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开始干吧!——谈中国普通家庭的教育

在和身边朋友们的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要是你来教我的孩子就好了!”如果是目不识丁的家长这样说,我可以理解。但是跟我说这种话的人都是高学历的,包括我那个学富五车的师妹。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认为他们没有沉下心来好好想想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教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我自己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有那些得失?在孩子的教育中,长、中、短期的目标各是什么?以我目前的资源,我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或者至少是不妨碍孩子的成长?

        这些个问题的回答需要有一定的水平,但是开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是不需要有多高的专业水平。那么有的朋友会说:“我没有专业水平,思考有什么用?”在松下幸之助的书里,他多次提到面对问题要行动。有的企业家去找他求教怎么管理企业,怎么挽救企业于亏损。松下先生以佛家棒喝的形式进行提问:“你干得辛苦嘛?”他们回答;“辛苦!辛苦极了!但是没有办法!”松下接着问:“你辛苦得尿血了嘛?”他们回答;“这个——没有。”松下说:“没有尿血,那么回去接着干!干到尿血还不能挽救你的企业再来问我。”松下的说法很有些不讲理,但是他说的都是至理。先干起来,才会有水平的长进。松下的这番教训,稻盛和夫在他的书中有记载。他说有一次松下先生给年轻的企业家开讲座,松下讲到一个企业要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坐在底下的企业家一阵哗然,认为这是废话。有人跳起来发问:“松下先生,你说要修建企业的‘水库’,保证企业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也有‘水’喝。这个道理我懂,那么请问,怎么修建‘水库’呢?”松下先生沉思道:“关于怎么拥有‘水库’,我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不去想办法兴建‘水库’,那可不行!”大家哑然失笑,认为自己来这里听了一堆废话,松下先生同样以棒喝的形式回应:“你们的确是在浪费钱和时间来听我的讲座,你们回到工作现场去!那里有你们需要的答案!”稻盛和夫听懂了松下的道理,感觉心意相通,他认为工作现场有神明坐镇。在没有找到路的时候就挽袖子自己开路,成就了松下和稻盛。

        这个故事,给于我们中国普通家庭的家长什么启示呢?启示就是中国的那句老话:路在脚下。目前中国的教育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适合孩子的教育又是每一个家长的追求。如果不能遇到到好的老师,不能出国找到好的学校,孩子的成长如春笋拔节,容不得片刻的彷徨和等待,怎么办呢?自认无能嘛?伸长脖子羡慕别国的教育嘛?如果这样,那么未战而言败,真的是低人一等了!中国的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在于生生不息的教育。以前因为文化传播的限制,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文盲的限制,那些好的教育模式都是局限在士大夫精英阶层中传承。现在有了互联网,有图书馆,有发达的出版业,大部分人不是文盲,买书的钱都大多能够承担,局面和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纵然在目前比较死板的教育环境下,一个普通人家的父母在家里就可以在教育孩子这件工作上有所作为。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怎么作为?我没有指导孩子的专业能力,怎么作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分析作为一个普通文化程度的妈妈,在现有的环境中怎么作为。.
评论(610)



回复 400#perfeiti 的帖子
不止是细胞的激活,而是生成、改变了神经元的突触连接,从而形成了特定的回路。


功能区和解剖区是不同的,虽然两者是有联系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0-12-9 14:24 编辑 ].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03#perfeiti 的帖子
我不明白你到底想说啥.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05#perfeiti 的帖子
我的观点,自认为已经表达清楚。谢谢!.



回复 404#水之形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06#水之形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水老师这个贴歪得厉害,看得我有点晕了。.



回复 406#水之形 的帖子
呵呵,辛苦了! 水老师,可否看看#363楼帮忙解解惑.



回复 363#小小老虎 的帖子
我没有高见,只有臆测

住读这件事情,在家庭教育的主干已经完成之后进行比较好吧。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在孩子敏感的年岁、在孩子价值观的根基还不牢靠的时候,这个是有风险的。当然,只是有风险,不代表都不适合。

如果是我个人来选择,我不会让孩子在高中以前去住读。高中是否住读,也是一个问题。在我的教育中,有一个原则,我要尽力保持我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这个地位,否则青春期根本没法教育。我和我自己的妈妈就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当然,青春期我不掺和,没准孩子也能长好,但是我不愿尝试这个风险。当住读不会影响到我和孩子之间最亲密的交流,是可以考虑的。.



