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文章,思维都碎片化了。在几年前的行文中,多写的是教育的框架,也就是最初的构建的设想。相信会给人以“理想很丰满”的感觉,也相信我会碰到“现实很骨感”的情况。的确如此,任何构想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行走一遭,才知道它是否有其现实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因为必须要对现实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妥协多长时间、妥协到什么程度、如何减少后遗症等等,都是在跟现实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激烈争斗的过程。

通过对自身的成长的总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素质教育持续到一定程度,是能够超越应试教育的,也就是能够涵盖阶段性应试目标的。但这有个前提:需要足够量的时间的积累,让孩子充分地发育。但是幼升小是给予孩子积累的时间太少,小升初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幼升小是最明显的,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学习很主动的孩子,没有应试的一些经验的积累,仍旧是难以胜出。

对于幼升小,我认为有两点是难以考察的:第一、学习的热诚;第二、长时间的自律能力。恰恰这是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无论我的孩子参与这次应试结果是否理想,这种考察都是很片面的。这种考察,最多能够看出孩子的学前阶段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一定的量。

不过既然生在这样的环境,既然进行了一次争斗,有得有失,值得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短期的应试目标是剧烈冲突的——很简单,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长、短期目标之间分配时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即使前期积累的素质教育虽然还不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应试提供了支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支撑,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本文就是总结走钢丝的体验。.
评论(764)



求英文绘本,麻烦水老师给列一些好的绘本的清单,谢谢.



回复 770楼火鸟田田 的帖子
我们家启蒙用的主要的绘本系列是<step ino reading>,入门之后的绘本不必拘泥于这个系列,DK的科普系列,还有Usborne的故事书,都不错
建议你常去逛逛外文书店四楼.



好贴重读.



回复 147楼水之形 的帖子
刚刚看到LZ此贴,真是太身临其境了。可惜我是走了很多弯路,到现在才稍稍摸索出来。要努力让自己摒牢。让孩子自己探索出他的思维。.



看完整个帖子,有种感觉,不吐不快,水之形老师的部分教育理念让我感觉有些问题。今天太晚了,过两天有空总结一下啊。.



回复 774楼Mike116 的帖子
果然很晚啊,都三点了。.



再把这个帖子顶起来,mike116说有不一样的观点要发表,能继续讲讲吗?.



终于爬到顶楼了,先喘口气,喝口水,再来说说俺的看法。
先说楼主家的小朋友,我想像她在寒冷的冬天早晨,跟着闹钟铃声摸黑爬起来的情景,我的心都揪起来了,可怜呐,这么小的小人,先抱抱!然后就联想到读研时听说的一个事,一个很优秀的女生因为毕业时,男朋友不愿跟随到她所选择的城市去,女生愤而自杀,具体情形不太了解,只清楚记得女生爸爸来学校时说的一句话,他说女儿从小要强,从不服输,今天他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还有一个从小到大非常优秀的女孩不堪抑郁症自杀的事,她妈妈是个很优秀的老师。这会儿没时间细说,回头再来。.



回复 777楼双鱼阳 的帖子
我也觉得孩子不能太强迫他们,很可怜的。

如果是为生活所迫吃的苦是没办法,如果是孩子自己为了兴趣钻研是没关系,成人强加意志于儿童,吾不忍也。.



留学荷兰,终因强迫症自杀,花季少女用生命留下的警示 2011-11-28 17:48:43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成为学校的优等生。"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后来得知,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据了解,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特意找了这个旧闻出来。因为在我看来,幼儿园大班的小孩子如此自律,有点可怕。小孩子争强好胜是正常的,但是这种自觉起早练习的行为太成人化了,家长要密切关注小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复 780楼双鱼阳 的帖子
成功的背后有太多的辛酸,这些年价格高昂的心理、灵修类课程兴旺起来,皆有因果。

平安是福,道法自然。.



水老师自从孩子上小学了就没在论坛里出现过,怪想念她的,呼唤水老师回归,讲讲对女儿小学的体会.



m.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