      付了钱是不是真的就有效果呢?
      我看到有家长请名师教孩子学小提琴,平时为了练琴其他很多事情要让开,做大学语文老师的父母陪着练苦不堪言,他们总说想放弃,他们可以坚持多久呢?
      我也看到有家长即使经济困难也咬紧牙关让孩子学跳舞,就是因为老师说这孩子很用功,在兴趣班跳得最好,那小孩现在读幼儿园长得比较结实不像跳舞的身材据说有些动作要练得到位比别人艰难,如今听说兴趣班的收费又要涨价了,他们也想放弃,他们又可以坚持多久呢?
      如果我不给茜茜报兴趣班,我可以怎么做呢?那么,试试看吧。.



读《赫本画传》(之三:探索)
首先要看看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应该是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很大方地进行很好地表达,并且能够带动别人带动全场的气氛吧?
      于是,我帮茜茜寻找很多那样的锻炼机会。我在社区志愿者协会当志愿者,很多活动带着茜茜参加,比如,在公益的亲子活动中茜茜积极参与组织和宣传、做广场的公益宣传时,她就向居民发放传单,介绍环保介绍各种公益活动;义卖会上茜茜介绍义卖物品;在一些联欢会上茜茜主动申请表演节
目......日常生活中更是经常让她主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做家长的外出办事时不怕麻烦常常把她带在身边带到各种场所,如菜场、银行、电信公司、证券公司等等。
      渐渐地,大家也感觉到这个小女孩大方得体,跟一般小孩说话做事不一样。

      其实在确定“当主持人”这个目标之前,我对茜茜的教育在这方面已有过一些尝试,那时只是模糊地觉得时代的趋势是如此,认为小孩子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能力,而不只是“窝里横”,在家里在熟悉的人面前说得头头是道,面对新环境面对陌生人就不知所措了。
      目标确定后,这种锻炼更要经常进行而且要不断有提高,因为一旦停止锻炼不养成习惯,孩子逐渐长大以后有可能因为感到害羞而退缩了。如果养成习惯了,想要她不说她也忍不住了。

      除此之外,还要做什么呢?从电视屏幕上,可以向很多主持人学习:新闻的、娱乐的、美食的、财经的、文化的、体育的......哦,原来,明白了,还要有专长,那么,爸爸妈妈可以教给茜茜什么呢?
      爸爸喜欢研究财经类的东西,如证券、理财等,茜茜也兴致盎然。茜茜爸负责教茜茜理财,茜茜现在已经接触股票基金了。
      我喜欢书籍,家里的书虽然捐掉了很多,居然还是有很多,我以前本来不想让茜茜多看书的,主张多一点社会实践多一些动手能力,但耳濡目染没办法——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看书,于是茜茜也很喜欢看书。也好吧,可以积累多一点的文化素养;可是书看多了,如果不写是没有多少收获的,以后让她也多写写文章,相信女孩子笔头好一点还是很有用的,对当主持人也很有帮助,写对说是很有促进的,写对于专业化的促进也很有用;去年暑假里我还让她在小区门口卖旧书旧杂志,并且在淘宝网上也搞了个网上小书店,和茜茜一起经营。呵呵,打算让茜茜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书籍哦。

       当然,要做得专业做得成功,我和茜茜爸还远远不够。这么看来,要帮助茜茜实现目标,首先我们做家长的得要更加努力,否则茜茜的进步也是有限的,这对我们也是一种促进吧。

      真的要让茜茜取得成功,除了专业技能技巧,还得看综合实力,如今茜茜有了一个主要的目标,接着就要有目的地吸收与目标相关的很多内容,如体育、才艺、外语、仪态等等。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个人能力有限,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力量,学校的课程其实也很丰富我们要好好配合老师落实到位、茜茜爷爷喜爱文艺、茜茜奶奶在家政方面做得很不错、我们还有一些热心又有才干的朋友、许多志愿者机构提供很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要收费的兴趣班特长班、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聚会活动的主持可供学习、书籍报刊和其他媒体信息也很多......这些都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28 11:05 编辑 ].



读《赫本画传》(之四:探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训练,适当的时候要去参加比赛,看看程度怎样效果如何,从而调整方法。
      我想,如果有这样一番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茜茜将来当不成主持人,而是挖掘到了其他的潜能与可能,去做了其他的事,那么我们前面的努力也不会是一种浪费吧?奥黛丽.赫本的经历给了我这样一份信心。

      真有意思啊,我当初借《赫本画传》,只是出于对奥黛丽.赫本的喜爱,觉得看着她的照片很是赏心悦目,略带有点追星的意味,没想到因为写读后感居然会想得那么深,从而理清了我的许多思路,难怪古人要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了,很有道理啊。

      接下来,就要看行动了,而且是持续的行动,是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的行动,这对于茜茜是挑战,对茜茜的爸爸妈妈也是挑战。.



