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其含义一部分可以归结为我们常常讲的“独立思考”,但是后者的内涵和外延都要狭隘得多。“批判性思维”往往被归类到逻辑思维之下,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养成不盲从、不人云亦云、有主见、有思想的品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对为人父母者自身的修养和日常工作也是有正面影响的。因此,我愿意在这里跟BBMM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当然了,我自己在这方面也并没有独特的心得体会。因此,我计划一方面搜罗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对“批判性思维”作出解释,一方面结合一些具体的、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言论作一些剖析。剖析的时候我会恪守观点中立立场,也就是不对具体的观点作出评判,而仅仅是从逻辑的角度指出,如果一个观点想要成立,应该补充哪些事实、论据和论证;或者,已有的论证在逻辑上缺少哪些环节,哪些事实可能对该观点不利,而哪些事实能够强力支持该观点。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参与,共同提高。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09-4-7 23:02 编辑 ].
评论(239)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09-12-2 13:54 发表
so, 爹妈要行动起来。自己家的娃,自己多花一份心。义务教育永远提供的是大锅饭。
我们日夜兼程!!.



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教授批判性思维的老师,我们来组织讲座?.



一晃这是三年前的帖子,现在看来还是很有意义.



引用:
原帖由 不二周助 于 2009-2-12 08:12 发表
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很难在国内体制中执行,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阶段,要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日常教学,首先学习的模式就要大改变,背诵和记笔记这两种传统的学习手段不能和训练这种思维吻合。在 ...
请教不二,现在还是找不到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吗?.



回复 199楼水之形 的帖子
一般来说,经过小学的学习了解了不少知识,这时在思维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混乱。通过批判性思维可以理顺知识的边界,知识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架构。

如你所说,没有批判性思维,自学所得有限。例如,给同学一本平面几何,让他预习,如果他觉得这也对那也对,没有质疑,预习的效果就很一般。他要在预习中充满怀疑和不解,才会驱动他去寻找答案,从而得到数学素质和方法的养成。简单说,预习要有问题才是好的预习。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个人觉得,也可以用于说明质疑和相信之间的关系。在批判中建立自己的“道”,对事物进行空间和时间上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这样的“道”才有足够的灵活性应付各种情况。

有家长问,如何让孩子学得不那么“死”,如何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呢?养成批判性思维大概是窍要之一吧。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18 00:32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6-17 17:49 发表

请教不二,现在还是找不到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吗?
个人以为,养成批评性思维的关键就一个字--“叩”。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不过呢,我就只会乱“叩”了。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17 22:01 编辑 ].



回复 207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是有教科书的。曾经想自学教孩子,但还是不行啊,自己就不通.



回复 208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你可能相信的太多了。我们的教育有这个问题,把“对”的东西直接端到你面前。你不接受,就强制你接受。而且,可能在成人中,有些人会错误地从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联想到文革。这是文革至今未能做出澄清所带来的恶果。

其实,个人以为,没那么复杂。

家的小五有一天问我:“(坚)苦奋斗”的第一个字应该怎么写啊?
我回答:哦,不是这么写,应该是上面一个“小”字下面一个“大”字。
家的小五喜滋滋地去更正卷子了。过了一会儿,再来问我:好像不是这个“尖”字吧。

我想:是啊,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正确答案呢?我们家装了互联网接口,我给你买了计算机,里边有输入法,还教会了你如何google搜索,这个答案难道不应该是自己去寻找的吗?好吧,不管怎么说,至少你还是做出一个自己的质疑,“(尖)苦奋斗”,这样写好像不对。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6-17 22:23 编辑 ].



回复 208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令媛学校应有相关课程.



回复 211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没有专门教的。他们实际是中国人用西方教育,还是缺少一些东西的。所以我想,有兴趣的家长们可以自发组织类似俱乐部吗?教材实际上市面上有的。关键是家长自己自学再教孩子行吗?.



回复 212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家长和孩子一起学更现实.



回复 213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应该是的,这需要探索的.



回复 215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WW上还是有这样一些家长的。只是要组织起来去尝试,等待体制内教育观念的改变,那我们大概都入土了。有位搞教育的童鞋告诉我:教育就是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去做。.



回复 206楼ccpaging 的帖子
嗯,我找老师推翻两点一线的公理,那个算是概念理解不清、思考不深入还是有批判性思维涅?

反正我看到我那种做法的变种在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中普遍存在。.



回复 218楼水之形 的帖子
你找老师要推翻两点一线的公理,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几何啊,不质疑,我觉得,是不可能学到其精髓的。.



回复 220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没有这个自信去判断自己当初就是批判性思维。

我更倾向于概念不清。当然,我找老师胡乱质疑,去出了把丑,倒是我对于概念,从此清爽得一塌糊涂。更大的收获是更深一层意识到概念的重要性,先期预设的重要性。

质疑的配套是实证,以及认为自己有可能是错的。没有这两条,质疑于人于己没有价值。.



回复 221楼水之形 的帖子
晕哦。你的数学老师太不合格了。如果我是数学老师,我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会欣喜若狂的。多好的问题啊。如果其他同学无动于衷,我就下去挑动同学们来辩论。

笛卡尔方法论共四条,第一条就是怀疑一切。当然,仅仅有质疑还不够,还要有“批判”。由此笛卡尔才提出第二、三、四条的实证方法。

木有怀疑,相信书和老师(权威的代表)所说的一切,不就是迷信么?人可以有迷信,毕竟每个人的批判能力有局限,总得信点什么。

但是,总得质疑点什么吧。这样的人才完整。.



