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钢丝之上

很久没有写比较长的文章,思维都碎片化了。在几年前的行文中,多写的是教育的框架,也就是最初的构建的设想。相信会给人以“理想很丰满”的感觉,也相信我会碰到“现实很骨感”的情况。的确如此,任何构想和理论,只有在实践中行走一遭,才知道它是否有其现实意义。随着孩子的成长,我第一次和升学的现实狭路相逢。结局虽不出意料,但整个过程倍感煎熬。因为必须要对现实做出妥协,什么时候开始妥协、妥协多长时间、妥协到什么程度、如何减少后遗症等等,都是在跟现实的斗争中取得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激烈争斗的过程。

通过对自身的成长的总结,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素质教育持续到一定程度,是能够超越应试教育的,也就是能够涵盖阶段性应试目标的。但这有个前提:需要足够量的时间的积累,让孩子充分地发育。但是幼升小是给予孩子积累的时间太少,小升初也存在这个问题。但幼升小是最明显的,在这个阶段,即使是学习很主动的孩子,没有应试的一些经验的积累,仍旧是难以胜出。

对于幼升小,我认为有两点是难以考察的:第一、学习的热诚;第二、长时间的自律能力。恰恰这是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自始至终,我都认为无论我的孩子参与这次应试结果是否理想,这种考察都是很片面的。这种考察,最多能够看出孩子的学前阶段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是否达到一定的量。

不过既然生在这样的环境,既然进行了一次争斗,有得有失,值得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短期的应试目标是剧烈冲突的——很简单,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长、短期目标之间分配时间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即使前期积累的素质教育虽然还不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时抱佛脚”的短期应试提供了支撑。两者之间的冲突和支撑,如同行走在钢丝之上。本文就是总结走钢丝的体验。.
评论(764)



回复 433楼丰禾妈 的帖子
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做都是纠结的。.



[quote]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26 11:45 发表
大班时,儿子开始学游泳。学的怎么样,游泳水平我不怎么管。只管一样,让他自己脱衣穿衣、自己冲水。一起游泳的孩子,很羡慕。儿子有点怕,带上游泳眼镜冲淋,这个习惯一直到三年级。
现在去体育馆游泳,经常看到妈 ...
是不是可以说,生活的自理跟思想的独立是有关系的?[/quote]
那简直是一定肯定以及确定的
我一直跟我儿子以及他那无比溺爱他的爹念叨:
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思维习惯.



引用:
原帖由 不不园 于 2012-5-25 21:47 发表
快说说,后来怎么发现自己并不笨的?

我用某些方面的强项来掩盖自己数学方面的无能,可心里始终没踏实过:你这个数学不好的人,就是笨。
整个高中阶段,我是在自卑中度过的,就因为数学成绩不好,
哪怕我高一时化学全班第二,高二高三物理独步文科班,都没能给我自信
一直到大学,大二时有天翘晚自习,躲在宿舍突然看到本智商测验的书
自己对照着说明做了一遍,居然测出我智商有130几
现在想想那肯定是很不科学的,但是在当时,我以为那是真的,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震撼
我跟自己说,原来我并不笨,只是数学学习不得法而已
从此以后,开始悦纳自己,开始相信自己,自卑慢慢好多了.



回复 469楼ldot 的帖子
那,说说是怎么学数学的,也许可以不必重蹈覆辙。.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27 00:14 发表
那,说说是怎么学数学的,也许可以不必重蹈覆辙。
我觉得我是形象化思维比抽象化思维发达,譬如后来学微积分、学概率统计
我都试图用形象化的方法去理解公式,去穷尽,去钻牛角尖,试图把公式描述出来
这就难了,对吧?因为那种比较复杂的公式都是高度概括的,不可能穷尽的,
具体的感觉我形容不出来
我初二学到平面几何都还OK
到初三上立体几何就不行了,高中解析几何就完全抓瞎了
我在其他帖子提到过,高三被我补课的一个老师很好,帮我理清思路,提高很快
如果初中能重来一遍,碰到个好的数学老师,可能我会少走些弯路.



回复 471楼ldot 的帖子
好老师很重要,真正的好老师很难一遇。.



回复 472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好老师当然很重要啦。问题在于,过度强调好老师,一是教育的公平渐行渐远,二是现实中能否碰到好老师不受家长们控制,三是就算碰上了好老师也只是点拨一下而已,修行还是在个人。.



回复 471楼ldot 的帖子
你的代数学的怎么样?立体几何的问题是什么?高三的老师怎么帮你理清思路的呢?其实,我特别想知道,在初中数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7 10:03 编辑 ].