就那样静下心来,信马由缰地写来,居然也写了不少。.



有心的妈妈,真不错。

搬个板凳,等楼主继续.



回复 11#lifangliu 的帖子
请教楼主,目前有很多《伊索寓言》的版本,你们看的是哪一个版本,可以介绍下么?

谢谢.



引用:
原帖由 2008niuniu 于 2009-6-29 11:04 发表
请教楼主,目前有很多《伊索寓言》的版本,你们看的是哪一个版本,可以介绍下么?

谢谢
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字体比较大,有拼音,图画很漂亮,挺适合小孩子的。写着“绘本  平田昭吾著”,估计是引进日本的版本。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6-29 16:53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2008niuniu 于 2009-6-29 11:01 发表
有心的妈妈,真不错。

搬个板凳,等楼主继续
谢谢捧场!继续努力。.



5、我们身边有很好的教育资源——《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访谈对话录》读后感
之一:莫言谈童年  
莫言,就是那个写《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的作家。

     在书中,莫言认为“所谓的‘为老百姓写作’其实不能算作‘民间写作’,还是一种准庙堂的写作。当作家站起来要用自己的作品为老百姓说话时,其实已经把自己放在了比老百姓高明的位置上。真正的民间写作就是‘作为老百姓写作’。”

     说到自己的写作,他多次提到“高密东北乡是我的精神故乡,我用写作发现故乡返回故乡超越故乡。”提到故乡肯定就要提到:大自然、父母、童年。

     莫言的童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因为时代的原因,他小小年纪就辍学了,“辍学之后,因为太小,干不了重活,就放牛。放了有3年的时间,主要是春夏秋三季,有时候冬季也放。”经常独自一人,没有伙伴。他说:“我童年时代,我父母最操心的事一是要想法弄点吃的,不把孩子们饿死;二是要小心翼翼,不被社会入了另册,至于孩子的孤独感,这个问题太奢侈了。这都是我自己长大后总结出来的。”童年的那种特殊的体验,对他后来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的文章显得很特别。当然,莫言说他宁愿要一个幸福的童年。.



读《说吧莫言》(之二:茜茜的童年)
我想到了女儿茜茜的童年,她现在就读小学二年级。她会不会也有孤独感呢?莫言提醒了我,使我反思:
    茜茜是独生女;我的多数亲戚在老家; 茜茜爸虽说有不少亲戚在上海但住得很分散,平时也难得见面;在家里和课余时间里,她接触到的往往只是爸爸和妈妈,有时爸爸妈妈忙不过来,就是请爷爷帮忙;爸爸妈妈忙于生计和前途,即使在家休息也要用功学习,于是经常要茜茜自己学习自己玩......
        我有时看到人家有双胞胎孩子的;或养了两个三个孩子的;也有家是在本地,亲戚朋友多数住在附近好互相走动互相照应的;或是交游广阔,朋友老乡众多的......我曾经觉得比起那些前呼后拥的孩子,疼爱茜茜的人是不是太少了,好象多少有点委屈了她。

    既而,我细细再想一想,松了一口气,还好,茜茜目前的这种状态处理得好也不见得是件坏事:
    孩子会比较独立。茜茜有很多自己的自由时间,于是她很会自己玩,作业也是独立完成的,她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自得其乐。
    她会更关注父母亲。父母亲成了她最要好的朋友,她更关注父母亲的要求,与父母亲更亲近。
    家务成了亲子活动。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很多的钱经常到消费场所游玩,于是一起做家务就成了很好的亲子时间,茜茜也就喜欢上了做家务,享受着劳动的成果。事实上,强度不大的一些体力劳动如扫地、倒垃圾、擦桌子、包饺子馄饨、做爸爸妈妈的下手等等,对孩子来说有时甚至是一种乐趣。
    她更珍惜同同班学的情谊。茜茜特别喜欢和同班同学相处,在校外见到也会很开心,如果有同学要到我们家一起做功课,茜茜也很欢迎。
    我们更多地与外界接触。我带着茜茜参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和社会的其他活动,接触到很多孩子以及各类人群,也有很多收获,比如更为多元化,比如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更能认识我们自己。.