回复 409#你好一妈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12#perfeiti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9 15:33 发表
回复 409#你好一妈 的帖子
根本的分歧在于认知方式上。

因为ccpage 提出,数学思维在语言之后,
相对应我提出数学在语言之前,语言以自主说出第一个词或字算起。
水老师后又提出,语言发展开始于胎教。
于是,我们从脑发育和认知角度进行了争论,水老师的观点,她已经说清楚了。
我则认为语言非天赋得来(水老师指出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大脑皮层,认为人的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语言起始的标志还是以第一个自主的发声开始。
同时我也不认为,动物没有语言,只是定义不同。如果把人的语言标准加在动物上,那不得不承认,动物没有语言。
在认识方法上。水老师的看法也已经说明了。
而我的观点,不认为大脑皮层分化是刺激出来的,而是通过活动过程本身来完成的。语言并没有那么特殊,我试图从脑发育的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水老师对语言功能区的特殊性进行了描述,认为经过听力刺激后就意味着脑皮层中语言功能已经完善。而我恰恰想指出的是,仅仅是听力刺激并不意味着语言皮层已经准备好。只有当开口说第一个词并得到反馈后,才标志着语言发展的开始。
.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9 15:38 发表
或者说,听虽然是说话的必须的条件,但一个被捆绑的孩子,只给TA听,无法学会语言。
这个实验很残酷,没有人会去做。
但这能解释我的看法
.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9 15:33 发表
因为ccpage 提出,数学思维在语言之后, ...
那我修正下,数学思维可能在语言之后。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三岁之前,我没怎么带过儿子,哪怕是我觉得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数,也没法教给孩子。.



回复 416#ccpagin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17#perfeiti 的帖子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个人以为,意义不是很大。
例如,从三岁开始教孩子数数,或者从4-5岁再开始数数,到了接近6岁,也就是上学年龄的时候,两者的差别不是太大。因为从三岁开始教数数的,经常需要等,等他明白数数真正的含义,不是语言上的会或者不会。实际上,我觉得三到五岁的孩子,最好还是去发展他那个年龄应该发展的,如感知、语言、运动等。
陶喆轩在5岁时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课程,这很令我好奇。可惜从来没看见文章说他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教的。不过即使知道也仅仅限于满足好奇心而已,如果要我操作,会觉得风险太大。
(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32426.htm).



回复 418#ccpaging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19#perfeiti 的帖子
不适宜学数学,我指把他当小学生那样给他上算术课,让他系统地学习数学。懂不懂,这个我就吃不准了。
有心的BBMM可以把数学渗透进生活和游戏中,让他去体验和感悟,我的357#贴是按这个思路写的。.



回复 357#ccpaging 的帖子
cc,我不知道是天生数学能力强使孩子爱折纸、擅长折纸,还是多多折纸会促进孩子数学能力发展。这个问题好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倾向于天赋说。数学能力,和音乐、绘画能力一样,个体差异太大了。.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9 15:26 发表
我没有高见,只有臆测

住读这件事情,在家庭教育的主干已经完成之后进行比较好吧。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在孩子敏感的年岁、在孩子价值观的根基还不牢靠的时候,这个是有风险的。当然,只是有风险,不代表都不适合。 ...
谢谢水老师,我是不是可以认为您的这些考量更多的是基于女孩的成长诉求? 换成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和父母成为亲密朋友的概率大概不高吧?.



回复 421#不不园 的帖子
你提的问题很有意思,在3-5岁过程中,哪些游戏和活动是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关的?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不知道蒙台梭利里边有没有?希望熟悉的BBMM来提个醒。
我这倒是有个反面的例子。Alex的表妹今年五岁了,数数不利索,加法好像也不行。后来我发现,不知道谁,教了她一套手势来表示数字1-9,她对数字的认识就始终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只能从1加到2,再往上就没法加了,好像她的注意完全集中在控制手指的运动去了。所以,我跟我的爸妈说,一定不要再去强调手势,而是真正用两只手慢慢掰手指头来学习数字,或者让她数糖、黄豆等。
有时,也听到一些BBMM抱怨幼儿园天天游戏,好像没教他们数学。我觉得,这可能是他们错误地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像小学老师那样讲课,以为那才是学习数学,问题可能在于他们没有辨别出游戏中的哪些部分是跟数学有关的。
从现有的游戏中找出数学来,这个事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个楼里做做,不知道水老师有没兴趣?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0-12-9 17:56 编辑 ].



回复 422#小小老虎 的帖子
能不能和儿子成为密友,要看妈妈的思维方式。如果妈妈眼界比较宽的话,同时对于男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有兴趣去了解的话,是可以做到的。

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妈妈,她和她的儿子就是密友,但丝毫不影响她儿子的男子汉气概和领导才能。

其实男孩的青春期也是需要父母关爱的。亲子之间亲密的关系和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不矛盾。.