回复 473楼ccpaging 的帖子
好老师不光是上课好,是德、识、才、干的综合评价,不仅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也有培养、带动其他教师的责任。.



回复 45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我是离开课堂10年后重返课堂,初中数学都忘记的情况下进入高等数学学习的。.



回复 471楼ldot 的帖子
我觉得我是形象化思维比抽象化思维发达,譬如后来学微积分、学概率统计
我都试图用形象化的方法去理解公式,去穷尽,去钻牛角尖,试图把公式描述出来
=====================================
你可以看看或者听听笛卡尔的《方法》一书。看过以后,也许你会改变一些想法。
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正常的。如果你看到合适的书,更能充分地激发你的形的思维,可以把形的能力和数的能力协调起来,达到融合贯通的程度。.



引用:
原帖由 zhudatou 于 2012-5-23 19:51 发表
我们也是坚持素质教育的。但我想好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有名校情结。小学出不了头,就上公办初中,初中出不了头,就读国际高中,然后出国。综合素质好的孩子出国发展肯定比在国内好。但这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万一经济上也支持不了,孩子学业又比较平庸,那就放弃追求文凭,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来素质教育拼的就是踏上社会后的能力,而不是在校成绩。
...
.



回复 456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怎么觉得性格特点确实是天生的,只是有的人在后天特意去改变和克服自己的一些弱点。  
看到很多小小孩,有的一看就是个小机灵鬼,有的就是憨厚,。。。。.



回复 479楼快乐小猪妈妈 的帖子
嘿嘿。只是个人看法。特点不同是存在的,教育方法上要有所变化有所取舍。.



回复 475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对好老师的要求太高了,精通业务教得好,就是好老师,如加上孩子们喜欢,更是好老师了。.



回复 481楼心欣 的帖子
嗯,你说的是业务能力强的老师。.



回复 482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业务能力是首要的,我要求比较低,业务能力强的老师已经很难找了。.



回复 483楼心欣 的帖子
所以我在472楼说:真正的好老师很难一遇。.



回复 484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是的,遇上就是运气,一定要懂得珍惜。.



回复 459楼家有考王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278楼zhudatou 的帖子
献花.



引用:
原帖由 perfeiti 于 2012-5-28 09:22 发表
能否展开一下阿? 好奇.
也很好奇。更好奇考爸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会。.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6 10:37 发表

看了你的帖子,我特有感受。

我妈是个极其自律的人,但是没能传给我。在我中小学,她经常叹气,说我内心不够要。我自认为平抚一个孩子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自己小时候经受了比较多的关注,使得我的成长并 ...
哈哈,巴克也是我女儿的偶像。

说起这个想到当时好笑的事情,那天看完冰河世纪3,晚上女儿在房间里睡了好久了,忽然又赤着脚腾腾跑出来,说是做恶梦了,梦见大恐龙要吃她,她爸很镇定地说:“你就把自己当作巴克好了。"她哭丧着脸说:“可是我是女孩子,巴克是男生。”她爸说“那你就当自己是巴克的妹妹八喜好了”!@@$#~~~

哈哈,歪楼了。。。.



引用:
原帖由 ccpaging 于 2012-5-27 12:12 发表
我觉得我是形象化思维比抽象化思维发达,譬如后来学微积分、学概率统计
我都试图用形象化的方法去理解公式,去穷尽,去钻牛角尖,试图把公式描述出来
============================= ...
讨论到这个,令我想到我糟糕的数学了,奇怪的是我一贯糟糕的数学到了大学里学概率论时却觉得还挺简单好掌握的,尤其是正态分布那种可以画图的题,你这么一说令我深深的怀疑我的数学差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



回复 490楼smartzoe 的帖子
我有些个人的体会,但是吃不准。我觉得,在数学学习中,代数、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应该交叉进行,在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融合贯通。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的养成和觉悟到呢?.



回复 491楼ccpaging 的帖子
人的认知的出发点是会有大不同。今天早锻炼的时候还跟邻居聊天,她认为几何简单,我认为代数简单。她认为立体几何是不用讲解的。我认为极坐标、排列组合之类不用讲解的。

现在再考虑中学的数学,我认为三角函数是核心,它是代数和几何的结合点,也是大学里高等数学的出发点。.



