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1.(《陶隐居集》),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朝代】文学家。文中运用“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等句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文中运用描写表达方式的句子是(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运用议论方式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本帖最后由 炫炫爸 于 2011-1-2 00:26 编辑 ].
评论(743)



139.《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表现人物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的句子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40.温庭筠《望江南》用叠词描摹景色,景与情感相融的一个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141.曾志南《绝句》有名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它的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



142.皇甫松《梦江南》中(夜船吹笛雨潇潇)句摹状了雨落的声音。.



14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早出晚归、辛勤务农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44.《竹枝词》中的经典名句,通过谐音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5.《丰乐亭游春》作者号(六一居士),王安石的《梅花》一诗选自(《临川先生集》)。.



146.《过零丁洋》中表现国家与个人的命运遭遇悲惨动荡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47.《观书有感(其二)》中描写江中战船的句子是(朦朣巨舰一毛轻)。.



148.《论语》中表现学与思相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9.“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150.“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人物是(宋江),他的绰号是(及时雨)。.



151.《淮中晚泊犊头》中描写的舟地宁静幽深的环境和景物的句子是(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152.写出《孤桐》一诗中的颈联(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153.就诗歌体裁而言,《淮中晚泊犊头》为(绝句);而《孤桐》为(律诗)。.



154.汉魏时期诗人曹操及(曹植、曹丕)并称“三曹”,诗风遒劲,慷慨悲壮,集中体现了“建安风骨”。.



155.《卖柑者言》选自(诚意伯文集),他还有一本著名的寓言体散文集为(郁离子)。.



156.写出《卖柑者言》一文中出现的第二人称代词(吾子、子);以及与“贸”同义的两个字(鬻、市)。.



157.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常用悬念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158.章回小说每一回用(对仗)的句子做题目,叫(标目)。.



未完待续.



谢谢楼主,不过我厚着脸皮问一句,能不能放在同一个WORD文档里?那就更好了,呵呵.



收藏了,谢谢.



非常非常感谢LZ这么有心,偶准备按图索骥地再重温一遍。。。.



先感谢一下楼主。有一个小请求,能不能压缩在一个包里呢?.



楼主好有心哦,只是能否把所有的资料弄在一起呀?! .



谢谢!收藏了!辛苦了!.



非常非常感谢LZ!.



收藏,谢谢LZ.



语文,美丽的语文,就这样因为应试而被拆解成了这样无趣的东西...



热心楼主,顶帖有礼。.



1.朗读中的语调----朗读文章要讲究抑扬顿挫,句子前后的音高会出现升降变化,这就是朗读中的语调。汉语语调一般有三种:降抑调,高升调,平直调。.



2.比较----这种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就叫比较。比较一般应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不一样?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3.朗读中的重音----朗读句子的时候,人们总会把某些词语读得重一点,这样重读的音就叫重音。重音往往起强调作用。即通过强调某个词语,表达某种特殊的思想感情。同样一句话,重音落在不同的地方,强调的内容不同,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4.描写----描写是就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地描绘、刻画。成功的描写,能使客观事物有形有神、有声有色,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在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5.叙述----叙述也称“记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概括的表述。叙述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叙述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就属于顺叙。
有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补充背景材料,也可以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相关内容,这就是插叙。插叙之后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全篇叙事有波澜,能引人入胜。
插叙通常有三种方式:(1)联想式;(2)转述式;(3)直述式。
.



6.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7.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形式从反面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一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强烈,并带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因而,恰当地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抒情效果。.



8.想象----想象就是通过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创造出和它相似或相关联的新形象。想象是诗歌的翅膀。.



9.押韵----押韵,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使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通常说来,可以隔句押韵,也可以句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节换韵。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押韵是很重要的原因。押韵是诗歌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因其位置一般是在句尾,所以韵又叫“韵脚”。.



10.人物对话----人物对话是些人记事时常用的表现方法。对话要切合人物的身分经历,传达人物的语气、神态、体现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11.引号----引号通常有以下集中用途:(1).表示文章里引用他人话语或文章的部分;(2)表示需要突出语义的词语;(3)有时也用来表示需要特别指出或主义的部分。.



12.铭----“铭”本是古代镂刻在器物或碑石之上,用以称颂功德或劝申鉴戒的文字,后来发展称铭体文。“铭”一般都是用韵的,在语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



13.托物言志----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14.悬念----情节一波三折地展开,最后在结尾处出现一个出人意料有情在理中的结局,是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悬念”。
.



15.说明----说明是一种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的表达方式。事物的特点有些是外显的,有些则是内隐的,把这些特点用简明的文字解释,是读者获得事物的相关知识,就是说明。说明一般要求准确、简洁、平实,但有时也可采用比喻、拟人、描摹等手法。.



16.俗语----俗语是指在百姓生活中广泛流传的、简明而通俗地反映一定道理的固定的语句。谚语、歇后语等一般也被视作俗语。.



17.比喻----比喻就是用有相似点的另一类事物作比,使所要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要讲的道理浅显易懂,要抒发的感情具体感人。.



18..古代章回体小说----古代长篇小说大多都采用章回体,每回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每回有一个回目,常常用“话说”开头,用且听下回分解“结束。.



19.文言语气助词-----文言语气助词指的是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的词。如:“乎”表示疑问语气;“矣”表示肯定语气;“哉”表示反问语气。.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