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文章,思维都碎片化了。在几年前的行文中,多写的是教育的框架,也就是最初的构建的设想。相信会给人以“理想很丰满”的感觉,也相信我会碰到“现实很骨感”的情况。的确如此,任何构想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行走一遭,才知道它是否有其现实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因为必须要对现实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妥协多长时间、妥协到什么程度、如何减少后遗症等等,都是在跟现实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激烈争斗的过程。

通过对自身的成长的总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素质教育持续到一定程度,是能够超越应试教育的,也就是能够涵盖阶段性应试目标的。但这有个前提:需要足够量的时间的积累,让孩子充分地发育。但是幼升小是给予孩子积累的时间太少,小升初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幼升小是最明显的,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学习很主动的孩子,没有应试的一些经验的积累,仍旧是难以胜出。

对于幼升小,我认为有两点是难以考察的:第一、学习的热诚;第二、长时间的自律能力。恰恰这是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无论我的孩子参与这次应试结果是否理想,这种考察都是很片面的。这种考察,最多能够看出孩子的学前阶段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一定的量。

不过既然生在这样的环境,既然进行了一次争斗,有得有失,值得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短期的应试目标是剧烈冲突的——很简单,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长、短期目标之间分配时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即使前期积累的素质教育虽然还不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应试提供了支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支撑,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本文就是总结走钢丝的体验。.
评论(764)



回复 50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我周围很多,我的前辈,我的晚辈,很多的。
我的前辈,我父亲,60岁学习英语,能听出随行翻译专业词汇翻译的错误。单位里的同事,20多、30多的都在学习。.



回复 46楼水之形 的帖子
感觉,越是强大的物种,其幼生期越是弱小,所以,大器晚成,实在是有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Moonfollower 于 2012-5-20 21:57 编辑 ].



回复 43楼洁妈 的帖子
是,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定力可以帮助孩子脱离迷惘。但是如果孩子不是迷惘,而是进行思考不够全面的选择呢?如果孩子坚定地要按自己选择的路走呢?我就遇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我的定力的问题,而是要全力以赴如同和成人辩论一样去打持久战了。.



我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即使经历了大班开学的家长会,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在家长会上老师说我女儿是少数几个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孩子了。那天晚上,我让我女儿把她独创的名字写法画了整整一张纸作为纪念,然后告诉她正确的写法。除此之外,别的仍旧没有改变。

但是我女儿感受到了压力。首先,她没有星级证书,其次,她没有做过一定量的数学的笔头练习。她的计算能力太弱,让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很好地发挥她的逻辑能力。有那么几天,她告诉我在学校里做练习,她都没有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有的是做不完,有的是做错了。我就嘱咐她认真对待就可以了,犯错谁都会,犯了错再弄清楚,这就是学习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得到五角星了,全对。我说了点恭喜的话。后来她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有些题是同学告诉她的。我说同学告诉你的也很好啊,这样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东西啊。我还没意识到女儿暑假里对数学的回避已经让她在账面成绩上很落后了,我更没意识到女儿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孩子。又过了一点时间,女儿很失落地跟我说同学不肯告诉她题目怎么做了。我说这也没什么,你可以去问老师啊。

有一天,女儿拿了一张纸,是图形拼接游戏。老师希望他们找出最多的拼法,老师很高兴地告诉我女儿八种拼法全部做出来了。我有些意外,我认为在规定时间内,她难以做到。回家后,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神勇啊,弄了八种做法?女儿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只弄出来四种。另外四种是作弊的。”我一听,很惊讶,问她怎么个“作弊”法?她说她做完四种,看到老师有一张纸放在一边,她看了一眼,觉得那是答案,然后她按照答案的提示,把后四种给做出来了。我让她演示八种拼法给我看,她做得正确无误。我说:“这不叫作弊呀。你们才开始玩这种游戏,弄出四种已经很好了。在老师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答案,并弄懂了,这就是学习呀。你还是小娃娃啦,小娃娃嘛,就是从不懂到懂啊。上来什么都全对,还用上学嘛?”