回复 489楼smartzoe 的帖子
充满爱和勇气的作品是最好的引导~~~~~.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8 11:53 发表
人的认知的出发点是会有大不同。今天早锻炼的时候还跟邻居聊天,她认为几何简单,我认为代数简单。她认为立体几何是不用讲解的。我认为极坐标、排列组合之类不用讲解的。

现在再考虑中学的数学,我认为三角函数是 ...
是的。在小学就能看到这种认知上起点是有差别。在小学数学教育上,要采取先迎合、再补足的做法。也就是说,探索一个问题,要先允许并且鼓励每个孩子把他们各自擅长的方面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待他们把各自的路走通了,让他们各自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充分的交流,让每个孩子通过了解其它孩子的想法补足自己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8 12:29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8 11:53 发表
人的认知的出发点是会有大不同。今天早锻炼的时候还跟邻居聊天,她认为几何简单,我认为代数简单。她认为立体几何是不用讲解的。我认为极坐标、排列组合之类不用讲解的。

现在再考虑中学的数学,我认为三角函数是 ...
老实说,我的三角学得不太好。整天听我老爸念叨,“碳晶体”是对比邻,“塞银”是对比斜,“科赛银”是邻比斜,听到让人烦。其实,那时我最想知道的是,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现在想起这些,我再也不愿意把所谓的数学的精华灌输给孩子了,一定要先让他饿一段时间,碰到些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再让他“欣喜地”接触到。.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0 11:30 发表


是啊,所以我并不认为这种考核是有道理的呀。我先生后来开窍了,就小升初考了一次,后面一直到研究生,都是一路的保送,大二就把保研资格搞定了并且可以全校任意挑专业。但是放在今天,他不可能升入任何一家需要 ...
恕我加一句,资源太少是一部分原因,攀比也是一个原因,即使学校的数量足够多,还是会分出个一二三等来,还会争的。
放不下一个急功近利的心,搞不懂到底什么是成长,大家都一窝蜂,是另一部分原因。.



看得很辛苦,也很有收获。但是,总的感觉是:水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入学(小学)过于纠结了。.



回复 496楼mingchenjing 的帖子
这个就是“囚徒困境”心理。.



回复 497楼hxy007 的帖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12-5-26 02:12 发表
我不生气呀,我认为方法是很重要的、后天是最重要的。最近看了这些帖子,我深深感到,在教育孩子上我没很多家长那么上心,但是我是抓住了关键,所以我比较幸运。
说到方法,高考时,数学比我强很多的人,却比我高不 ...
能不能展开下?不是讲考王,考王受过完整的数学教育,好像还是名校。我特别想知道,不是名校,家里也不能提供特别强的辅导的话,素质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回复 500楼ccpaging 的帖子
自助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能力。还有,不是名校,家里不能辅导二项应该再加一项,缺少银子,现在的教育真贵,如果有银子,至少能弥补一条缺憾。我家小朋友,智商平平,不是名校不能辅导缺银子也占齐了,一年级跟着录音学会了音标,成本复读机加教材,不超过300元,结果读音听力一直都很好。.



引用:
原帖由 水之形 于 2012-5-26 10:37 发表

看了你的帖子,我特有感受。

我妈是个极其自律的人,但是没能传给我。在我中小学,她经常叹气,说我内心不够要。我自认为平抚一个孩子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自己小时候经受了比较多的关注,使得我的成长并 ...
水老师再养一个,如果也是这样做,很有可能小的也和大的一样吧。.



回复 500楼ccpaging 的帖子
素质教育是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公民。具体是如何走向,很难说清楚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回复 421楼ccpaging 的帖子
我这么理解你的意思,名校是人工种植的经济林。.



回复 491楼ccpaging 的帖子
好的火花!.



回复 464楼ccpaging 的帖子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理论我觉得很受用!.



引用:
原帖由 smartzoe 于 2012-5-28 11:03 发表


讨论到这个,令我想到我糟糕的数学了,奇怪的是我一贯糟糕的数学到了大学里学概率论时却觉得还挺简单好掌握的,尤其是正态分布那种可以画图的题,你这么一说令我深深的怀疑我的数学差不是因为我笨,而是因为我一 ...
我高中男闺蜜,跟我一样数学一贯糟糕
到了高三学排列组合,不知道哪根神经贯通了,突然就好得不得了
课本上的题目做得又快又好,连老师都不会的难题他都能做出来
至今俺们都不知道原因,他也就是排列组合这部分好,其它部分依然糟糕.



回复 506楼牙医叔叔 的帖子
行知合一。.