回复 423#ccpaging 的帖子
好啊,一起干吧。

不过我今晚和明天都没空,先看你干。.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0-12-9 19:14 发表
能不能和儿子成为密友,要看妈妈的思维方式。如果妈妈眼界比较宽的话,同时对于男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也有兴趣去了解的话,是可以做到的。

有一个我很欣赏的妈妈,她和她的儿子就是密友,但丝毫不影响她儿子的男子汉 ...
真佩服这位魅力妈妈,可惜身边没有这样的仿例可以研习。
男孩的青春期自然是少不了父母的关爱,但怎样关爱更有效呢? 前面看到您写的“。。。不能缩短探索的时间、不能简化探索的过程,能力的成长需要时间,能力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犯错。同时,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在不断地犯错中,孩子心性的磨砺也得到提高。。。”这段话时,心有戚戚地联想到了住宿,虽然您可能指的是对数学学习的感触,但是否也可沿用到孩子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呢?放是不是意味着更从容的收呢?再者,独生子女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家庭教育必有无能为力之处,家长竭力营造也只能是仿真,无法完全取代小伙伴的角色和他们的游戏规则,那住宿是不是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缺憾,让孩子的心智发展更健全点呢?

[ 本帖最后由 小小老虎 于 2010-12-9 23:39 编辑 ].



回复 426#小小老虎 的帖子
插一句哈,说错莫怪。

是否住宿,首先要看年龄的,小学阶段的同学对爸爸妈妈在感情上的依赖度非常高,往往不太能够或者说知道如何信任他人,如何辨别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也无法做出理智聪明的应对。小学住宿,需要有人代替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几乎是不太可能有人能够担当的。

孩子自身的发展完善,在小学的阶段,相当于学习走路,放手让他走肯定是必要的,看护、保障其安全也是责任的一部分。而且,我觉得,在这个阶段,父母不完全是在付出和负责任,真正融入其中,思考于其中,对父母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过程。所以,养育子女是父母人生的一部分,我觉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按理说,学校应该担当起模拟社会角色,现实是这不被大多数学校所重视,或者在考试分数的压力下,有失偏颇。做父母的,其实也只能想各种办法,在家庭时间里边予以弥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也是不太希望有太多家庭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回复 423#ccpaging 的帖子
cc,据我观察(不好意思,只有身边的样本),应该是天赋数学能力强的孩子,会对折纸、搭l立体积木等游戏格外感兴趣,而且也学得快、表现得好,然后,这些活动又潜移默化地对数学学习起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我的好朋友,女生里算是数理强人的,打小就爱折纸。

换言之,一个在数学方面不太有天分的孩子,给他一堆IQ CAR、魔方魔棍之类的号称开法数学思维的玩具或者教具,可就是很难擦出火花来,我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开发呀?开采石油,都得先勘探地底下到底有没有,人的所谓能力开发,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回复 428#不不园 的帖子
前期可能会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因BBMM喜好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氛围。像007他们家里,各种小说很多,007又喜欢阅读,那么11可能就会更多地显现出文学上的天赋。在我们家,早就把积木、拼图、折纸的书买好了,数学书也多,Alex 还不会玩的时候,我玩给他看,那么 Alex 会有更大的机会喜欢这些。当然,BBMM平时的谈话、喜好、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在影响着孩子。事实上,有了 Alex,我就改变了很多。

并不否认天分,但我大概是个实用主义,研究不明白的问题索性就搁置起来,专注于能研究的问题。.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0-12-10 00:07 发表
本来就没有的东西,怎么开发呀?开采石油,都得先勘探地底下到底有没有,人的所谓能力开发,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幸好人的能力不像石油,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一般能力,人人都有,只是强弱不同罢了。天分,指的大概是个人的起点吧?

如果是这样,应该就有提高能力的可能吧?

至于数学天分的表现形式,我也来贡献一点我身边的例子:有个我们都觉得很有天分的孩子,的确是动手形的,空间感极强。 另一个不爱动手的,逻辑思考很强,学习数学也很快,因为他归纳能力强,当然有关空间的题目他就相对较弱。

对于第二个孩子,大人可能就需要因材施教,引导他用他的理解方法来学习,用无形来了解有形吧?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懂精确的专门用语,大家将就着看吧。.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0-12-9 17:00 发表
我倾向于天赋说。数学能力,和音乐、绘画能力一样,个体差异太大了。
我赞同这点,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不过作为父母,我们才不要被这个击倒里!