读《说吧莫言》(之三:茜茜和大自然)
独自放牛的那段生活,莫言认为:“让我对动物比较了解,也认识了很多植物。更重要的是,让我跟大自然之间,有了一种特别的亲近感情。”原来还有这样的收获!

    仔细观察茜茜的生活,的确会是这样的,由于平日里,茜茜缺少伙伴,动物植物白云白雪都成为了她的朋友,她与自然很亲近。又如莫言所说的“孤独的童年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有时候我以为茜茜在自言自语,原来是跟小猫小狗小树小草讲话。

    身处上海这个大都市,如何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呢?我以前总认为小孩子在农村生活是最开心的,大自然对孩子身心的发展特别有益。茜茜好象缺少这种机会,我的老家也在城市里。

    书中,莫言提到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在公园里也是可以接触到大自然。哦,他说得对啊!现在的城市也很重视环境建设,我们家住在浦东新区花木地区,社区的绿化就相当好。距世纪公园约3000米,距花木公园约1000米,距在建的文化公园也不过是大约4000米,周围有许多花园式的住宅小区,附近有花园式的幼儿园,花园式的小学就在我家门口。还有还有,离开我家走大约500米处有一条小河,河水还是很清的,河里还能钓到鱼,两岸杨柳依依......

    更有意思的还在我们家所在的小区呢,不高档,又很小,只有几幢房子,物业管理也不是很精细。与周围的小区比,可以算是野生植物园和野生动物园。此话怎解?待我一一道来。
    野生植物园:树木自由生长十多年,已经很成样子了,又有热爱养花种菜的居民自说自话添上许多品种,还有小鸟带来的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草——有一位生物老师说,我们小区的草品种特多,可以找到别的地方很难看得到的药草,车前草、半枝莲、鱼腥草、枸杞等等;果树——香蕉、枇杷、葡萄、桃子、石榴、橘子等等;至于其他的各种常见花卉乔木灌木就更多了。茜茜也可以拥有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那样的野趣。
    野生动物园:小区里有十几只流浪猫,茜茜经常去喂它们吃鱼骨头,有的猫咪一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跑过来;由于植物繁茂平时又不多打理,小鸟们就安心在小区落户,麻雀好像很多,我们家的空调机旁边就常年有个鸟窝,不知养大了几代小麻雀了,经常听到小鸟喳喳叫,茜茜最希望小鸟跟她做朋友,停在她的手上。

    我们的房子虽然很小,但外面就是大自然。于是就不会为茜茜的童年没在农村长时间生活而感到遗憾了。更何况,茜茜爸喜欢旅游,而且是自助游,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玩得经济实惠又地道,茜茜爸带着茜茜已经跑过上海很多郊县以及江浙一些地方了,多为农家乐,茜茜是小小的驴友,爬起小山来比一般经常坐办公室的姐姐阿姨要有脚劲。

   这么说来,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既有城市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熏陶,又有大自然的陶冶,我们可以令孩子过得很热闹,也可以给她足够的自由发展独立思考的时间。.



读《说吧莫言》(之四:祝福孩子)
莫言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正是世界观、思想的形成发展时期,求知欲旺盛,记忆力最好。”看《说吧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访谈对话录》,我明白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也知道了童年与写作也密切相关。

    不止写作,童年与长大后很多方面相关。在教育茜茜的时候,我经常会回想自己的童年和观望别人的童年,看到了经验也看到了教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要学会善用我们身边很好的教育资源。

     希望茜茜的童年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希望在她的童年能够为她的成长打好基础,希望她比我更幸福,同时也祝福所有的孩子,祝愿他们都健康快乐成长。.



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儿肯定会优秀的。
lz是小学老师吧,不知有没有看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很有启发的。.



很有心的妈妈,看你写心得就能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大家都是草根阶级,孩子的教育很多都因地制宜。回想自己童年,也是自然的成长着,没有太多外来的拔力(父母的),但是为了交一份让父母满意的试卷,也是兢兢业业地,自我觉得还算比较孝顺懂事的,我觉得小孩子还是不要太有压迫感的好,这样有利于自己长大。
请继续哦,我会经常来看看的。.



引用:
原帖由 汪洋大海 于 2009-6-30 11:09 发表
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儿肯定会优秀的。
lz是小学老师吧,不知有没有看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很有启发的。
就本意来说,对女儿并没有太高要求(女孩子嘛,就希望她快乐一点可爱一点漂亮一点。)但生活在大上海,人才高地,时时感受到压力,只是不想她太落后。.