回复 222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的数学老师很合格,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他夸了我一通,但是我对于自己浅薄地提问,没有自己再深一层地思考之后慎重地质疑而羞愧。

这个在当时,我是有能力再思考一层的,但是没有。问题来自于哪里?思维惰性?显得自己会质疑?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6-19 13:31 编辑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配套教育,其中任何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有其局限性。几个放在一起,才于人有益。.



回复 223楼水之形 的帖子
你的问题来自于生活,这是问题的自然来源。人人都有生活,但有些人觉得数学跟生活无关,生活了却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所以,你是好学生。

另外,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浅薄。辩论清楚这个问题,可以明白清晰的定义有多重要。

假设,我们辩论的题目是“人一天吃三顿饭好还是吃四顿饭好?”结果,公孙同学说,钢铁侠数年才换一个能量块。那么,这个辩论就没法进行下去了。除非我们先跟公孙同学达成共识,辩题中对人的定义是什么,至少他要认同,钢铁侠不属于辩题中的“人”。

类似的辩论在历史上不断地发生。孔子说的“仁”是什么意思?老子说的“道”又是怎么定义的?二位老先生述而不作,为什么?他们的理念不断地被替换修改,又是什么原因?

《几何原本》成书于公元前,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而流传最广的书籍。而历史如此之长,流传如此之广,仍然能保持原汁原味,为什么?.



回复 225楼ccpaging 的帖子
概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不是我们的分歧。

我的意思是“审问之”。问之前,自己要认真思考,要自己正证一把,反证一把,然后再问。为了质疑而质疑,不是批判性思维。.



回复 226楼水之形 的帖子
为了质疑而质疑,不是批判性思维。--同意.



回复 228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对的,要把握度,有难度的。.



回复 229楼水之形 的帖子
ZT   “批判性思维”教育法究竟怎么回事?纽约昆士区第128小学正在试用这种方法教学,如该校五六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未来问题解决者”特别班,试验在两小时内处理一种假想的情况:到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左右,而同时,地球上野生动植物的种类锐减。现在,学生们面临两个任务:①提出20个从上述事实中派生出来的问题,如过多的人口会减少可食植物的的供应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知识去分析演绎。②经过这番思考,学生们对人口问题严重性的迫切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学生们必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完全摆脱了被动状态,在未踏上社会前就逐渐积累起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的意识。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进行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因而激起了学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深入思考。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技能的维度也包括气质的维度。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有一整套规范的理论和模式。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哈贝马斯将批判性思维等同于“解放性学习”(emancipatorylearning),即学会从阻碍人们洞察新趋势,支配自己的生活、社会和世界的那些个人的、制度的或环境的强制力中解放出来。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6-19 17:14 编辑 ].



回复 23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总结的挺好.



回复 23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赞同。.



回复 220楼ccpaging 的帖子
不是所有的质疑都是有价值的。要提出好的问题并不容易。而要提出好的问题,需要对所学习的材料或学科有一定的了解。.



回复 230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后面的话太虚了.



回复 216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有位資深教育者告訴我,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中國的學校教育沒救了.



回复 235楼混凝土 的帖子
如果这是大势 ,就要顺应大势,旺旺要转型为留学网,不要为应试教育摇旗呐喊了。.



回复 23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不过米国也有应试的,他们还单独发展出来升学顾问。要留学,还是要在国内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础,两难呐。.



回复 23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应试也好,留学也好,要都将就,唯一的办法就是素质教育了。.



回复 236楼一帘幽梦 的帖子
旺網一直在支持家長們在壓力下找平衡。.



最近香港有位著名牧師林以諾在公開場合演講時提到同性戀,把吸毒犯罪等與之並列,引起各界輿論譴責。

小混每天早上都有閱報習慣,那天在報紙上讀到此處,衝口而出“有沒有搞錯?!”,同學們迅速圍過來八卦,然後激烈地討論,結論是:我們都是神的兒女(學校裡有聖經課),牧師沒有權利給任何人定罪,雖然我們現在還不清楚自己的性取向,但是絕不能容忍這樣的歧視。

這體現了批判性思維能力多麼重要。.



回复 240楼混凝土 的帖子
在一个言论和思想自由的社会中,较容易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否则就要额外花工夫了。.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6-19 13:54 发表

我的意思是“审问之”。问之前,自己要认真思考,要自己正证一把,反证一把,然后再问。为了质疑而质疑,不是批判性思维。
对于知识/常识丰富的大人,的确要有这样的要求。可是对于小孩(甚至在讨论的领域涉猎不深的大人),可以省略这个要求吧?他们往往是隐隐约约觉得有点不对,可是不能很好的整理他们的思绪,如果大人对他们有这个要求,大多数小孩会放弃提问,也就是放弃得到新知,和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先让孩子建立"没有愚蠢的问题"的观念,比较可能发展出批判性思考吧? 




我没时间爬楼,直接看本楼,如果误解了你的意思,请见谅。.



回复 242楼sask 的帖子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不论孩子的问题是否有深度,引导者(老师0r 家长)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

这一点都没错,这是在引导者的角度上而言。

引导者在引导初期,当然应该是宽容的,譬如当时我的老师。但随后一步是引导孩子去深一层思考。

这个跟我说的不矛盾。因为孩子本人是要逐步养成深一层思考的习惯。这样到成年之后,才能是认真地思考、审慎地发问;而不是轻率地发问,然后认真地争吵。.



再来学习一下.



子玖妈妈介绍的好贴,学习一下.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