加强孩子的弱处,也很有成就感的哦。我把有轻微自闭症状的儿子,拉拔到现在,他在小孩群中还是显得有点气质不同的。可是昨晚,他说:“妈妈,其实我很想有个妹妹,因为这样我可以比较了解女孩子。”哎呀!我觉得我十年的用心连本带利赚回来了!.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2-10 00:19 发表
前期可能会有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因BBMM喜好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氛围。像007他们家里,各种小说很多,007又喜欢阅读,那么11可能就会更多地显现出文学上的天赋。在我们家,早就把积木、拼图、折纸的书买好了,数学 ...
同意这个。

早期开发很重要。.



回复 428#不不园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31#sask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0-12-10 00:05 发表
插一句哈,说错莫怪。

是否住宿,首先要看年龄的,小学阶段的同学对爸爸妈妈在感情上的依赖度非常高,往往不太能够或者说知道如何信任他人,如何辨别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也无法做出理智聪明的应对。小学住 ...
谢谢,也真想听听BB们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呢,以你们自身的成长体验谈可能更有比照。
您说的没错,我也赞同小学阶段不适宜住宿。另外,我也不建议女孩高中前住宿。但我认为男孩不一样,男孩可以让他们初中阶段就开始住宿。当然会存在风险,但只要父母密切关注,这种风险是否可以认为是可控的,进而总体上是否可以认为利大于弊呢?.



回复 12#小臭蛋的妈 的帖子
我们家小虾米倒是和你家小臭蛋差不多也 .



引用:
原帖由 sask 于 2010-12-10 01:34 发表

我赞同这点,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不过作为父母,我们才不要被这个击倒里!

加强孩子的弱处,也很有成就感的哦。我把有轻微自闭症状的儿子,拉拔到现在,他在小孩群中还是显得有点气质不同的。可是昨晚,他说:“ ...
崇敬!我也献花!那就给他生个妹妹或弟弟吧,会不会让他成长得更快?.



回复 436#小小程的最爱 的帖子
握握手.



引用:
原帖由 艾米丽娃娃 于 2010-12-10 16:13 发表

那就给他生个妹妹或弟弟吧,会不会让他成长得更快?
他有个比他小四岁的弟弟,比较熟的朋友都是男孩,他大概觉得女孩比较难捉摸吧?

在社交方面,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是尽量给他安排较有利的环境而已。上中学后,父母就不再是主导了。.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0-12-9 16:55 发表
收工,过期
上个厕所,删了个帖子,喝口水,删了个帖子,不够厚道哇。.



回复 425#水之形 的帖子
恭喜水老师挂星。.



恭喜水老师挂星。.



恭喜水老师挂星,实至名归。.



回复 440#一帘幽梦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44#perfeiti 的帖子
删了这么多帖子,我就拍了两张照,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



回复 445#一帘幽梦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441#ccpaging 的帖子 & 一帘幽梦 & 金牛猴宝
感谢大家的关心, 。.



回复 447#水之形 的帖子
水老师继续努力!.



回复 92#水之形 的帖子
水老师,你写得真好!我仔细地把你的帖子都读了一遍。.



住宿还是应人而已!我家两孩子从小至今基本上我一直带着他们,我们家庭气氛轻松,孩子们有很充分的心灵和生活自由,也跟父母建立了很固定的依恋关系!现在要上小学了,因为离学校有一定距离,单程在20KM左右,我们全家集体讨论,他们两人选择住宿!我儿子已经在学校住宿了一年,我女儿今年马上上一年级也自己要求住宿!一周学校生活四天半,家里生活两天半!他们很好很适应!只要是他们回家的时间,我都一直陪伴他们,觉得一周的爱要在这两天多的时间里弥补给他们!有机会,我都会带他们旅游,参与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在学校里的时间,他们要自己学会跟同学跟老师相处,有自己完全的个人空间。要自己处理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儿子这一年多的住宿生活,感觉进步还是挺大的!.



孩子的成长如春笋拔节,容不得片刻的彷徨和等待,怎么办呢?自认无能嘛?伸长脖子羡慕别国的教育嘛?如果这样,那么未战而言败,真的是低人一等了!中国的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在于生生不息的教育。以前因为文化传播的限制,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文盲的限制,那些好的教育模式都是局限在士大夫精英阶层中传承。现在有了互联网,有图书馆,有发达的出版业,大部分人不是文盲,买书的钱都大多能够承担,局面和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纵然在目前比较死板的教育环境下,一个普通人家的父母在家里就可以在教育孩子这件工作上有所作为。

深有同感啊。Mark下,明天仔细学习.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