引用:
原帖由 walkonrain 于 2009-6-30 11:41 发表
很有心的妈妈,看你写心得就能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大家都是草根阶级,孩子的教育很多都因地制宜。回想自己童年,也是自然的成长着,没有太多外来的拔力(父母的),但是为了交一份让父母满意的试卷, ...
多谢关注!是看书多了,如果不整理思路,会陷入思维混乱中的。时代不一样,做父母的只好多费点心了。.



10月18日碰碰头吧
详情见帖子http://ww123.net/baby/thread-4645825-1-1.html

[ 本帖最后由 lifangliu 于 2009-10-13 21:01 编辑 ].



碰碰头吧,就在2月6、7日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645825.



碰碰头吧,就在3月20日
http://ww123.net/baby/thread-4645825-1-1.html.



碰碰头吧,就在3月31日
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 ... p;extra=#pid6811619.







祝天下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天天幸福!.



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读后感
    因为有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也因为原先的专业与教育有关,现在仍然没放弃对教育的探索,我始终很关注教育方面的信息。

     看了《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这本书,很有启发的,比如讲到的各位著名校长的教育管理智慧,“由弱转强 强而更强”、“平民教育  精致管理”、“‘薄田出高产’的高考神话”、“植养人文气韵  奠基诗化人生”、“永远站在思想的前沿”、“创建世界一流学校的‘领跑人’”、“改革先锋  创新典范”、“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勇于创新  注重细节”、“成功是成功之母”、“把优势、强势做到最大化”、“搭建飞翔的舞台”、“潜心探索  追求卓越”、“常规+细节+过程=奇迹”、“用智慧统帅行动”......
   大家都在为教育积极探索着实践着,也有了这么多的成功人士。
 
   只是书中提到的两处,令我更多的想到“ 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一,书中报道的一位校长,现在在上海教育界赫赫有名。
   多年前我到该校应聘,那位校长在当时搞教育改革搞得如火如荼。我俩见面,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压得住学生吗?”呵呵,各位,看到了吗?这是前提条件,这种“教育智慧”在书上是不会告诉你的。
 
     其二,有位校长为了让教师专心教学,安排人力物力,把教师家的相当一部分后勤工作也解决了。再加上各种措施的实行,他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看到这里,我就很羡慕很向往那样的工作环境,可是再细想想,觉得不对劲啊。家务也是学问,而且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啊,甚至上菜场买菜也是了解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不知将来会怎么样,老师会不会对学校形成了依赖,如果失去这种福利,他们还能平衡家庭与工作吗?那个学校的老师的孩子做不做家务呢?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是考试至上的吗?......书上也不会告诉你。
    
    我们从书上能学到很多知识,但看书时最好有清醒的头脑,通过实践去验证,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智慧。



网友评论 :
丑儿-爱丽尔 [2008-05-09 12:16:41 ]
偶以前上美术课的时候,让孩子们交流,他们都很兴奋很开心,因为平时主课压力太大了,美术课可以放松学习,还能相互交流画和做的心得。于是有人说:上课太乱!所以这样做的老师,就是自我放弃得优的机会。
丑儿-爱丽尔 [2008-05-09 12:13:56 ]
以下引用:
   多年前我到该校应聘,那位校长在当时搞教育改革搞得如火如荼。我俩见面,他第一句话就是:“你压得住学生吗?”呵呵,各位,看到了吗?这是前提条件,这种“教育智慧”在书上是不会告诉你的。
真的,绝大部分的老师和校长们,要的就是“镇得住”学生,甚至还把“镇得住”当成评优标准的。

丑儿-爱丽尔 [2008-05-09 12:12:04 ]
真正会教书的,不会做校长吧?真正爱孩子的,不会做校长吧?做了校长,管的事多了,才不会管孩子呢!可是学校最主要的是孩子啊!校长只要管老师、管交际、管各种各样老师们不管的事,确实很忙,也确实要离开孩子们的。自古至今,仿佛都是如此校长居多?
执着 [2008-04-15 15:48:42 ]
中国的会议是在太多,校长每天忙于各种会议,也挺不容易的,教书?根本不现实了,再让他们站在三尺讲台上,怕是要误人子弟的了。
飞雪 [2008-03-30 11:50:02 ]
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大多成了官员,现在有几个能教的好书的?我很怀疑他们的奇迹是靠什么出来的。在这个假很多的年代,我们可要擦亮我们的眼睛否则会被蒙蔽的。
桐桐 [2008-03-28 10:40:15 ]
有道理,学习~~~
如枫落 [2008-03-27 15:05:55 ]
好久不来你小窝了,坐下听听老师讲课啦




原先是写在博客上的。现在整理一下。呵呵,不知不觉也过了那么多年了。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