再过了一些日子,已经十月底了,有一次孩子发烧,我跟老师请假。在电话里,老师说你的孩子记忆力很好,但是逻辑思维不出挑。我立马本能地反驳道:“不可能,她的逻辑思维是她身上最突出的潜质。”老师说反正我没看出来。我估摸着女儿的在班上的成绩并不好。我让女儿在家多休息几天,看看书什么的。她有点急的,说再不去又有东西不会啦。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决定仔细看看她平时做的那些纸头。.



回复 54楼水之形 的帖子
现在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发展的阶段,90后、00后的孩子,比我孩子(1987年生)要幸运的多了。
看了你的帖子和刚刚获得的消息——http://ww123.net/thread-4816981-1-1.html,有此感慨。.



回复 56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他们这一代孩子,比你的孩子,更多幸运,也更多焦虑。

大的幸运来自于网络,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大的焦虑也来自于网络。.



回复 57楼水之形 的帖子
幸运在于教育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多元化的机会。.



回复 58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教育的改革,发端于人们认识的进步。而互联网是这一时期一个主要推动力量。.



回复 53楼Moonfollower 的帖子
对的,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强大的物种,成长期一般比较长。也就是说,学习期长。大器晚成、厚积薄发都是讲的这个现象。.



回复 36楼水之形 的帖子
其实不难,外来人口涌入,就直接引入外来老师,不就好了。有多少外地老师愿意到上海呀。其实就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我把她做的纸头拿来看了一下,分析的结果有如下几点:1、计算的薄弱使得她的逻辑能力不能发挥,这是最关键的一点;2、孩子不习惯于笔头答题,视觉吸收力还不够,如果这些题目是我口头报出来的,她的准确率会高很多;3、数学方面的发育不够均衡,某些方面比较强,但某些方面还没有自我发育出来。

我意识到我必须面对这样的环境,必须打乱我以前的步骤,要把数学的启蒙提前了。对于数学的启蒙,本来我想得特美。我认为数学的启蒙,等孩子一年级运算过关,我开始进行非系统的启蒙。就是先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然后再激发她自己主动地学习。但是目前看来,环境不允许。既然如此,那就启蒙和应试一起来。我一旦决定一起来的时候,说实话,我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时间是太仓促了,太不够四平八稳了。

在这个坛子上混的网友,都知道小学版007和ccpaging一唱一和的那个著名的数学启蒙帖子。这是循循善诱的优秀典范。但是由于我的固执,一直认为孩子还应该有另一条开窍的路,那就是自己想,所以我一直没有给我的孩子那样的耐心去引导她。我一直在等她方方面面发育均衡了,然后扔给她一堆问题去冲击她、敲打她、激发她。这个时候,后悔没有各方面均衡地循循善诱虽不算晚,但是对付应试是不现实的。

时间就这么多,下午放学到睡觉,一共5个小时。这5个小时,我要保证一小时户外运动、一小时自由时间,另外吃饭洗漱怎么地也要一小时甚至再多一点,也就是说我只有两小时不到的时间支配。而这两小时不到的时间,我又不能全部分配给数学。在这里,就能体会到我走钢丝的感觉了。户外运动,不能废止,否则孩子将萎靡。自由时间,不能废止,全部填满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有思考的空间,对数学的启蒙有百害而无一利。两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中英文阅读要坚持。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当时我的女儿靠着听故事积累的语感在暑假里已经较快地突破了生字的平台,已经可以磕磕绊绊地读纯文字的中文儿童小说。这是一个上台阶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说要增加阅读时间,反正是决不能削减阅读时间。如果在这个时候削减阅读时间,她向章节书过渡的这个过程将功亏一篑。如果我立马愿意主动教她数学,那是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这违背我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数学的启蒙,激发其思考是最重要的,决不能让她轻松地得到我讲述的知识,否则将给后面的可怕的思维惰性埋下伏笔。那么培养她自我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权衡再三,考虑到英文的积累还在一个过程中,还没到突破点,我忍痛削减了英文的阅读时间。虽然只有四个月,但是代价还是蛮大的。这当另表。.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幼儿阶段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当时孩子中文的水平,已经涵盖了应试的目标,但是由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即使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仍然不能选择削减中文的时间。我很清楚在突破节点之前打断孩子的进程是什么样的结果。孩子各种能力的发育有其先后,有的能力即使能够涵盖应试,但不能停止。有的能力虽不能涵盖应试,但可以缓一缓再培养,从长远看,无大碍,更从容。但是环境不允许,逼着你改变节奏。.