回复 507楼ldot 的帖子
如果那时候,我是你的男闺蜜(咋感觉那么怪呢),你所看到的也是这样。突然CC的排列组合好了,突然CC的立体几何好了。我上大学以后,跟很多同学通信,这些问题也被问到。回答很简单,别的同学都是跟着老师走,我一个人走在老师前面,时不时的还在思维的岔路上玩一会儿,再赶上大部队。
真正令文科女生诧异的是我的议论文居然成范文了,我也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有点明白了,语文老师要求背诵所有的文言,使我领略到语言之美,有了少少的语感,加上数学的逻辑理性,写出的议论文自然还是可以看看了。
真心恳请老师在课堂上,不要把话说绝了,不要把事儿提炼精了,不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自觉无知,不要把自己搞成明灯对比学生的黑暗,给学生留下些玩耍的空间,留下些让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ccpaging 于 2012-5-29 07:48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Jack的爸爸 于 2012-5-28 22:31 发表


水老师再养一个,如果也是这样做,很有可能小的也和大的一样吧。
你的意思是具备可复制性?

我没有很大的把握。我弟弟的孩子,比我女儿小三岁。两个孩子个性很不一样,长处也不一样。一个专注力强、逻辑强、动作慢、思维严谨;另一个行动力强、表现力强、语言能力强、专注性相对弱。我妈妈也是教育战线的老兵了,她看到我女儿的成长,非常欣喜,就全套盘问,以她老人家强大的执行力和变通能力贯彻下去。她说结不出相同的果实,有的是在半道上就贯彻不下去,要变通再变通。例如我说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观察和工作,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我妈发现在我弟弟孩子身上有作用,但是所有这些工作只能是在孩子自身基础上提升,要做到和我女儿一样的专注力,要费劲得多。同样,我女儿的精细动作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点上跟我弟弟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很可能我弟弟孩子的专注力到一定年岁,在正确的方法之下,能够爆发出来,不逊于她姐姐。也很可能我女儿的精细动作到一定年龄通过多年的积累有个飞跃。但是两个孩子在某一方面花的精力不是等同的。

前两天跟CC沟通过,我很坦率地说:“教育原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我的孩子不具备她现在的特色,很多做法要变通的。”

[ 本帖最后由 水之形 于 2012-5-29 07:48 编辑 ].



回复 510楼水之形 的帖子
道可道,非常道~~
教育原则,或者大方针大方向可以共享,具体操作时候的分寸则需要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特色各自揣摩了,家庭作业啊~~.



今天到查了素质教育的定义,搞清楚定义有助于讨论,看到百度百科里的表述,不得不说,被恶心了。我想,此地的素质教育一定不是指彼处的素质教育。.



回复 512楼心欣 的帖子
百度还是算了。wiki比较好,有一说一。

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这种教育流行于现今欧美地区。

考爸给出的答案比较全面:
素质教育是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考爸在小辈的鼓噪下,进了一大步。个人觉得,“对社会有用的”是一种思维惯性,可以考虑去掉。.



回复 513楼ccpaging 的帖子
维基太简单了,百度不说更好一点。如果把素质教育看作一个概念一个筐,那么怎么表述装什么都无所谓,人家就是用来忽悠的,如果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推出这种模式,那么至少应该有6个方面的说明论证:
1、目标:最终培养目标是什么?
2、原因: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基于现代社会的何种变化,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
3、理论基础:基于什么本质上的因素提出来的模式,应从伦理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论述。
4、评价体系:任何模式都有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吧。
5、益处:要使得新方法新模式推行下去,胡萝卜总要给的。
6、方法:可执行性一定要考虑的,没有可操作性等于0。
素质教育提了那么多年,教育部门实质性的研究有没有?.



引用:
原帖由 心欣 于 2012-5-29 09:25 发表
维基太简单了,百度不说更好一点。如果把素质教育看作一个概念一个筐,那么怎么表述装什么都无所谓,人家就是用来忽悠的,如果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推出这种模式,那么至少应该有6个方面的说明论证:
1、目标: ...
有关部门只是找个名头给自己搞点政绩而已,问到教育部长也答不出你那些问题。

我倒觉得其实谈到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一些理论可以一用,主要是有关人的异化方面,好的素质教育应该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的异化。
以前有人评价马克思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学家不如说是一个人道主义者,深以为然。

但每个人如果都保有自己的个性,能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力,这个是需要社会有一个更加民主的大环境来驱动和保障的,中国的大环境决定了中国做不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想到这里就觉得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偏向于先有鸡,才能有鸡蛋。

[ 本帖最后由 smartzoe 于 2012-5-29 09:40 编辑 ].



回复 515楼smartzoe 的帖子
前面说过自助教育,提出概念要有配套的内涵,根据我和我孩子相处的经验,概括总结的,我的答案是相当简单。素质教育源于现下的环境,物质丰富,生存不是问题,为个体发展创造了基础,但是国内现状,每个有想法的人都会纠结的。.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