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小学 - 5. 放学后做什么

在我儿子的学校, 所有孩子(从幼儿园到五年级)下午两点十五分回家. 回家后做什么呢?

先说说我家的小孩:

幼儿园的时候(2004.9 - 2005. 6):

我经常带了出去玩: 公园, 各种各样博物馆, 爬山. 也经常去图书馆, 在那边看一两个小时, 再捧一堆书回来. 春季参加了社区小足球队, 每星期至少踢球三次.

上一年级的时候(2005.9 - 2006.6):


  • 我们已经开始学钢琴了, 每天都要弹. 从一开始的每天三十分钟到后来的一个小时, 我又有两个孩子, 这样至少三个小时绑在钢琴上了.

  • 秋天和春天参加足球队, 冬天参加篮球队, 在球队里每个星期训练两次, 比赛一次, 每次至少一到两小时. 另外我自己再带他们练两天, 这样一星期至少五天踢(打)球. 夏天游泳.

  • 我们参加了童子军, 也定期参加活动. 它的活动着重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动手能力, 处世能力.

  • 必做的作业: 一般三十分钟能完成. 每天再读书二十分钟.

  • 自选作业: 学校有一套"加速数学" ("Accelerated Math"), 是把每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用选择题的形式给学生做. 一年级有一百十七个知识点. 每一个知识点出六道题, 每六个知识点为一套, 分两本题. 第一本训练用, 做完交上去, 老师用电脑阅卷, 过了就给你测试本. 过了测试, 就给你下六个知识点的题. 这些题老师不会作任何讲解. 一开学的时候每个同学都会发到第一本, 愿做的就做, 不愿做的可不交. 我儿子每天都做, 一般花一个小时. 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已经把三年级的题都做完了.


再说说别的孩子:


  • 墨西哥家庭的小孩有些回家后就在院子里随便玩. 有些参加球队.

  • 美国小孩有很多参加体育运动: 足球, 篮球, 棒球, 游泳等. 他们球踢(打)得那真是好啊! 还有些妈妈特意给孩子找玩伴, 放学后先让孩子们玩两个小时再做作业.

  • 中国和印度等亚裔孩子参加文的方面的多一点: 钢琴, 画画, 中国孩子还学中文. 我认识的每一个跟我儿子差不多大的中国和印度孩子都在学钢琴. 亚裔孩子在学校里功课也都是名列前茅的, 主要是家长重视.


[ 本帖最后由 小鹿 于 2007-1-14 18:25 编辑 ].
评论(5)

引用:
原帖由 小鹿 于 2007-1-13 22:59 发表
在我儿子的学校, 所有孩子(从幼儿园到五年级)下午两点十五分回家. 回家后做什么呢?

先说说我家的小孩:

幼儿园的时候(2004.9 - 2005. 6):

我经常带了出去玩: 公园, 各种各样博物馆, 爬山. 也经常去图书 ...
It really depends on which part of America you are living in.  It such a diversified country.  I strongly diagree with what you said at the end about difference among races. Even though  there are some illgal Mexian immigrants whose kids are shy from public, we met lots of active hispanic kids too..



我也写了墨西哥裔的小孩参加球队了呀, 我们球队里就有啊.  

我觉得墨西哥裔的小孩不害羞啊, 而且都是些很好的孩子.  只是相比于别的小孩, 妈妈有意识的带出去参加活动的比例比较少一点.  

我写的是我们那块的小孩, 我所接触到, 体验到的情况.  我根本没有想要涵盖美国大地上的所有孩子.

不同地方的人写写不同地方的小孩, 立体感就出来了.  也能给大家一个完整的图片..



问题是上海的家长们一般是五点下班,没有可比性。.



引用:
原帖由 StarBugs 于 2007-1-14 00:15 发表

Even though  there are some illgal Mexian immigrants whose kids are shy from public
您这句话的意思我原来理解为"害羞", 现在想想您是不是说因为他们的身份, 有些孩子有意不走出来?  

这点我从来没有想到过.  有这么回事吗?.



回复 #5小鹿 的帖子
是的,有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到Playground或公共图书馆借书听故事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害怕暴露自己非法移民的身份。

我们回国以前所住的地方(Santa Cruz, CA)的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甚至在孩子放学后带着书开着车到墨西哥人集中的社区去免费读书讲故事。这些人的义举一直让我感动不已。

此外,我并不认同你所讲的不同种族的孩子长大了就是不一样的说法。这就让我想起了去年回国时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见到的一个怪现象:一个从美国回来的英语极棒、有美国本科学历、且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过的华裔美国人小伙子(ABC)每天只能挣200RMB一天,而一个来自乌克兰的、英语结巴的金发碧眼女孩可以挣100RMB一小时,而一个美国来的白人则可以挣200RMB每小时!

在美国,喜欢炫耀自己进入了“主流社会”的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住在白人区”。但是不知道这些人是否能够成天同自己的白人邻居打成一片呢?种族歧视像幽灵一样潜在我们中国人的身边,不是吗?

实际上,不仅是种族的问题,还有先入为主的阶层、出身问题。比如,旺旺网上的一些BBMM们在讲到择校时称某个学校是“民工子弟学校”,自己的孩子就不屑进去了。我同样不愿意我的孩子进这些学校,但原因不是因为里面有民工子弟,而是因为这些学校被我们的体制定位成低人一等的学校后得不到起码的资源。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社会上目前的各领域“精英们”的出身背景,恐怕出身农民的为数不少。我本人也是来自大别山的农民子弟,上了北大,留学了美国,在华尔街呆过几年。但我在上小学时一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挤在一个班里,第一排坐的一年级,。。。五年级坐最后一排,共计也就一个老师。条件虽然艰苦,我们班上出了好几个大学生。但是我们有刻骨铭心的理解:资源的匮乏意味着要想成功,老师和学生就必须有常人不可想象的巨大付出!

人人生而平等,讲的是机会的平等,以及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得到的尊严上的平等。但愿我们能将那些先入为主的种族观念、出身观念、等级观念逐步弱化,最终摒弃。那我们的子女就真正生活在纯净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片,而是一个,唯一的一个!)之下。

对不起,跑题了,内容也不针对你,相信你能理解。.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