回复 63楼水之形 的帖子
长期的素质教育与适度的应试教育未必不能相容,游走在素质教育与适度的应试教育的宽阔地带,是不是比在钢丝上行走更稳当?我觉得坚持长期目标、做好短期安排是必要的运筹。.



回复 64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但这不应该在幼儿期。

幼儿期很多是启蒙阶段,启蒙要允许有先后,不能苛求孩子各方面齐头并进,那是小学乃至中学的任务。这个冲突,是无法回避的。难道放弃四个月的英文阅读积累,不是代价吗?

当四月份我重新捡起这些英文绘本的时候,我对于孩子语感的流失是痛心疾首。好在前面积累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大剂量地复习才能较快地恢复。有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23:03 编辑 ].



经常性滴,很难用理想的过程,去追求的现实的结果。.



回复 65楼水之形 的帖子
齐头并进不大可能,相对平衡或可争取。英语语感的流失能较快恢复,说明得与失,能收回的终究是得。.



回复 66楼花间 的帖子
是啊,但是我希望通过努力,通过对孩子特质的了解,最佳程度地利用她的特质,做最小程度的妥协。.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21:41 发表
那天晚上,我让我女儿把她独创的名字写法画了整整一张纸作为纪念,然后告诉她正确的写
这是在向她自由生长的童年做一个告别吧。

也就是你家女儿的天资和好强,能在短短几个月里,达到别家孩子辛苦几年孜孜以求的结果。一门神人,让我再膜拜膜拜。.



回复 66楼花间 的帖子
生在理想里,活在现实中,内心的坚守和必要的妥协同样重要。.



回复 67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其实这个过程最大的得,是让孩子自主地思考数学的问题,虽然过程有点别扭。我终于破了戒,河东狮吼了,当然,主要是对她爹吼。这个,明天再说了。.



回复 70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需要早做计划,长远规划,还要拿得起,放得下。.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2-5-20 23:10 发表


这是在向她自由生长的童年做一个告别吧。

你真了解我的心,那晚,她画完她的名字,在教她正确写法之前,我都想哭。

是,在跟一段时光告别。.



回复 71楼水之形 的帖子
其实这个过程最大的得,是让孩子自主地思考数学的问题,并且随后又恢复了英语语感。
集中主要力量完成主要任务,将力量分配于相对的短板,在特殊时期是非常必要的。.



准备好放下,却发现现实不让人妥协。
该怎么办?

[ 本帖最后由 yingjie1018 于 2012-5-20 23:40 编辑 ].



回复 74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考爸说得中肯,天下没有两头都能占的便宜。但是怎么说呢,我还是认为,这个应该等孩子足够大了做才好。要是水家那位神奇的先生穿越到现在考小学,恐怕怎么补也接不长那块板,人家就是坚持不肯在7岁半以前搞明白数数,爷娘跳脚也没用的。.



其实在幼升小阶段的应试还是不足为惧的,以水老师素质教育的基础,到了二三年级,这些都是浮云了,需要重视的是孩子的心理安抚,以及家长自身心理的强大。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孩子坚持,适当的应试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没必要太过抗拒,有时候对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有帮助的。.



回复 76楼不不园 的帖子
考与不考是个选择,接与不接是个选择,因为考,所以接。.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20 23:11 发表
生在理想里,活在现实中,内心的坚守和必要的妥协同样重要。
就是以一时的妥协换取更大的坚守空间。.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20 14:41 发表
能放全羊的学校,才是理想的学校。你这么得了便宜还卖乖,让我们国内的这些爸妈好难为情的。
真的放全羊时,淡定不了的,尤其看到国内如火如荼的牛蛙教育时,真的很担心孩子将来没能力与那么多千锤百炼出来的牛蛙竞争。

我想我折腾了这么几年大概最大的收获是给女儿一个快乐的小学。但是初中开始,我要收紧缰绳了,否则,将来我会后悔。.



回复 80楼pp_dream 的帖子
国内的牛蛙毕竟创造力稍欠,竞争是在争取优质教育资源层面进行,未来的成就还很难说。.



回复 30楼pp_dream 的帖子
是不是你们那边学习特轻松?我们可是每天功课4,5个小时,3天一小考,7天一大考的。要背的,要记的,要练的一个不拉下,我感觉并不比国内轻松多少,只是没有国内的那种拔高现象。

我们现在的学习强度正好,即能打好扎实的基础,也还没到把孩子逼得厌学的程度。我很满意的。.



回复 82楼宇泽妈 的帖子
平均起来也是每周有1次到2次考试。social study and science要记,其他不用记。孩子说考试比较简单。
每天作业顶多顶多1小时,多数时候女儿在学校完成了大部分或全完成了,回家只剩下要做我给她布置的作业。

我上次看你发的题目,确实弯区的题目难度比我们乡下的高。.



回复 48楼不二周助 的帖子
这几年换了几个学校了,肯定离应试教育差十万八千里呢,但是否就是素质教育呢,我真的有点疑惑,因而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也相当的疑惑。

没错,小学期间不论是哪个老师都很重视阅读,重视孩子兴趣,尊重孩子兴趣;有些老师还特意提出要加强social skill,认为这比学业还重要。但老师常常太注重孩子兴趣,而任凭孩子选择。我认为老师家长都要起引导的作用,往哪个方向走,不去引导孩子,孩子自然会选她最comfortable的事去做,挑最feel comfortable的书去读,而所读之书,有大部分是些不是那么有价值的畅销书。在这点上我始终无法与老师观点达成一致。
问题是孩子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长大,自己主意越来越大,我越发觉得难以引导了。


借此帖也讨教些素质教育的细则,看看我能不能用上。.



回复 84楼pp_dream 的帖子
在阅读这个概念上,我赞同你的意见。

兴趣固然重要,在幼年时期的引导也很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做的,就是一半对一半。有一半是我选择的读本,不是孩子选择的。当然我会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和接受能力选择读本。这种读本一般是相对于孩子的年龄有深度的,需要她放在心里反复琢磨才可能把握结构的。这种读本的目的是确立孩子阅读的品味,作为一把尖刀,拓展孩子的理解力,为下一个平台自主阅读做一个突破。另外一半,是在我设定的比较宽泛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只要不是太出格的东西,我都能接受,这类读本的作用是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

这两者的配比,一半对一半,是理想状态。有些时候是会有倾斜的。比如在孩子大班的时候,我考虑到这一年她要学会自主阅读章节书,所以向第二类读本倾斜比较多,基本上不考虑阅读的深度。但是目前这个台阶孩子自己迈上去了,我在下一个阶段,将侧重于第一类读本。

这样两条腿走路,不断地上台阶。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1 10:00 编辑 ].



回复 7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



水老师以后能否专门开贴介绍点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目?.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20 23:11 发表
生在理想里,活在现实中,内心的坚守和必要的妥协同样重要。
金玉之言。献花。.



回复 16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金玉之言,献花。.



回复 84楼pp_dream 的帖子
在他们看来 Social skill 确实比学业更重要。事实上,在哪儿都这样。一个人可以不懂数学,却不能没有social skill。当然,就像我们小时候,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一起玩,自然可以有social skill。但如果连社会活动都没有了,社会技能就会弱化。
现在,我越来越赶脚,加拿大、美国的教育把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可能是这一点,让你对孩子的学业觉得担心。初中仍然是个分水岭。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回复 80楼pp_dream 的帖子
国内的牛蛙的失败估计会体现在成人后, 比如工作,婚姻和健康等方面。 当然 那些天才牛蛙不算在此。蝌蚪和青蛙难度在于要在应试阶段不能完全被这些牛蛙甩在后面。.



回复 90楼ccpaging 的帖子
社交技能并不是一群孩子一起玩就能发展起来的.



我们也刚经历幼升小,个中滋味只有自知。总结一点,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够优秀,是社会评判的标准是不是家长想要迎合的。大多数的家长是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只是随大流的。
很佩服水老师能对自己孩子特性了解透彻,懂得正确规划引导孩子。希望水老师多谈谈自己是如何在素质教育上引导孩子的。.



回复 92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老师能详细讲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吗?.



回复 94楼麟儿妈妈 的帖子
老师不敢当

隔壁楼我推荐了一本书,里面专门讲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5-12 10:20 发表
http://www.amazon.com/Outliers-S ... dwell/dp/0316017922

其实我很愿意把这本书的内容给大家做个介绍,但是最终还是觉得应该每个家长自己去读一下。
既然那么多陪读陪练都过来了,想必多读本书也不算什么。.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19 23:53 发表
先谈谈我的孩子。我一直避免以她作为例子,是因为我认为父母有保护好孩子隐私的义务。因此在这里,孩子具体的学校,我将避开不谈。但是一些具体的事例和安排,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孩子的自身素质和特点。离开这些特点, ...
我孩子也刚刚结束幼升小,感触极深,我觉得幼升小最重要的不是数学,而是英语。数学最多考到一二年级的奥数入门题,而在英语问答中小朋友的表现是没有上限的,他们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英语水平。我孩子虽然数学学的很好,但是不懂得如何找机会表现,反而由于英语的短板导致在面试中屡战屡败。

幼升小就是一个江湖,一踏进去身不由己。我原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家附近找了一所普通学校,然后去民办学校考考玩玩。但是眼见着幼儿园的同学们各显神通找到了好学校,眼见着孩子在面试中屡战屡败,还有好心的家长对我说:你孩子这么聪明,上这个学校可惜了。 更有甚者,孩子的妈妈扛不住了,开始不断的斥责孩子笨,当我阻止时还与我吵架并痛哭流涕。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明显感到了压力,在被实验遗珠后饭也吃得很少。当我决定不再去继续面试时,孩子强烈要求继续,看得出他想证明自己。 还好最终在最后一天被一所原本认为最没有希望的学校录取了,家里的气氛重归和谐。.



回复 20楼meia 的帖子
是那个老师可笑,不是你,思维训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系统专业的固定模式的不适合这些脑袋应该天马行空发展的孩子,不过,家里引导后,找个暑期班上上测试一下,心里有数,还是必要的。.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20 20:55 发表
我周围很多,我的前辈,我的晚辈,很多的。
我的前辈,我父亲,60岁学习英语,能听出随行翻译专业词汇翻译的错误。单位里的同事,20多、30多的都在学习。
难怪家里会出考王,都是有传统的啊。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向考爸学习,教育孩子,从自己爱学习开始。.



回复 95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您就介绍介绍吧,要上亚马逊买还要读英文书太费劲了。.



回复 96楼kathyzhang0703 的帖子
是有不经过训练就被名校挑中的,但肯定是极少数,而且确实有某种天分的孩子。

我觉得当个普通孩子的家长是件很正常也很幸福的事情,不理解为什么考不上名校就会痛哭流涕。到现在也不理解为什么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那么关注。也许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和家长的面子挂上了勾吧。

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自己去争取,想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要自己努力,而不是指望孩子给自己增光。.



回复 62楼水之形 的帖子
您好,这段非常受教,家有小猪,在她的阅读上我到了瓶颈,不知道该如何办
孩子特点:
1,自己主意很大的孩子,很好的听读力,和理解力,爱恐龙,巫师、小魔女,前几天闹着要我念哈利波特,拒绝了。目前在念拉鲁斯小百科,和欧洲一套分级阅读,蓝黄已经结束,红级给小学高年级的,我不敢念了,在努力转移她的注意力。像年龄靠拢。真很闹心。书不念不行,但失去有效的控制----
2认字没有教,认大约300字,吃听读的老本累计的,很多低级书的字是都认识的,但很拒绝读,觉得没有意思和短。(她自己说的)
3 她部分超爱也听烂的书,我读错一个字,也会被揪出来,但书到她自己手里,就无限扩展了,小汤姆和弗洛哥托马斯就一起混了,或者她同学的名字就取代人物的了。
4 阅读在睡前的,自己选书。每天大约3000字,读不够就脸色给你,但睡得太晚了,我们吃饭在7点前,8点前我不管的。孩子需要消化食物。但我致命的欠缺,自己没有在0-3给她培养英文的辨音力,现在在补。每天15-30分钟。觉得那个紧张啊。在这里是否有建议给我,先谢谢了。期待有人给我英文辨音力启蒙的书单,目前在用儿歌作主要手段。
罗嗦一堆,先拜谢了。期待解剖和回复。.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